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891年—965年),字穹佐,
关中人,李羔之子,中国
五代西蜀时期文学家,宰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昊生于
关中,幼年时因避唐末战乱,随父迁至
奉天(治今陕西
乾县)。他十三岁时因奉天被
岐国攻陷,辗转流落于
新平县(治今陕西
彬州)。当时,李昊的父亲及弟、妹皆死于乱兵之中。母亲虽幸免于难,但却和他失散。
乾化五年(915年),岐国大将刘知俊率军攻打
静难军,围攻
邠州(静难军军治,州治即为新平县)。当时,李昊已寓居邠州十余年。他见岐军围城,遂越城出逃,结果被岐军候骑擒获。刘知俊非常赏识李昊,将李昊置于门下,又将女儿嫁他为妻。是年,刘知俊投奔前蜀,被任命为武信军
节度使,镇
遂州(治今四川
遂宁)。李昊则在其幕府为从事。
入仕前蜀
通正元年(916年),刘知俊率军攻打岐国,以李昊留守遂州。但他伐岐无功,又受到蜀帝
王建的猜忌,最终在次年(917年)十二月被王建处死。李昊也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逝,太子
王衍即位。李昊得到起复,被授为
导江县(治今四川
都江堰)
县令,后又历任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当时,李昊已找到了母亲,乃遣心腹张金、王彦将母亲接到蜀地,并亲自到前蜀边界的
青泥岭迎接。李母见到失散十九年的儿子,摸着他的头号哭不已,见者无不悲伤。
咸康元年(925年),统治中原的后唐遣军攻入蜀地,灭亡前蜀,并命王衍率宗族、百官及其家属数千人迁居
洛阳。李昊作为前蜀的翰林学士,也随王衍东迁,于次年(926年)三月行至关中。当时河北乱起,唐庄宗
李存勖担心王衍等人也在后方作乱,遂遣宦官去将他们一行千余人全部诛杀。枢密使
张居翰私下将诏书中的“诛衍一行”改为“诛衍一家”。李昊等随行的前蜀降臣得免一死。他们最终于六月抵达洛阳。此时李存勖已在兵变中被杀。明宗
李嗣源以李昊为检校
兵部郎中。
辅佐孟氏
天成元年(926年)十月,李嗣源命李昊随三川制置使
赵季良到西川任职,并命
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在
榷盐、
度支、
户部三院之中选一个官职授予李昊。孟知祥此时已有据蜀自立之心,遂将赵季良扣留在西川,并于次年(927年)表授其为西川
节度副使。但李昊却一直没有得到授官,他假意向孟知祥请辞,表示要返回洛阳,这才被孟知祥辟为西川
观察推官。
天成三年(928年),李昊因作《创筑羊马城记》,得到了孟知祥的赞许,被提拔为
节度掌书记。自此,孟知祥的一应表奏书檄,皆由李昊负责草拟。
长兴元年(930年),孟知祥联合东川节度使
董璋,一同起兵反唐。李嗣源遣军征讨两川,却屡遭失利,最终只得于次年(931年)罢兵,尝试与两川和解。董璋因家属皆被朝廷诛杀,拒绝和解。而孟知祥想接受和解,但却被东川军阻断道路,无法通过
绵州(治今四川
绵阳,出川必经之路)。他和赵季良等谋议,打算遣使绕道由峡江入朝。李昊劝谏道:“您不与东川商议,便自己遣使入朝,那么他日背盟的责任就全在我方了。”孟知祥于是继续遣使赴东川,试图说服董璋一同接受和解。
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因多次遣使都无法说服董璋,又命李昊出使
梓州(东川镇治,在今四川
三台)。李昊向董璋剖析厉害,却遭董璋恶语相向。他返回成都,称董璋“不通谋议,且有窥西川之志”,劝孟知祥防备董璋来攻。董璋不久果然大举攻入西川,但最终在孟知祥的反攻下兵败身死。孟知祥由此兼并了东川,并在李昊与赵季良的建议下,自领
东川节度使。后来,孟知祥又在李昊的建议下,请朝廷同意自己在两川以墨制的形式自行补授刺史以下官员。李嗣源乃于次年(933年)拜孟知祥为东西两川节度使,封蜀王。
