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大湾,位于湖北省
黄冈市中部
团风县回龙镇白羊山下,是
林彪的故乡,景色秀丽,群山环抱,确实是个好地方。山川有灵,秀水有性。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林家大湾诞生了林彪、林育南、林育英等林氏三兄弟,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
简介
林家大湾,地处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回龙山镇,是林彪的出生地。当地人世代相传,回龙山原名枣儿刺岭,有九条触犯天条的小龙被
东海龙王囚禁在此岭巨石之下。
龙王有言: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龙才能得返东海。终于岭上铁树开花,九龙返回东海。但其中一小龙思念枣儿刺岭的峻秀雄伟,毅然返回定居,此后,枣刺儿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山上常有祥云瑞气云雾盘绕,仙气十足。回龙镇因而得名。
离回龙镇约六七里,耸出一座形神俱似一头山羊的山岭。山岭海拔约300米,山势不险不陡却气势不凡,满山草木、竹树、繁花。相传这座山是一头雪白的神羊坐化而成,命名白羊山。白羊山南麓,山势三面环围着两座中间只隔着一道冲田的两上小山村。这就是林家大湾和染铺湾。
旅游攻略
最佳时间: 一年四季皆可
门票价格:50元
交通指南: 冈地处“吴头楚尾”、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处,
长江黄金水道,
京九铁路、
合九铁路、京九京广联络线、
沪蓉高速公路及105、106、
318国道、
大别山腹地公路等交通
大动脉交汇于此并贯通全市,
九江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和即将通车的鄂黄长江大桥飞架南北,
市域两端紧邻武汉天河机场和九江机场,市内“三纵七横三循环”的
路网已形成,全市已构筑起依托长江、连接京九、通江达海和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相互衔接的大交通格局,使
黄冈区位扼东西南北之要冲而得天独厚,人流、物流、信息流畅无阻,游客、过客、生意客来去便利。
主要景点
军事展览馆
林家大湾军事展览馆是由林家大湾村民集资建造的一座讲诉林家大湾人物史的展馆,其中的资料与实物多由负责人前往全国各地在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耗时一年有余完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全讲述林彪元帅的历史展馆,展馆内记述了林彪元帅的出生、求学、军旅生涯、政治岁月(其中包括讲诉林彪在
黄埔军校、长征、平型关大捷、抗大任校长、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南下作战、
四野军旅等等)的全面资料,置身其中有如看了一部林彪元帅的活电影。另外感谢海内外热心人事的帮助与捐赠(特别感谢福建
南安市大盈林建龙
宗长的帮助以及所有海内外
林氏宗亲),在海外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林家大湾军事展览馆于公元2013年11月10号【
农历十月初八日】正式开馆。
帅门
林彪故居,分为老屋和新屋。老屋坐落在
清水塘中间的正后方,且地势在最高处。站在屋前远眺,视野十分开阔。
屋背约一公里之后,是渐行渐高的关山,山上郁郁葱葱的
松柏高耸入云,四季长流的龙泉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清水塘。关山左右两侧,徐缓下降的小山,犹如天宫的仙子,静静地依偎在关山的两旁。乍一看,湾后的关山犹如一张巨型的
太师椅,林家老屋就在它的中央。老屋为林彪出生地。始建于明代,扩建于清朝
嘉庆年间,为一进三幢,
砖木结构,室内大小天井三口,雨水通过暗沟流进自己农田。前后共有房间、堂屋、茶厅20余间,占地300余平方米。大门为了扭向东南,在屋檐下加修了门楼,俗称“回头望”,并有一尺多厚的门框。故居于l939年被日寇烧毁,随后按原貌修复,l971年“9·13”事件后又拆毁,1995年又重新依原貌修复。陈设有林彪父母遗像及保存下来的部分生活用具,一部旧式
织布机和一架纺线车尤为珍贵,是林彪家先辈留下创业中兴的见证。
林育南故居
林育南故居位于团风县回龙山镇。故居虽因陋就简,但保存完好。其中林育南与林彪故居位于林家大塆,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龙镇林家染铺湾,均为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启蒙人是恽代英。林育南很早就成为武汉地区
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甚至还参加过北京的五四运动。就在中共一大成立时,1921年7月,他还与恽代英等在林家大湾重新成立了旨在“企求阶级斗争、劳务政治的实现”的组织。待董必武、陈潭秋这两位中共一大的湖北小组代表返回武汉后,林育南随即庄重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成立以后的一个“大手笔”——“二七”大罢工,林育南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林育英故居
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龙镇林家染铺湾,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英(1897—1942)1897年出身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湾村,化名张浩,字祚培,又名林仲丹。林育南和林彪的堂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
白羊山
白羊山海拔 300 余米,端正秀丽,气势非凡,为大别山支脉之一。大别山呈西北东南走向,腰
中出脉一枝,南行至团风县。林家大湾于此而栖。
名人
山川有灵,秀水有性。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仅林家大湾在中国近当代史产生了林彪、林育南、林育英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林氏宗祠
林氏后代为了光宗耀祖,警示后人,由族人集资,于 2002 年兴建了林氏宗祠。
历史传说
林家大湾,地处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是林彪的出生地。当地人世代相传,回龙山原名枣儿刺岭,有九条触犯天条的小龙被东海龙王囚禁在此岭巨石之下。龙王有言: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龙才能得返东海。终于岭上铁树开花,九龙返回东海。但其中一小龙思念枣儿刺岭的峻秀雄伟,毅然返回定居,此后,枣刺儿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山上常有祥云瑞气云雾盘绕,仙气十足。回龙镇因而得名。
林彪简介
林彪(1907—1971,字育容)。1925年在黄埔军校第四期
步兵科第二团第一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红军
