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良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宰相
赵季良(883年-946年),字德彰,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宰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季良性情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而且为人至孝,因母亲早亡,对待从母(姨母)如事生母。他“幼涉书史,长于吏治,尤善骑射”,堪称文武双全。
后梁建立后,赵季良被保义节度使王檀辟为节度推官,后被魏博节度使杨师厚任命为元氏县令,累升至魏州司录参军。
累受重用
乾化五年(915年),晋王李存勖进据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兼并了魏博镇。赵季良转而效力于晋国,以“文武才略”得到李存勖的赏识,被授为大理评事,仍为魏州司录参军,并充任义胜都指挥使
龙德二年(922年),赵季良因魏州赋税短缺,遭到李存勖的问责。但他却反问道:“殿下何时才能攻灭后梁,平定河南?”李存勖恼怒地道:“你的职责是督办税务的,又怎敢干预军事。”赵季良正色道:“殿下正图谋攻取河南但却不能爱惜百姓,一旦百姓离心,殿下恐怕连河北之地都无法保有,还说什么进取河南!”李存勖顿悟,道:“若不是您这一番话,我险些误了大事。”他从此更加器重赵季良,让其参预军中谋议。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他将魏州升格为东京兴唐府(后改称邺都),以赵季良为兴唐府少尹。是年十月,李存勖攻灭后梁,于次月迁都洛阳。赵季良则改任光禄少卿,兼洛南水陆营田都制置使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遇害,李嗣源即位,史称后唐明宗。赵季良改任太仆卿。当时,宰相任圜兼判三司,又以赵季良为盐铁司判官
留任西川
李存勖遇害前,曾遣军攻灭了西南方的前蜀政权。唐军在蜀地征收了六百万缗犒军钱,班师后还有二百万缗留在了蜀地。任圜在拜相前是伐蜀唐军的将领,对此非常清楚,便于当年(926年)十月以赵季良为检校户部尚书,官告国信兼三川都制置转运使,让他携官告到成都册拜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为侍中,同时负责将二百万缗犒军余钱及两川赋税输送至洛阳。
孟知祥是李存勖生前所任命的西川节度使,在李嗣源即位后逐渐产生据蜀自立之心。他同意输送府库中的财物,但拒绝输送赋税。赵季良遂将西川府库中的十亿金帛运往洛阳,以缓解朝廷财政的匮乏,不敢再提制置转运等职事。孟知祥此前与赵季良曾有旧交,于是将赵季良留在西川,后来还奏报朝廷,请以其为西川节度副使
后唐朝廷当时对孟知祥亦有疑忌之意,不但拒绝了孟知祥的奏请,还派遣李严为西川监军。而孟知祥竟诛杀李严,随后自行署任赵季良为节度副使。李嗣源只得于天成二年(927年)四月任命赵季良为西川节度副使,但在次年(928年)三月又改任赵季良为果州团练使,以何瓒接任节度副使。孟知祥上表要求让赵季良留任,被驳回后又遣使到洛阳再三论请。
李嗣源迫于无奈,最终只得让赵季良继续留任西川节度副使,改命何瓒为西川行军司马。当时,孟知祥对赵季良非常信任,事无大小都要与其商议,“每有谋议,无不见从”。赵季良亦倾心效力于孟知祥,为其心腹。君臣之间终日宴饮叙谈,相处极为融洽。赵季良如果入见稍迟,孟知祥都要问左右道:“副使今日怎么来得这么迟?”
