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国指国家领土完全处于另一个国家领土包围之中的
内陆国家(不可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包围中)。一般认为世界上仅存在
圣马力诺、
梵蒂冈、
莱索托三个国中国,但部分人认为
马耳他骑士团也属于国中国。
圣马力诺
外文名称:Republic of San
Marino /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
国旗:由白色,
浅蓝色两个相等的平行长方形组成,旗地中央是国徽图案。白色一说象征白雪,一说象征纯洁。1797年以来就采用上述国旗。
圣马力诺国旗有两种,上述国旗为正式官方用旗,不带国徽图案的国旗为民间用旗。
国徽:
盾徽。王冠象征圣马力诺为拥有独立主权的
共和国,翠绿的山象征着
蒂塔诺山。盾面上有三座白塔、
鸵鸟毛、橡树枝和
月桂树枝等图案。下端的绶带上写着“自由”。
GDP:15.91亿美元(2016年)
民族:90%的居民是圣马力诺人
人口:33869人(2023年6月)
宗教: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
国家元首:由两名权力相等的执政官共同担任,任期半年,不能连任,三年后可再次当选。执政官由大议会选举产生,分别于每年3月和9月改选,4月1日和10月1日就职。执政官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议会首脑。
地理
位于欧洲
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
内陆国,距
亚德里亚海仅23公里。四周与
意大利接壤。境内起伏多山,位于中部最高的
蒂塔诺山,海拔755.24米。属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年平均气温16℃,冬季
最低气温-2℃,夏季
最高气温30℃。年均
降水量880毫米。
历史
公元301年,由一位来自达尔马提亚北部
拉布岛、名为马力诺的基督徒石匠,为逃避
罗马帝国皇帝
戴克里先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而创立圣马力诺。当时,在法律上是
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圣马力诺的创建不符合其
法律实体。最初,圣马力诺实行族长管理。
1243年,圣马力诺确立了两个执政官联合执政的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共和国。1263年,圣马力诺制定共和法规,
成文宪法。
1503年,
圣马力诺被切萨雷·博吉亚占领了7个月。1739年,圣马力诺又被阿尔贝罗尼
红衣主教所占领。1740年2月,圣马力诺重新独立。
1797年,
拿破仑统治时期的
法国承认了
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1815年,在
维也纳会议上,其他欧洲国家也承认了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虽然是一个
主权国家,但圣马力诺在各个方面仍旧依赖意大利。
1860年,
意大利统一战争之时,
加里波第曾在圣马力诺躲避敌人。在这里,他从圣马力诺公民和其领袖那里获得了帮助、金钱和补给以继续他统一意大利的战役。1862年起,圣马力诺与意大利签署了友好条约。19世纪末,意大利统一,圣马力诺被意大利完全包围起来。作为回报,加里波第保证圣马力诺可以始终保持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圣马力诺保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马力诺被
纳粹德国侵占。1944年6月26日,英国空军连续4次对圣马力诺进行了“
无差别轰炸”,60名平民遇难,100余人受伤。这彻底激怒了圣马力诺政府,为了表达对
世界大战的愤慨,7月5日,圣马力诺
外交部长宣布,同时向
同盟国和
轴心国宣战。8月10日,
纳粹德国国防军第278
国民掷弹兵师在哈里·霍珀中将指挥下突袭圣马力诺,面对众多的纳粹德军,弱小的圣马力诺不得不放弃了抵抗。9月19日,英军第4
步兵师进入了圣马力诺,英军与德军在
蒂塔诺山下的大博尔果镇展开激战。战斗进行了约40分钟,德军渐渐败下阵来,最终在留下19具尸体和40余名伤员后撤离了圣马力诺。随着德军的撤退,圣马力诺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英国占领期。11月,圣马力诺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和平协定,英军随即便撤出圣马力诺。
1945年至1957年,圣马力诺由共产党、社会党联合执政。1957年天主教民主党在共产党
持不同政见者的帮助下获得执政权。1978年,由共产党领导的联盟再一次取得了政权。1988年7月,圣马力诺组成新政府,由
天主教民主党和共产党联合执政。
1992年,圣马力诺成为
联合国的成员国。1993年5月,圣马力诺大选后,圣马力诺政府由天主教民主党和社会党共同执政。
梵蒂冈