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于成都称帝,建立后蜀,并以李昊为
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是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太子孟昶即位。李昊改任
兵部侍郎,领
汉州刺史,后又加授
翰林学士承旨。
广政四年(941年),孟昶改以文官领节度使。李昊出任
武德军节度使(即原东川节度使)。当时,孟昶还想给李昊的儿子李孝逢、李孝连授官。但李昊却极力推辞,称在前蜀时曾与遂州
判官石钦若、苏涯同在刘知俊幕下效力,请求孟昶将官职转授给石钦若、苏涯的儿子。孟昶大加赞赏,乃将石钦若之子、苏涯之子以及李孝逢、李孝连全部授予官职。
升任宰相
广政十一年(948年),李昊被任命为
尚书左丞,不久便与兵部侍郎
徐光溥一同拜相,担任
门下侍郞兼
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监修国史,后又加领
左仆射。当时,孟昶命画师绘制三品以上官员的画像,悬挂于高祖真容院的东西两廊,以李昊有参佐之功,特将其像挂于正殿之内。李昊又将历年起草的章奏书檄,辑集成百卷《经纬略》,献给孟昶,获赐珍器、锦彩。
广政十四年(951年),孟昶因李昊主持修撰的《实录》编修完成,欲取来观看,却被李昊以“帝王不阅史”为由断然拒绝。不久,李昊因母丧离职,但仅过百日便被重新起复。他随后又为前蜀修史,以“判使办集”之功,封赵国公,进位司空。
广政二十一年(958年),右补阙
章九龄向孟昶进言,称当时“政事不治”是因有“奸佞在朝”,并直指李昊为奸佞,结果被贬出朝廷。当时,中原早已由
后周统治,并夺取了
南唐江北之地。割据
荆南的南平王
高保融遣使入蜀,劝说孟昶向后周称臣。孟昶召集将相大臣商议。李昊道:“从则君父受辱,违则周军必至,诸将认为能必胜周军吗?”诸将皆称愿“以死卫社稷”。孟昶遂命李昊修书,严词拒绝了高保融的建议。
广政二十二年(959年),孟昶命李昊以宰相本职遥领武信军节度使。后来,李昊又兼判盐铁司,并加弘文馆
大学士、修奉太庙礼仪使,后又改任
度支使。
降宋及病逝
广政二十三年(960年),宋太祖
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
宋朝(北宋),随后开始了统一战争,于广政二十六年(963年)攻灭了
南平、
武平两处政权,平定了荆湖一带。后蜀的东方边境至此全部与宋朝接壤,宋军甚至可以沿着长江直趋入蜀。李昊对孟昶道:“臣观大宋已有统一天下之象。我们若能向宋称臣纳贡,不失为保全蜀地之长策。”孟昶本欲听从李昊的建议,但却为枢密使
王昭远所阻,于是增置水军,加强江防。
孟昶后来还在王昭远的怂恿下,暗中联络
北汉,约其南下伐宋。但使者
赵彦韬中途却叛蜀投宋。赵匡胤遂以此为借口,于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十一月大举攻伐后蜀。宋军一路连破蜀军,很快便逼近西川。孟昶大为惶恐,向群臣询问退敌之策。李昊则劝他封存府库,开城投降。孟昶乃命李昊撰写降表,向宋军请降。宋军入据成都,后蜀至此灭亡,时为广政二十八年(965年)正月。
李昊在后蜀灭亡后,随孟昶被一同送往宋都
东京(治今河南
开封),于当年五月在崇元殿朝觐赵匡胤。赵匡胤因李昊早有归宋之谋,对他非常优待,拜为
工部尚书,赐以宅邸。不久,李昊的家眷亦由蜀地乘船顺江东来,其妻刘氏途中却在
夷陵病逝。李昊得知后悲痛成疾,不久便病死在东京,终年七十五岁。赵匡胤追赠其为
右仆射(《
蜀梼杌》作左仆射)。
主要影响
李昊仕于蜀地五十年,其对政局产生影响主要是在后蜀政权的建立、发展过程中。主要有:
历史评价
胡三省:临乱之君,各贤其臣,卒之亡蜀者昊、昭远也。
谢肇淛:石崇、
刁逵之于晋,
王元宝、邹骆驼之于唐,称巨擘矣。而李昊、
元雍,动笑石家乞儿,彼郡王宰相擅权纳贿,亦不过
邓通、
董贤之流,何足道也?
