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文集》是收录
易中天先生从1980年到2011年三十年间各类著的书,共十六卷,总计四百多万字,内容涉及文学、美学、艺术、文化、历史、法律、政治、哲学和时事。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和新浪网、新浪微博联合主办的《易中天文集》
首发式在
北京隆重举行。法学家
张思之、经济学家茅于轼、法学家
江平、历史学家
资中筠、
教育家刘道玉、
胡德平、
叶选基、
陶思亮、历史学家
秦晖、
哲学家邓晓芒、历史学家
吴思、历史学家张鸣等嘉宾到场祝贺。发布会由法学家
贺卫方主持,现场嘉宾、媒体、读者围绕“梦想、追求、转型、寻根、反思、责任”六大主题回顾了易中天的创作历程,集中呈现了易中天的性情、特色和成就。
图书目录
文学梦想:第一卷·高高的树上
文集第一卷,收录了
易中天先生的文学作品集《
高高的树上》,收有
诗歌、
散文、
杂文、
文学评论多篇和
中篇小说两部。这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梦想的延续和实现。这个梦,他做了四十多年。 易中天第一次发表
文学作品是在新疆。1965年高中毕业后,易中天参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了他的第一个转折——从“
文学青年”转变为“
革命战士”。十三年的边疆生活,为他后来将学术介绍给大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诗草 你是
天山的儿子 还是昆仑的兄弟 裸露着嶙峋瘦骨 竟没有一件新衣 是买不起 还是不屑于 也许你是个弃儿 或者你是个战士 你展示给世界的 莫非是辛酸痛苦的回忆 也许你那裸露的山岩之上 还砥砺着剑的轻快,刀的锋利 但,还是缝件袷袢吧 既然天边有云,脚下有溪 看山前绿树,山后草地 美丽的牧场还能没有羔皮 何况光彩照人 原本就是你的权利。
无花果集 这种纯净和澄明正是诗的品格。所以,诗总是天然地属于少年和老年。少年的纯净来自天真,老年的澄明则来自超脱,正如青年的浪漫来自热情,中年的丰富来自执著。天真可贵,热情可爱,执著可取,超脱可敬。超脱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因为智慧,所以用不着喋喋不休;因为超脱,所以犯不着愤愤不平。有智慧垫底的豁达超然,有如一潭秋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却又深沉厚重,韵味无穷。
读书时间 恐惧是人类一种不可磨灭的远古记忆。正如婴儿落地的第一反应是放声大哭,人对世界的第一体验也是恐惧。对于初萌的人类来说,世界是美好的,更是恐怖的。它固然有温暖的阳光,
和顺的风雨,可口的野味,却也有狼虫虎豹、凶禽猛兽、
水怪林妖。尤其是一到晚上,它就变得狰狞恐怖、阴森残忍、鬼哭狼嚎。赤身*一无所有的人类只能躲进
洞穴,相互偎依在火堆旁苦熬,不知那漫漫长夜何时才是尽头。
艺术世界 不过,遥远虽然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因为它与每个人身边的世界都连成一体,没有界限。这样一来,人就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被不可知的神秘所包围。原始人不用多高的智力就知道:就数量而言,死人总是比活人多;就时间而言,过去总是比现在长;就空间而言,未知领域总是比已知领域广阔。更可怕的是,人虽然不能到达遥远,死亡却随时随地都能从遥远的地方突然来到自己面前。这实在太恐怖了。
美学追求:第二卷 美学论著集
教材是
油印的。所谓“油印”,就是用铁笔和钢板,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蜡纸上,然后用油墨印刷。这样的课本,现在是看不到了。我们上课,就用这个。课毕,先生提着饭篮,和我们一起穿过操场,到对面小山包上的教工食堂去买饭。先生一辈子吃食堂,茹素,因此我总怀疑他老人家
营养不良。后来,每次回武汉,便总要请先生到
宝通禅寺吃素宴。又故意多点些,打了包让先生带回,多少算是改善。
上篇
自然之道——文学本体论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原道》
值得注意的是,
魏晋南北朝这个探索最力、建树颇多的艺术开拓期和理论开拓期,却是
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局势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艺术与政治、经济发展的这种明显的不平衡,常使人怀疑这种繁荣的真正原因。为此,似有必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的行程。
中篇 神理之数—创作规律论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情采》
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
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
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
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
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艺术关怀:第三卷·艺术人类学
也正是在阅读马恩著作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们的一个重要思想──思辨终止的地方,就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才有了
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恩格斯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显然,实证是重要的,起源是重要的,
发生学是重要的。晓芒既然以
康德式的天才思辨,逻辑地提出了“艺术发生学的哲学原理”,那么,实证的工作就由我来做吧!
