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仙翁,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是
古典小说及电视剧中衍生出来的名称,在道教典籍中暂未发现有南极仙翁称呼的神仙,其原型是道教著名的神仙“
寿星老人”。以居南极,故名。常有鹿、鹤二童为其役使;鹿、鹤、灵芝,俱寿之征也。
文学形象
名字来历
南极仙翁一名主要记载于明朝的百回神仙小说《
封神演义》之中,是
阐教(小说虚构的宗教之一)掌门“
元始天尊”座下的主要门人之一,身边的徒弟兼坐骑“白鹤童子”为元始天尊的侍童亦兼徒孙,有时骑仙鹿行动,法宝是五火七翎扇(不是
清虚道德真君的那个)。虽然出场的描写较少,但地位极高,凌驾于
玉虚十二仙之上,仅次于阐教燃灯道人之下。
“南极仙翁”这个名称只出现在《封神演义》这本明代小说的故事之内,在另一本明代小说《
西游记》的设定之中称作“南极老人星”、“南极星君”。
神话来历
南极仙翁这个
神话人物是随着《
封神演义》一书的流传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加之经常登场于一些现代衍生作品之中,如电视剧《封神榜》等一系列相关影视片,因此广为人知而有名。在封神小说之中,与
云中子并列称为“福德之仙”,曾协助阐教斗
截教(小说虚构的宗教之一),为
武王伐纣贡献一臂之力,且由于参战较少,未遭遇
九曲黄河阵削去顶上三花、灭掉胸中五气的劫数,因此相关战绩和成就也少。曾在昆仑山下戏弄
申公豹,派徒弟白鹤童子现出真身叼走其头颅。在大战截教
十绝阵时,南极仙翁还曾与徒弟白鹤童子一起大破
红沙阵。
书中所写:南极仙翁将五火七翎扇把红砂一扇,红砂一去,影迹无踪。张天君掇起一斗红砂望下一泼,仙翁把扇子连扇数扇,其沙去无影向。
张绍欲待逃遁,早被白鹤童子祭起
玉如意,正中张绍后心,打翻跌下台来。白鹤童子手起一剑,即时血染
衣襟。
送张天君去封神台。之后为了对付叛变的
殷郊,于是身穿朝服向
瑶池金母借来
素色云界旗,帮助
姜子牙收集齐了仙界四方旗帜,成功克制了殷郊的强大法宝
番天印。南极仙翁的法力、根行、悟性都是一等一,整体实力比
昆仑十二仙高出一个层次,已经是
大罗金仙级别。
历史渊源
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
星官。寿星老人,有着怎样的演变经历,如何
从一位威严的星官,演化为最和蔼可亲的世俗神仙。寿星起初不是
老人星,老人星在西方天文学里的名字是
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
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
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
司马迁《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
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却与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说见到寿星,天下太平;见不到就预示会有战乱发生。早期
星相著作中,也讲到如果老人星颜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见,就预示将有战乱发生。
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确短暂而稀少。几十年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颗时隐时现的老人星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好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还远远不够,古人观天象,占星气,都是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人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伦理
价值观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东汉
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
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
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这件盛事记录在《汉书·礼仪志》中,同时敬奉天上的寿星和人间的长寿老人,是汉明帝的一大创举。
《
史记·封禅书》“寿星祠”《
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
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宋楼钥《玫瑰集》四《叶处士写照》诗:“更添松竹作寿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后借喻长寿之人。元方回《
桐江续集》二十《戊戌生日》诗:“客舍逢生日,
邻家送寿星。”
尊老敬老,是善良天性的体现。而汉明帝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尊老美德,无疑是希图笼络人心的政治秀。不仅仅是提倡,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
文献记载
古代星宿崇拜。名目繁多,而能经久不衰,且备受人们欢迎的即为寿星,对寿星的信仰自古以来就极为普遍。《
史记·封禅书》
司马贞索隐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现安 ,故祠之以祈福寿。”《
尔雅·释天》又说:“寿星,角、亢也。”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故
郭璞注曰: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
司马迁《
史记?天官书》认为,在西宫狼比地有颗大星,叫“南极老人”。老人星出现,治安,老人星不见,兵起。唐代学者
张守节对此解释说。“老人一星,在孤南(天狼星东南),一曰南极,为主占
寿命延长之应。见则国命长,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反见,人主忧也。”因此对寿星出现极为关心。《汉书·天文志》曰:“南极老人,常以秋分时候之南郊。”《后汉书·仪志》又回:“
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之以玉杖,哺之摩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祀老人星于国都南效老太庙。”至此,将古代的天文学与宗教结合起来考察,可以发现寿星主要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天空的某一区域,即十二次之一,范围相当于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宿;其二是指属于西宫的南极老人星,且在东汉时已把敬老活动与祭祖老人星结了起来。
二十八宿中,
东方七宿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成苍龙之形。其中
角宿二星;形似羊角,故曰“角”,在东方苍龙宿中犹如龙角;
亢宿四颗星,引亢直上,故曰 “亢”,在东苍龙七宿中犹如龙头。现代天文学将此二宿划入室女座,其中角是一等亮星,甚为出名。其一般出现.在每年五月初的傍晚低空,七点时就很清楚了。而南极老人星则划入船女座,也是一等亮星,因它处在南纬500以南,故在我国北方不易见到。但在
长江以南和
岭南地区,都很容易见到。它常显眼地出现.在二月间晚上八点后的南方低空。以上是对寿星的二种不同说法。周秦时,祭祀的寿星实际上指南极老人星(亢宿)。但据《通典?礼四》载:“敕宜所司特置寿星坛,宜祭老人星角、亢七宿。”可见到了唐代将二者合而为祭了。
周秦以降,寿星在历代皇朝中皆被历代帝王祀典,直至明代,国家祀典虽废,但其在中国民间却广为流传。如明代弹词《白蛇传》,后易名为《雷峰塔》、《
义妖传》,以及后来的《三仙宝传》中,南极仙翁均作为一个好心肠的寿星出现。《白蛇传》改编成戏曲后,其中《
盗仙草》一段,讲白蛇
饮雄黄酒现形将
许仙吓死后,遂潜入昆仑山,盗取仙草,与鹤、鹿二将神格斗不胜时,南极仙翁怜而赠以灵芝,许仙遂活。许多人均看过此剧,大多均被其场面所感动。在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
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
福禄寿三星度世》中,也专门讲述了南极星宿的故事。此外,元明杂剧中,讲述寿星的著作中还有《南极登仙》、《群仙祝寿》、《长生会》等。
寿星的形象是明末定型的。因为先前的寿星一般是“如意
莲花冠,鹤氅、牌子、玎当、白发、白髯、执圭”,与明末老人模样——白发白须、拄一弯弯曲曲长拐杖、头额长而向前隆起,即高防动的寿星——稍有差别。其根据是《后汉书?礼仪志》,书中说:“东汉奉祀老人星时,常同时举行敬老活动。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各赐一根九尺长的鸠头玉杖,寿星的拐杖即源于此。至于拐杖的形状,《程史》卷四释曰:“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
