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
地理区域名称
努比亚(英语:Nubia),是位于埃及南部与苏丹北部之间沿着尼罗河沿岸的地区,位于阿斯旺(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与凯里迈(英语:Karima, Sudan)(或称库赖迈,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之间。努比亚一词可能来自埃及语中的金(nub)或诺巴(Noba)。一般的,从阿斯旺瓦迪哈勒法之间的地区被称为下努比亚,从瓦迪哈勒法库赖迈之间的地区则被称为上努比亚。有时人们也会将库赖迈到喀土穆之间的地区称为南努比亚。努比亚自古以来便被看作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与非洲黑人区之间的交接处。
历史沿革
史前的努比亚(尤其下努比亚)被分为数个文化期,这些文化期被用字母来标志。古埃及称努比亚为库施(Kush)。文化期A与埃及的史前史以及到第四王朝的古王朝时期相应(约前36世纪至前25世纪)。文化期B按最新的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期
文化期C与埃及古王朝时期晚期和中王朝时期相应(约前22世纪至前16世纪),第十二王朝时期埃及逐渐将尼罗河第二瀑布以北的地区占为己有。在此期间在上努比亚建立了第一个黑色非洲国家。埃及中王朝时期末(约前1750年左右)这个国家甚至占领了南努比亚,其边境一直延伸到埃及本土边上。约前1500年新王朝时期的法老占领了努比亚,一直到尼罗河第五瀑布。一直到约前11世纪努比亚脱离埃及。当地的居民的文化已被同化。
王国时期
约前750年(也可能已经在前1000年)在库赖迈地区的努比亚贵族建立了一个国家~库施王国,定都在纳帕塔(今苏丹凯里迈附近),它恢复了库施这个古老的名字并开始迅速发展。约前710年库施占领了全埃及。在埃及努比亚统治者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约前661年埃及人在亚述的帮助下解放了全埃及,但努比亚依然统治着埃及的南部,其首都在库赖迈附近。约前591年,首都纳帕塔被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所摧毁,库施於是迁都至喀土穆以北的麦罗埃。在这段时间里努比亚的文化渐渐独立,他们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字,当地的语言也渐渐成为官方语言。至公元350年库施王国垮台,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或者因为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失利。
中世纪的努比亚
6世纪努比亚基督化,在这里出现了多个王国。中世纪的努比亚一般使用希腊字母来书写努比亚的当地语言。16世纪努比亚采用伊斯兰教。努比亚语与阿拉伯语同时被使用。
19世纪的努比亚
1821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使用先进的欧洲武器再次占领努比亚以及其南部的白尼罗河。1882年苏丹的阿拉伯人起义反抗埃及人的统治并占领了喀土穆。多个由英国军官领导的埃及军队被击败。1898年英军终于战胜了起义者。为了解决这次远征的供给问题英国人沿尼罗河建造了努比亚的第一条铁路。此後苏丹(和努比亚)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后
1955年全民公投反对与埃及合并。1956年苏丹独立。瓦迪哈勒法成为两国的边境,努比亚被分给了两个国家。1960年代中埃及开始建造阿斯旺大坝。1971年大坝建成。此後下努比亚几乎完全被水淹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下当地的文化建筑被转移到高一些的地区被保存下来。下努比亚的居民大多数被移居到上埃及的南部,在当地形成了许多说努比亚语的地区。努比亚人基本上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努比亚语依然存在,书写时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
消失
公元250年,努比亚王国却已面目全非,叫人认不出来了。巴拉那(Ballana)国王的庞大陵寝取代了金字塔,陪葬的包括家臣们、马匹、骆驼与驴子。公元7世纪时,努比亚改信基督教。到了公元1400年,努比亚最终改信现今的伊斯兰教。努比亚的消失若不是因为文明的衰亡,可能就是因为迁徙至尼罗河河谷的新移民,但也可能两者皆非。几世纪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努比亚的衰亡是个难解谜题。最大的原因是非洲缺乏道路,无法穿过大漠。另外,缺乏文字记录、即便是有文字也难以读懂。因此,我们所知道的努比亚大多是来自其他古文记载里的道听途说。不过,关于努比亚的衰亡,那些古人们却是异常的沉默。
探索发现
