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用植物园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厢竹大道,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中国对外(国际)开放的二十一个大型植物园之一。建园52年来,广西药用植物园共收集、保存活体药用植物品种56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00多种。
历史沿革
1958年下半年,自治区卫生厅为贯彻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委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指示精神,挖掘祖国医药宝库,发展医药
卫生事业,大力开展中药材生产和
科学研究,开始筹建广西药物试验场。
1959年2月14日,经上级批准,广西药物试验场成立。3月10日晚,召开广西药物试验场成立大会,卫生厅谢新亭
副厅长到会并宣布广西药物试验场正式成立。1959年12月,经自治区人委批准,成立广西
药物研究所。广西药物研究所与广西药物试验场合署办公,一套
领导班子。
1962年,为贯彻中央“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当时广西
区人委批示,撤销广西药物研究所,保留技术人员35名,合并于药物试验场,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1963年,为贯彻中央“全党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和区党委关于压缩
城镇人口的指示,进一步精减职工,节约
国家财政开支,支援农业战线,根据几年来药材生产的经验,认为继续以全场工人和土地生产药材,是不适宜的,必须转为以生产粮食为主。
1963年5月14日,广西区人委(63)会卫字第6号批转区卫生厅《关于缩小药物试验场规模并改称药物研究所问题的报告》,同意缩小药物试验场规模,改称药物研究所,以进行药物研究为主要任务,并根据劳动力情况,种植部分药材。
人员编制定为150人(时有职工435人,保留150人,精简285人)。原属
邕宁县三塘乡解放大队划入的290名工人,除保留已调到药材
生产队的30人继续留下种药外,其余人员划出,以种粮食为主,改
全民所有制为
集体所有制。
1963年10月10日,南宁市人委(63)南会字第310号《关于同意将区药物研究所领导的集体农民拨归三塘公社领导的复函》,同意将原属药物研究所领导的降桥、大乌、
六安、二塘、那荷、那道等六个生产小队共劳动力170人、家属247人,全部移交给郊区三塘公社领导(后根据有利生产和农民要求,南宁市人委又同意改为由长堽公社领导)。10月19日,广西区人委
办公厅(63)厅秘字第456号文批示,鉴于南宁市人委已表示同意接收区药物研究所拨出的集体农民,要求卫生厅直接同南宁市联系办理交接手续。 12月9日,长堽公社与药物研究所召开了代表会议,正式移交给长堽公社领导(公社方面为了便于领导,在降桥成立降桥大队领导以上六个生产队)。
1970年12月,广西区革委会批准,广西药物研究所、广西
药品检验所、
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及广西烈士陵园合并,成立广西医药研究所。研究所下设门诊部、药厂、南药站、药用植物园。红文、立新两个生产队(之前白坟、那齐两个队合并改名为红文队,那甫改名为立新队)由药用植物园管理。在广西医药研究所领导下,药用植物园设党支部办公室、业务办公室,主要任务是药用
植物引种、栽培、广西药材高产栽培研究和生产部分粮食。
1973年1月16日,区党委
乔晓光书记批示照《将两个生产队归医药所统一管理》试行。两个生产队归医药研究所管理后,集体性质不变,队的组织形式不变,两队的土地、口粮、工资由医药研究所统一安排,两队的农民成为不算国家职工的医药研究所工人。这样对搞好药用植物园发展规划提供了条件。
1981年8月,卫生厅党组决定,对
广西医药研究所的机构进行调整,医药研究所与
药检所分开,医药研究所所属茅桥三个单位(中草药学校、制药厂、药用植物园)与所部分开,同年9月11日,自治区编委桂编(81)95号文批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研究所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同文还批复中草药学校与广西中医药研究所脱勾,由自治区卫生厅直接领导;并将广西医药研究所附属药用植物园、制药厂、小学校拨给中草药学校领导(1983年8月5日区编委桂编〔1983〕23号文批准同意中草药学校改为
广西药科学校)。
1981年12月,为方便业务上的对外联系,经卫生厅同意,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易名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由广西中草药学校代管。1984年7月11日,卫生厅党组同意药用植物园由卫生厅直管。但由于从未定编,使用的印章沿用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的印章。
1985年1月4日,自治区卫生厅向自治区政府上报《关于恢复广西药用植物园独立建制的请示》,请求在
机构改革中,要求把广西药用植物园作为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二层机构,由卫生厅直接领导;经上级批准,4月1日起,正式启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印章;4月22日,自治区卫生厅下文通知,决定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业务由卫生厅科技处领导;5月14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下文,同意将原区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相当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48人(不含两个生产队人数)。1986年12月21日,广西区科委、编委联合下文《关于区直
