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面积约193.57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北庭镇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亭镇社区。截至2018年,北庭镇有户籍人口10976人。
历史沿革
东汉永元三年(91年),置戊部候,居车师后部侯城(今北庭)屯田。
隋开皇三年(583年),西突厥辖天山南北各地,北庭属西突厥领地。
大业十一年(615年),北庭境域属隋朝领地。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政府在今北庭境内设立庭州,辖东至蒲类海(巴里坤湖)、西至石漆河(精河)、北临沙漠、南依天山的广大区域。建州初,设金满、蒲类、轮台3个县,后增西海县。金满县下辖2个乡,县与州同治金满城。
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又复置庭州,并建立金山都护府。
垂拱元年(685年),昆陵都护府复置,金山都护府废。
长安二年(702年),唐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
景龙元年(707年),唐朝改置北庭都护府为北庭大都护府,辖伊州、西州、庭州3个州。
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在别失八里(今北庭)设置达鲁花赤,以监治之。
蒙哥汗元年(1251年)六月,在北庭设置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掌管天山南北军政事务。
元元贞元年(1295年)元月,元朝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平章政事合泊为都元帅。明朝永乐年之后,北庭境域为瓦剌游牧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孚远县(今吉木萨尔县),后堡子(今北庭)为孚远县北乡。
1984年12月,建立北庭乡人民政府。
2001年,撤乡建镇,北庭镇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北庭镇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亭镇社区。
截止至2022年7月,北庭镇下辖泉水地村、西上湖村、东二畦村、古城村、三场槽子牧业新村、余家宫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总面积约193.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北庭镇地貌南高北低,海拔高度500米~800米,坡降3%~0.3%。平原内许多细小冲沟和近南北向展布的带状洼地、冲沟较发育,切割深度2米~6米,多呈U形;坡度1度~3度。境内东西河坝纵向由南向北横贯全境,将境域分为三大片河坝,东西两侧有两道南北走向的黄土梁,犹如两条自然屏障夹护农田。
气候
北庭镇地处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温带天气和北冰洋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春夏季多风,属中温带气候。
水文
北庭镇属于富水区,水的补给源于自然降水、河流渗透、灌溉回归等。境内有东西两道自然河坝,泉水溢出,终年不竭。年平均径流量为2500万立方米,最小径流量1735万立方米,径流量呈逐年减少趋势,但地下水丰富,水位低,一般埋深4米以下。地下水补给量2079.6万立方米1年,可开采量15598万立方米1年。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北庭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观。其中,石油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300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北庭镇属于植物分布的绿洲农田荒漠地区,位于海拔600米~700米之间的平坦开阔地带,又分农田、戈壁、洼地植物带。草本野生植物广布在农田绿洲、戈壁和盐碱滩上。乔木类有
榆、杨、柳等。灌木类植物有
枸杞、
骆驼刺、
柽柳、
铃铛刺等。药用植物有
地肤、
地锦、
龙葵、
罗布麻、
锁阳、
甘草、
大蓟、
小蓟。镇域有6棵古
白榆,高十余米,树冠粗壮,要三个大人才能合围。古榆盘根错节,虬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如撑开的巨伞,树龄大多在300年以上,名日“百岁古榆”。
动物资源
北庭镇内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哺乳类有
狼、
狐、
獾、
蝙蝠、
兔、
田鼠、
鼹鼠、
黄鼠、
臭鼬、
麝鼠等。两栖类有
蟾蜍。鱼类有
狗鱼、
泥鳅、
哲罗鲑等。鸟类有
野鸭、黄鸭、
斑头雁、
黑颈鹤、
白鸥、
灰鹤、
青脚鹬、
鹰、
鸢、
红隼、猫头鹰、秃鼻鸦、
白颈鸦、
喜鹊、
啄木鸟、
戴胜、
雉、
杜鹃、
岩鸽、
斑鸠、
椋鸟、
燕子、
太平鸟、
岩燕、
云雀、
凤头百灵、麻雀等。
人口
