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粽子是
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
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
东方快餐”之称。
菜品特色
历史起源
嘉兴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孕育了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
新石器文化的代表——
马家浜文化,这是
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汉唐以来,嘉兴发展成为
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区,被誉为“天下粮仓”。唐·李翰在《嘉兴屯田政纪绩》中云:“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清·
嘉兴府知府
许瑶光重辑《嘉兴府志》卷三十三《物产》中提到:19世纪中叶时,嘉兴府地区所产的
糯米品种就有诸如:白壳、乌簔、鸡脚、虾须、
蟹爪、香糯、陈糯、芦花糯、
羊脂糯等三十几个品种。同时,嘉兴历史上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
肉鸡和鲜蛋产量和质量也很高。这些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原料,为发展各类花色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后来形成
五芳斋粽子独特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泛流播
嘉兴
粽子作为一种端午节民俗食品,粽子在嘉兴一带
流播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
万历秀水县志》卷一云:“端午贴符悬艾啖
角黍饮
蒲黄酒,妇女制绘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于臂。”明朝《崇祯嘉兴县志》卷十五云:“五日为
端阳节,祀先收药草,食角黍。”而且,随着民间习俗的传承发展,粽子的制作技艺也日渐成熟。明《
续修四库全书》(二一五·
子部·谱録类)第1115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中“
易牙遗意”二卷(明·韩奕撰)卷下云:“粽子—用糯米淘净夹枣柿轧
银杏赤豆以茭叶或
箬叶裹之。”“又法: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凡煮粽子必用稻柴灰淋汁煮亦有用些许石灰煮者欲其茭叶青而香也。”到了清代,嘉兴民间在清明、端午节食粽的习俗更为具体丰富。清代
项映薇着
王寿、
吴受福增补《
古禾杂识》卷一云:“清明日,攀柳条
插户钚,小儿女发
间缀柳叶。俗竞以
是日前后上墓祭扫,焚烧纸钱;村人聚观,分享角黍。”“重午日,梁间贴朱砂辟邪符,
胆瓶供葵花、艾叶,正午饮
菖蒲雄黄酒。闺人作
蟾蜍袋、蒜
葫芦、金蜘蛛、绢老虎、钗梁缀、健人符;市上筛锣击鼓,跳黑面钟馗、红髯天师;南湖观竞渡。”“[寿案]是
日食角黍,谚云‘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卷三云:“
寒食节,有
青团灰粽。乡人则作茧团,其形如茧,以祈蚕也。
立夏节有麦芽团;端午节有端午粽;七夕有
馓子、
油堆;中秋有荤素
月饼;重阳有
栗糕,上插小红旗四面;腊月
祀灶有汤团、赤豆饭;新岁有年糕、元宝、
寿桃等制。”直至清朝末期,嘉兴一带城乡,每逢过年、过清明节、过端午节,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不仅自己家人作为节令食品,而且还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甚至成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点心食品,在许多城镇都出现了专售粽子的店铺。《古禾杂识》卷二云:“[受福增]
禾城四门,风景各殊。昔谚有曰‘北门米脚子,南门大粽子,西门
叫花子,东门摆架子。’盖
北市向多米行;南市极短,止通乡儎,无大店铺,仅见粥糕团小经营,而某家角黍最大,乡下人竞趋之。”可见,当时,粽子已然成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美食。
除了
传统习俗对嘉兴粽子的流播产生重要影响外,嘉兴地区悠久灿烂的点心文化也推动了粽子制作技艺的发展。嘉兴粽子受“嘉湖细点”
茶食的制作技艺影响颇深。明朝中叶,东吴西浙,饮食丰富奢华,嘉兴湖州一带的茶食品种丰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细腻,被称为“嘉湖细点”,驰名江南。周作人《再谈南北的点心》一文记云:“点心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至清朝末期,茶食品种之多不可胜数,粽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央视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中,嘉兴粽子的飘香美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
淘宝网上不少商家都借此大做宣传:记者搜索“舌尖”二字,结果中居然有超过半数都指向“嘉兴粽子”。这些粽子通常采用
真空包装,
保质期多为常温下6个月。在诸多口味中,蛋黄粽成为销售冠军,
豆沙、鲜
肉粽紧随其后。
嘉兴粽子节
嘉兴在每年初夏都会举办
中国嘉兴粽子节,全国各地粽子厂家云集,在嘉兴开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动,有粽子擂台赛、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参观粽子博物馆和龙舟赛等民俗活动。
五芳斋粽子
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
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
