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英语:Yi language)属于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行的
彝族文字是一种
音节文字,现代彝语有六种方言。
分布
彝语属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国的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 6个方言,其中包括5个
次方言,即东部方言又分滇黔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和盘县次方言;北部方言又分北部次方言和南部次方言。还分25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在
四川大、
小凉山地区,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其余3个方言都分布在云南。使用人口约400万。彝族原有一种
音节文字(也有人认为是
表意文字),1956年设计了
拉丁字母形式的凉山
彝族拼音文字方案。1975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制订了四川《
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共确定819个规范彝字,1980年国务院批准在
四川彝区推行使用(见彝文)。彝语在国外,主要分布在
缅甸、
泰国和
越南。
语言特点
①塞音、塞擦音、擦
音分清浊两套。许多地区的塞音、塞擦音还有带与不带鼻冠音的区别。
②除少数方言外,元音一般分松紧,但只在某些声调的音节里构成对立,如北部方言只在33、44两调的音节里对立。③韵母一般由单元音构成,没有塞辅音
韵尾,但泰国碧粟彝语有-p、-t、-k 韵尾。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有少数复元音、鼻化韵和鼻尾韵。
④有3~5个声调,调型简单。
⑤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⑥名词、动词、
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
形容词、数量词作
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有些副词修饰
双音节中心词时,在中心词的两个音节之间。
⑦量词丰富,有些方言的量词能直接修饰中心词,起后置冠词的作用。如北部方言量词起不定冠词的作用,东部方言部分地区量词起定冠词的作用。
⑧有的方言有标志各种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宾语)的
结构助词。
⑨一部分动词的自动态和使动态,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如威宁彝语ɡu55(穿衣)、ku55(使穿)。
⑩有些方言以谓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变调表示疑问, 如凉山彝语 dz噜33(吃)、 dz噜44dz噜33(吃吗?)?单音的词和词根占优势;构词后缀多,前缀少;复合词多,单纯词少。四音格联绵词较丰富。
语音
①各方言的
塞音、
塞擦音、
擦音都分清浊两类。北部、东部、东南部方言的部分地区,
浊塞音、浊塞擦音还有带与不带
鼻冠音的区别,如北部方言
喜德话b:mb、d:nd、ɡ:嬜ɡ、扷:n扷、唓:n懔、d懔:nd懔。有的方言的
边音、或边音和
鼻音也分清浊两类。
②东部、东南部两个方言有舌尖后塞音和鼻音,如威宁有t、th、庽、η庽、η。东南部方言(撒尼话)有
小舌音q、 qh、 尣和复辅音t峠、dl。西部方言西山
土语有前置
喉塞音声母 妱m、妱v、妱n、妱怱、妱l。
③多数方言的元音全部或大部分松紧对立。全部对立的,如南部方言
峨山话 i:抛、e:厂、a:a、o:o、γ:γ、u:u、噜:噜、廞:廞。各方言元音松紧与声调有一定的互相制约关系,如东部方言禄劝话(二区)松
紧元音只在高平调的音节里构成对立。有些地方的紧元音有减少或
消失现象,如东南部方言文山话(普拉)只有个别元音区分松紧;东部方言贵州大部分地区元音已不分松紧。
④多数方言的韵母由单元音构成,没有
塞音韵尾。少数方言有
复元音和带
