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寺位于甘谷县城西10公里的南山坳。又称铁瓦寺。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 至35°03′之间,创自元代,清代曾重修。此处南倚群山,北傍渭川,山势险峻。寺创自
明代,清
乾隆三十九年1744从对面
山峦移来今址重建。1950年起没住僧,于1958年公社化时,
佛像被烧、
法器被毁。村民卢文章现年80岁先闻风声,冒险深夜
抢救高0.3米、宽0.2米,刻有华盖寺,
乾隆三十九年
樟木所制
香炉,抱回家
珍藏,在这次重建时献出。1967年文革中,因上饶建瓷厂,来拆古寺的石柱、楹、桁、桷、瓦,寺遂被毁。于1995年11月被批准重建,1996年2月30日
动工,至2001年5月基本完工。寺位于高坡上,坐西向东,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天井西侧)、伽蓝菩萨殿(天井北侧)、
厢房,总
建筑面积约400多
平方米。
寺庙由来
华盖寺石窟,位于
甘谷县城西十公里的二十铺村,距
大像山石窟7公里。
岩体为半圆柱形丹霞地貌地质结构,从西望去恰似一顶藏传红教的僧帽,当地人叫它喇嘛帽顶。其山形奇特,直壁兀起,刀削斧劈一般,如一红缦绿盖的华盖亭亭玉立。半崖上
洞窟“之”字形排列,故称华盖洞。山下原有一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主殿屋面上有三行铁瓦,人称铁瓦寺。该寺于
20世纪60年代开通定(西)天(水)公路(
316国道)时被拆除,故而华盖洞又称为华盖寺。盛唐时期,佛法鼎盛,禅者仅以道法相授,多居
岩穴,
大像山也开凿多处
禅窟。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禅宗一花五叶,宗门多杂,马祖道一
禅师,不拘旧制,开创丛林,以安禅侣,其法嗣百丈怀海
禅师,制定清规,经唐末五代,宋元,数百年之久,丛林之制
日臻完善,禅者集中
居住,修证自性。明朝初年,
僧人出身的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推行佛法,
大像山以西的,华盖寺石窟等石窟寺群,合称为大像山永明寺,设立十方丛林。当时永明寺为
伏羌县(今
甘谷县)二十四大寺之首,自此全县佛教以永明寺中心,临济宗风,兴盛不衰。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兵燹毁于一旦,又随之
县城东西南北四大禅院的兴起,永明寺临济丛林之制式微,释儒道三教各踞石窟传教
修行。清末民初,
佛教净土宗
念佛法门,发扬光大,信众甚多。
走进寺庙
华盖寺现存可编号大小
洞窟18个,有佛、道、儒三教及
祖先崇拜四个
内容,占主导
地位的是道教洞窟。18个洞中共有
塑像60身,其中60
厘米以上塑像44身,13厘米以下的袖珍雕塑13个(指无量殿真武大帝背屏上的
悬塑),还有
福禄寿三星的三个精美头像。其中道教造像46身,占整个塑像的四分之三。从塑像组合上看,除无量殿、玉皇洞为群塑,孔子洞、伏羲洞、灵官洞为单体塑像外,其余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侍者的造像布局。
壁画的
绘制和
布局在各
洞窟中表现基本一致,除无量殿和释迦洞有
故事画外,其它均是在左右两壁绘单个
人物画,窟顶为圆光
扇面或
书画。这些作品表现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融各类艺术、传说故事、
风俗民情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考古价值。
三眼洞、伏羲洞、无量洞等更是华盖寺艺术精华之所在。三眼洞由3个互相连通的小
洞窟组成而得名,洞壁两侧保存的《唐僧取经图》和《唐僧取经归来图》两幅元代
壁画,是华盖寺壁画艺术中的
珍品。这两幅壁画中
僧徒四人形象完整,与后来出现的明清《西游记》故事绘画极为相似华盖寺石窟
开凿于元泰定年间。明世宗嘉靖帝信奉道教,排斥佛教,许多寺院被改为道观。
明清时期三教合流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
大像山是以唐代大佛为主的佛教场所,但在明清时除大佛高大而幸存外,其余石窟全部改为道教或
三教合一的形式,因此明清时期的大像山、
显龙洞、华盖寺都是以道教为主。只不过其它
石窟造像全部破坏,唯有华盖寺石窟的塑像因地处避境而幸存。现在的
建筑是依山就势,自下而上,玲珑严谨,营建有序,远远望去,恰似宫殿。进山门是财神殿,重搪复屋,附阶周匝,四角飞据,上层施平座
勾栏,造型秀丽美观,殿后为三国殿,殿内画有三国故事壁画120多幅。华盖寺还
珍藏有
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的木刻经版,计有金刚弥陀、
观音、孔雀、
地藏和
三官等六种,共220片,华盖寺石窟在
甘谷县城西10
公里的南山坳。此处南倚群山,北傍渭川,山势险峻。
民国36年古历润二月永明寺方丈敬玄大和尚,在永明寺(今无量殿)设立戒坛,礼请十方大德,举办传授大戒法会,全国僧俗二众受戒者三百余人,
戒期五十三天,戒律精严,盛况空前,1960年敬玄方丈病危,遂将华盖寺交于其
弟子本逢法师。
十年浩劫永明寺未能辛免于难,寺创建于
明代,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从对面
山峦移来今址重建。1950年没住僧,1958年公社化时,佛像被烧、