主力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红四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军团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八路军115师师长、
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华中局第一书记。
曾在平型关伏击日寇
板垣师团,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
解放战争中率领“四野”百万大军从东北打到
海南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其
军事指挥艺术高超、巧妙、灵活,麾下战将如云。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
国防部长。
1955年被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十大元帅中排名在八路军正、副司令员朱德、彭德怀之后,位列第三。其余依次为: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龙冈伏击战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历时60天。
战役地点:
江西省
永丰县东
固镇、龙冈镇,
宁都县东韶镇。
经典战斗:龙冈伏击战。
林彪年龄:23岁。
雅号别称:与彭德怀、黄公略、
伍中豪并称为毛泽东麾下“四骁将”。
所辖部队:红4军。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
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
红一方面军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林彪所部第10师俘获敌第18师师长
张辉瓒。
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将领:彭德怀、林彪、黄公略、伍中豪、罗荣桓、陈毅、粟裕。
国民党军主要将领:
鲁涤平、
朱绍良、蒋光鼐、张辉瓒、
谭道源、
公秉藩、蔡廷锴。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
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红4军担任主攻。
草台岗伏击战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历时41天。
战役手段:诱敌深入的山地伏击战。
经典战斗:黄陂伏击战、草台岗伏击战。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林彪年龄:25岁。
雅号别称:被誉为“常胜将军”,蒋介石称其是“战争的魔鬼”。
所辖部队:红1军团。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红一方面军共歼灭蒋介石的
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万余人,
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
军用物资。俘获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
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滕代远、肖劲光、方志敏、罗炳辉、寻淮洲、罗荣桓、粟裕、罗瑞卿、张宗逊、李聚奎。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主要将领:陈诚、蔡廷锴、
余汉谋、罗卓英、吴奇伟、赵观涛、李明、陈时骥、肖乾、莫与硕、黄维。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创立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
飞夺泸定桥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371天。
战役地点:转战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经典战斗:夺占泸定桥,强攻腊子口。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林彪年龄:28岁。
雅号别称:毛泽东称其为“娃娃军团长”。
所辖部队:红1军团。
战役特点:中国工农红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歼敌情况:红2师第4团夺占泸定桥,歼灭川军第14军第38团主力;红2师第4团强攻腊子口,歼灭国民党新编14师第6团一部。
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
左权、
陈光、刘亚楼、肖华、王开湘、杨成武。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
薛岳、
刘湘、刘文辉、
杨森、刘元璋、李韫珩、袁镛、鲁大昌。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飞夺
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最为经典之战。
飞夺泸定桥一战,红4团一昼夜高速行军240里,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堪称奇迹。激战腊子口一仗,为
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通路。
平型关战役
战斗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9月25日,历时1天。
战斗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林彪职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林彪年龄:30岁。
所辖部队:八路军第115师。
雅号别称:“抗日英豪”、“民族英雄”、“无敌元帅”、“常胜将军”。
战斗特点:八路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八路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陈士榘、肖华、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
杨勇、
张绍东。
侵华日军主要将领:
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粟饭原秀、滨田、新庄、桥本。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四保临江战役
战役时间: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
战役手段:运动战、伏击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张麻子沟伏击战、焦家岭围歼战、清沟子伏击战、城子街攻坚战、靠山屯围歼战、红石砬子伏击战。