上编 发生机制1 当我们把原始人类对自己身体的某种加工改造——包括劙痕、画身、刺纹和佩戴饰物,都一律沿袭旧例,笼而统之地称之为“人体装饰”,并把它作为我们实证研究的起点时,便立即会发现,事情远远不是当初设想的那么简单。它们的种类是那样的繁多,形态是那样的古怪,意义是那样的神秘,动机又是那样的费解。当它们从最
古远的时代和最边远的地区,突破此时此地的时空关系,一下子拥上前来时,我们真的要被弄得茫然失措了!
上编 发生机制2 图腾物有下列特征:(一)所谓图腾,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非人的事物,其中大多数是动物(也许是可食或无害的,也可能是危险而可怖的);较少见的情况,也可能是植物(如
球茎)、
无机物(如水)或自然现象(如风);极少见用人工制品当作图腾,用人自己作图腾则绝不可能。澳大利
亚东南部居民的五百个图腾当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
动植物,中部
阿兰达人的七百四十个图腾中有六百四十八个为动物图腾。
美学准则:第四卷·破门而入
实际上我写本书,也有把课堂扩展到社会上的意思。那时还不知道有“
百家讲坛”,更不知道后来会上“百家讲坛”。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写这样一种“演讲体”的书。演讲体的好处,是亲切自然、通俗易懂,便于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接受。接受是很重要的。对方不接受,你这课就白上了。这就一要让人产生兴趣,二要让人听得明白。拽,端着,卖关子,故弄玄虚,那是唱“
空城计”时使的招。真有“雄兵百万”的,不这么着。
第一讲 性质与方法 正因为美学是这样一个东西,一个研究美和艺术最抽象最根本问题的东西,因此,它不提供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通用门票。请大家注意我的表述了,一是不直接,二是不通用。直接入门的门票有没有?有。门类艺术学就卖这种门票。比如音乐学、美术学、
戏剧学、舞蹈学。它们都有一些入门的书,入门的道道。弄清这些道道,你就入门了。但是,它们的门票是不通用的。你不能拿着音乐的门票入美术的门,也不能拿着舞蹈的门票入戏剧的门,你甚至不能拿着戏剧的门票入电影的门,尽管电影也有戏剧性。
第二讲 美的研究 第三,就是从前面这个结论引出来的啦!既然美是一种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那么,对美的研究,就只能是哲学的。同样,既然美带有普遍性,搁谁身上谁就美,不搁在谁身上谁就不美,那么,美就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实际上,当我们问“美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无形中把它看作是客观的了。如果美是主观的,爱谁是谁,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还问它作甚?
