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税亦称“反津贴税”、“
抵销关税”。对接受
出口补贴或津贴的
外国商品在进口环节征收的一种
进口附加税,是
差别关税的一种
形式。所征
税额一般与该商品所接受的补贴额相等。反补贴税始创于英国19世纪末。当时英国曾对接受出口补贴的欧洲砂糖征收此税,随后一些国家相继效仿。目的在于抵消
进口商品享受的补贴金额,削弱其
竞争能力,防止廉价倾销,以保护本国生产和
国内市场。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及出口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
间接补贴和优惠,都可以构成进口国对其征收反补贴税的理由。
定义
对
进口商品使用的一种超过正常关税的特殊关税。这种关税是对那些得到其政府
进口补贴的外国供应商具有的有利经济
条件作用的反应,反补贴税的目的在于为了抵消国外
竞争者得到奖励和补助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护进口国的制造商。这种奖励和补贴包括对外国制造商直接进行支付以刺激出口;对出口商品进行
关税减免,对出口项目提供低成本
资金融通或类似的物质补助,美国通过商务部国际
贸易管理局进行补贴税的实施。近年来,这些反补贴税已成为国际贸易谈判中日益难以取得进展的领域,并且这也使国际
对等贸易的安排复杂化,因为在对等贸易中要衡量
政府补贴是非常困难的。
简介
又称反津贴税或抵销税,对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的产品在进口时所征收的一种
附加税。征收的
税额应与其所接受的补贴数额相等。其目的在于抵销进口产品在
降低成本方面所获得的额外好处,使它不能在进口国市场上进行低价竞争或倾销,以保护进口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凡
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
输出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或
间接补贴和优惠,都足以构成进口国征收反补贴税的理由。
关贸总协定把它解释为:“为了抵销商品于制造、生产或输出时所直接或间接接受的任何奖金或贴补而征收的一种
特别关税。”并规定:征收的税额不得超过该商品所接受的补贴额;不得同时对它既征收
反倾销税又征收反补贴税;征收反补贴税同样需具有对进口国某项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严重阻碍新建某项工业这样一些条件,否则不得征收。在
东京回合谈判中通过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制订了对
生产补贴和
出口补贴的不同规则。生产补贴是国家采取的用于促进社会及
经济目标的措施,该协议并不
限制使用;出口补贴,该协议未
下定义,而是列出若干做法作为出口补贴的范例,是限制或禁止使用的,但对
发展中国家有较宽松的规定。
发达国家的反补贴法规基本上是根据总协定的规定和这项协议修订的。
凡是进口商品在生产、加工制造、运输、买卖环节中接受了直接或
间接补贴,不论这种补贴是由外国政府或是由
垄断组织及同业工会提供的,都使进口国当局有理由对这种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所谓
直接补贴是指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如减少
出口税或某些
国内税,降低运费,对于为加工出口而进口的原料、
半制成品,实行免税等。美国和
欧共体对许多农产品的出口,大多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而欧共体对
农场主的
生产补贴则更多。
反补贴税是按补贴数额进行征收的。出口国为其出口商品提供补贴的目的是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进口国征收反补贴税的目的则在于使得到补贴的商品失去
人为因素的竞争效力。进口商品被征收反补贴税后其价格就会提高,这样就抵消了它所享受的补贴金额,从而削弱它的
竞争能力,使它不能在进口国市场上进行低价竞争或倾销。
补贴特征
依协议的规定,补贴是指由一
缔约方境内的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并由此而授予各种利益的财政资助、措施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收入或
价格支持。这一定义表述了补贴的如下特征:
(1)补贴是一种
政府行为。此处的政府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
中央政府及相关机构,而且包括中央政府下属的各种体制如州省和地方各级政府。此外,政府行为还包括政府代理人的行为和
政府干预下的私人行为;
(2)补贴是一种财政性措施。补贴应为政府的财政性干预行为,即是由公共帐户支出;
(3)补贴须授予受补贴方某种利益。协议未对“利益”作出明确的定义,依一般理解,利益即为受补贴方从某项
政府资助计划中取得某些它从市场上不能取得的价值或优惠条件。没有此类利益的授予不构成补贴;
(4)补贴应为生产者或销售者所获得。只有授予企业的补贴才有可能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属于协议所调整的补贴。
但是并非所有的符合上述特征的补贴都受协议约束,受协议约束的补贴具有专向性(specificity)。即只有在补贴是具体针对一个(或一类)企业或行业的情况下,方可针对“被禁止的”或“可申诉的”补贴实施所规定的补救措施。专向性是协议的核心概念。下列4种类型的补贴具有专向性:
①企业专向性(enterprise-specificity):一国政府挑选一个或几个特定公司进行补贴;
②产业专向性(industry-specificity):一国政府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特定行业部门进行补贴;
③地区专向性(
regional-specificity):一国政府针对其领土内特定地区的生产进行补贴;