科研机构分类的通知》,广西药用植物园定为社会
公益事业类科研机构。1988年3月23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桂编〔1988〕48号,批复广西药用植物园定为相当副县(处)级事业单位,
事业编制296名。
1993年7月20日,广西药用植物园增挂“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
资源开发研究所广西分所”牌子。北京总所
肖培根所长、钱昌年书记到会并揭牌。
2004年10月26日自治区
机构编制委员会桂编〔2004〕89号文批复,同意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牌子。
2005年8月5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桂编〔2005〕71号文批复,同意广西药用植物园定为相当正处级事业单位。
2011年4月,广西药用植物园酝酿向英国
吉尼斯总部申报“最大药用植物园”
吉尼斯世界纪录,于8月正式向英国吉尼斯总部递交申请,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12月9日,广西药用植物园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获得“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吉尼斯纪录证书。
园区划分
药物园划分为7个药物区:广西特产区、药物疗效区、荫生植物区、木本药物区、草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和药用动物区。
它集南药、
北药、本区特产药物和区外、国外药物于一园。药物有灌木、
乔木、
藤木、草木等,药用动物园还饲养
黑叶猴、
恒河猴、梅花鹿和飞虎等一些珍贵药用动物。药用植物园,既是游乐休闲的好地方,也是增长见识的好去处。
广西特产药物区
本区主要栽培和展示广西主特产药材和广西著名
中成药的原料植物共150余种。
木本药物区
是本园最大的药物区,面积达10公顷,种植木本药物1000余种。根据每种植物对
环境条件的要求,乔木和灌木、
阴生植物和
阳生植物互相搭配,林下栽培耐阴药物,
树干种植附生药物,或让
藤本植物攀援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组成一幅
南亚热带阔叶林景观。
藤本药物区
主茎不能直立生长、靠依附物攀援才能伸展的植物谓之藤本。藤本植物分为木质和草质藤本两大类,本区主要展示
木质藤本药物,分别种植于园内的棚架或乔木旁,约30种藤本植物。
荫生药物区
本区占地面积0.3公顷,亦称“聚翠园”。种植有各种各样的荫生药用植物约600种,主要为蕨类及
天南星科、
紫金牛科、
秋海棠科等药用植物,形态各异,功效各显。
民族药物区
本区占地面积2.7公顷,分区种植广西11个
少数民族防病治病所用的药用植物,如用于治疗
淋巴结结核的高大木本
有毒植物见血封喉;有去湿止痢功效的花如焰火的
无忧花;可解毒杀虫用于治各种
皮肤癣及疣的
牛角瓜;广西民间广为
药食两用的清热利尿良药
赤苍藤;
清热利湿良药
扭肚藤等。
药用动物区
本区占地2.2公顷。通过人工饲养药用动物,为人类创造珍贵的动物中药原料,同时也减缓了因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猎杀而造成
自然生态的破坏。
本区饲养有国家一类
保护动物梅花鹿,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蛤蚧及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药食两用动物
黑豚、
红毛鸡等多种药用动物。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位于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东北部
兴宁区,东经108°19′,北纬22°51′,三条交通要道环绕着整个园区,北以南梧二级公路为界,东、南以长堽路和邕宾公路为界,西至
快速环道厢竹路段。
气候土壤
广西药用植物园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年均气温21.7℃,年均日照数1827小时,年均降雨量1300.6毫米,海拔72~113米,土地肥沃且
土壤类型多样,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以沙质壤土及壤土为主,
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水平,适宜许多药用
植物生长,利于资源引种和驯化。
智能机构
科研
引种栽培国内外药用植物;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正宗中药材品种;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研究;建立药材生产的
示范基地;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驯化、研究解决广西
地道药材生产上的问题;为植物药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基地,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提供“露天试验室”。
生产
纯正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供应;
花卉苗木的生产、供应;中药片剂、
冲剂的生产、供应。 ??