第三讲 审美的研究:康德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出版了一本名叫“膕thetik”(埃斯特惕克)的书,翻译过来就是“美学”。鲍姆加通发现,人类追求的基本价值,无非真善美。真,有专门的学问,就是逻辑学。善,也有专门的学问,就是伦理学。唯独美没有,因此也应该给它建立一门,鲍姆加通管它叫膕thetik。这个名字以前没有人用过,是鲍姆加通首先开始用的,而且是用在“
美学”这个新的独立学科上。因此,学术界一般都把1750年看作美学的生日,把鲍姆加通称为“美学之父”。
大话国人:第五卷·闲话中国人
这就怨不得别人了。再说,我也没有资格抱怨。事实上,也就在这两年,我自己也开始不看同行的著作和论文了,因为根本就看不过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国家的“人文学者”,有如过江之鲫。他们的“学术论文”,每天都会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汗牛充栋,铺天盖地。既然如此,与其挂一漏万,不如统统不看。
第一章 饮食
我们知道,神的职能无非是满足人的需要。有什么样的人和人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神。
古希腊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们平时都干些什么呢?也就是打情骂俏寻欢作乐捎带着争风吃醋罢了。中国的神、神王或先圣就辛苦得多。比如
伏羲要发明捕鸟兽的网和
捕鱼的罟,神农则要发明种地的耜和耒。反正得想办法让老百姓把肚子吃饱,老百姓才会尊你为神为圣。这就叫“民以食为天”。
第二章 服饰
修饰不是可有可无的,也马虎不得。古时,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名声,就叫“
修名不立”;而一个大臣如果搞腐败,犯了贪污罪,也不叫“不廉”,而叫“簠簋不饰”。簠(fǔ),长方形,是一种古代食器,青铜制,有盖有耳,用以盛黍稷稻粱。簋(guǐ )也是一种古代食器,青铜或陶制,圆口圆足,也用以盛黍稷稻梁。也就是说,簠是方饭碗,簋是圆饭碗。“不饰”则是“不常擦拭,没弄干净”。饭碗既然弄不干净,当然要“丢饭碗”啦!
闲话两性:第六卷·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然而文化和文明,不但需要传承,还需要传播。没有传播,文化和文明,就只剩下了博物馆的意义。当然,纳税人可以去
博物馆参观。公共博物馆,现在还免费。这其实也是传播,但有限。与公众的日常生活,也很难发生直接的关系。何况大多数学术著作,一般人还是看不到、看不懂的。这当然无可厚非。问题是,如果所有的学术研究,都跟广大人民群众
八竿子打不着,那么,文化传承和文明延续的意义,又如何体现呢?
第一章 男人
认真说来,这种爱好,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女人喜欢,证明她们已多少有点不像女人。男人喜欢,同样只能证明他们也多少有点不像男人,甚至还有“同性恋”嫌疑。因为这类身材纤小、皮白肉嫩、没有胡子的男性形象,是多多少少有些像“
娈童”的。而自古有“龙阳之好”的男人,其
性爱对象便多半是这类“小白脸”。不过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说,现在无妨先分析一下这类男人或这类角色,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不像男人”。
第二章 女人
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最有可能获得好评的是什么样的女人呢?多半是平庸的女人,或者是虽不平庸却善于藏拙的女人,比如《
红楼梦》中的
王夫人和
薛宝钗。王夫人是贾府中最没女人味的女人,薛宝钗则是守活寡的女人,然而偏偏是她们被视为贤妻。
王熙凤倒有女人味,也聪明能干,但她虽然有老祖宗宠爱、王夫人偏袒,她的婆婆却并不喜欢她,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人称她为贤妻。
第三章 性
