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
涤生,宗圣
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
五经,14岁能读《
周礼》《
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
内阁学士,
礼部侍郎,署兵、工、刑、
吏部侍郎。与
大学士倭仁、徽宁道
何桂珍等为密友,以“
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
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
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
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
胡林翼并称“曾胡”,与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
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
文正”,后世称“
曾文正”。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
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
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
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
咸丰元年)
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
湖南巡抚张亮基、
骆秉章幕,为抗拒
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
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
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
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
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 ) ,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
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
金华、
绍兴等地,升
闽浙总督。1864 年 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 ,封一等恪靖伯 。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
李世贤、
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
嘉应州(今
梅州)。镇压
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破陕甘之乱军后,力主远征新疆。为表示自己讨平新疆叛乱的决心,左公于军中携棺而行。历时数年终平定新疆全境,无左公则无新疆。
(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
合肥人。晚清名臣,
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称“
李中堂”。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
淮军和
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
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
文华殿大学士、
北洋通商大臣、
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镇压
捻军起义、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等,代表
清政府签订了《
越南条约》《
马关条约》《
中法简明条约》《
辛丑条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
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
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
曾国藩、
张之洞、
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
文忠,著作收于《
李文忠公全集》。
(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
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
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
南皮。
咸丰二年(1852年)
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
进士第三名探花,授
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
侍读、
侍讲、
内阁学士、
山西巡抚、
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
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
军机大臣等职,官至
体仁阁大学士。
(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
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
安顺、
镇远、
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
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
左宗棠、
李鸿章、
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与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在武昌
咯血死。有《胡文忠公遗书》等。
早年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1853年(
咸丰三年)从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并购洋炮。次年于湘潭之战击败太平军,任知县。后随军攻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2月在江西
湖口为
石达开所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军于1856年败太平军于樟树镇、
临江等地,升广东
惠潮嘉道。1857年,同
杨载福等攻湖口,继夺
九江、
安庆,升
安徽巡抚,力辞,1861年擢为
水师提督,复授兵部右侍郎。1862年(同治元年)率水师策应
曾国荃陆师沿江东下,堵截
天京护城河口。次年与杨载福等破
江浦、九洑洲、
浦口,断绝天京
粮道。攻陷天京,加
太子少保。1868年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次年春回籍。1872年奉命巡阅沿江水师,疏陈整理事宜,并荐
李成谋为
长江水师提督,又奉命嗣后每年巡阅一次。1881年(光绪七年)署两江总督,再疏力辞,仍留督江防、海防。1883年晋
兵部尚书,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整修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备,遣部将防守
钦州、灵山。多次上疏
主战,战后疏请严备战守,以防后患。1888年巡阅长江水师,至安庆。后以疾病开缺回籍。以平民之身逝于
衡阳江东岸寓所。赠
太子太保,谥刚直。并为他建了
专祠。著有《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