旅游
广西药用植物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已经建成了
广西特产药物区、
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草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藤本药物区、
姜科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民族药物区和
药用动物区等十个展区。展览内容丰富,具有科学的内容、园林的外貌。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是集科研、教学、旅游、休闲、
养生保健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2000年已被自治区和南宁市政府列为重点
旅游开发建设单位。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教学
药物职业学校开设有
中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和
药用动物学等学科的短、中、长期培训班。
景区特色
创建于1959年的广西
药用植物园,是
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种植
药用植物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已引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达3000多种,比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记载的
植物药种还多1000多种,被誉为“立体《本草纲目》”。2000年以前,广西药用植物园还只是一个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
当年,主管广西旅游业的自治区副主席
袁凤兰到该所参观,发现园内有草坪、树木、溪流,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很多药物极具观赏价值,可谓奇花异草竞艳。园内可运动、钓鱼、漫步、赏景、聊天,实际上已经具有公园的各种功能。袁副主席认为,这里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并希望旅游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努力,完善园内的各种旅游
配套设施,开发更多的
旅游项目,把药用植物园开发成
南宁市一个新的旅游风景区。
两年来,药用植物园重新对该园作了
总体规划,并开发多项旅游项目,利用园内的药物作为原材料,开发了
药膳粥、
药膳汤、
保健茶、烧烤等项目,并在溪上设
铁索桥、浮桥等探险类项目,还在园内设有垂钓、
卡拉OK、麻将、扑克、棋类、
气排球、羽毛球、
乒乓球等休闲类项目。顾客到这里游玩,不仅能休闲、娱乐,而且还能学到很多中草药的
科普知识。
管理机构
广西药用植物园现有在编员工296人,其中
科技人员181人,
高级职称30人,
中级职称38人;博士2人,硕士28人,在读研究生23人,大学本科67人。技术人员
专业结构包括医学、药学、农学、林学、生物学、
经济管理学、植物保护、土壤化学、资源学等专业。
聘请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担任名誉主任和名誉所长,肖培根、
王永炎、
刘耕陶、
甄永苏、
刘昌孝5位院士担任中药材
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专家顾问,全国药用植物各研究领域知名专家16名担任技术总监和客座研究员。
2005年广西药用植物园深化了
三项制度改革,总体上划分为管理、科研和产业三大板块,具体设置了
党政综合办公室、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保障部、项目办公室和
园容园艺部6个管理部门,科研部和药用植物资源保育中心2个科研部门,广西南方
天然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宁杏林景观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健千年旅游开发公司、
制药厂、广西过江龙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培训中心共6个
产业部门。
资源保护
广西药用植物园是广西从事
中草药引种、驯化、保存和栽培研究的科研单位,已引种栽培药用植物4000多种,保存药用植物
腊叶标本12000多份,药材和浸泡标本2000多份,药用植物图片10000多份,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种植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被誉为“
亚洲第一药园”。
已建成旅游科普园和种
质保存园共1450亩的活体保存园,其中旅游科普园包括“立体的《本草纲目》”草部展区、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以及民族药物区等8个展区;种质保存园已建成
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木兰园、茶园、姜园、中国药典区、外来药用植物区等10个功能区和
专类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已经成为我国中草药资源(包括
民族药资源)的重要保存基地,被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确定为“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广西青少年科技
教育基地”、“南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南宁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围绕
资源保护,广西药用植物园以药用
植物资源学、栽培学、
生态学及化学为
重点学科,主要开展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保存、良种繁育、规范化栽培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建园以来共承担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项目101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6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课题7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5项,自治区
