长沙职业技术学院(Ch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是一所由
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业务由
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
高等职业院校,为湖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再就业培训基地。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02年,贝远征、
李闰(谭嗣同夫人)等人创办浏阳
官立师范学堂于长沙城内学宫街,故又称浏阳县驻省师范。
1908年7月,开办浏阳师范简易科兼地方自治讲习所于浏阳县城。招收学生105人,学制一学期。学生修业期满,学校颁发毕业文凭给学员。
1912年,根据湖南省教育总会的决议,开办浏阳县立初等小学教员养成所于浏阳县城,附设一所小学,作为学员实习基地。
1912年,创办浏阳县女子甲种师范于县城柴家巷迎福寺(今新文路步行街故地),附设小学甲乙两班,将迎福寺修葺改建为校舍,聘请刘静容为校长,李闰(谭嗣同夫人)为学监,张圣湘为副校长,1913年正式开学。
1919年8月,浏阳甲种女子师范学校并入
长郡中学师范部。原附设的小学班仍然保留,称女子学校。
1926年,县教育局局长
潘介棠恢复县立女子甲种师范,附设女师附小,潘介棠兼任女师校长。
1929年,浏阳公学开办,女师并入浏阳公学,改名为女中部。校址在县城蜈蚣蛉。
1930年,浏阳公学停办。1931年,将公学改办为浏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校址仍设在蜈蚣岭红十字会院内。设男师和女师两个部,男师部分三册班和新生班。三册班招收原浏阳公学的学生,女生部也招同样的两个班。后因学校备案未得批准,1932年下学期将简易乡村师范改办为浏阳县立中学。
1936年,浏阳县立中学奉命改为职业学校,因条件不够,又恢复为浏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学制四年。
1937年,抗日期间,学校为避战乱,几经迁徙。1938年下学期,迁到浏阳东乡沔江,租赁黄甲山罗家大屋作校舍,继续办学。
1943年上学期,学校迁到水佳土塅,男生住在亭子屋,女生住在谭家大屋。1944年上学期,日寇攻陷浏阳城,学校被迫停课。1945年上学期,学校迁往官渡观音塘复课并招生。下学期迁到三口筱墅垅继续上课。
抗日胜利后,1946年学校改名为浏阳县立简易师范,简称“简师”,学制仍为4年,招收高小毕业生入学,增开了地方自治一科。
1947年,学校迁回浏阳城郊佛岭。1948年12月,简师与浏中合并。浏中简师部仍办在佛岭。
1949年7月9日,浏阳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县立中学和简师。简师由城郊佛岭迁到县城文庙与县中合校,称浏阳县中简师部。
1953年9月,根据
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通知,浏中的简师部并入新办的湘潭师范学校。
1958年,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湘潭专署决定开办浏阳师范,学制三年制,选定浏阳县城周家田周家祠堂及其后山为校址,边建校,边招生。并把城东、城北和中心三所小学作浏师附属小学。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浏师停办。尚未毕业的中师6—9班学生,转入湘潭师范相应年级继续学习至毕业。
浏师停办时,浏阳县政府利用浏师校舍开办浏阳县教师进修学校,1967年进修学校停办。
1970年,浏阳县革命委员会收回被竹器厂占用进修学校的校舍,恢复浏阳县师范学校,培训浏阳县初中和小学在职教师。
1980年10月,浏阳县政府将浏阳县师范学校又改名为浏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1981年3月12日,浏阳师范学校收归湘潭地区教育局直接管理,浏师与浏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共用校舍,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83年下半年,浏阳县划归长沙市管辖,浏阳师范学校成为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单位。
1984年起,按湖南省教育厅指示,普通中师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改为三年;同时还招收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民办教师入中师学习,学制二年。
1956年,长沙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创建。
1993年,长沙市汽车驾驶与维修职业中专创建。
1978年,望城县第八中学创建。
1984年,望城县第八中学更名为望城县职业中学。
1987年,望城县职业中学更名为望城县农村中专。
1998年,望城县农村中专更名为望城县成人中专。
2003年,望城县成人中专更名为望城县雷锋职业中专。
2008年,望城县雷锋职业中专更名为长沙市雷锋职业中专。
合并升格
2003年,浏阳师范学校升格为长沙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2005年6月,长沙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并入长沙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2006年,长沙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更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1月,长沙市汽车驾驶与维修职业中专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3月,长沙市雷锋职业中专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主校区搬迁至长沙市高新区。
2013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2月,学校被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
2015年12月,学校被授予“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培训基地”称号。
2017年,学校被被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认定为第一批“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南校区整体搬迁至雷锋校区及东校区部分搬迁至雷锋校区。
2021年1月,学获评湖南高职院校“育人成效20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近60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7.57%;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院系设置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专科专业。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骨干专业3个,8个专业入围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个专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2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3个残疾人高职教育专业;建成全国首个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立120余个实训基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南省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长沙市高等职业教育重点特色专业2个,长沙市对接地方产业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课程8门,长沙市高等职业教育精品网络共享课程9门。
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学生荣获省级奖项4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9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省赛获奖5项,国赛获奖3项。
2023年,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一等奖1项、数字艺术设计赛项一等奖1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雷锋精神“四融四长四通”培养模式》获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雷锋式职业人培育工程”育人经验纳入湖南省为改革攻坚献策“金点子”。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地市级以上科技平台1个,建设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5个。
科研成果
2019-2020年,学校立项省级自科基金项目中的科教联合基金项目1项,校企合作共获得13项软件著作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36项,包括3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学校专利获得数同比增长约12.5%.。
学术资源
《湖南特殊教育》获2020年度长沙市优秀内刊、连续三届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内刊,2017年5月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内刊。
截至2020年12月,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总容量达5200GB,其中,原创性数字化资源容量为1337GB。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近90万册。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长沙市高新区、长沙市经开区、中联重科、东软睿道、东风雷诺、谷雨时代、万婴集团、红黄蓝教育等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累计校企共建产业二级学院1个,累计校企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0个,累计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7个,校与戴姆勒奔驰有限公司、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东软睿道教育服有限公司、麦当劳公司(湖南)、湖南金色卡通教育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开设46个订单班,校牵头组建长沙产业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组建全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全国新能源汽车职教联盟、长沙市汽车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等职教集团(产业联盟),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学校2个。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中联重工、三一集团、腾讯云计算(长沙)等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的整体模式采用圆形图形。由两个同心圆构成两个主要区域,两圆之间的环形区域用于表示校(院)名和学院的英文名。简练的字体使人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这个图案代表的主体,便于学院被世人知晓和对外交流。学校中文名称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称为Changsh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精神文化
立德精技,尚学笃行
“立德”,取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包含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人生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为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
“精技”,“精”即“精通”、“精湛”之意,“技”指技艺、技术、技能。“精技”就是要重视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精究技艺、精通技术、精锻技能。
“尚学”,就是崇尚学问,“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学”为学问、学习,尚学是主张人应喜爱和注重学习。
“笃行”,取自《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是专一,是忠实,是坚定;“行”是实践、是行动。“笃行”就是学以致用,践行所学,既要学有所得,也要践履所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做到知行合一。
“立德精技,尚学笃行”要求学生既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又要精通技术技能;既要注重学习学问,又要践行所学,知行合一。体现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契合学院办学实际、办学理念、办学宗旨。
现任领导
获奖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