林彪职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林彪年龄:39岁。
雅号别称:解放
战争初期在东北一退再退,得了个“撤退将军”的名声。
所辖部队:东北民主联军。
战役特点:东北民主联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伏击战已退居次席,
作战样式多元化。
歼敌情况: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
东北民主联军主要将领:林彪、刘亚楼、谭政、肖劲光、肖华、李天佑、万毅、刘震、洪学智、赖传珠、韩先楚、梁兴初、梁必业、杨国夫、吴克华、彭嘉庆、胡奇才、罗舜初、莫文骅、程世才、李作鹏、陈光、钟伟。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
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郑洞国、陈明仁、侯镜如、
石觉、李涛、潘裕昆、
刘玉章、向凤武、曾泽生、陈林达、梁恺。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
战略计划。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辽沈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
义县攻坚战、
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
黑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
辽西围歼战、沈阳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林彪年龄:41岁。
雅号别称:“101”。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
战役特点: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东北野战军的
军力和经济力
均已超过国民党军,军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
城市攻坚战为主,阵地阻击战相结合。
歼敌情况:歼灭国民革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
“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
炮兵团、战车团等
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将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周纯全、肖劲光、肖华、陈伯钧、程子华、黄克诚、吕正操、李天佑、曹里怀、刘震、韩先楚、吴克华、胡奇才、万毅、吴瑞林、黄永胜、赖传珠、李作鹏、邓华、段苏权、邱会作、詹才芳、梁兴初、方强、贺晋年、钟伟、苏静。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卫立煌、郑洞国、
范汉杰、孙渡、侯镜如、
梁华盛、
赵家骧、
卢浚泉、盛家兴、阙汉褰、刘云瀚、沈向奎、曾泽生、
周福成、尤天武、李涛、潘裕昆、郑庭芨、刘玉章、向凤武、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革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东北野战军获了得第一个
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
战略机动力量。
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
战役地点: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山西省、
内蒙古。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天津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林彪年龄:41岁。
雅号别称:“林总”。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
战役特点: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军相比,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攻坚战为主,围歼战、追歼战相结合,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战。
歼敌情况:东北和
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个“剿总”司令部、1个
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1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亚楼、谭政、肖劲光、肖华、杨得志、杨成武、郑维山、曾思玉、陈伯钧、程子华、黄克诚、吕正操、李天佑、曹里怀、刘震、韩先楚、吴克华、万毅、黄永胜、赖传珠、李作鹏、邓华、詹才芳、梁兴初。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傅作义、
李世杰、李文、袁朴、
郑庭笈、侯镜如、林伟涛、石觉、郭景云、李士林、安春山、袁庆荣、邓宝珊、左协中、陈继承、
陈长捷、孙兰峰、马法五。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东野与
华北军区联合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
衡宝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历时33天。
战役手段:两翼大迂回钳形包围,正面大突破强攻。
经典战斗:灵官殿截击战、祁北围歼战。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年龄:42岁。
战役特点:
第四野战军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
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以多胜弱,以强击弱,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少吃多,以弱胜强。
歼敌情况:四野主力和
二野一部共歼敌
正规军三个军部、五个整师,共4.7万人,其中俘虏17名将官以下3.8万人,收复县城24座。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将领:林彪、谭政、肖克、肖劲光、陈赓、程子华、韩先楚、罗舜初、吴克华、陈伯钧、詹才芳、钟伟、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邓华、赖传珠、李作鹏、方强、曾生、梁兴初、刘震、曹里怀、吴瑞林。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
白崇禧、
张轸、宋希濂、
夏威、潘文华、徐祖贻、
李品仙、
张淦、刘嘉树、
黄杰、
徐启明、
刘安祺、张光玮、
