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帆船一般配有船老大、做撩(相当于大副)、顾斗(相当于水手长)、桅尾及炊事等。30吨的木帆船一般有6至8名船员。对于船员们来说,“船老大”具有很大的权威。只要船老大呼喊一声,犹如军令,大家立即行动,没有挑肥拣瘦。能当上“船老大”是许多船员的梦想。但要当木帆船的“船老大”并非易事。因为在没有什么助航设备的船上,一切都得靠“船老大”超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航海知识。航行时,船老大用眼睛看岸上的山头或者岛屿的形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确定船的位置,转身也是根据周边地形来判断,船上没有海图,一般船老大备有一本“针簿”,类似于现代航海指南。但有的船老大没有“针簿”,或者有也看不懂,只好死记硬背了。这是当老大的硬功夫。
“有走船真辛苦,无风要摇橹,吃糜配菜脯。”这是许多木帆船船员都熟知的一首歌谣,说的便是木帆船上的生活。老人介绍说,木帆船比不了2013年的大船,可以载许多生活物资,配备一些娱乐设施。在简陋的木帆船吃住都十分艰苦。出航时,根据航程准备好粮食,如大米、地瓜干等,带的“小菜”多数是咸菜脯、瓜脯、豆豉脯、咸鱼脯等。船上的“灶”砌在船尾。因为船在海上摇晃得厉害,锅是那种很深的铁桶似的锅。饭煮好后,便分成几桶,船员们就蹲在旁边吃。吃不方便,睡也不方便。木帆船小,船员的“床铺”只能“挤”了,两人或者四人挤在一个窄小的地方。睡觉的地方空间低,人坐起来刚好头顶着上方的船板。
“船隔三寸板,板里是娘房,板外见
阎王。”过去,小木帆船连遮雨和食宿装置也没有,没有播报气象的收音机,只有竹筒、火篮、向盘、摇车等助航器械的渔船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民也只敢在近海捕鱼。在旧社会,风暴、
海盗、渔霸,是架在渔民头上的三把刀。出海捕鱼遇上风暴对当时的渔民来说是致性命的,所以,渔民们都会背暴期,看风使舵,看天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