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指《
尚书》的一种本子,传西汉刘余封为
鲁王后,为扩大王府,侵占孔子旧居,在屋壁中发现暗藏的《礼》《
论语》《
孝经》《尚书》等简书,字体为先秦蝌蚪文字。
孔安国以
伏生所传校定,多出二十五篇。《商书·盘庚》分上、中、下,伏生合而为一,《周书·顾命》与《
康王之诰》则合在一起,《秦誓》上下两篇,亦合在一起。又多出四篇,总共五十九篇,四十六卷。
版本历史
汉代初现
《古文尚书》出现于汉代。所谓“古文”,是指早于
小篆的先秦和六国所用的
大篆或籀文等字体。
《
史记·儒林列传》记孔子十一世孙
孔安国家传本,比今文多“逸书”十余篇。
《
汉书·艺文志》所说的“中古文”,
刘向用以校《
今文尚书》三家经文。
《汉书·儒林传》成帝时张霸献“百两篇”,当时以中古文相校,发现它是伪造的,便被废黜,但“百两篇”中所载的《书序》却从此流传。
《汉书·楚元王传》中
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所说的
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得壁中古文,多出“逸书”十六篇(其篇名载《尚书·尧典·正义》),由
孔安国献上,刘歆请把它和其它三部古文经立于学官,从此引起了中国学术史上两千年之久的今古文之争。
第五次是《汉书·景十三王传》所记东汉初年始有的传说,谓
河间献王得到《古文尚书》。
以上五个本子只有第一部孔子家传本较确切,其余诸本都有些扑朔迷离,又诸本只有经文,而没有传注。
《后汉书·
杜林传》记杜林得
漆书古文本一卷,他整理加工,并授门徒,传下同于今文篇目的二十九篇,没有所谓古文“逸书”。由门徒
卫宏,再传
贾逵、
马融、
郑玄等,先后都做了传注,马、郑本并将《
盘庚》、《
泰誓》各分为三篇,《顾命》中分出《
康王之诰》,共为三十四篇。这些
古文家的注,在尊祟“圣道王功”前提下多做文字训诂、制度名物等的解释,因此使《古文尚书》大显于世。后来到魏晋时,贵戚
王肃为之,使之终得立于学官,并在魏正始年间刻入了《
三体石经》中。
梅赜献书
西晋永嘉之乱,文籍丧失,今、古文都散亡,连石经也遭破坏。司马氏逃到江南建立
东晋,又广求经典。豫章内史
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计有经文五十八篇,其中包括西汉今文二十八篇,但把它析成三十三篇(分《
尧典》下半为《
舜典》,《
皋陶谟》下半为《益稷》,《顾命》下半为《康王之诰》,《盘庚》仍分三篇)。又从百篇《书序》中采十八个篇题,从当时有的一些古籍中搜集文句缀成二十二篇(十八篇中《太甲》《
说命》各作三篇),另新撰《泰誓》三篇,这就是伪古文二十五篇,用此来凑成刘向、郑玄所说的古文五十八篇之数。全书各篇有标为《孔安国传》的注,并有一篇《孔安国序》。
从《
史记》《
汉书》看,孔安国并没有做过这些东西,又二十五篇与刘歆所举孔安国逸书十六篇的篇题也不一致,它的破绽显然存在。但它积聚了八百年来人们所称引的《尚书》和四百年来今古文
经师的解说,加以章栉句比,做到每句都有解释,这在《尚书》学上是一个很高的成就,因此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加上王朝的提倡,于是就盛行于世,一直传下来,被人们看成是汉代孔安国所传的真古文。
唐宋注疏
唐代,
孔颖达撰《
五经正义》,《尚书》就以这部《孔传》作正注,孔颖达撰的《正义》作疏,成为官
定本颁行全国,其经文并刻入《唐石经》中。宋代把《孔传》和《正义》
合成《尚书注疏》,明清时刻在《
十三经注疏》中。
到宋代,有了与汉学不同的学术思想,经过吴棫、
朱熹等人的探索,由
蔡沈总括两百年间探索成果,撰成《
书集传》一书,明清时刻在《
五经大全》中。它是
宋学的代表作,与《尚书注疏》分别代表了《尚书》学史上的两个时代。此后它就成了科举法定本,元明以后民间乡塾中都只读它。
研究证伪
唐代起,即有人怀疑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的真伪,宋代吴棫正式提出了考辨,以后递经明
梅鷟、清
阎若璩、
惠栋等人进行了严密考证,最后判定这部书是“
伪古文尚书”,《孔安国传》是“
伪孔传”,这一本子是“伪孔本”。但伪孔本中保存了今文二十八篇,它们是
商周文献的孑遗,仍是当代研究古史的珍贵史料。
传世内容
传世的《尚书》共计58篇,其中属于《
今文尚书》的有《
尧典》(包括《
舜典》,但无《舜典》篇首的二十八字)、《
皋陶谟》(包括《益稷篇》)、《
禹贡》《甘誓》(以上为
虞夏书)、《
汤誓》《
盘庚》(包括上、中、下三篇)、《
高宗肜日》《西伯勘黎》《
微子》(以上为
商书)、《
牧誓》《
洪范》《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无逸》《
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包括《
康王之诰篇》)、《
费誓》《
吕刑》《文侯之命》《
秦誓》(以上为
周书)共二十八篇,注疏本分为三十三篇。每篇的写成年代各不相同,记录了涉及
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中商周王朝的历史,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论,而且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以及古代天文和地理等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另有25篇为伪造:《
大禹谟》《
五子之歌》《胤正》《仲虺》《
汤诰》《
伊训》《
太甲》(上、中、下三篇)、《
咸有一德》《
说命》(上、中、下三篇)、《
泰誓》(上、中、下三篇)、《武成》《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周宫》《君陈》《毕命》《
君牙》和《
冏命》等。
伪书证实
中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
梅赜所献的这本《尚书》产生疑问。一些学者认为“《尚书》惟今文传自
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尽为后儒伪作”。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现存的古文《尚书》可能是根据秦火以后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
2008年,
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珍贵竹简(简称“
清华简”)中发现的多篇《尚书》均是
焚书以前的
写本。《
金縢》《
康诰》《顾命》等部分篇目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都不相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篇章。例如《尚书》中的名篇《傅说之命》,即先秦文献引用的《
说命》,和传世伪古文就并不相同。经过专家认证,这批清华简中有失传多年的真正《尚书》,证实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研究价值
伪孔本是晋代人所作,但在指出其作伪的同时,也不应一味排斥。
1.正确对待伪《古文尚书》,首先要对伪孔《传》持正确的态度,伪孔《传》汇集了自
孔安国以来四百年间
古文经学对《尚书》的解说,目前能够见到的时代最早的完整的《尚书》注,是研究《尚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我们只需分辨其是晋人的成就而非汉人的成就,就能充分认识和利用它的价值;
2.其次,对伪《古文尚书》也应持正确的态度,事实上,伪《古文尚书》汇集了从先秦<
左传>诸书直到魏晋诸书八百年间古书所称引的原本《尚书》的许多内容,加以组合、排列、敷衍。从这个意义上说,25篇“伪古文”也是现代人窥究先秦百篇本《尚书》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