鱼为什么是女阴的象征呢?说穿了,也很简单。从外表看鱼形,尤其是两鱼相叠之形,与女性的外阴十分相似;从内涵看,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颇有生生不已之势,足使人相信它们身上一定寄寓着神秘的生殖力量。于是,多子多孙的鱼便成了先民们羡慕、敬仰乃至崇拜的对象。原始先民渴望通过这种崇拜,将鱼旺盛的生殖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或者能增强自己的这种功能。
城市剪影:第七卷·读城记
结论很明确:著作的类别性质,恐怕不能只看表述方式。学术不学术,跟好看不好看也没关系。很不好看的东西(比如
八股文章和官样文章),未必就学术。很学术的书,也可以写得很好看(比如《
万历十五年》)。学术著作当然不是小说、散文、随笔,但文笔,却完全可以是随笔的、散文的、美文学的。这就好比对上帝的赞美,也可以用
摇滚乐。上帝不会因为摇滚而不是上帝。同样,学术著作也不会因为表述的原因,变得不学术或者没价值。
城市与人
的确,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因此,就像喜欢品评人物一样,人们也喜欢议论城市。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
城市民谣”了。但是,也正如有的人个性鲜明,有的人不太出众,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会受到关注。中国的城市毕竟太多,其中大同小异的不在少数。显然,只有那些个性特别鲜明的才会受到关注,因为个性鲜明才会有魅力。
这就是北京,这也就是北京城。要言之,所谓“北京城”,实际上就是由这些一重一重的“墙”和一道一道的“门”构成的。其中,“门”显然又比“墙”更重要。没有墙,固然城而不城,但如果没有门,则城也就是
死城。门之于城,不但是出入之口,而且是方位所在,功能所在,意义所在。可以说,把握了北京的“门”,也就差不多把握了北京。
北京诸门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天安门。
看人说人:第八卷·品人录
这就要端正态度,调整心态,转变立场。所谓“端正态度”,就是不要总把自己当成教育者;所谓“调整心态”,就是不要总认为自己高明;所谓“转变立场”,就是要站在读者这边想问题。比方说,他们想知道什么,不想知道什么?他们对什么有兴趣,对什么没兴趣?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哪些障碍?甚至哪些段落他们会跳过去,哪些地方又会觉得你没说清楚,或者不过瘾?等等。
刘邦的祖上老刘家,可就没有那么显赫了。刘虽然也是姬姓古国(在今河南省
偃师县),开国君主是
周匡王的儿子
刘康公,可是在
周贞定王时便已绝封,立国不过百十年,与
刘邦一家也八竿子打不着。刘邦的父母,既非当朝重臣,亦非社会贤达,可能连名字也没有。《
史记》说刘邦“父曰太公,母曰
刘媪”,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刘大叔刘大妈。大叔大妈当然不是名字,可见是“无名之辈”。
曹操
曹操,字
孟德,
小名阿瞒,沛国
谯县即今
安徽省亳州市人。
陈寿的《
三国志》说他是西汉
相国曹参的后代,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他的父亲
曹嵩只是
曹腾的养子。曹嵩和曹腾并无
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
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是连带着知道亲生父母的曹操,也弄得有点“来历不明”。
品评美国:第九卷·费城风云
问题是,这个国家,却原本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它既非“
百年老店”,有什么“可居奇货”,可以“倚老卖老”;更非“千年大国”,有什么“悠久传统”,可以“厚积薄发”。在当今世界所有大国中,它的历史是最短的,基础是最差的,起步是最晚的,底蕴是最薄的。怎么不过二百多年工夫,就成了首屈一指,甚至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了呢?这是我们每个有着强国梦,决心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第一章 事出有因
第二类叫“领主殖民地”,是
英国国王封给某个或某些领主的。而且,就像当年周天子
分封诸侯一样,这类殖民地也可以再分封。比如以英国王后