翼辅孟氏
天成四年(929年),朝廷在阆州(治今四川阆中)设立保宁军,又命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遂州(治今四川遂宁)整修战备。孟知祥及东川节度使董璋皆忧惧不已,认为朝廷将要讨伐两川。董璋主动遣使向孟知祥求亲,希望能结成两川联盟。赵季良也建议孟知祥合纵以“拒唐”。孟知祥于是抛弃旧怨,和董璋联姻缔盟,共同对抗朝廷。
长兴元年(930年),赵季良代表孟知祥前往梓州(东川镇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与董璋缔结盟约,但在返回成都后称董璋“贪残好胜,志大谋短,终为西川之患”。是年九月,孟知祥得西川进奏官苏愿上报,称“朝廷将发兵讨两川”,乃与赵季良商讨对策。赵季良道:“应联合东川军,先取遂州、阆州,然后两川合兵守住剑门关(蜀道入川的重要关口,在今四川剑阁东北),则大军虽来亦无忧矣。”孟知祥乃遣使约董璋一同举兵。董璋遂起兵反唐,很快便攻破阆州。孟知祥亦遣军攻遂州。当时,朝廷命石敬瑭率大军进讨两川,却被两川联军阻在剑门关,无法攻入剑州(治今四川剑阁)。
长兴二年(931年),西川军攻破遂州。石敬瑭听闻遂州陷落,且大军粮运不继,于是撤军北归。朝廷因前线战事不利,于是尝试与两川和解。董璋因家属皆被朝廷诛杀,拒绝和解。而孟知祥想接受和解,但却被东川军阻断道路,无法通过绵州(出川必经之路,治今四川绵阳)。他和赵季良等谋议,打算遣使绕道由峡江入朝,但被节度掌书记李昊所劝阻,于是继续派使者去说服董璋。赵季良还建议遣军攻取壁州(治今四川通江),以防备山南西道的唐军。但计划因李昊的反对而未能实施。
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因多次遣使都无能说服董璋,于是又派赵季良前去。赵季良回来后,称董璋必将背盟来攻。而董璋不久果然大举攻入西川,很快便打到汉州(治今四川广汉)。董璋素有威名,此次来攻又声势浩大。西川震恐,孟知祥也颇为忧虑。赵季良乃劝孟知祥亲征以鼓舞士气,并道:“董璋为人勇而无恩,得不到士卒的拥护,外出征战必将失败。他每次用兵,精锐都在前锋。您可以用羸兵引诱他,然后用劲兵对付他,起初虽有小败,但最终必然大捷。”孟知祥遂留赵季良守成都,自率大军出征,在鸡踪桥之战中先败后胜,最终攻杀董璋,兼并了东川。后来,孟知祥在赵季良等军府将吏的请求下,自领东川节度使。他任命赵季良为武泰军留后,随后又上表朝廷,请授赵季良及武信军留后李仁罕、保宁军留后赵廷隐、宁江军留后张业、昭武军留后李肇五人为节度使
长兴四年(933年),孟知祥未经朝廷诏令,便以墨制的形式署任赵季良五人为本镇节度使。不久,朝廷正式拜孟知祥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同时授予赵季良为检校太保、黔南武泰军节度使。李仁罕、赵廷隐四人也都获授节度使。
宰执后蜀
应顺元年(934年),西川有黄龙、白鹊、白龟等祥瑞出现。赵季良乃率文武百官劝进。孟知祥道:“孤德薄不足辱天命,终老蜀王,于愿足矣。”赵季良则道:“将士大夫尽节效忠于殿下,都是希望能攀鳞附翼。大王不登帝位,有负军民推戴之心。”孟知祥遂于成都称帝,建立后蜀。赵季良则被拜为宰相,担任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仍领武泰军节度使。
孟知祥在位仅半年,便在当年七月病重,乃立长子孟昶为皇太子,并在弥留之际召见赵季良,让他与李仁罕、赵廷隐以及枢密使王处回、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奉銮肃卫指挥副使侯弘实一同受遗诏辅政。是夜,孟知祥病逝。王处回当时正在宫中值守,秘不发丧,连夜出宫去见赵季良,告知孟知祥的死讯,同时哭泣不已。赵季良正色道:“此非哭泣之时,当速立新君以定大局。”他随即又命王处回去见李仁罕,观察其态度,看其是否愿意侍奉幼主。李仁罕却设武备相见。王处回遂没有将孟知祥的死讯告诉李仁罕,次日直接宣读遗诏,让孟昶在孟知祥柩前即位。