截至2018年北亭镇有户籍人口10976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北庭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0462万元,比上年增加3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1%。畜牧业总产值1.12亿元。渔业收入1461.3万元,增加93.3万元,增长6.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686元,人均增收2120元,增长14.4%,其中种植业人均增收5175元,畜牧业人均增收4288元,渔业人均增收271元,林果业人均增收253元,二、三产业人均增收3357元,劳务输出人均增收3342元。
农业
2014年,北庭镇总播面积5633.33公顷,订单面积5018.93公顷,占总播面积92.9%。2014年粮食作物总产量31679吨,其中小麦25056吨、玉米6623吨。蔬菜产量78792吨,其中,番茄24699吨、辣椒5960吨、大白菜22124吨。
畜牧业
2014年,北庭镇实施肉羊改良8935只,其中人工授精配种2415只,人工辅助配种6520只。新建草畜联营合作社1个,创州级草畜联营合作社1家。修建农产品监管站1个。全镇牲畜免疫5.2万只,免疫抗体合格率85%。2014年,牲畜养殖总量61433头(只),家禽养殖总量365476羽,全镇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5个,肉羊良繁育场1个,肉羊示范场1个,肉牛示范场1个,牲畜1.3万头(只),其中存栏牛9306头、猪10524头、羊39567头。出栏率羊35.9%、牛53.7%、猪33.1%。产羊皮39912张、牛皮4925张、牛奶5136吨、羊毛182吨、羊绒950千克、羊肉95715千克、牛肉81600千克、猪肉1547吨。
渔业
2014年,北庭镇有6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面积80公顷,销量97.42万吨。
林业
2014年,北庭镇植树造林212公顷,三场槽子居民绿化点1个,育苗26.27公顷,成活率85%。
交通
北庭镇境内省道S302、S303穿境而过。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4年,北庭镇投资100万元,完善北庭游园附属工程建设,投资150万元建成镇区文.化活动广场。主办各类文化活动24场次,体育活动10场次,联办各类活动8场次,协办各类活动5场次,成立30人组成的北庭镇农民文化艺术团,演出18场次。撰写和发表传统文化作品8篇,原创23篇。《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广播电台采用稿件56篇,《昌吉日报》采用稿件77篇、县广播电台及电视台采用稿件146篇。
教育事业
截至2014年末,北庭镇有1所小学,教师35名(少数民族2名),学生99名(少数民族1名),幼儿园2所,有老师6名(少数民族5名),幼儿110名(少数民族48名)。
医疗卫生
截至2014年末,北庭镇有1所卫生院,有医生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人,医疗点6个,有病床10张。
地名由来
“北庭”名称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匈奴民族,因内讧分裂为两部,在漠南、漠北都建有单于庭。在漠南的叫单于南庭,在漠北的叫单于北庭,都是单于的牙帐中心(政治中心)。唐
贞观长安二年(702年),唐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
景龙元年(707年),设置北庭大都护。由此,“北庭”名称被正式作为行政地区的名称固定下来。
丝路重镇
北庭在汉代为车师后部,地处天山北麓东西交通要道,南以车师古道通车师前部,北扼漠北,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汉在北庭设金满城,唐初设庭州,后设北庭都护府、大都护府。元时设行尚书省、都元帅府。近千年来,北庭就是中.原王朝统治西域天山北麓的军事重镇,也是中原王朝在西北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是东西文化的交汇点,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镇。
历史遗迹
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坐落于天山北麓坡前地带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接壤的平原上,南依天山,北望沙漠,扼守东西交通要道。故城东通奇台、木垒、哈密,西经阜康、乌鲁木齐,可达伊犁河流域,往南翻越天山可直达吐鲁番盆地,向北穿越沙漠至蒙古高原,与犬山南麓的高昌、交河两古城遥遥相对。源出天山的长山沟河在北庭故城南约3千米处分为东西两支,当地群众称为东、西河坝。东河坝在故城东墙外由南向北流经城东北又转向西北流去,西河坝在故城西墙外约800米处自东南流向西北。北庭故城分内外两重,内、外城均系夯筑,形制基本一致,平面均呈不规则的南北向长方形。内、外城都有敌台、角楼和较密集的马面。
回鹘王家寺院
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在北庭故城西约600米,位于西河坝东岸台地上,是高昌回鹘时期回鹘王家寺院,又称西寺。西寺遗址四面环水,除西面有西河坝外,东面和北面有宽30米~40米,深1.5米~2.5米的壕沟,与西河坝相连。南面沟宽20米~30米,深约2米,东与北庭故城西城墙外护城濠相通,西与西河坝合流。在南面壕沟之北有一条东西向大道直通北庭故城西城门。西寺始建于10世纪80年代后,毁于1383年察合台汗黑的儿火者强迫高昌居民皈依伊斯兰教的“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