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篇四卷 正文一卷 汉 史游 撰 唐 颜师古 注 宋 王应麟 音释
西京杂记六卷 汉 刘歆 撰 晋 葛洪 录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唐 温大雅 撰
吴越备史四卷 补遗一卷 宋 范垧 林禹 同撰
靖康纪闻一卷 拾遗一卷 宋 丁特起 撰 宋 阙名 撰拾遗
北狩见闻录一卷 宋 曹勋 撰
建炎维扬遗录一卷 宋 阙名 撰
建炎复辟记一卷 宋 阙名 撰
松漠纪闻一卷续一卷 补遗一卷 宋 洪皓 撰
西使记一卷 元 刘郁 撰 燕翼贻谋录五卷 宋 王〓(yong) 撰
庚申外史一卷 明 权衡 撰
复辟录一卷 明 杨萱 撰
绥寇纪略十二卷 补遗三卷 清 吴伟业 撰
洛阳伽蓝记五卷 后魏 杨炫之 撰
洛阳名园记一卷 宋 李格非 撰
东京梦华录十卷 宋 孟元老 撰
梦粱录二十卷 宋 吴自牧 撰
吴地记一卷 附后集一卷 唐 陆广微 撰 宋 阙名 撰后集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宋 朱长文 撰
佛国记一卷 晋 <释>法显 撰
诸蕃志二卷 宋 赵汝适 撰
益部方物略记一卷 宋 宋祁 撰
闽中海错疏三卷 明 屠本〓(jun) 撰 明 徐〓(bo) 补疏
海语三卷 明 黄衷 撰
周髀算经二卷 附音义一卷 汉 赵爽 注 北周 甄鸾 重述 唐 李淳风 等 奉敕注释 宋 李籍 撰音义
数术记遗一卷 汉 徐岳 撰 北周 甄鸾 注
易林四卷首一卷 汉 焦赣 撰 元包经传五卷 北周 卫元嵩 撰 唐 苏源明 传 唐 李江 注 宋 韦汉卿 音释 元包数总义二卷 宋 张行成 撰 六经天文编二卷 宋 王应麟 撰
宅经二卷 □ 阙名 注
青乌先生葬经一卷 汉 青乌子 撰 金 兀钦仄 注 古本
葬书一卷 晋 郭璞 撰 □ 阙名 注
葬经翼不分卷图一卷 明 缪希雍 撰
忠经一卷 汉 马融 撰 汉 郑玄 注 〓(he)冠子三卷 宋 陆佃 解
郁离子二卷 明 刘基 撰
意林五卷 唐 马总 辑 李氏刊误二卷 唐 李涪 撰
考古编十卷 宋 程大昌 撰
演繁露十六卷 续集六卷 宋 程大昌 撰
西溪丛语二卷 宋 姚宽 撰
学斋占毕四卷 宋 史绳祖 撰
冷斋夜话十卷 宋 <释>惠洪 撰
春渚纪闻十卷 宋 何〓(wei) 撰
师友谈记一卷 宋 李〓(zhi) 撰
东坡志林五卷 宋 苏轼 撰
老学庵笔记十卷 宋 陆游 撰
贵耳集三卷 宋 张端义 撰
闲居录一卷 元 吾丘衍 撰 琅〓(huan)记三卷 元 伊世珍 撰
学古编一卷 元 吾丘衍 撰
丸经二卷 元 阙名 撰 歙州砚谱一卷 宋 唐积 撰 歙砚说一卷 辨歙石说一卷 宋 阙名 撰
砚史一卷 宋 米芾 撰
端溪砚谱一卷 宋 阙名 撰
墨经一卷 宋 晁贯之 撰
云林石谱三卷 宋 杜绾 撰
香谱二卷 宋 洪刍 撰
茶经三卷 唐 陆羽 撰
糖霜谱一卷 宋 王灼 撰第
搜神记二十卷 晋 干宝 撰
搜神后记十卷 晋 陶潜 撰
异苑十卷 刘宋 刘敬叔 撰
酉阳杂俎二十卷 续集十卷 唐 段成式 撰 开天传信记一卷 唐 郑〓(qi) 撰
杜阳杂编三卷 唐 苏鹗 撰
甘泽谣一卷 附录一卷 唐 袁郊 撰
剧谈录二卷 唐 康骈 撰