外文名称:Vatican City State / 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
国旗:由金黄色和银白色两个竖长方形组成。传说金黄和银白两色是耶稣
12门徒之一
圣彼得的两把钥匙的颜色。右侧的白色旗地中,绘有教皇
保罗六世的皇徽。
国徽:即
教皇徽,是梵蒂冈城国的标志。为
盾徽。
盾面为红色,其上有两把交叉着的钥匙和一顶罗马
教皇的
三重冠冕。红色在历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颜色;金黄色和银白色的两把钥匙是主给圣彼得(《圣经》中
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他;三重冠是
主教冠和人间的皇冠结合产生的。罗马教皇自称是主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冈的首脑,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
行政权,所以皇冠为三重。
面积:0.44平方公里
人口:常住人口618人(2023年6月),意大利人为主。
宗教:天主教
首都:
梵蒂冈城(Cittàdel Vaticano,Vatican City,the Holy See city)
教皇:
方济各教皇,于梵蒂冈当地时间2013年3月13日下午7时许(
北京时间2013年3月14日凌晨2时许),第5次投票中被选出,接替已辞职的
本笃十六世教皇。也是第一位
拉丁美洲籍教皇。
地理
位于欧洲
亚平宁半岛东北部,
地理坐标北纬41°54′10″,东经12°27′11″。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位于
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
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殿、宗座宫、教皇避暑胜地和
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
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
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
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
历史
从公元4世纪末开始,利用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城主教乘机掠夺土地。公元555年,
东罗马帝国收复了意大利全境,
查士丁尼大帝将罗马城的实际
统治权授予给罗马主教。罗马主教宣称自己为“教皇”,并建造
圣彼得大教堂和
梵蒂冈宫, 8世纪又增建
加洛林宫。
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为酬谢教皇协助自己夺取王位,于754和756年两度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德人,并于756年将罗马城及其四周区域送给教皇。史称“
丕平赠土”。嗣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以罗马为首都的“
教皇国”,直辖领土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1377年梵蒂冈宫成为
教皇的主要住所。
15世纪建造了
梵蒂冈图书馆和
西斯廷礼拜堂、梵蒂冈城墙,16世纪-17世纪初重建的
圣彼得大教堂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建筑。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意大利
文艺复兴名人都参加了这些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工作,梵蒂冈收集了大量文艺复兴以至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珍贵艺术品和图书文献。梵蒂冈成为罗马教皇进行政治与
宗教活动的中心。
19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逐步统一,1861年建立
意大利王国,罗马教皇领地的存在受到威胁。近代
科学文化的发展和
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的兴起,使
罗马天主教会遭遇空前危机。
庇护九世(1846年-1878年在位)于1869年12月举行了第一次梵蒂冈宗教公会,有欧洲及其他地区 700余名主教及高级宗教人士参加。
会议经过讨论争辩,于1870年通过了“信仰信条”,反对“现代理性主义谬论”,坚持天主教传统的教义教条,通过“教皇永无谬误”的信条,主张教皇权力神授,高于宗教会议,享有普遍而最高的宗教
司法权。在会议进行时,意大利王国于1870年9月占领了罗马,宗教公会于10月休会。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皇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同年意大利收复教皇占据的其他地区,完成国家的统一,消灭了教皇国,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并被迫退居梵蒂冈宫内。