卫生厅课题27项,自治区科技厅课题51多项,其它各类课题6项。取得科研成果2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7项(次),发表各级论文著作300多篇(本)。
建园和资源保护
2001年以来,在卫生厅大力支持下,在
缪剑华主任提出的立体的《本草纲目》建园指导思想指导下,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建园和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以前只有约400亩的标本园,已建成旅游科普园和种质保存园共1450亩的两个活体保存园,其中旅游科普园包括“立体的《本草纲目》”草部展区、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以及民族药物区等8个展区;种质保存园已建成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木兰园、茶园、姜园、中国药典区、外来药用植物区等10个功能区和专类园。资源保护由2000年保存活体药物标本2500多种,增加到4000多种。
广西药用植物园的科研能力建设在近5年来得到了迅速加强。2004年从国家发改委获得了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重大专项“广西大宗地道及濒危稀缺药材
GAP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国家发改委资助1000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于2006年底建成药用植物栽培室、植保室、真菌室、土化室、组培室、生物技术中心、种质研究室、
分子生物研究室、
天然产物研究室、药理室、广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中心、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实验中心共7000多平方米,已完成
土建施工,并将配备总值近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600M的
核磁共振仪。
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授予“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广西
科技创新金源单位。
2006年被
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工作站。 因科研能力建设的加强,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迅速增加。在研课题共41项,其中
国家级课题3项,自治区级课题38项,在研课题经费643万元。
旅游信息
门票
开放时间
夏秋季8:00-18:00,春冬季8:00-17:30。
交通
搭乘7路、20路、22路、22路
区间车、42路、43路、66路、67路、75路、81路、90路、202路、215路、环城1线、606路、608路、802路、803路公交车。
7路车到 药用植物园 下车;20路、42路、43路、90路、环城1线到 厢竹大道北 下车。这几路到药用植物园正门。
22路、22路区间车、66路、67路、75路、81路、202路、215路、606路、608路、802路、803路到 药用植物园 下车。下车后会看到药科学校。
所获荣誉
2021年7月30日,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复核,保留自治区级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热点事件
事件缘起
2014年9月7日,一条“药用植物园仅存的两只动物,孔雀和
梅花鹿阿吉,生活状况堪忧!没有得到基本的福利!”的微博引起了不少关爱动物人士的关注,这一消息很快在网上疯转。微博的配图显示,阿吉瘦骨嶙峋,似乎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而它仅有的小伙伴——一只孔雀也失去了“骄鸟”的资本,尾羽掉了一大块。
微博一出,立即引发不少网民声讨,称植物园管理方“虐待”
国家保护动物,希望社会和媒体介入救救梅花鹿阿吉。还有网友反映,管理方的回应是缺少经费,难养得起。
园方态度
存在管理不善等 问题
2014年9月8日,针对网上质疑园方缺乏经费喂养和管理不善的指责,广西药用植物园
旅游公司张董事长解释说,该园从2009年开始改造升级项目,药用动植物原所在区域根据新的规划有所调整。
当时将原有的30多只梅花鹿进行转让或宰杀制成梅花鹿产品之后,于2012年年底把仅存的一对小梅花鹿和一只孔雀转移到了原本用来养殖蛤蚧的养殖房。转移没多久,其中一只梅花鹿生病死了,因此就剩下阿吉。
张董事长表示,公司的经费属于全额拨款,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阿吉之所以暴瘦,是由于梅花鹿养护人员工作的疏忽,相关部门领导的监管不到位造成的。
原本按照规定,工作人员每周要为鹿舍打扫一到两次,可能因为前段时间下雨,场地打扫不及时才造成了该处
生活垃圾的堆积。
张董事长承诺,待植物园改造完成后,会重新划定一个区域,再引进一批梅花鹿与阿吉一起散养,这项工程大约会在半年到1年内完成。
如短期内阿吉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改善,植物园可能也会采取与其他部门合作养殖或委托养殖的办法。
他表示,药用植物园高度重视网民关注和
媒体监督,会对梅花鹿的饲养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事件处理
爱心怕泛滥一下子喂太撑 也会生病
南宁流浪猫救助站的小吴表示,虽然网友的力量很强大,一天之内就有很多人开始关注阿吉,但她呼吁大家还是不要盲目给阿吉喂食,一下子吃得太撑也是会生病的。小吴表示,希望来园里献爱心的市民要在管理人员的科学安排下进行,不要让爱心泛滥。
律师说法“虐待”圈养动物难防范
广西药用植物园对园内动物管理不善,导致动物生存状况不佳,有网友提出,应该向森林公安部门反映,投诉其
虐待动物。
不过,据记者从广西森林公安部门了解到,虽然国家早在1988年、1992年就分别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但就如何防范
动物园里的动物遭受“虐待”甚至致死却没有相应的规定。
国家规定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监管,但监管和处罚侧重于其办证的
合法性,对建园后的相关饲养条件发生变化,则没有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