奇相。兮杖直而短,仅至半身,不祥物也。”据此可知在
南宋以前,塑寿星必配一根弯曲奇特的长拐杖。对于寿星头部长而向前隆起(高
脑门)的原因,据《
通俗编》说:“世俗画
寿星像,头每甚长”。《南史 .夷貊传》载,
毗骞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
长颈王,画家意或因乎此,盖取其长寿之意。元明以前,常建有寿星祠或寿星坛。
明朝以后,中国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三个
福神,作为中国民间吉祥如意象征,故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面墙上悬挂福、禄、寿的中堂两侧面
寿联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名高北斗,寿比南山”
相关传说
《
真灵位业图》将“南极老人丹陵上真”列在太极左位。后因应民间流传,二星合而为一。寿星形象为一白发老翁,鹤发童颜,面目慈祥,所拄弯曲拐杖,必高过头顶。
易学认为,
老人星是寿星、吉星、福星。看到它,象征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如意吉祥,对未来充满希望。
道教认为,南极仙翁会在某些时刻以降世的方式度化众人,带来吉祥。
文化传承
元明以来,道教神仙队伍不断壮大,而保佑长寿已是神仙的必做功课。如
南斗北斗,
十二生肖保命真君,
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
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长寿的职能。不加节制的造神,其结果就是导致
权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寿星的神性。
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
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旧时
彭山县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 往往流于形式,但
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面是表达孝心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画像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号。
过生日祝寿的风俗起初并不盛行,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
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使中国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
乾隆皇帝举办的
千叟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计六千余人,来
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
这张名为《
万寿盛典》的图画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老人们在家人的搀扶下应邀赴宴,布满京城大街小巷。上行下效,从清朝以来,给老人做寿过生日蔚然成风。并逐渐形成繁杂的礼仪排场,有些老规矩还一直沿袭到今.天。比如过生日的年岁原则,一般是过整数寿,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后,又增加很多说法。77又称喜寿,因为喜字的简写连笔拆开看就是77,88又称作
米寿,这也是拆字的说法。
这是因为年过
七十古来稀,多一种说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团圆让老人高兴的机会。百岁以后,更是年年都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这样做是儿女表达孝心,希望借此带给老人更多
幸福感。重视家庭、亲情,敬老爱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寿典礼则是这种美德的外化形式。
大脑门
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
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
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
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
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手杖用途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
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
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
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
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肃
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桩说的是
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
弃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公元前32年,
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获准经营
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
桃木手杖,其政治
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
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
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
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由于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封建政府曾借助用于实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对他们大加推崇,以招徕信众,扩大自己的声势。虽然他们后来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也因此获得自由,走入寻常巷陌,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三星也是许多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题材,常见福星手拿一个“福”字,
禄星捧着
金元宝,寿星托着
寿桃、拄着拐杖。另外还有一种象征画法,画上蝙蝠、
梅花鹿、寿桃,用它们的谐音来表达福、禄、寿的含义。
寿星
一、
星名。又叫
老人星,
南极老人,即
船底座α星,是天空中亮度仅次于
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最亮的星。寿星在
夜空中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应了人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李隐曰:“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
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当14000年
织女星成为
北极星的时候,寿星也将成为
南极星。
天文上的寿星实际就是传说中仙人寿星的来源。
二、十二
星次之一。配
十二辰为辰时,配
二十八宿为角、亢二宿。据《
尔雅》古亦以上述二宿为标志星。按《汉书?律历志》,日至其初为白露,至其中为秋分。明末后译西方的
黄道十二宫中的
天秤宫为寿星宫。(据《
辞海》)
迷信者认为它与人的性格、命运有关,以下为相关内容:
性格特点:
如字面所示,“寿星”座的人拥有福寿。表面上看来你是个懒惰之人,但一旦有了目标,你便会充满热情地开始实干,所谓“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你的热情难以持久。此外,你也不喜欢
团体活动。
恋爱倾向:真正的恋爱之前,你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异性,感情经历颇丰富。但最终你还是会得到十分幸福的恋情。适合你的异性是能坦白指出你缺点和错误的人。
恋爱武器:如果你是个女孩,你的魅力则是温柔如水及披肩的长发;如果你是个男孩,英俊及
男子气概则是你的魅力。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