鼻音韵尾(或带半鼻音)的元音,大都出现频率小,或只用于拼写汉语新借词。
⑤各方言元音
音位的
对立关系,各具特色,如北部方言大多数地区都有舒唇元音 (一种“次
圆唇”的
舌尖元音和
央元音)与展唇、
圆唇元音相对立。东部方言(贵州)u、y,对立。东部、南部、中部 3个方言的部分地区有廞、廞,与噜、噜,γ、γ对立。西部方言巍山话a、ɑ对立,u、y 对立,u、揁对立。东南部方言?、a或?、ɑ对立。
⑥一般有3~4个声调, 少数地方(如弥勒、
寻甸、姚安)有 5个声调。调型简单,多为平调和
降调,没有
曲折调。
⑦
音节结构的主要形式是:辅音+元音+声调,元音+声调。
语法
①以
虚词和
词序为主要
语法手段。
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名词和一部分代词作定语时,在
中心词前。
数量词和形容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后。多数方言的
否定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时,在单音的中心词前、 双音的中心词之间。但西部方言的否定词mα21作状语修饰双音形容词时,一般在中心词前,也可在某些双音形容词之间,如唓u55(快)mα21(不)di21(乐)“不快乐”。介词一般在宾语后,但在少数方言里,有的介词在宾语前,如弥勒话vα33“把”,禄劝话ko32“把”;有的介词在宾语后,如弥勒话mε55“从”,ɡε33“被”,禄劝话尶a33“让”,d尶e55“给”。
指示代词一般在名词中心词后,数量词前,但东南部方言宜良话(撒尼)的指示代词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名词前,也可在名词后。
②
量词很丰富。有的方言里,量词可以直接限制名词,起泛指或
定指冠词的作用,如凉山彝语量词起不
定冠词的作用;禄劝话量词起定冠词的作用。
③少数方言有标志主语、宾语的
助词。如威宁话有主语助词o55,弥勒话有宾语助词lε33。
④各方言还使用某些
屈折变化作为表示
语法意义的辅助手段,如北部、中部、东南部3个方言
谓语动词、形容词用重叠、变调手段表示疑问。一部分动词用辅音清浊交替表示
使动和自动的对立。如威宁话ɡu55“穿(衣)”,ku55“使穿”;弥勒话do11“烧”,to55“使烧”。
词汇
①各方言间约有40%的
同源词。如“打”:
喜德话ndu21,
威宁话ndu13,
石屏话d廞33,
巍山话de21,
宜良话d?,
姚安话d廞21。
②
单音的词和词根占优势。在单音的词、词根基础上构成的
复合词较多,复音的
单纯词很少。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中,并列结构的双音格和四音格
联绵词很丰富。这种联绵词,一般由同义、近义或
反义词素构成。前后两部分并立对称,词义一般较构成它的
词素的综合意义更为概括。如凉山彝语`ɡu21ɡa33“道路”,vi55奞徲vi55ɡa33 “衣服”。四音格是双音格的扩展形式,按结构分为4~6种类型, 如
禄劝话形容词四音格分为
AABB、ABAC、ABCB、ABCC、ABCD5种类型。
③各方言
词汇体系中, 狭义的分名多于共名。分名分
异根、同根两类。异根狭义词如禄劝话mu21“(面粉)细”,堭h廞33b“(棍)细”,a55va33t厂“细致”,怱i33mγ21“(皮肤)细”。同根狭义词如凉山彝语宨徲pa33pa33“(人)黄”,宨徲44ko33ko33“(火)黄”,宨徲奞徲奞徲“(草)黄”,宨徲44nd懔e33nd尶e33“(星)黄”。
调查研究
彝语
调查研究,是弄清地名的来历、含义及演变的主要途径,这是方法问题,对彝族语地名,尤为重要。
历代地方志中,对地名的记录又比较多的,如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读史方舆纪要》等,都记述了很多地名资料,这是从事地名工作的宝贵资料。然而,上述种种资料更多的是
历史地名,即汉语地名,对
民族语地名特别是彝族语地名,接触到的很少很少。
楚雄市地名总数4472条,其中彝族语地名782条。这么多的彝语地名,在
地名普查中,只查清了433条。未查清的349条地名,要按质按量完成《楚雄市地名志》的编纂,必然是一句空话。书本上又没有,当然只有田野考察,向群众了解。
在实践中,十二字的调查方法,即看“其字,酌其音,察其实,明其义”。工作中曾碰到这样两条地名,非常有趣。一条是“兆吉村”。乡里填写的普查表上说“古时就叫兆吉村”,21世纪还叫兆吉村。上报普查成果时,当然只能空白。到了编纂