1871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法令宣布,教皇人身不可侵犯,享有
外交特权,允许对外自由来往,并给予年金。但为教皇所拒绝。
19世纪,
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
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皇
庇护十一世签订了“
拉特朗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
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
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此条约正式解决了
圣座与意大利政府间多年的纠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仍按照《拉特兰协议》,保持中立,当时教皇为
庇护十二世。意大利王国对意大利统一战争期间没收的教会财产进行了最终赔偿。
从法理上说,延续了11个世纪的教皇国在1929年2月11日正式灭亡,由梵蒂冈城国取而代之。梵蒂冈城国拥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及民政机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克服教会危机,教皇约翰二十三世(1958年-1963年在位)于1962年10月召开了第2次梵蒂冈宗教公会。有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0多名高级宗教人士参加,并邀请了其他宗教的代表列席。
大会经过4次会期(后3次由教皇
保罗六世主持)于1965年12月闭会。公会通过了16个文件,强调教会的作用主要在精神方面。教会被定义为“上帝的人民”,提倡关心现代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问题,对基督
新教、
东正教和其他宗教采取和解态度,强调信教自由与重视教育。对天主教主要的教义、教规仍重新加以确认,但对
教会法规开始逐步修改,放宽了一些禁令和戒律。
1983年公布了修改的教会法典。
2009年1月1日,教廷宣称“意大利的法律过于繁杂,而且欠缺稳定、时常和
天主教教义相违背”,正式宣布以后不再自动采纳
意大利议会通过的法律。
莱索托
外文名称:The Kingdom of Lesotho
面积:30344平方公里。
首都:
马塞卢(Maseru),海拔1500米。人口约37万,其中城区人口约15万。全年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3℃。
国家元首:国王
莱齐耶三世(Letsie III),1996年2月7日登基,1997年10月31日加冕。
语言:英语、塞苏陀语
人口:230万(2022年)。绝大多数人口属班图语系的巴苏陀族和祖鲁族。
宗教:基督新教、天主教
重要节日:
莫舒舒日:3月11日;英雄日:4月4日;国王诞辰:7月17日;独立日:10月4日。
地理
非洲南部
内陆国家,东部75%的国土是山地,最高海拔3482米。西部25%的狭长地带为地势较平缓的低地,最低海拔1388米。主要山脉是马洛蒂山和德拉肯斯山,主要河流是
奥兰治河和卡勒登河。四周为
南非所环抱。属大陆性
亚热带气候。5月-9月为旱季,10月-4月为雨季,最高气温33℃,最低-7℃。
历史
独立前称巴苏陀兰。19世纪初,
巴苏陀族酋长
莫舒舒一世统一各族,建立了王国。
1868年,英国正式宣布巴苏陀兰为其“
保护地”,并于1871年将其并入英国在
南非的
开普殖民地。
1966年10月4日宣布独立,定名为
莱索托王国,实行
君主立宪制,
莫舒舒二世任国王,
巴索托国民党领导人乔纳森任首相。
1970年举行独立后首次大选,
巴苏陀兰大会党获胜。巴索托国民党政府宣布选举结果无效,并实行
紧急状态,取缔反对党。
1986年,武装部队司令莱哈尼耶少将发动
军事政变,接管政权并禁止政党活动。
1990年11月,军政府废黜莫舒舒二世,立其长子莱齐耶为国王。
1993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举行莱第二次大选,
巴苏陀兰大会党获胜,该党主席莫赫勒出任首相。 1995年1月,
莫舒舒二世复位。
1996年1月,莫舒舒二世遇车祸身亡。2月,莱齐耶再度登基。
1998年5月举行第三次大选,民主大会党以
绝对优势取胜,该党主席莫西西利任首相。
2002年5月和2007年2月,莱按照混合选举模式顺利举行大选,民主大会党连续赢得大选,莫西西利均蝉联首相。
2012年2月,莫西西利脱离民主大会党,另立新的民主大会党继续执政。2012年5月大选后,反对党
全巴索托大会党、莱民主大会党和
巴索托国民党结盟并成功组阁,
莱索托历史上第一个联盟政府宣告成立,全巴索托大会党领袖塔巴内(Thabane)当选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