法器被毁。
村民先闻风声,冒险
抢救刻有华盖寺,
乾隆三十九年
樟木香炉,拿回
珍藏,重建时献出。文革中,因上饶建瓷厂,来拆古寺的石柱、楹、桁、桷、瓦,寺遂被毁。批准重建,1996年
动工,至2001年
完工。寺位于高坡上,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天井西侧、伽蓝菩萨殿天井北侧、
厢房,建筑
面积约400
平方米。山下原建寺院一座,大殿覆盖铁瓦3行,今已圮。寺建于元代,清代曾重修。石窟开凿于悬崖之上,有窟龛25个,现存塑像30余身。最高一窟距
地面66米,内有释迦牟尼塑像和壁画。其余窟内有
千手千眼佛、无量祖师、
伏羲等像,多系清代
作品华盖寺现存可编号的
洞窟,有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个
内容,占主导地位的是道教洞窟。洞中共有塑像60身,悬塑,还有
福禄寿三星的三个精美头像。从塑像
组合看,无量殿、玉皇洞为群塑,孔子洞、伏羲洞、灵官洞为单体塑像外,其余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侍者的造像布局。壁画的
绘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
表现基本一致,除无量殿和释迦洞有
故事画外,其它均是在左右两壁绘单个人物画,窟顶为圆光扇面或书画。石窟、岩画、
雕塑艺术是
人类与大
自然的合力创造,在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
文明古国,石窟、
岩画、
雕塑艺术的发展尤令
世界瞩目。在漫长的
历史时期中,
丝绸之路在东西方
经济、
文化交流中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石窟
艺术就是其中最绚丽的
瑰宝。
自然景观
华盖寺西接朱山,红断
晚霞;北临渭水,绿波萦回;南依秦岭,
空凌险绝。凌空栈道,相互通连,人行其上,触目惊心。自古乃桑梓胜境,是佛家习禅,道家演道的
理想境地。华盖寺石窟位于
甘谷县城西十公里的华盖崖上。因山顶
绿草茵茵,恰似一顶红教僧帽,戴在状如圆柱的红色悬崖之上,故当地人叫它
喇嘛帽顶。又因山势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云端,如一把红缦绿顶的华盖依山亭立,
山崖上以之字形排列的
洞窟参差错落,状如蜂房故称华盖洞。主殿屋面瓦着三行铁瓦,铁瓦寺因六十年代山下开辟定天公路而
拆除。这片古老的
土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
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以麦积山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文化等构成了天水独具
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
宾朋慕名而来,
观光旅游,寻根
祭祖。
甘谷县属陇中
黄土高原岭谷相间、梁茆沟壑十分
发育的
地貌区域,渭河自西向东流贯其间,秦岭山系的支脉朱圉山脉立於
渭河南岸,缇群山突兀於北。两侧皆有小河注入
渭水,积年而形成了东西达三万米,南北宽约二千至四千米的冲积谷地。临河之山受此冲积与风雨浸蚀冲刷而如刀削斧劈一般,抬眼望去,万仞笔立,蔚为壮观。面峭崖之间时隐时现的石窟寺更是令人屏气含惊,朦胸叹绝。然沿岩壁羊肠小路攀旋而上,其险临目,犹使人对古代工匠的
胆魄犹然起敬。若登临高处石窟,放眼北望,渭川华盖寺景色映目爽心,盎然之兴,难以言表。
建筑特点
华盖寺是随着佛教传播而在中国各地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一支异域
文明之花。
天水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带,丝绸古道的兴盛使天水成为石窟兴盛发展的
沃土,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寺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天水大地上。这些石窟沿交通要道
分布,一是沿着通过古秦州丝绸之路的
主干道自东向西分布,如
仙人崖、麦积山、
大像山、华盖寺、水帘洞、马务寺、显龙洞、铁瓦寺、木梯寺等石窟;而另一条则是沿着
秦州入川的道路(白水路)由北向南
分布,如法镜寺、
八峰崖、三眼洞、佛爷崖、
罗汉洞等。这样,无论是北上进入河西走廊,还是南下进入巴蜀之国,沿途
洞窟崖阁相连不断、佛陀菩萨形影随伴。特别是在境内的甘谷地区,几乎是五里有佛窟、十里见崖阁;僧侣参拜的身影和梵乐鼓鸣之声相继不绝。这些石窟或高居于
绝壁,或息隐于丛林,或近于
乡村之旁供善男信女
参拜,或处于深山
峡谷供僧侣禅思苦修。这就在天水境内形成了一道纵横数百里、奇特而
神秘的佛教石窟走廊景观,也就构成了天水地区一种独特的
文化现象。这些分布于天水各地的石窟,由于各种原因,如所处的地理位置、
艺术形式的
传承、发展的
时间段等,都突出地
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条石窟走廊,从时限讲,上起4世纪末的十六国时期,下至
清代,
涵盖了1600余年的历史。从地域上看,
贯通了古代天水的大部地区。各石窟之间内容相互
补充、
完善了以华盖寺石窟为代表的