玛丽命名的
马里兰,就是封给第一代
巴尔的摩勋爵乔治·卡尔弗特的,而巴尔的摩勋爵又分封了六十个庄园。又比如
宾夕法尼亚,是因为英王
查理二世欠贵族威廉·宾一万六千八百
英镑的债,就把
北美一大片土地封给宾的儿子小威廉·宾,取名宾夕法尼亚。这类殖民地,数量最多。
第二章 疑云重重
代表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然,
弗吉尼亚的方案一提出,反对和怀疑的意见就冒了出来。因为谁都看得出,
麦迪逊、伦道夫他们的方案,名义上是要修订《
邦联条例》,实际上是要用他们另外拟定的《联邦条例》(其实就是《
联邦宪法》)取代原来的《
邦联条例》,用按照新《条例》组建的新政府取代原来的
邦联议会,将十三个主权独立的邦及其联合体改造为“一个主权,一部宪法,一个政府”的统一的国家。也就是说,他们要制宪和建国。
第三章 针锋相对
佩特森只好再次出手。6月14日,会议刚刚开始,
佩特森便提出,有几个代表团,尤其是
新泽西代表团,希望能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认真考虑全体委员会的报告,以便整理出一份与此报告“恰成对照”的方案。于是伦道夫提议会议休会。这项提议得到佩特森的附议。佩特森也提出动议,把对全体委员会报告的讨论推迟到明天。这项动议同样得到伦道夫的附议。看来,交战双方都希望暂时休战,以便厉兵秣马,决一雌雄。
第四章 剑拔弩张
最后,佩特森提到了威尔逊6月5日的发言。佩特森说,
威尔逊先生曾经扬言,如果其他的邦同时拒绝,大邦之间必要时会自己联盟。好得很!如果他们愿意,那就让他们自己去联合吧!不过他们应该记住,他们没有权力强迫别的邦也联合,新泽西也决不按照现在这个方案联合。新泽西也许会被别人吞噬,但他宁肯向一个君主投降,臣服于一个专制暴君,也不愿意落到被大邦摆布的命运。我佩特森不但要在这里反对这个方案。回到新泽西,也要尽一切力量击败它!
历史人物:第十卷·帝国的惆怅
何况我们的历史也并非一团漆黑,我们的传统也并非一无是处,正如西方的历史和传统也有
污点和缺陷。实际上,邓晓芒和我,早在《
黄与蓝的交响》一书中就说过,中西历史的进程,其实是“交相胜”。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这才是事实。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明月何曾照渠沟──读《史记》、《
汉书》之《
晁错传》
拟定的罪名也很严重,是“亡臣子礼,大逆无道”。申请的处分,则是“错(
晁错)当要斩(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也就是没分家的亲人无论老幼统统砍头(弃市是景帝时确定的一种死刑,意谓“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对这个弹劾,
汉景帝的批示是“同意”(制曰可),而且派
中尉陈嘉把晁错找到,立即执行,连招呼都没打一个。所以,晁错不但死得很冤,死得很惨,还死得很窝囊。
此言一出,肯定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因为谁都看得出,
赵藩这话说的是“内战”,不是“外战”。为什么呢?因为有“反侧”二字。什么是“反侧”?就是“不安”。民不安,就叫“反侧之民”。心不安,就叫“反侧之心”。心存“反侧”,就不是“顺民”。因此要“攻心”,让他们“安下心来”臣服。那么,这里说的“反侧”能是指曹魏吗?当然不可能。曹魏之于蜀汉,不是“反侧”,而是“敌对”。对付曹魏,也只能靠“武器的批判”,“攻心”(说服教育或
怀柔政策)是没有用的。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读《宋史》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清人
赵翼《
廿二史札记》引卢策所言,宋仁宗
皇祐年间,国家财政收入三千九百万,支出一千三百万,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宋英宗治平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四千四百万,支出八百八十万,占收入的五分之一。而到了神宗的熙宁年间,收入虽达五千零六十万,但支出也是五千零六十万,竟占收入的百分之百。如此说来,
赵顼的国库,岂不等于是空的?
