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候
成书于汉代的谶纬书
《尚书中候》是谶纬书中的一种,成书于汉代。
内容简介
《尚书中候》是书名,为汉代谶纬之书中的一种,十八篇,主要是模仿《尚书》的文体,记述古代帝王的符命瑞应,以证明这些朝代和帝王兴起应乎符瑞,合乎天命。此书是汉代纬书中产生较早、较有影响的一部,与“七纬”并称“纬候”,成为谶纬之学的代名词。
隋书·经籍志》著录五卷,汉郑玄注。又言“梁有八卷,今残缺”。此书尚有魏宋均注,疑此八卷本即宋注本。《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盖其时已残缺或佚失。然传注及类书中引用颇夥,佚文存留较多。明清以来诸家多有辑本,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辑本为最备。
详细介绍
《尚书中候》乃汉代的一种谶纬之书,该书产生较早,影响较大,但它既非《河图》、《洛书》类,也不属于《七经纬》之列,汉代常与纬书并称为“纬候”,成为纬书的一种统称,如《后汉书·方术传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李贤注:“纬,七经纬也。候,《尚书中候》也。”
汉代人认为《尚书中候》是和《尚书》同时产生的书,都是由孔子删定的。《尚书璇玑钤》和郑玄《六艺论》都说:“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书名“中候”,中者,徵应也;候者,占验也,即说历代帝王圣人应占验而兴起的意思,也就是专言符命的书,故其中多载历代帝王所见的符瑞灾祥。它主要以五行相生说,论述了尧、舜、禹、汤、文、武等各王朝帝王或其他祖先的性格、行为及其祥瑞,并试图证明这些王朝或帝王兴起的正统性。它冠以“尚书”之名,是因为它的初衷是想仿照《尚书》中文体样式,做成古代帝王的谱系、言行、事迹记录,如“粤若尧母曰庆都”、“粤若稽古王汤”、“维王既诛崇侯虎”、“维岁二月,候在东馆”、“[粤]若稽古周公旦,钦维皇天”,等等,都是模仿《尚书》,目的是由此来更加确认各王朝、各帝王的正统性,进而证明制作或利用《中候》的王朝出现的必然性,这就和汉王朝的权威化关系相当密切了,归根结底是想借助《尚书》的权威性来张目。
汉代书籍包括谶纬之书经常引用或说到它,如《白虎通义·爵篇》引《中候》曰:“天子臣放勋”;《尚书纬帝命验》云:“顺尧考德,《题期》、《立象》”,《题期》、《立象》都是《尚书中候》的篇名。可见此书在东汉初年已经流行于世,朱彝尊《经义考》卷二六五认为“《中候》专言符命,当是新莽时所出之书。”
由于自魏晋以降,历代禁毁图谶,《尚书中候》十八篇在唐代已佚,不过由于它影响大,诸书征引颇多,佚文保存下来的比较多。明清学者多有辑本,今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辑本较为详备,然有谬误,如将“日角”、“亶甫”列为篇名,实非。
对此书注释研究的著作首推清末学者皮锡瑞的《尚书中候疏证》(收入《师伏堂丛书》),征引丰博,考证详赅。皮氏对此书评价很高,说它“超诸纬而独出,纪实为多;拟《逸周》之删除,征文尤信。”
作品目录
1.《敕省图》
2.《握河纪》
3.《我应瑞》 ,或简称《我应》。
4.《考河命》
5.《雒予命》
6.《雒师谋》
7.《摘雒戒》
8.《凖谶哲》
9.《合符后》
10.《稷起》
11.《仪明》
12.《运衡》
13.《契握》
14.《苗兴》
15.《觊期》
16.《题期》
17.《立象》
18.《霸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9 11:3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详细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