天水石窟文化。华盖寺石窟走廊似一条
宽阔而
美丽的文化纽带,不但将本
地区的区域文化结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它将天水和其他地区紧密地
沟通起来,使天水地区源源不断地从
丝绸之路上接受新的文化形式和思想源泉,从而补充和
完善了区域文化的
内容。这些石窟主要是以佛教题材为表现形
式,承担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身处这个石窟走廊,如同穿越时空而置身于
历史长河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和感受天水地区历史和
文化,如
美术(雕塑、绘画)、
建筑(宫殿、
民居、宗教建筑)、民俗(
服饰、仪礼、
葬俗)、宗教思想、民间崇拜、道路交通等,因而,这些石窟可以说是为一部无字的
史书,它们以独特的形式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这条
走廊上,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天的一种物化形式,或直接或
间接地反映出中原(长安、洛阳)、
巴蜀等地区的文化面貌以及
中亚、西亚乃至更远地区的文化章节和片段,以
宏观的
历史文化观点来看,它的
价值和
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越了
地域限制,而成为探索更广泛区域文化面貌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寺内佛像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十公里的南山坳。这里南倚群山,北傍渭川,山势险峻,石窟开凿年代待考。
窟内有释迦牟尼塑像和
壁画。其余窟内有
千手千眼佛,无量祖师,伏羲等像多系清代
作品。据
《伏羌县志》记述:明嘉靖时,
兵部员外郎杨忠愍公继盛,因劾大将仇鸾误国,被谪,道经伏羌,登此石窟
题诗于壁上:“望驰三塞外,身在半天中。回首
长安近,如何云雾濛”。形容窟之高,寓意严嵩
父子专横国政。华盖寺石窟,1981年4月3日,
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从塑像组合上看,除无量殿、
玉皇洞为群塑,孔子洞、伏羲、灵官洞为单体塑像外,其余洞中全部是一主尊二待者的造像布局。壁画的
绘制和布局在各洞窟中
表现基本一致,除无量殿和释迦洞有故事画外,其它均是在左右两壁绘单俱物画,窟顶为圆光扇面或书画。只不过其它石窟造像全部破坏,唯有华盖寺石窟的塑像因地处避境而幸存。三眼洞由3个互相连通的小洞窟组成而得名,洞壁两侧保存的《唐僧取经图》和《唐僧取经归来图》两幅元代壁画,是华盖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这两幅壁画中僧徒四人形象完整,与后来出现的明清《西游记》故事绘画极为相似。甘肃省甘谷市乃古丝绸之路,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积淀,从新石器时代仰绍
文化遗址出土的
人面鲵鱼彩陶瓶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雏形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保汉简、精美的北魏石造佛像、造像塔到华贵浪漫的唐三彩风首壶;从万民敬仰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七十二贤之一的孔门弟子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到'行完而洁'的翰林
学士巩建丰等名贯千古的陇上先贤,无一不反映甘谷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映衬出甘谷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七千多尊泥塑和石胎泥塑以其
圆塑、
壁塑、
浮雕、
高浮雕,无论是大到十七八米,还是小到不足二十厘米的泥塑都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古代艺人的雕技。游客
参观的
云梯呈之字型,就悬在
峭壁之上,上下几乎不能并行,这里有两组大的佛像,每组都是三个,但其中一组的佛像只剩下两个,另一个只有隐约的轮廓,可以看到
雕塑的内部是用竹片捆绑成
柱子,镶在轮廓中,最上面应该是泥和麻
混合之后塑成佛像的
形状。这里的大的佛都是先在石壁上刻出一个
轮廓,然后用
泥塑成的,石壁上面的彩绘依稀可见,也许是与泥塑有关,这里不论是佛、
菩萨还是
罗汉,
体态都清俊秀美,传情动人,那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可感泥塑艺人那双灵巧的手在捏弄;在那修长有动感的
身形和那
服饰垂落的皱褶里流淌出泥土的韵线,显得异常生动、华美。留连在一组组
洞窟里,感叹这些精致优美的艺术泥塑,可以说是“以形写神”和神形兼备的古代泥塑代表作,能感受出不同
历史时期的各个
阶层的人们不同的艺术欣赏情趣和
审美标准。难怪雕塑家刘开渠说,华盖寺是中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人文景观
改革开放后宗教
政策得以落实,在党和
政府的支持下,甘谷佛教协会成立,华盖寺被正式
