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年(1877)六月,上《裁定外省陋规疏》。山西、河南发生饥荒,请求筹款赈灾,整理吏治,清理诉讼,
称旨。御史
胡聘之提出严禁
烧锅(
酒坊)之议。其实,早在乾隆二年(1737)就规定禁止私自造酒。但是,这一政令难以通行,咸丰年间,户部奏请“准发照,抽收烧锅税银”。御史胡聘之认为每张执照年收银三十余两,许可经营后“百弊丛生”,顺天、
直隶烧锅数千家,一年耗谷超过数百万石。现天旱朝廷粮食无处采买,要严行禁止。已发照的酿酒户也要上缴执照,等日后五谷丰登再酌量发给。
李鸿章也提同样建议。两宫太后把两道奏折一并交给户部讨论。
光绪四年(1878),户部不同意,他们认为日后只需禁止新开烧锅就够了。一些言官深为不满。黄体芳上折驳,因为烧锅执照是由户部发给的,所以户部向来有不入正帐的收入。上谕要求户部解释明白回奏。接着,朝廷同意了胡聘之、李鸿章、黄体芳等人的建议,灾情严重,烧锅应该一律禁止,等来年谷物丰收,才能烧锅酿酒。应诏疏陈时政得失,弹劾
户部尚书董恂及前
山西巡抚鲍源深。
光绪五年(1879),擢
侍讲学士,转
侍读学士,迁
詹事府少詹事。黄体芳屡次上书进言时政得失。山西、河南发生饥荒,请求筹款赈灾,整理吏治,清理诉讼,
称旨。时议禁止酒坊酿酒充裕民食,
户部回复驳斥,黄体芳认为酒坊应该领帖,部获岁银三万,因上奏
董恂奸邪罪状,坐
镌级。
光绪五年(1879)三月,
惠陵建成,
主事吴可读请求为
同治帝立嗣,以死上谏,黄体芳上疏提出自己的观点。黄体芳先后弹劾
尚书贺寿慈饰奏,俄使
崇厚误国,
洪钧翻译地图悖谬,美使崔国英赴赛会失体,皆人所难言,以正直的名声闻名海内外。
光绪六年(1880),提督江苏学政。五月,上《轻释
崇厚请饬妥筹审处疏》,七月,上《请杀崇厚以挽狂澜疏》。九月,上《变法储才实求自强疏》。
光绪九年(1883),经古书院落成,改名
南菁书院,设经学、古学两门,奉祀
郑玄、
朱熹,先后采送江苏先哲
管同、
梅曾亮、蒯德桢等七十三人事实和著作一百五十三种与府县志书等汇交
国史馆。
光绪十一年(1885),调回京城,升兵部左侍郎,奏劾
李鸿章练兵二十余年,无尺寸功,请求让
曾纪泽代替。忤旨,左迁二阶。
光绪二十二年(1896),集资修筑
话桑楼(后改名飞云阁)于小东门外莲湖左侧,为地方文士雅集之所。八月,主讲
安庆敬敷书院。
泰山从古无颓时,梁木从古无坏期。天为万世建师表,隆化原不区华夷。鹤而轩,猴而冠,鬼蜮而人面,猥以樗材窃恩眷。平生亦觧谈诗书,肝肠逎随桀犬变。岂不闻,屏翰固本如苞桑,况复泮林密迩鴞所翔。岂不闻,柏署兰台翼风教,况复中兴干楝推三湘。咄哉单鹰觊吾士,非直蓬莱失左股。彼绝日月夫何尤,斯文种子忘其祖。我朝虽曰虚无人,那堪大道丛荆榛。束发儿童发上指,恨不匍匐逹帝宸,吁嗟乎!通家绝交辱柱下,蠢顽更有桓司马。幸赖孤桐峙朝阳,还求大木支大厦。我思南山有竹逹革深,卫公之灵震古今。何不先射双木偶,更拔长剑诛其心。
黄体芳能言人所不敢言,和张佩纶、张之洞、宝廷合称“翰林四谏”。翰林四谏复和
陈宝琛、
邓承修等多集会于松筠庵谏草堂,以
李鸿藻为领袖,共持清议,史称“前清流”,黄体芳最为著名。
在清代同光时期的官僚体系中,黄体芳与当时其同科出身的
宝廷、
张佩纶、
张之洞等人有翰林四谏臣之称。他们在清廷官员中属于能坚守儒家的忠君爱国的道德信条,居官清正,严于自律,凡遇国家大事、重大外交事务,敢坦言直谏的
清流派。而黄体芳则是清流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直声和廉政博闻于朝野。
《
清史稿》:体芳、
宝廷、佩纶(
张佩纶)与
张之洞,时称翰林四谏,有大政事,必具疏论是非,与同时好言事者,又号“清流党”。然体芳、宝廷议承大统,惓惓忠爱,非佩纶等所能及也。承修(
邓承修)以搏击为能,致祥(
徐致祥)以诞妄受责,君子讥之。唯
盛昱言不妄发,洁身早退,庶超然无负清誉欤?
洪炳文:立朝忤权贵,试士拔异才,昔年上封事,争戎机百折不回,一时无两;裴忱结主知,直声震海内,吾乡许忠简(
许景衡),陈文节(
陈傅良)二公外,得公而三。
张之洞:前通政黄体芳,直谅朴诚,笃于忠爱,好善恶恶,一秉至公,出于天性,其品概风操,中外皆知。
孙诒让:谠直冠熙朝,搏击权奸,轶窦东皋钱南园而上,慨今日狐鼠塞途,犬羊伺衅,九原不可作;清时应惜谏书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