荒唐的正义──读《明史·奸臣传》
然而
内阁大学士们心甘情愿。这些家伙比谁都清楚:要想青云直上,就得讨好皇帝;要想荣华富贵,也得讨好皇帝;要想永保平安,还得讨好皇帝。皇上既然就好这一口,咱们又有的是时间精力聪明才智,何不奉献一点?所以,嘉靖一朝的阁臣,不少都是写青词的好手,甚至除了撰写青词,其实不会别的。比如
袁炜、
李春芳,后来还被称作“
青词宰相”。总之,在嘉靖治下,要想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就必须是青词写手。
中国王朝:第十一卷·帝国的终结
其实就连帝国时代,也未必都专制,也有不专制的。大体上说,明清以前,是有时候专制,有时候不专制,或者专制得开明。比如按照唐代制度,一道命令,如果不经政事堂会议通过,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就直接由皇帝发出,是不合法的。虽然也有皇帝这么做,但要么是蛮不讲理(如
武则天),要么会不好意思(如
唐中宗)。连带强行任命的官员,也会被人看不起。所以,“集权必专制”的说法,恐怕还值得推敲。
第一章 天下一统
根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公元前221年即
新王朝建立那年,秦政权的最高领导层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定名号,二是定制度。这两个问题,一个关乎“名”,一个关乎“实”,但都关乎国体和政体。事实上,
嬴政之所以要征求意见,就因为刚刚兼并了天下的秦国统治集团,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是延续
周人建立的旧制度,还是坚持自己的新制度,甚至创建一个更新的制度?这对于新生的帝国来说,真可谓“生死抉择”。
不过在
秦始皇那里,这些都不成问题。对于秦始皇来说,统一和集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专制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当然,专制与帝制并不能划等号。不是皇帝也可以独裁(如
萨达姆),有皇帝也未必专制(如君主立宪),但没有皇帝的帝国总归不像帝国,有一个皇帝的称号总归更加便于集权(这其实是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但意味着决策权和审批权,还意味着
立法权、司法权、监督权和最高裁判权,简直就是集天下一切权力于一身,岂非集权?
三国侧记:第十二卷·品三国(上)
这是有道理的。比如
三国史,无论读《三国志》、《
资治通鉴》还是《
三国演义》,曹操死后,就不怎么好看了。
诸葛亮一去世,看下去的人就更少。又比如《
水浒传》,招安以后,还看得么?好看的还是
林冲、
武松、
鲁智深他们出手那会儿。
陈丹青说,民国人物之所以特别有“
范儿”,就因为民国是“新做人家”,恐怕也是这个理儿。
第一部 魏武挥鞭1
其实早在晋代,对曹操的评价就开始出现分歧。
王沈《魏书》和
司马彪《
续汉书》是比较肯定曹操的,甚至曲笔回护;
孙盛《异同杂语》和吴人《
曹瞒传》就不太客气,对曹操的酷虐奸诈多有披露。东晋
史学家习凿齿,更是首创“篡逆”之说。由此而至
南北朝和隋唐,史家都是褒贬不一,
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一书有很详尽的描述。可见对于曹操,不但“时代意见”不同,“历史意见”就很分歧。再加上每个人的“
个人意见”,曹操的“真面目”就更难弄清了。
第一部 魏武挥鞭2
这其实是考曹操的魄力了。曹操马上说,这正是我的打算。只不过
杨奉就在附近,听说他的军队很厉害,只怕不会给我方便。
董昭说,无碍。杨奉这个人,
有勇无谋,又没有党羽,是可以忽悠的。将军不妨先给杨奉写一封信,送上厚礼,就说
洛阳没有粮食了,要就食于鲁阳。鲁阳距离许县不过咫尺,岂不是说去就去了?鲁阳离杨奉所在的梁县也不远,杨奉必不怀疑,何忧之有呢?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就把皇帝弄到了许县。
三分天下:第十三卷·品三国(下)
这当然也是一种说法。但我以为,以曹操之善用权谋,怕不会是轻信了
钟繇吧!