④被禁止的补贴(prohibited-subsidies):与出口实绩或使用国产产品相联系的补贴。
程序规定
书面请求:应由受补贴影响的产业或产业代表以
书面形式提出发起补贴调查的书面请求。
立案:反补贴调查机关可以应产业代表提出的书面请求或基于自己掌握的证据立案;
磋商:在发动调查以前,调查机关应邀请其产品涉及到的成员方参加磋商以澄清补贴事实,并达成各方所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调查:一旦调查机关认定有关证据足以发起调查,调查即可进行。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补贴和损害的存在,并确定数量和损害的数额。
反补贴税的征收:若调查机关确认存在补贴、符合相当数量要求,并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则进口国当局有权决定是否及按何数额征收反补贴税。
临时措施:自调查发起日满60天后,调查当局初步确认存在补贴并且受补贴产品对国内产业已造成
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为防止在调查期间继续造成损害而有必要采取临时措施,征收反补贴税。
承诺:如果进口国政府接受出口方作出的下述承诺:
政府同意取消或限制补贴或反补贴税;
出口商同意修正其价格并使调查机关满意地认为补贴所造成的损害性影响已经解除,则调查程序可以停止或终止,而不再采取临时措施或反补贴税;
②有关确认损害的规定:
对于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中的专向性补贴来说,只有在此类措施对另一国造成损害或严重的消极作用,才可进入磋商程序或采取反补贴措施。损害的确认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受补贴产品的进口量及其受补贴进口产品对
国内市场上
同类产品的价格的影响;
这些进口产品对国内有关产业的后继影响。
特殊待遇
(1)关于禁止
出口补贴规则的适用:这一规则不适用于
最不发达国家和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美元的20个国家,这些国家可无限期保留出口补贴,除非某一产品已具备“
出口竞争力”,对该产品的出口补贴应在8年内取消。
(2)关于禁止替代进口补贴规则的适用。对于最不发达国家在协议生效8年内不适用,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编人员年内不适用。
(3)对反补贴调查中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补贴产品规定予以忽略的标准低于标准的停止调查。
除以上内容外,《协议》还对于过渡期的安排、争端的解决作出了规定。
国内规定
首先,根据《
对外贸易法》,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26日,中国又修改并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在两个条例的基础上,调查
主管机关又先后制订了一系列
部门规章,虽然我国有关反倾销
法律体系出台较晚,但其
基本原则与WTO的相关规则相一致。特别是在征收反倾销税方面,作为反倾销措施之一,在
临时反倾销措施以后,反倾销调查将继续在规定的时限内调查主管机关完成全部的调查,并对倾销、损害和
因果关系的认定有了充分的证据,支持和结论,将对有关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第一,关于
反倾销税的确定。反倾销税是在终裁时在确定进口产品存在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征收的,其征税的幅度不高于确定的
倾销幅度,调查主管机关根据最后调查的结论,向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税建议,由国务院税则委做出决定。调查主管机关在征收反倾税的决定做出后,对外予以公告,由海关具体执行。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向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第二,关于
反倾销税的实施及税率的确定,反倾销税适用于终裁公告之日后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中国进口商或用户在终裁公布之日后继续进口被调查产品的,须向
中国海关交纳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税率是根据对不同的应诉公司所确定的不同倾销幅度而定的,实行分别税率,但特殊的市场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统一税率。对于未应诉公司或不合作公司,可以实行单一的针对进口来源地的税率。反倾销税的
纳税义务人为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对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其次,根据《
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1997年3月颁布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条例仅仅在第五章中对反补贴问题作出了
原则性的特别规定。而且这种将反倾销条例与反补贴条例合并规定于一部法律之中的做法也不符合国际上对此两个法律单独立法的惯常做法。为进一步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根据《
反补贴协议》的规定,国务院又分别公布了《反倾销条例》与《反补贴条例》,该两个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一单独的《反补贴条例》的公布与实施对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反补贴工作的开展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反补贴税征收做出明确规定,对