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
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
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
合记”、“
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
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
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五芳斋粽子按
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选料十分讲究,
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
瘦肉、徽州伏箬,
甜粽则用上等赤豆“
大红袍”,通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嘉兴五芳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花色品种,1987—1989年曾连续三年获得省名点特优产品“玉兔奖”、“首届
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商业部“
金鼎奖”。如今,嘉兴五芳斋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方便、食用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
东方快餐”之称。1995年新建占地20亩的五芳斋粽子厂,使粽子生产走上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道路,1997年又再次扩大粽子生产规模,使粽子
日产量达50万只。同时产品也从原来几种发展到近百种。产品远销日本、
东南亚等地,并还获得了首届国货精品奖、96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
荣誉称号饮食文化 真真老老粽子
“
真真老老”品牌的由来可追溯到1939年,
嘉兴粽子创始人冯昌年先生(注:《古禾杂谈》上记载)在旧时的张家弄挂出了“真真老老合记老
五芳斋”的牌子(律师在
工商档案里查阅到冯昌年1939年注册‘合记’真真老老五芳斋粽子的
工商登记),当时冯家的对面有荣记粽子店,西面有庆记粽子店,三家都打出“五芳斋”的招牌。1956年,合记、荣记、庆记三家合并完成
公私合营改制,成立“人民饮食店”。公方代表
姚九华任经理,私方代表冯昌年任副经理。
1978年,改革开放,冯昌年又重温旧业,一炉一锅叫卖“冯昌年粽子”。其
嫡子冯月明,自小在粽子店长大,后来在嘉兴五芳斋粽子厂工作,可以说对制粽的每一道环节耳濡目染。1993年底,从五芳斋粽子厂
法人代表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冯月明便与父亲创办
昌记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注册“真真老老”商标。2003年,完成了企业股份制重组,成立了
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
大股东、总经理
邵建国的进入,为公司带入了新的
管理理念,打破了粽子家族式经营的传统模式,“真真老老”开始浴火重生。
从粽子的由来到端午节的习俗,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
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而粽子作为嘉兴最具
代表性的本土特产,在全国都有影响力。
自冯昌年先生在1939年开始创立“真真老老”品牌以来,虽然历经世事变迁,但冯家两代人对粽子有割舍不断的缘,其嫡子冯月明,自小在粽子店长大,可以说对制粽的每一道环节耳濡目染,传承了嘉兴粽子制作的优良工艺,“真真老老”粽子保持着“造型美观,肉嫩味香,肥而不腻,箬香浓郁”的传统风味特色,成为嘉兴粽子品牌和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
“真真老老”品牌腾飞得益于嘉兴粽子
文化发展的推动,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意识到了自身所承载的责任。“真真老老”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品牌战略发展思路,“
一条腿追赶生活运行的快速度,以现代化生产的标准连接
大型超市,另一条腿发扬光大传统的粽子文化,让现代人能找到回归
草根文化的本真。”为此,“真真老老”在市区开出多家品牌餐饮店,坚持从
裹粽到蒸煮传统工艺现场操作完成,让食客亲身体会粽子生产与嘉兴粽子文化的完美结合。
三珍斋粽子
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粽子十大品牌,始创于1848年,中华老字号,国家
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
国家保护商标,
浙江省
著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始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16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
食品加工企业。它座落于长江三角洲下游富饶的杭(州)、嘉(兴)、湖(州)平原腹地的千年文化名镇——
乌镇。它具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饮食
文化传统,“
三珍斋”就是在这种土壤中浸润而蕴育出的一支奇芭。“三珍斋”所加工生产的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饮食特点,尤其是酱
卤肉禽制品因其选料考究、配方独特、技艺精湛、传承有序和历史悠久而弛
誉江南百多年,在江(苏)、浙(江)、沪(上海)一带闻名遐尔。曾作为
文人雅士的馈赠佳品而享誉一时,其产品具有色泽美、味鲜嫩、酥香不腻的特点,更有“盛夏不馊、严寒不冻”的独特特色而被誉为“
卤味大王”。时至今日,“三珍斋”100多年前的老店仍开业在古镇旅游的繁华街道上,迎来客往,生意兴隆,深受顾客的赞誉。“三珍斋”牌的酱卤禽类制品还获得了为数不多的