前定录一卷续一卷 唐 钟辂 撰
稽神录六卷 拾遗一卷 宋 徐铉 撰
唐摭言十五卷 唐 王定保 撰
鉴诫录十卷 后蜀 何光远 撰
南部新书十卷 宋 钱易 撰
涑水记闻十六卷 宋 司马光 撰 王文正笔录一卷 宋 王曾 撰
归田录二卷 宋 欧阳修 撰 国老谈苑二卷 宋 王君玉 撰
茅亭客话十卷 宋 黄休复 撰
道山清话一卷 宋 王□ 撰
孙公谈圃三卷 宋 孙升 述 宋 刘延世 录
湘山野录三卷 续一卷 宋 <释>文莹 撰
河南邵氏闻见前录二十卷 宋 邵伯温 撰 河南邵氏闻见后录三十卷 宋 邵博 撰 挥麈前录四卷 后录十一卷 三录三卷 余话二卷 宋 王明清 撰
玉照新志五卷 宋 王明清 撰
〓(ting)史十五卷 附录一卷 宋 岳珂 撰
癸辛杂识前集一卷 后集一卷 续集二卷 别集二卷 宋 周密 撰 锦带书一卷 梁 昭明太子萧统 撰
岁华纪丽四卷 唐 韩鄂 撰
龙筋凤髓判二卷 唐 张〓(zhuo) 撰 蒙求正文一卷 蒙求集注二卷 后晋 李瀚 撰 宋 徐子光 补注
道德指归论六卷 汉 严遵 撰
古文参同契集解卷上三卷 笺注集解卷下三卷 三相类集解卷末二卷 明 蒋一彪 辑
胎息经一卷 □ 幻真先生 注
真诰二十卷 梁 陶弘景 撰
象教皮编六卷 明 陈士元 辑
乐府古题要解二卷 唐 吴兢 撰
诗品三卷 梁 钟嵘 撰 诗品二十四则一卷 唐 司空图 撰
风骚旨格一卷 唐 <释>齐己 撰 四六话二卷 宋 王〓(zhi) 撰 四六谈麈一卷 宋 谢汲 撰
张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江苏常熟人。诸生。治经之暇,以剞劂为己任。劳树棠称其“积学储宝。闭户饮真,尤喜传刻古书”,并“精于校勘”,
洪亮吉称其“嗜古若渴,家藏书至数十万卷”,而又“
校雠精审”。(均见本书序)先后汇刻了《学津讨原》(一百七十余种,一千零四十三卷)、《
墨海金壶》(一百十七种,七百五十八卷)、《借月山房汇钞》(一百三十四种,三百一十二卷),又以《
太平御览》为类书冠,得影宋钞本而详加校勘,重新刊布(参江澄波等编着《江苏刻书》),从而成为知名的丛书编刻大家。
清代以来,考据之学盛行,流风所及刻书业,遂有一批严于选择、精于校勘的丛书问世。乾嘉学者张海鹏,汇集大量前人著述,据明毛晋《
津逮秘书》加以增删,重新编订,得一百七十七种,都是
四库著录明代以前有关经史实学、朝章典故、遣闻佚事或书画谱录可备考证之书。又广泛搜求善本详为校核。从
刘勰《新论》“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翠不传”之旨,而取名为“学津讨原”。本书汇集了一大批极有学术、资料价值的古代文化要籍,堪称研习古文化者不可不涉之津原。 《学津讨原》有嘉庆十年(一八○五)张氏照旷阁刊本、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
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张氏刊本影印本。我社此次出版即以张氏照旷
阁本为主,又精选其它数十种丛书中之善本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