外国企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透明度。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对反补贴税征收做出了相应规定:在为完成磋商的努力没有取得效果的情况下,经裁决确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
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补贴税。征收反补贴税应当符合
公共利益;征收反补贴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反补贴税的纳税人为补贴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反补贴税税额不等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反补贴税应当根据不同出口经营者的补贴金额分别确定。对实际上未被调查的出口经营者的补贴进口产品,需要征收反补贴税的,应当迅速审查,按照合理的方式确定对其适用的反补贴税。
规定
首先,WTO成员在征收反倾销税的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美国采取的“
追溯征税”做法,即如果
最终裁定倾销幅度为28%进口商通关时只需缴纳28%的
保证金,但实际要缴纳多少,要待一年后商务部作出复审时再定。为防止最终确定实际交税的时间拖得过长,《反倾销协议》规定,在提出要作出
反倾销税最终估算的数额之后,通常在12个月内最长不超过18个月作出决定,而且如果追溯征税的税额超过了最终决定的倾销幅度,则自作出对反倾销税的最终决定之日起的90天内返还进口其超征的部分。
另一种是欧盟采取的“超前征税”做法,如果欧盟最终裁定对某公司产品征收28%的反倾销税,则自该决定之日起一年内,对该产品一律征收28%的反倾销税,而不管该产品的
出口价格实际上是否提高或降低。这种超前征收的税额超过该进口产品的实际倾销幅度应在当事方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提出退款要求后的12个月内作出决定,最长不得超过18个月,而且被批准退款应在90天内完成。反倾销税不得超过倾销幅度,一旦征收的反倾销税超过了倾销幅度就产生了一个退款问题,《
反倾销协议》对退款期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保障进口商的合法利益,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关于反补贴税,根据
GATT第6条3款规定,反补贴税应当理解为抵消在商品的制造、生产或出口环节上所直接或间接给予的任何奖励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特别关税。可见,反补贴税并不具有惩罚性,征收反补贴税的目的仅在于抵消补贴。另外,GATT第6条与第16条规定,如果某一
缔约国进口另一缔约国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了出口国的奖励或津贴,并对进口国某项已建立的工业造成
实质性的损害或损害威胁,或者
实质阻碍进口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则进口该产品的缔约国,可对其征收反补贴税。
可见,征收反补贴税的条件与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基本相同,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1)须有补贴的事实,即出口成员国对进口产品直接或间接地给予补贴的事实;(2)须有损害的结果,即对进口国国内
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或严重阻碍进口国某相关产业的建立;(3)须有因果关系,即补贴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存在,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成员国才能实施征收反补贴税措施。
另外,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关于反补贴税的征收作了相应规定,如为完成磋商而作出合理努力后,成员就补贴的存在和金额作出
最终裁定,并裁定通过补贴的影响、补贴进口产品正在造成损害,则该成员可依照本案的规定征收反补贴税,除非此项或此类补贴被撤销:如对任何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则应对已被认定接受补贴和造成损害的所有来源的此种进口产品根据每一条件的情况在非歧视基础上收取适当金额的反补贴税,来自己放弃任何所涉补贴或根据本协定的条款提出的承诺已被接受的来源的进口产品除外,任何出口产品被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出口商,如因拒绝合作以外的原因实际上未接受调查,则有资格接受加速审查,以便调查主管机关迅速为其确定单独的反补贴税率,但对任何进口产品征收的反补贴税不得超过认定存在的补贴的金额,该金额以补贴出口产品的单位补贴计算。
错误征收
2024年6月,欧盟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9月9日,商务部副部长李飞一行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委会贸易总司总司长韦恩德举行了会谈,并再次向欧方表达了希望对话磋商妥善解决中欧经贸摩擦、合理照顾彼此关切的意愿。10月21日,应路创电子公司的要求,美国商务部启动变更情况审查(CCR),考虑是否可能部分撤销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AD/CVD),并邀请相关各方发表意见,所涉产品为某些小型、低瓦数、离网晶体硅光伏(CSPV)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