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志注册保护的殊荣。
公司经过数代人百多年孜孜不倦、克勤克俭的苦心经营,逐步发展到拥有350余名有较高素质的员工和占地90余亩(约6000多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食品加工厂房25000㎡,冷库2500吨,并有多台套先进的
食品加工设备和流水线。公司建有完善的
质量管理体系,先后通过
ISO9001-2008质量管理
体系认证和
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和官方验证及
QS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认证,成为初具现代食品加工企业的雏形的本地一流企业。
“三珍斋”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先后获得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
农业科技企业,企业的科技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研发中。“三珍斋”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质农产品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在2006年
中国品牌研究院对
中华老字号企业的
无形资产评估中,“三珍斋”品牌的
评估价值达到1.22亿元,“三珍斋”公司在全国430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百强排名榜中取得名列第64为的佳绩。
做法
食材准备
主料:江米(糯米)、猪后腿肉
佐料:糖、盐、红酱油、白酒
制作精良
1.制馅:包制鲜肉粽的馅,用的是肥瘦适中去皮的腿肉,按横丝纹切成长方形的小块,然后放入盆内,不用酱油浸拌,而是加入少量的食盐、白糖、味精、白酒等,用手反复拌搓,直到肉块出现“小白泡”为止。这样的肉馅煮熟后特别香嫩,有
火腿风味。如果按直丝纹切割,再用酱油一浸,肉不易煮酥,吃起来还有点酱油味。
2.淘米:糯米是包轧粽子的主料,不仅讲究
米质好,而且淘
米时有诀窍。就是淘得快,洗得净,最后用清水一冲,不再用手去搅拌。如此,过15分钟左右,米中积水就可以沥干了。因为淘过的米
吸水量少,用酱油拌米时,咸味就容易吸收进去。
3.烧煮:烧煮时也和一般煮法不同,不是用冷水,而是用开水落锅,不使粽子里的味道走失。
用上述方法包制出来的鲜肉粽,刚起锅时削开箬壳,放在瓷盆内,
用筷子均匀地夹成四块,块块有肉,糯而不烂。吃起来鲜滋滋,油津津,油而不腻,独具风味。
嘉兴粽子除顶顶著名的鲜肉粽以外,还有
猪油细沙粽、鸡肉粽、
八宝粽、排骨粽等品种。
配料: 圆糯酌量、
五花猪肉300公
克、盐1/3匙、粽叶及水草绳适量、酱油1/3碗、
米酒、味精各少量
做法: 猪肉切成5公分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过肉的
酱汁加盐拌匀,停置10分钟后再拌到均匀为止;粽叶2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2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2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
大锅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4小时,熄火焖1小时。
营养价值
糯米
糯米又叫
江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正月十五的
元宵也是由
糯米粉制成的。
1. 糯米含有
蛋白质、
脂肪、糖类、钙、磷、铁、
维生素B1、维生索B2、
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
虚汗之功效,对
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2.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
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猪后腿肉
猪肉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
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
结缔组织较少,
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猪肉为人类提供
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
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
半胱氨酸,能改善
缺铁性贫血。
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
性博物馆,位于嘉兴市区
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
中基路180号),由
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是我国唯一一家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
该馆位于市区月河历史街区小猪廊下,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前期筹建工作已于2009年4月7日展开。以挖掘和展示嘉兴鲜明的特色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大市为宗旨,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粽子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弘扬粽子文化,振兴
传统产业,使之成为文化、休闲、旅游的一个特色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