公元2000年,多伦多大学的茱莉·安德森(JulieAnderson)与国立卡土穆古物机构与博物馆的色拉·穆哈默德·阿赫默德(Salah Mohamed Ahmed)前往苏丹。他们的任务是挖掘失落的努比亚城市丹格尔(Dangeil)。这个城市在美罗威时代的后期有人进驻占领,然后却又神秘地被遗弃。这个地方正面临着一个村庄扩张即将侵入的迫切危机,现在也是他们挖出谜底的最后机会。而考古学家及时地发现,有助于重写努比亚文化中美罗威时期的文化意涵,此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第3世纪。当今的苏丹给人的联想是肚皮胀大的孩子、旱灾蹂躏的大地与极度的贫穷。但在过去,它非但与贫穷沾不上边,还曾经是最富裕的古文明之一(纵使不是最富裕),它就是努比亚。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以前,努比亚是地球上第一个黑人文化,并且很多人相信他们是地球上第一个人种。努比亚也有可能是生命的起源,也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世世代代,努比亚一直在文化与经济上绽放光芒。但却突然谜样地没落然后被遗忘,无人问津。直到最近,一位年轻加拿大考古学家与她的非洲同事的重要发现才重新引起大家对这个被遗弃的伊甸园的兴趣。阿蒙神是羊头人身的国神,授予王位给美罗威的统治者。也许是由于人为纵火,这座庙似乎是在匆忙中被遗弃。一段记载阿克颂(Axumite)国王的文字里,他自称位于丹格尔以南90里的美罗威首都是被他拿下的。所有的迹象显示丹格尔城可能也遭遇到相同的命运。安德森期待在未来20年里,每年至少有4个月的时间能在丹格尔附近挖掘。
被遗弃的伊甸园
当今的苏丹给人的联想是肚皮胀大的孩子、旱灾蹂躏的大地与极度的贫穷。但在过去,它非但与贫穷沾不上边,还曾经是最富裕的古文明之一(纵使不是最富裕),它就是努比亚。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以前,努比亚是地球上第一个黑人文化,并且很多人相信他们是地球上第一个人种。努比亚也有可能是生命的起源,也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世世代代,努比亚一直在文化与经济上绽放光芒。但却突然谜样地没落然后被遗忘,无人问津。直到最近,一位年轻加拿大考古学家与她的非洲同事的重要发现才重新引起大家对这个被遗弃的伊甸园的兴趣。
挖到宝努比亚供奉黄金
第一天,安德森的队伍就挖到宝。他们敲到一个异常巨大、两千年来保存完好的阿蒙神庙大门。阿蒙神是羊头人身的国神,授予王位给美罗威的统治者。也许是由于人为纵火,这座庙似乎是在匆忙中被遗弃。一段记载阿克颂(Axumite)国王的文字里,他自称位于丹格尔以南90里的美罗威首都是被他拿下的。所有的迹象显示丹格尔城可能也遭遇到相同的命运。安德森期待在未来20年里,每年至少有4个月的时间能在丹格尔附近挖掘。这个相当于24座足球场大的遗迹绝对会让她忙得很,当然灰头土脸是免不了的了。
一共有9个国家,共30个的探险队抵达苏丹加入安德森的行列,然而考古学家和学者对于她的团队,有一天可能挖出美罗威版的“罗瑟塔石”并不抱希望;若有这块石碑的存在,上面的双语文献便有可能是解读美罗威难解语言的关键。总之,有美罗威文字的文物不虞匮乏。安德森团队已经找出无数的石板与铭刻在庙墙上的铭文。但是没有那块解密石碑,它们依然是谜样的天书。等到人们会说努比亚语的时候,也许就可以解开他们的秘密了。
努比亚的消失阿布辛贝神庙
到了公元250年,努比亚王国却已面目全非,叫人认不出来了。巴拉那(Ballana)国王的庞大陵寝取代了金字塔,陪葬的包括家臣们、马匹、骆驼与驴子。公元7世纪时,努比亚改信基督教。到了公元1400年,努比亚最终改信现今的伊斯兰教。努比亚的消失若不是因为文明的衰亡,可能就是因为迁徙至尼罗河河谷的新移民,但也可能两者皆非。几世纪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努比亚的衰亡是个难解谜题。最大的原因是非洲缺乏道路,无法穿过大漠。另外,缺乏文字记录、即便是有文字也难以读懂。因此,我们所知道的努比亚大多是来自其他古文记载里的道听途说。不过,关于努比亚的衰亡,那些古人们却是异常的沉默。
阿布辛拜勒寺
阿布辛拜勒寺是埃及著名古迹,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的努比亚地区。公元前1275年,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寺院全部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凿出。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正面雕有四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间,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内石壁上刻满图画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1312年)。离庙不远,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皇后妮菲泰丽修建的规模稍小的庙宇,即小阿布辛拜勒庙,也是在悬崖上雕凿成的,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美丽动人,神态自若。尽管经历了3000多年,色彩依然如故。努比亚博物馆按照古努比亚文明设计而成,具有浓厚的传统的努比亚民族风格,该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公里,其北部直至阿斯旺,在这座博物馆里镌刻着人类活动的历史,也折射出从公元前到公元后六世纪努比亚文明(地中海非洲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社会期间人类活动的足迹和环境。建成以后努比亚博物馆将作为数据中心,用来记录努比亚文明遗址保护运动过程中的所有考古、挖掘等工作成果。
努比亚人
