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区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川、藏、滇三省(区)结合部,包括
凉山彝族自治州除木里县外的10个县及乐山市
峨边县、
马边县和金河口区等13个县区。以凉山州为主的四川省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历史沿革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由始祖居木主持,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形成古代具有影响的民族。后世的彝族把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六祖分支”之地,解释现在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六组分支之后,彝族各部落君长带着千军万马开始向云贵川各地拓疆领土。其中糯部落酋长慕雅热、恒部落酋长慕雅卧率2支人,沿金沙江流域逐渐进入现在的凉山、川南及昭通乌蒙山区。糯部落的古候、丘涅,又从南向北迁徙到凉山。
迁徙路线是,一路从云南省永善县迁徙到四川省雷波县,一路从云南省巧家县迁徙到普格县,另外一路从云南省的绥江县迁徙到四川的宜宾市。
古候、丘涅两兄弟向北越过金沙江迁徙至现在的凉山州美姑县大桥乡,并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之后,古候沿美姑河向右朝东岸迁徙,丘涅向左朝西面迁徙。
四川的所有彝族都是古候、丘涅的后代,他们世居于凉山、乐山、泸州、宜宾、攀枝花、甘孜、雅安等地市。总人口约280余万。
古候、丘涅的后代至今最长的家谱有105代,一般的有60-90代左右不等,大概有2700-3000年,大致出先秦时期迁徙至凉山。
帮扶工作
2011年,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拉开序幕,省政府通过为期11年、预算资金需求超600亿的《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的总体思路(2010-2020)》和10个专题方案。
2014年,基于对扶贫攻坚形势的清晰把握,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制定“十项扶贫工程”精准治贫。
2016年8月19日,四川省委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方案》,明确由省内经济较为发达的7个市和35个县(市、区)结对帮扶藏区彝区45个县(市、区)。
大小凉山彝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9.7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31.8万,贫困发生率从28.9%降至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