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就认为所谓“明讨
张鲁,暗伐马、韩”,乃是曹操的主意,而且是“伐虢取虞”之计,目的是逼反马超、
韩遂,再发兵讨伐(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这个我们也就不讨论了。反正钟繇的军队一动,马超、韩遂等关西十部,果然全都反了。他们合众十万,屯据
潼关,准备和曹操拼个鱼死网破。
第三部 三国鼎立2
这三个也都想当接班人。首先,他们都是卞夫人的儿子。曹操的原配是
丁夫人。丁夫人无出,养子
曹昂阵亡,自己又离异,就不在“
立嫡”的考虑之列。丁夫人被废以后,继承
正妻地位的是卞夫人。按照“立嫡”原则,接班人应该从卞夫人的儿子当中挑选。卞夫人有四个儿子,其中
曹熊早薨,可选的就是
曹丕、
曹彰和
曹植。这是第一点。第二,他们三个也都有能力,有作为,水平明显高于曹操的其他儿子。这样,无论“立嫡”还是“立贤”,他们都最有资格。所谓“夺嫡之争”,便在卞夫人的这三个儿子当中展开。
诸子百家:第十四卷·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
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诸子争鸣,岂能淡忘?
中国文化:第十五卷·我山之石 中国智慧
读一下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大约就能明白。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只能在前人留下的既定条件下创造。因此,一切已死先辈们的传统,会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也因此,每到“革命危机”的时候,人们就会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借用他们那些久受崇敬的名字、衣服和口号,演出自己
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公民中天:第十六卷·书生傻气 公民心事
前言:那么,什么是“闲事”?按照“
中国逻辑”,但凡跟自己不相干的,都是。比如暴力拆迁,只要拆的不是你的房子,也不是你亲戚朋友的,那就是“闲事”。好嘛,今天他们强拆
张三的,你不管;明天强拆
李四的,你也不管;等到后天来拆你的,自然也不会有人管。这个时候,那些反对我们“多管闲事”的,恐怕又要嚷嚷了:怎么没人管呀?代表社会良心和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作者简介
易中天,星座:
水瓶座 血型:B型 生肖:猪;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来到湖北武汉,并在武汉开始接受教育,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因为“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活动,到新疆支青数年。
1978年
恢复高考后,考入
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专业。1981年毕业于
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
艺术人类学》等著作。撰写出版了“
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 《
闲话中国人》、《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读城记》和《
品人录》。
2005年起开始在
CCTV《
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品评
汉代风云人物,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开始制作《
易中天品三国》,一举成名。《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而享有了“
学术超男”的称号,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
帝国的终结》。2008年,与《
百家讲坛》再度携手合作,录制播出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0年被环球日报评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
易中天先生在
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在亚洲、欧洲、
美洲和
大洋洲,都拥有众多读者。
相关评论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事情,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发现要建立一个现代中国,建立现代
市场经济秩序,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好—就是现代社会现代国家的建立,要有很强的文化支撑。但是在我们传统文化之中,没有能够很好吸取传统资源,以及没有很好地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基础。易先生涉及的领域很宽,从《
品三国》开始,也讨论了怎么吸取精粹,怎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
现代性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现代文化体系,来支撑现代中国建设。那是会很有意义的。而且,他下了很大功夫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目前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这个讨论,参与这个大的建设项目,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中得益。向
易中天先生祝贺,也是向我们的出版界祝贺,也是值得向我们的读书界祝贺和推荐的。
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长刘道玉