努比亚人(Nubians)非洲东北部苏丹的民族,是闪米特人的一支,混有高加索人种的成份。
努比亚人有部分分布在埃及南部。从阿斯旺往南直到德巴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其祖先和埃及王朝前期的居民属于同一民族,后来由于大量尼格罗人迁入而发生融合。体质具有尼格罗人的一般特点,尤以其主要支系巴拉布拉人为典型代表。使用努比亚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自古从事农业,同时饲养骆驼、马、驴、羊等,并在苏丹或埃及一些城市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或在工厂、矿山、棉花种植园里当工人。社会结构受阿拉伯人影响很大。农村仍保留氏族组织。努比亚人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前便已建立国家,并于公元前8世纪一度征服埃及(二十五王朝)。后来苏丹境内的努比亚人又长期遭受埃及压迫。近代遭受英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直到埃及和苏丹相继获得独立,才摆脱殖民主义的桎梏。
古代努比亚人生活在非洲东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包括现今的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努比亚境内一边是尼罗河和撒哈拉沙漠,另一边则是红海。尼罗河由苏丹流入埃及。“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赞美尼罗河的谚语。
努比亚为东北非古代地区名,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把苏丹北部称为努比亚。努比亚大体上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东至红海之滨,南达喀土穆,西接利比亚沙漠。其南半部一直延伸到尼罗河第二瀑布的南端,在古代埃及第18王朝法老的统治时期称为库施
畜牧物种
努比亚山羊原种毛色较杂,但以棕色、暗红和黑色为多见;被毛细短、富有光泽;头较小,额部和鼻梁隆起呈明显的三角形,俗称“兔鼻”;两耳宽大而长且下垂至下颌部。引入隆阳区的努比亚种羊均为黑色,有角或无角,有须或无须,角呈三棱形或扁形螺旋状向后,至达颈部。头颈相连处肌肉丰满呈圆形,颈较长,胸部深广,肋骨拱圆,背宽而直,尻宽而长,四肢细长,骨骼坚实,体躯深长,腹大而下垂,乳房丰满而有弹性,乳头大而整齐,稍偏两侧。体高与世界有名的萨能羊相当,产肉量高于萨能羊,产奶量低于萨能奶山羊泌乳期5~6个月,泌乳高峰期日产奶1~3kg。其适应性广,性情温顺,繁殖力强,具有早熟性(生长早熟、性早熟),一年可产2胎,多数每胎产2~3羔,有时可达5羔。成年公羊平均体重85kg,体高90cm,体长130cm。成年母羊平均体重50~58kg,体高76cm,体长80cm。
生活环境
努比亚小女孩
古语云:要读懂努比亚才能读得懂埃及。努比亚村,是多数中国游客初次光临顾不上的地方,而一旦你真正踏足,便会欣然关注和细细品味。在阿斯旺,可坐小渡轮横渡尼罗河到这个村庄。每座房屋的所有外墙全部涂满各种颜色,竟找不到一寸黑白!这样的色彩好绚烂!好夸张!与远处的青青农田和摇曳生姿的椰枣树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细看那些涂抹在墙壁之上的图画,你会看到一些骆驼、飞机、轮船之类的交通工具,很有意思。一打听才知,原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努比亚人去麦加朝圣之后一定要在自家墙上作画以
示“通告”,一般画上前往朝圣的交通工具。长着黑色卷发的努比亚人,自古居住在尼罗河上游地区,以农业为主,除古埃及末期王朝的100年左右时间外,努比亚一直是埃及统治下的附属国。资料显示:努比亚人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但努比亚语没有文字,只能成为努比亚人之间日常交流的语言。努比亚村似乎从千年时光隧道中逶迤而来,有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感,使人想对它一探究竟。当人们真正走近这些身穿长袍扎头巾的努比亚人时,人们会被一双双伸过来要拍照小费的手给瞬间迷惑了。但想想也没什么,芸芸众生皆为利往,他们不过求一两埃镑而已。
如果说努比亚村让人对色彩有了一种纯粹的感观,那么对尼罗河西岸的克鲁纳村,你会长久地回味,因为它不仅是一片光鲜的色彩,更是民间的人文艺术直达内心的感动。克鲁纳村位于卢克索,前往帝王谷的路上。你会惊诧于那一排排房子竟成了艺术家任意泼墨的画布,整墙整墙的壁画,铺天盖地般向你的视线涌来,而那些画工更显精致,色彩搭配更加艳丽,凝重的氛围烟消云散,保守的埃及人以这样的方式宣泄着他们内心的躁动。努比亚人
在古代法老陵墓及神庙中,人们会惊叹埃及绝妙的壁画及浮雕,想不到这些精湛的技艺在埃及农村,在那些普通老百姓房子的外墙上,竟如平常生活元素般存在,真让人对民间的艺术力量深深地敬畏。当地努比亚人承传几千年文化底蕴,尽情释放他们的创作能量,这里的绘画更复杂、更精美、更成熟,内容除了朝圣沿途所见所闻之外,还有不少埃及传奇故事的描绘,气势磅礴。相比较而言,阿斯旺的努比亚村的绘画就似儿童作品了。
艺术的沉淀并不能改变生活的贫困,当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互对峙时,在荒漠中高高矗立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广告牌是那样的空洞和乏味,那些头顶水桶、身穿努比亚长袍的妇女缓步走过这些现代的印记,留下的背影有着如诗的意境。
