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时期的
政治团体。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
康有为等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
公车上书”不达﹐“日以开会之义号之于同志”﹐认为“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于是先办《
万国公报》(非西人所办《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创刊﹐“遍送士夫党人”﹐使之“渐知新法之益”。11月中旬﹐强学会成立。又称译书局﹐或
强学书局。列名
会籍的有康有为﹑
梁启超﹑
沈曾植﹑
文廷式﹑
陈炽﹑
丁立钧﹑
杨锐等﹐
李鸿藻﹑
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成为
改革派和
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强学会的成立,是由翁同龢从户部划出个小预算,并拨出一部印书机开始的。
工部尚书孙家鼐为它找座房屋做会址。其后又由
大学士王文韶、两江总督
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各捐五千
银元。现役军人如
淮军中的
聂士成和
毅军的
宋庆,亦各捐数千元。这时因战败失势而在“
总理衙门行走”的
李鸿章,对强学会也十分敬慕,自愿出银2000元,加入做一会员或赞助人,但是他的申请被该会否决。成立后﹐“先以报事为主”﹐改《万国公报》为《
中外纪闻》﹐于12月16日出版﹐双日刊﹐有
阁抄﹑新闻及“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诸栏﹐译印后有附论﹐专论不多。筹设之初﹐原定陈炽﹑文廷式﹑沈曾植﹑
沈曾桐四人为总董﹐都是帝党﹐后为李鸿藻亲信张孝谦所把持﹐
内部矛盾日增。
强学会在成立之初便发生了若干政策性的争执。其中有部分负责人想把这个学会逐渐办成个自给自足、提倡新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出版
文化事业,庶可自力更生,长久维持。但是这一构想却被康有为所峻拒。他认为这样做是“以义始而以利终”,结果争辩得“举座不欢”。
强学会甫有成议﹐
康有为又南下南京游说两江总督张之洞﹐拟在“南北之汇”的上海组织学会。11月﹐
上海强学会成立﹐拟定章程﹐说明“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1896年1月12日创刊《
强学报》,以孔子纪年﹐“托古以改今制”﹐倡导
维新变法﹐提出开
议院的政治主张。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
梁鼎芬﹑汪康年﹑
张謇﹑
黄遵宪等。
1896年1月20日﹐后党御史
杨崇伊上疏弹劾强学会﹐请饬严禁。该会遂被改为
官书局﹐专欲“译刻各国书籍”﹐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分学务﹑选书﹑局务﹑报务四门。“专为中国自强而立”的强学会便违失原旨。北京强学会遭封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