孟昶即位后,因年龄尚幼,将政事悉数委托于赵季良、李仁罕等人。赵季良以拥戴之功,加拜司徒。当时,诸将多自恃先帝旧臣,骄纵不法。李仁罕更是恃功跋扈,强逼孟昶任命其为判六军诸卫事。孟昶乃与赵季良、赵廷隐合谋,于明德元年(934年)十月诛杀了李仁罕。后来,赵季良又改领山南节度使、兴元尹。
晚年及病逝
广政三年(940年),时为太保兼门下侍郞、同平章事的赵季良上疏孟昶,请求与同列宰相的张业、毋昭裔分管三司。孟昶于是让赵季良管理户部司,将盐铁司、度支司分别交由毋昭裔、张业负责。
广政九年(946年),赵季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肃。他所上遗表,言不及私,因此颇得蜀人赞誉。
主要影响
赵季良是孟知祥的创业勋臣,辅佐其建立后蜀,与李仁罕、赵廷隐、张业、李肇并称后蜀开国五节度,后又接受遗诏,成为孟昶的辅政大臣。他在后蜀政权建立、发展过程中的功绩主要有:
历史评价
孟昶:汉高帝三杰定海内,朕今得赵季良、赵廷隐、张业、李昊、张虔钊孙汉韶,是六杰也;虞舜八元而天下治,朕有王处回、毋昭裔、张公铎、范仁恕,是四元也。
胡三省:① 赵季良者,孟知祥之谋主。② 孟知祥为五帅请节钺,朝廷依违不报,而许之墨制署授,故知祥因而授丕帅。昔唐之季也,强藩悍将犹知长安本色之为贵,若赵季良等,知禀命于孟知祥而已,岂复知重朝命哉!③ 赵季良遂为孟蜀佐命元臣。
吴任臣:① 季良通敏善谋略。② 文肃等诸人,故高祖创业勋臣,史所号五节度使是也。景从霸主,豹变云蒸,可不谓盛焉。而运筹敌忾,克保始终,两赵之功绩茂矣。
轶事典故
梦扶御座
赵季良早年曾梦见手扶御座,因此常自诩有辅佐之象。
料敌在先
后唐攻两川之战时,西川军将击退唐军的消息报告给孟知祥。孟知祥藏起战报,故意对赵季良道:“唐军快要打进西川了,这可如何是好?”赵季良道:“唐军肯定打不进绵州,不久就会撤军。”孟知祥问其原因,赵季良答道:“我军以逸待劳,而唐军孤军深入千里,一旦粮草耗尽,怎能不撤!”孟知祥大笑,拿出了战报,对赵季良的智慧极为佩服。
天时之对
孟知祥获封蜀王后,在宣华苑大宴军府将吏,道:“假使王衍(前蜀末代皇帝)不荒于政,有贤臣辅佐,李继岌(李存勖之子,灭蜀统帅)这小子又岂能建此灭国大功?”赵季良则道:“这也是天时啊。不有所废,君何以兴?”孟知祥大笑。
召问术士
孟知祥病重时,赵季良曾召术士周仲明前来,询问孟知祥的寿数。周仲明道:“陛下理应做真王,食蜀中二十年俸禄,身登九五,于寿无益。”赵季良再问:“可以做金滕祈寿吗?”周仲明道:“此乃天数,非人力所能扭转。”赵季良又问后蜀的国祚长短。周仲明道:“二纪(二十四年)多以后当有真人出现,到时天下便会重归一统。”后来这些果然应验。
搭救赵进
赵进是邺都兵变的首谋之一,后来被调到西川镇的雅州(治今四川雅安)任刺史。孟知祥在节度西川后,面对前来谒见的赵进,有意将其诛杀。赵季良谏道:“庄宗末年,天下各处皆乱,并非只有魏州一处。赵进自知必死,却归命于我,可以抚纳以观其后效。”孟知祥于是放过了赵进。
人际关系
父亲:赵胤,仕唐为谷熟令。
从弟:赵季札,官至客省使,在广政十八年(955年)的后周攻后蜀之战时自请出任雄武军监军使,结果未及到任便因周军入境而逃回成都,最终被孟昶处死。
从弟:赵季友,史料仅称其“位清显”,事迹不详。
儿子:赵元振,曾任都知殿直。
史料索引
十国春秋·卷五十一·后蜀四》
九国志·卷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