回望埃及,在五千年的历史深潭中,曾掀起多少次的高潮,高潮过后激起的圈圈涟漪中,给大多数人留下了一个神秘而沉重,古老而嶙峋,沧桑写满了金字塔躯体的埃及印象,不可更改。直到你看过这些藏在金字塔下的埃及农村,这些生活在阳光跳荡的尼罗河两岸上的埃及村庄,你才会真正读懂埃及。
文明古迹
努比亚有很多重要的古迹。如24座神庙、各种堡垒、坟墓等,这些古迹都因阿斯旺大坝而受到洪水的威胁,其中有丹多尔、艾里西亚、阿马达、瓦迪·塞伯瓦。其中一些已被迁走。值得指出的是菲莱、卡拉布沙和阿布·辛贝等几座神庙的抢修工程仍在继续。阿斯旺附近正在建造努比亚博物馆。
十八王朝新王国的法老们与努比亚的国土
人们常认为,埃及对努比亚的控制并没有什么困难,事实并非如此。在他们获得成功以前,从十八王朝的开国法老阿赫摩斯到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新王国的每一个法老都曾经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战役。
努比亚位于埃及南部,向来是黑人居住的地方。埃及人经常把努比亚居民描写成比他们自己的肤色黑得多的人。从远古时代以来努比亚就以盛产黄金、香料、象牙、乌木、油类、半宝石和其它奢侈品而为埃及人所向往。不仅矿物,努比亚还是埃及人力和牲畜的来源地,以箭术闻名的努比亚人在埃及军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控制这块土地上的贸易和经济资源,埃及人作了不懈的努力。努比亚的历史和埃及的历史彼此纠缠,几乎无法分开。努比亚人对埃及的抵抗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反抗埃及对他们国家的控制;另一种是大量放弃其土地,逃往南方。
新王国时期,埃及对努比亚的征服,可谓是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新王国时,埃及在努比亚的行政头领是努比亚总督。努比亚总督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把努比亚贡品亲自准时送交在底比斯的宰相。此外,努比亚总督也是这个国家的宗教首脑。
努比亚被完全征服是在图特摩斯一世(1530BC~1520BC)。努比亚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就此开始,这个时代给它以后几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努比亚的阿马达神庙内部
图特摩斯一世死后,努比亚发生过一次暴动,图特摩斯二世派去了一支远征军队,叛乱分子被镇压下去。这次惩罚性行动之后,努比亚恢复了和平,其后几年一直平静无事。图特摩斯二世的继任者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在位时期一片和平景象,努比亚贡赋源源不断地流入国王的金库。
阿蒙霍特普二世执政的第三年,他在父亲图特摩斯三世开始建造的努比亚阿马达寺院(由他完成)里竖立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他从亚洲战役凯旋的事迹:带着“他用自己的大棒打死的”七位王公的尸体。他下令把其中六个王公的尸体吊在首都底比斯的城墙前面。第七个王公的尸体“用战船送到努比亚,吊在纳帕塔的城墙上,目的是使人们永远看到国王陛下的神威。”
继阿蒙霍特普二世即位的图特摩斯四世在位第八年,为平定努比亚的叛乱,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远征。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三世在执政第五年时带兵攻打了努比亚,一直打到卡雷。他在索利卜(Soleb)为自己建立了一座在整个努比亚最雄伟的寺院,同时还为他的王后Tiye建造了一座寺院。
阿赫那顿的宗教革命在埃及造成政治动乱,国势日渐衰微,但是并没有影响努比亚的和平与稳定。直到第十八王朝解体,努比亚一直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
图坦卡蒙在位时期,一位名叫霍连海布的将军在旧政权恢复以后,到努比亚去了一次。后来他篡夺埃及王位,又一次到了努比亚,他声称此行是一次军事远征,其实却是为了解他在努比亚的地位是否稳固而进行的视察。霍连海布赢得了努比亚对埃及政府的忠顺。
索利卜神庙
第十九王朝的真正创始人拉美西斯一世(1320BC~1318BC)继承了霍连海布的王位,他在努比亚的神庙增加祭司和奴隶的人数,增建了新建筑物。
拉美西斯一世死后,他的儿子塞提一世(1318BC~1298BC)继承王位。他开采努比亚的金矿充实国库,以支付他庞大的建筑计划。在他统治时期,没有发动重大的军事远征,但向努比亚派去过执行惩罚任务的小部队。
拉美西斯二世(1298BC~1232BC),这位统治了很长时期的法老在努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并在努比亚全境大兴土木。
拉美西斯二世在执政第三年时曾在孟菲斯同他的官员们,商讨开辟瓦迪阿拉基地区开采当地金矿的可能性。他的父亲塞提一世曾作尝试,但没有成功。当时在场的努比亚库施总督向国王说明这件事的困难,讲述了他父亲曾如何设法为给这条道路供水而终于一无所成。但国王下令再作努力。这一次成功了,在他父亲塞提一世挖过的深度以下仅仅12腕尺的地方挖出了水。