李本一、鲁道源。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后只用33天,就歼灭了白崇禧赖以起家的第7、48军的四个精锐师,并消灭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师,给湘系战力最强的第10师以
歼灭性打击,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战果。
广西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历时39天。
战役地点:广西、广东两省。
战役手段:两翼大迂回钳形包围,正面强攻大追歼。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年龄:42岁。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
战役特点:第四野战军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
歼敌情况:林彪指挥3个兵团9个军31个师及粤桂边、
滇桂黔边纵队共40多万人,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29万人,其中俘虏16万余人(包括将级军官78人),解放了广西全境。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将领:林彪、谭政、肖克、肖劲光、陈赓、程子华、韩先楚、罗舜初、吴克华、陈伯钧、刘震、张天云、吴信泉、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邓华、赖传珠、李作鹏、梁兴初、刘震、曹里怀、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轸、宋希濂、夏威、潘文华、徐祖贻、李品仙、张淦、张光玮、李本一、鲁道源、杨干才、李勃。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桂林、
柳州、
梧州、南宁和广西全境及广东西南沿海的城镇和全部海港。华中
华南所辖范围内除海南岛一隅外,也已全部解放。
桂系及蒋介石在华南蒋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海南岛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历时58天。
战役地点:海南岛。
战役手段:偷渡海峡强攻战、海岛围歼战、追击战。
经典战斗:
临高角强攻战、琼北围歼战、天涯海角追击战。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年龄:43岁。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
战役特点: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
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军军舰、空军飞机、海岸炮兵立体封锁;海岛陆地作战,双方势均力敌,最后战胜敌人。
歼敌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敌军5个师9个团,总计33148人,其中俘虏26469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坦克和装甲车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将领:林彪、叶剑英、谭政、肖克、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袁升平、李作鹏、张池明、冯白驹、解方、邓岳、徐国夫、龙书金、王东保、马白山。
国民革命军主要将领:薛岳、
陈济棠、余汉谋、欧震、长薛仲述、李玉堂、
李铁军、容有略、陈骥、罗懋勋、莫福如。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海南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战,开创了陆军乘
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该战也是林彪指挥第四野战军的最后一战。
蒋介石评价
蒋介石对第四次“围剿”的惨败深感耻辱。他在给中路军
总指挥陈诚的手谕中说,“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并称林彪是“战争的魔鬼”,悬赏十万元缉拿林彪的首级。
毛泽东评价
毛泽东慧眼识英雄:“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
林育英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25日),林育英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村。清
宣统元年(1909年),13岁的林育英入塾读书,不久,因家庭贫困辍学,随父操持祖传手工染织业。
领导工人运动
1924年5月,林育英前往
莫斯科刺刀戳中,被枪托打到,留下严重的
后遗症。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帮助恢复
湖南省委和组建工会,后来因受追捕扮僧人跋涉到上海。
1930年4月,中央派林育英去东北筹组满州省委。5月,满州省中共临时省委成立,任
省委书记。不久,由于叛徒告密,林育英被日军逮捕。1932年1月,林育英经营救出狱,但身体已遭受严重伤害。
重返延安
1933年1月,林育英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
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了向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林育英化名张浩,由外蒙入境,扮成商人,带着密电码,牵着骆驼,跋山涉水,月余后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漠,终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
陕北瓦窑堡,找到了与共产国际长期失去电讯联系的中共中央。
说服张国焘
林育英故居林育英的到来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林育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随后在1935年12月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林育英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为之后的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5年12月底,中央决定,由张浩作说服张国焘率
红四方面军民主选举,更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未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一切
重大问题宁夏同心城迎接红军二、四方面军。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红二、四方面军于11月3日抵达同心城,林育英在关桥堡会见了张国焘、朱德,并在红四方面军