我记得在80多年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为师的,最大的幸福是培养出值得致敬骄傲的学生。”那么
易中天教授就是武汉大学80年代培养出来众多值得我骄傲的学生中的佼佼者。我今天就是置身于这种幸福之中。今天与其说他是我的学生,不如说我们是忘年交的朋友,我们具有相似的个性,我们都追求自由、民主精神。今天校内外的学生都找我询问易中天成材和成功的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我说了三点,第一,易中天教授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很高的悟性,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从中学生考研究生的。这是做学问的基础。第二,他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具有做学问,求真理所需要的精神,这点非常重要。第三,易中天做学问,他不局限于一科专业,而
汇通各科,这是他出这么多成就很重要的学术风格,我记得台湾国学大师
钱穆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师者乃是通惠自学,超然于各部专业之上而汇同及各科知识也。”易中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他不仅仅是设立本科,在文学、美学、
国学、史学、
哲学、智慧学,甚至
人口学等等方面,广泛涉猎,这也是他取得成就很重要的经验。
我跟
易中天在武大,我们本来属于一个圈子,武大研究生和周围像
华中师范大学几个学校的研究生经常在一起讨论美学问题,那个时候叫湖北省青年文学协会,开会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讨论。在理论上讨论最多的就是跟易中天。我对美学关心是在70年代进入武大以前,我曾经有过一个探索,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美学史的东西,就是学了哲学,自己看了哲学书,就想是不是用哲学把什么是美这个问题表述一番,我觉得应该可以,于是写了3万来字的小册子。
认识易中天以后,首先拿给他看,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对双方都是很大的促进,我学哲学的,他学文学的,我们互相验证。我讲的美学的哲学方面的道理,他用中国美学和他所了解的审美现实来讲,互相之间非常地投机。可以说湖北省新闻界美术协会以及武大研究生楼造就了我们这段学术的姻缘。今天看到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回过头再看那段历史,经常感到惊叹,易中天在美学方面的意识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我觉得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用一种系统的、逻辑的、哲学的方式把他的
美学经验、审美经验做一个非常有条理的整理。在国内美学界也是很少见的。
著名经济学家 何迪
看他电视节目,看他的书,我觉得他的书的特点非常鲜明,就在表达方式。很复杂的事情可以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讲,我写书是给老百姓,我写的书一定老百姓看得懂。所以刚刚他提及我们“
博源基金会”在编一套博源文库,就讲到大家争论的问题,老说西学中学,有一个中西之争,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古今之辩,因为中国进入到现代的社会,我们还有很多现代社会制度的构建,经济制度的构建没有完成,这对于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面临这样的课题,我们想到怎么能够由
易中天老师这样的有影响的学者或者公众的人物,把中国的历史,能够做个脉络和思想的梳理,到底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和历史中间,有没有现代化的因素。我们需要不需要在思想上也进行新的启蒙,进行转型。我想思想上的启蒙和转型是和我们的社会现代
经济制度建立和现代
国家制度的建立息息相关的。跟易中天老师后来还有
李泽厚老师都提到一个问题,怎么能够以他独特的或者受到广大老百姓欢迎的方式,能够给我们梳理,能够给我们讲一讲,在中西之争中看到古今之变。而且我们需要变,这个变不是隔断历史的变,而是在历史的传承上,怎么能够创造新的文化和我们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国家管理制度。
有幸跟易中天老师有多次的探讨,而且今天参加这个会给了我新的启示,我们不但要有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理念。表明了易老师对读者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我们写书,不管是公众
知识分子也好,
公众人物也好,你的责任就是怎么能够跟我们最广大的公民进行有效的沟通。
五岳散人
易老师在世俗功成名就,更多关注时事。我是写
时事评论的,我们这些写时事评论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们都知道我的言论是什么,像易老师取得大众知名度之后,依然对公民社会,对底层强烈关注,利用自己知名度去推进社会转型,这个是让我非常非常佩服的事情。现在有很多
公共知识分子,往往是在小圈子里有一些知名度。他们很难像易老师一样,真真正正为大众所知,很难像易老师一样挺身而出,去捍卫我们所能够认可的价值,这是让我特别佩服易老师的地方。
作家 韩寒
易中天老师,祝贺您的文集要出版,非常地吃惊,因为我以为您老早就出版过文集,没想到现在才出版,所以见得您一定对它质量的要求非常地高。
一直以来很喜欢您的文字。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在厦门见面,我们没有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我俩在一起对话的任何内容。但是无论如何,我对那次厦门之旅记忆深刻,希望您来上海,我们可以再一起吃饭。一定要祝贺您文集可以卖得好,当然这是技术问题,最关键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