在努比亚,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大量神庙和寺院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布辛贝”神庙,它是在尼罗河左岸一块巨大的沙岩上开凿而成,是全世界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者之一,他的建筑艺术无疑也是举世无双的。神庙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大概是因为很久以前这个地方就被认为是圣地。这座庙宇是奉献给初升的太阳之神赖-哈拉赫提神的。
努比亚陵墓内的壁画
新王国时期,努比亚人在被占领初期曾起来抵抗。但不久就在埃及政府的统治下安定下来,和平建设他们的国家,建设的规模是空前的。
埃及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了努比亚,建立了一个纯属埃及式的行政体系,大批的埃及书吏、祭司、军人和工匠来到了努比亚;终于使努比亚完全埃及化了。当地人皈依埃及的宗教,崇拜埃及的神祗。古老的埋葬习惯为埃及的葬礼习俗所代替。努比亚人也采用了埃及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技术。
努比亚人在文化上被埃及生活方式所同化,首要的因素是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官方政策赢得了当地酋长们的忠诚和支持。他们的子弟是在埃及的宫廷中受教育,“他们在那里听惯了国王侍从中埃及人的谈吐,这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语言”。这样,他们就大大地埃及化了,从而有助于确保努比亚王公们对埃及和埃及文化的忠诚。首领本人转而信仰一种外来的宗教,他的臣民自然也会效法他的榜样。当地上层人物的埃及化,为努比亚淳朴的普通人的迅速埃及化铺平了道路。
新王国时期,埃及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紧在努比亚采矿,矿物中的主要物产是黄金。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期,仅“瓦瓦特”一地每年进贡的黄金便达550磅。阿蒙霍特普三世为保持北方附属国和同盟国对埃及的依附,曾慷慨赠予努比亚生产的黄金。
努比亚王子进贡黄金
拉美西斯二世漫长的统治结束时,他的后继者发现自己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当时埃及国内秩序混乱,国力削弱,政治腐败。而努比亚由于拥有大量的财富和举足轻重的军队,开始在埃及本土的内部政治事物中起重要作用。
拉美西斯-西普塔登基之后头一年,就为任命努比亚总督一事亲自去了努比亚,还常常派出代表给努比亚高级官员送礼。最后一个法老西普塔甚至被迫派一名官员去努比亚索取贡品;在法老握有实权、真正控制着帝国时,送贡品原是努比亚总督的职责。
新王国解体后,埃及进入衰微时期。到公元前720年左右,努比亚兴起的库施帝国转而统治了埃及,史称“第二十五王朝”。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讽刺。
古建筑物
阿布辛拜勒
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位于埃及东南部。这一古代建筑群继承和体现了古埃及数千年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在古埃及法老时期,这里就建造了城市、宫殿和寺庙,这里是埃及古文明的见证。努比亚地区最著名的建筑是大庙、王后寺庙及菲莱神庙。阿布辛拜勒的大庙和王后寺庙是这里最雄伟的建筑。神庙在设计和建筑时,把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天文、数学等知识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进来,创造了独特的“日出奇观”。整个寺院都是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凿出上的。
大庙
(阿布辛拜勒寺):大庙是公元前8世纪在岩石上凿出的。(另一资料:是公元前1275年,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大庙高33米、宽38米、纵深60米(另一资料: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正面是四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庙内的浮雕工艺十分精湛。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间,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内石壁上刻满图画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1312年)。
王后寺庙
(小阿布辛拜勒庙):王后寺庙也是公元前8世纪在悬崖上雕凿成的。是拉美西斯二世为爱妻妮菲泰丽王后建造的。这座庙的规模略小点,它也是在悬崖上凿出的,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这些塑像美艳无比,非常逼真,虽历经3000多年历史的洗礼,色彩依然非常鲜艳。
菲莱神庙