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向广大干部介绍了党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意义。又过了几天,张国焘回到保安。
任援西军政委
左起:林彪、林育英、毛泽东1936年10月下旬,原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两万余人西渡
黄河,执行
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由于这次西渡黄河作战是战略上的失误,战术上起不到大的作用,加上部队准备不足,环境生疏,没有后方,补给困难,西路军陷入困境。西路军进入祁连山地区后,曾连续给中央发电,请求中央派部队救援。
1937年2月27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组建援西军问题的指示。军委决定抽调第四军、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二军及一个
骑兵团组成援西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林育英任政委。
走上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
120师、129师。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为129师政委。
1938年春,林育英由于伤病被调回中央,接替他的是
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延安期间,林育英一面治病,一面负责有关工人运动的工作。3月中旬,林育英任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大队长,曹瑛任教导员。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林育英是中央候补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林彪也列席了大会。由于林育英对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大会选举他为中央委员。
因病辞世
毛主席等中共领袖们为林育英抬棺送行1940年4月30日,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
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议开始后,突发
脑溢血,因抢救及时,林育英无生命危险,但却无法站立起来,更无法再为党工作。
1941年8月,日军战机飞到延安上空,轰炸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领导人住处,林育英病情急剧恶化。经过中央医院全力抢救,病稍有好转。1942年2月14日,接到林育英口信的林彪回到延安,看望林育英。
治丧委员会,由李富春、林彪、邓发等人组成。遗体毛泽东为林育英执绋抬棺移入中央大礼堂。3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
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林育英守灵。3月8日上午4时至9时,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林育英的
遗体告别仪式。3月9日上午9时,
公祭仪式在
延安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祭,李克农念
祭文。仪式结束,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安葬林育英当天,《
新华日报》发表了《悼张浩(林育英)同志》的
社论 林育南
1917年10月,林育南参加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1918年5月,积极参加武汉学生反对北洋阀与日本
帝国主义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工作。不久,回到家乡,在八斗湾创办浚新小学。1920年春,与恽代英等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同年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常去
北京大学与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起研讨马克思学说。
投身革命
1922年5月,任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与其他同志世系图领导汉阳钢铁厂大罢工,并筹建起全国第一个地方
总工会参与领导、组织了同年9月,
粤汉铁路后援会湖北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与施洋创办该会
机关报吴佩孚、肖耀南屠杀工人的滔天罪行。同年6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着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
中央委员、组织部长。1924年,国共两党建立
统一战线后,任国民党汉口执行部青年干事。同年5月,又遭反动当局通缉,前往上海,参加编辑《
中国青年》。不久,返汉,任武汉学生联合会主席,继续开展
青年工作全国劳动大会中央候补委员。后又被选为
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并担任
太平洋劳动大会和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任
中共湖北省委地下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林育南在湖北转入
地下斗争,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代书记。1927年底赴上海,任中共
沪东区委书记。1929年11月在上海参与筹备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继续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任
编辑委员会负责人、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1930年起任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
被捕就义
1931年1月17日,他同
何孟雄、
李求实等在上海在上海东方旅社研究反对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问题,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林育南经受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对党忠诚,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崇高品格。1931年2月7日,林育南与何孟雄等24位共产党员与革命者,在上海
龙华英勇就义,时年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