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身为佛协理事的本逢法师感于华盖寺有名无殿,恩师重托,和
师弟本和
法师、徒弟觉来法师带领四众
弟子,收回了大佛石窟、财神殿、灵岩寺等部分残缺的石窟和破旧的殿堂。于一九九二年依山势破土动工,举行大雄宝殿奠基
仪式。三年来经诸山
长老,各地信众的
帮助和本寺
僧人的努力,于一九九四年先后建成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客堂、斋堂、
丈室、
影堂、
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等,寺院总体面积十亩多地。在这期间,
香港圣一法师应邀来寺弘法
指导,捐款十多万元。在缅甸华侨傅凤英居士的护持下,请来了六尊缅甸汉白玉佛菩萨造像,更显陇上
名刹之宝光。一九九五年三月举办了隆重而庄严的寺院落成,
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和
居士菩萨戒传授法会,参加者千余人,从此永明寺又怀复了丛林
制度,佛像庄严,殿堂整齐,佛事兴隆,
香火鼎盛,仰慕者络绎不绝,皈依者数以万计,常住僧众五十余人,培养了一些优秀的佛教人才,盛况前所未有,是
甘肃地区一座
汉传佛教正规的禅净双修、
念佛为主的十方道场。在以后的几年里,又建成了
藏经楼、永人文景观明讲堂和一些僧人住房。后经
中国佛教协会的批准,在
北京广济寺监院演觉法师的大力
帮助,方丈本逢法师与监院觉来法师四处奔劳,分别成功举办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二届三坛大戒传授法会,
特邀国内高僧茗山、一诚、传印、常明、澈性等诸山长老百余人住持和参与
法会。全国23个省市、僧俗受戒弟子两千多人,其中香港法师和受戒弟子六人,十几家新闻
媒体都做了
采访和报道。由于寺院坐落在
大像山地势陡峭的
山沟边,以至经常会滑坡坍塌,对寺院和
僧人的
安全造成了很大的
影响,方丈非常着急,于是又开始了寺院的围护工程,治理山沟,水土流失,绿化,三年中稍有成效,
环境得以
保护。华盖寺现今常住僧众二十多人,作为甘谷的佛教中心,在全国佛教界具有一定的
声誉和地位。为庄严
国土、利乐有情,寺院每年四月八、七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多年来在佛教协会会长本逢大法师的带领之下,多次举办
慈善活动,捐助
学习用品,
衣服等,帮助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和当地
群众,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被县政府评为全县宗教工作
先进集体。二零零四年六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视察工作时指出:“华盖举办两次三坛大戒法会,为甘谷增了光,成为全市宗教工作的亮点,更是全省宗教工作的亮点”。华盖寺凭借
大像山的奇特秀丽,古佛的善佑,高僧的修持和信众的
虔诚,将成为辉煌的陇上名刹。
游寺提示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
旅游者颇爱光顾
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一忌
称呼不当对寺庙的
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
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
禅师”。
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
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
和尚”、“
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二忌
礼节失当与
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
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
握手、
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三忌
谈吐不当与
僧人道人
交谈,不应提及
杀戮之辞、
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
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
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五忌孩子失礼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
孩子无知而做出不
礼貌的事。拜完用
左手取一支先上中间,念供养佛,不堕地狱第二支上右边,念供养法,不堕饿鬼第三支上左边,念供养僧,不堕畜生这样上香就较契合
佛教礼仪,让人更能体悟佛的庄严法像但现在的
寺院大多数都是
佛殿前一个很大的
香炉,一走近就浓烟滚滚,很高温度的热气直扑脸上,还有很多
香客干脆就将大把大把的香仍进去。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