菲莱神庙是坐落在被誉为“尼罗河明珠”的菲莱岛上的。菲莱神庙是献给女神艾西丝哈索尔的,它建于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之间是唯一一座融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阿布辛拜勒的努比亚神庙和纪念碑遗址的保护使人们追溯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前的文明历史,而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保护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团结互助:如果没有世界若干国家的友好协作,没有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懈的探索、发掘和细致的工作,这些遗迹就不会保存下来。
在公元1910年,人类第一次修建阿斯旺水坝时,努比亚文明遗址几乎淹没于茫茫水海之中,而1959年阿斯旺水坝的重建,使得努比亚神庙遗址不可避免地将落到了被湖水淹没的命运,水坝建成后,努比亚古迹就会沉入水底。幸运的是人类意识到了努比亚文明遗址的价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急呼吁下,世界保护组织动员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去拯救努比亚遗址,他们在1959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起草了一份国际间合作保护计划,会议后他们查勘和寻访了所有位于阿斯旺和苏丹之间的遗址,并发表了关于勘察、考古和发掘遗址的建议书。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许多的努比亚遗址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并在1960年3月8日,保护组织发表了一份国际倡议书,呼吁全世界为了挽救努比亚文明遗址,向他们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等条件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齐心协力,共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的拯救努比亚古迹的活动。由24个国家的考古专家组成的实地考察团,经过周密测量、测定利计算后,该建筑群中的22座庙宇被拆散后完整转移,并在安全地带依其旧貌重建。用了近20年的时间,把努比亚的古迹移到了离原地不远、高出水位的地方。公元1980年,努比亚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有纪念意义的是这一年恰好是努比亚遗址国际保护运动二十周年纪念。
努比亚博物馆按照古努比亚文明设计而成,具有浓厚的传统的努比亚民族风格,该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公里,其北部直至阿斯旺,在这座博物馆里镌刻着人类活动的历史,也折射出从公元前到公元后六世纪努比亚文明(地中海和非洲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社会期间人类活动的足迹和环境。建成以后努比亚博物馆将作为数据中心,用它来记录努比亚文明遗址保护运动过程中的所有考古,挖掘等工作成果
阿布辛拜勒寺
阿布辛拜勒寺是埃及著名古迹,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的努比亚地区。公元前1275年,埃及第十九王朝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寺院全部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凿出。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正面雕有四尊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间,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内石壁上刻满图画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1312年)。离庙不远,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皇后妮菲泰丽修建的规模稍小的庙宇,即小阿布辛拜勒庙,也是在悬崖上雕凿成的,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美丽动人,神态自若。尽管经历了3000多年,色彩依然如故。努比亚博物馆按照古努比亚文明设计而成,具有浓厚的传统的努比亚民族风格,该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公里,其北部直至阿斯旺,在这座博物馆里镌刻着人类活动的历史,也折射出从公元前到公元后六世纪努比亚文明(地中海和非洲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社会期间人类活动的足迹和环境。建成以后努比亚博物馆将作为数据中心,用来记录努比亚文明遗址保护运动过程中的所有考古、挖掘等工作成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5: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