吴任臣:
毋昭裔创兴文教,李昊出入枢机,宏通赡雅,固有足称者。
洪亮吉:① 一隅蜀,何草草,五十年中两西讨。君不见,文臣不合似李昊,生世偏工作降表。(诗作《修降表》)
李慈铭:孟蜀王处回为太子太傅,其家财敌内府三之一,号曰
宝精。李昊为宰相,赀货巨万,妓妾数百,笑王恺石崇为穷俭乞儿。而考之诸书,二人皆以谨厚致位,无赫赫名,绝不见植贿剥下之迹,而皆致富如是,其时之繁盛可想。
轶事典故
调解纷争
孟知祥吞并东川的战争中,
赵廷隐战功最著。武信军留后
李仁罕虽未参预此战,但战后亦至梓州,欲谋取东川节度使一职,为此与赵廷隐交恶。孟知祥召见李仁罕与赵廷隐,问二人谁愿担任东川节度使。他本以为二人必有一人会表示谦让,到时便顺势让另一人镇守东川。但李仁罕却对此避而不谈,只道:“一切全由令公(孟知祥时领中书令)决定,令公就算让我再回去做刺史,我也能够接受。”赵廷隐则默然不语,孟知祥愕然,随后在李昊的建议下准备先回成都和赵季良商议,再决定东川节度使的人选。他临行前,让李昊留守梓州。但李昊也不想掺和这场纷争,道:“如今二虎相争,我不敢受命,还是跟你回成都吧。”
孟知祥返回成都后,对李昊道:“我这一路连得李仁罕七次上书,都称:‘您应自领东川,不然诸将不服。’赵廷隐则说:‘我本不敢承担东川重镇,只因李仁罕不让,故而相争。’你告诉赵廷隐,我会重设保宁军,让他做留后。至于东川节度使,我会亲自兼领,以绝李仁罕之望。”赵廷隐仍愤愤不平,表示要和李仁罕决斗,以胜者镇东川。李昊极力劝解,才让赵廷隐接受任命。
奢侈
李昊在后蜀时位至将相,常年把持财政大权,每年收入财物数以万计,生活尤为奢侈。家中蓄养的妓妾多达数百人,皆身穿罗绮。他曾读《
晋书》,读到
石王斗富一事,对
王恺、
石崇非常鄙弃,道:“穷俭乞儿以此为富,可笑可笑。”
后蜀大臣赵季札出使南唐,自江南购得
唐武宗任命
李绅为宰相的制书,赠于李昊。李昊不仅拿出两千匹帛作为酬谢,还在成都城内专门搭建了一座彩楼,用以放置制书。他随后身穿朝服,将制书迎回私第,又大宴宾客,将成都的歌妓尽数召来助兴。此一次花费,不可胜数。
孟昶对李昊也是多为优容,甚至违背旧制,让李昊以宰相兼领节度使,使他能多领一份薪俸,以维持其家巨大的开支。
世修降表
李昊在蜀地为官五十年,两次经历亡国,两次都是由他撰写降表。蜀人不齿其所为,偷偷在他府邸的大门上题写“世修降表李家”六字。见者无不哂笑。
禁言之嫌
据史料所载,李昊居相期间似有禁锢言论之嫌。徐光溥与李昊同为宰相,初时喜论事,但“为李昊等所嫉”,之后朝廷每有聚议他都假寐而不言,由此得号睡相。右补阙
李起性情刚直,曾就李昊以宰相兼领方镇一事,与孟昶反复辩论不已。李昊对他道:“以你的才华,如果能少说话,可以让你当翰林学士。”李起毫不在意,道:“若想让我不说话,除非我嘴里没有舌头。”
主要作品
据《
宋史·艺文志》记载,李昊有《后蜀高祖实录》三十卷、《后蜀主实录》四十卷、《蜀书》二十卷、《蜀祖经纬略》一百卷、《枢机集》二十卷。
《全唐文》则收录有其文章四篇:《代后蜀主孟昶降表》、《上皇太子称呼疏》、《为孟知祥答唐明宗奏状》、《创筑羊马城记》。
人际关系
家世
据《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李昊出身于
赵郡李氏南祖房,是唐代武宗朝宰相李绅的曾孙。祖父李乾祐,
建州刺史。父亲李羔,
容管经略判官。《
蜀梼杌》亦称其为李绅之后。
但《宋史》却对其家世持疑,仅称其“自言唐相绅之后”,同时又称其父李羔为容管
从事。
亲属
刘氏,刘知俊之女,刘知俊在岐国时嫁给李昊,后蜀灭亡后病逝于返回中原的途中。
李孝连,一作李少连,后蜀时娶孟昶之女
凤仪公主,官至
太常少卿、
资州刺史,归宋后官至
司农少卿。
李德鏻,后蜀时授太子司仪郎
舍人,获赐
绯衣,归宋后官至
国子博士。
李德錞,后蜀时授太子司仪郎舍人,获赐绯衣,归宋后参加
科举,以
进士及第。
史料索引
《宋史·卷四百七十九·列传第二百三十八》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