地名志时,就不能再空白了。于是就按“兆吉”这字音,仔细斟酌可能是那两个音,先考虑语音还原的问题。辨认为叫兆可能是柞的转音转写,“吉”可能是“基”的转音转写。彝语,“作基”意即“山梁边的箐”。请教在市政府工作的彝族同志,也确认无误。到实地一看,确实也象,这是一个坐落在山箐边的村子。可是村中老人既不同意是彝语地名,也说不出所以然。后来在另一位老人的指点下,察看了村中古墓,地名方才明白,原来:此村始祖名叫尹肇基,系江西
吉安府安福县五十一都人氏,明朝随军云南,官至迤西道台,卸任后定居该地,人们以其名“肇基”为村名。墓碑上还刻着尹氏二十三代子孙的字辈名字。此墓重修于清
光绪十九(公元1893)年。因年代远久、缺乏文化,兼之二十多年不扫墓,人们便把此事遗忘了,第一任年轻的小队会计写不来“肇基”二字,便用“兆吉”代替,通过
实地考察,更正了用字,含义自然也就清楚了。
在处理兆吉这条地名之后,另外几条地名也产生了联想,提出问号,经过复查之后,多数还是合乎实际的,只有“
樱桃”一名有出入。樱桃村,原为“因有樱桃树而名”。经过
实地调查,大误。“樱”为“衣”之转音转译,“桃”为“塔”的转音转写。“衣塔”:彝语,衣:水;塔:松树。意为松树林旁有水的地方。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地名普查十二字口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疑难地名,少了一环,往往贻误。
语言避讳
畏惧事项
彝族人认为人的生老病死跟自然界的各种神灵和自己的先人有密切关系。一旦有人得病,一般都请
毕摩翻经书或占卜问卦,毕摩会针对病人采取相应的除病仪式来为病人治病。在所有病症中,人们最畏惧的是 “
麻风病”、“
结核病”和 “
狐臭”。骂人为 “麻风病患者”和“瘦死病患者”是气急之后最极端和解恨的言语,因此而拳脚相向造成恶性冲突的事屡见不鲜。于是彝族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最忌讳用这些语汇,而用“不好”、“有凶鬼”、“没有眉毛”等语汇来称呼“麻风病”。用“背了坏东西”、 “病程长”等语汇来称呼 “瘦死病”。用 “带蒜葱”、“有鼻子”和“有鼻子亲戚”等语汇来称呼“狐臭”。
凉山彝族忌讳无故唉声叹气,忌讳无故哭丧、晚上打
口哨、夜晚快速答应呼叫;忌讳用“
雷劈”、 “猝死”、 “
非正常死亡”、“砍脑袋”等不吉利的词骂人。认为晚上打口哨会招惹上孤魂野鬼,夜晚鬼魂有时会学人叫你的名字,如果你答应,你的灵魂就会被叫走。
凉山彝族对于“死”有很多委婉的表达语汇,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不愿直言“死”,刚出生的婴儿死亡称“手没抱”、“事与愿违”。小孩夭折称 “消失”、“不平安”。中年人只要有了后代就跟老年人去世一样都叫 “老倒了”、“老了”、“跟老祖宗走了”。彝族人传统上重死不重生,很多人很难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生日,大概能知道自己的属相和出生的季节,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死亡却被特别看重,葬礼成了各路亲戚相互集会和攀比的场所。
嫌恶事项
大庭广众忌讳谈性、说淫秽语言。与性有关的器官和行为,人们认为直说出来有失体面。彝族人谈
性色变,争执双方即使到了气急败坏的地步也不会用与
性器官和性活动有关的语词相互对骂。
在同性伙伴之间,传承和演绎着不同的性爱故事,互相可以直说各种性器官,但时常也用一些含蓄的语汇指代,如:“黑母鸡”指称
女性生殖器,“下面三娘母”统称
男性生殖器。“沙金”指称精子。但这些委婉含蓄的语汇同样不能在大庭广众应用,只在同性伙伴中间流传。
彝语表达
性行为的动词,也可以用来表述别的行为动作,如:“吃饭”、“喝酒”等等,为了避讳,生活中很多讲究的人都把动词来用。
夫妻之间的性生活是
个人隐私,当某人新婚之际,人们会诙谐地询问“相互走动了吧”,来试探
两口子之间的
性关系。月经用“洗衣服”来指代。
社会生活中人们用“不能安家”来委婉代称
阳痿患者。彝族夫妻间不能直呼其名,不能在公众场合有亲密的举动。
人的
排泄物及排泄场所易让人引起不雅的联想,彝族人对此也持嫌恶态度。外出解手用“看外面”或“看星星月亮”来代称。过去因在公众场合放屁而自尽的事时有发生。
人们通常用“有喜”、“有美事”来代称怀孕,用“小孩小了”、“得一个小孩了”来代称
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