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
氧化金属,
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
釉料中加入不同的
金属氧化物为
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温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简介
颜色釉colored glaze
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着色剂的
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
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
蓝釉。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有颜色釉的杰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
钧红,明代的
霁红,清代的
郎窑红、
乌金釉、
茶叶末釉等。颜色釉与普通
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
豆青、
影青、
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
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
美人醉、
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如:
钛黄、
象牙黄、蟮鱼黄、
粉黄等。绿色的如:
翠绿、
孔雀绿、
金星绿、
哥绿等;黑色的如:
乌金、
铁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
结晶釉、
窑变花釉、
茶叶末、
钛花釉、
裂纹釉、
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
金砂釉、
变色釉三阳开泰霁蓝釉等。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
西洋红、
胭脂红、
孩儿面、
粉红、
辣椒红;
鹦哥绿、
苹果绿、
浅绿、
鱼子绿、
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
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发展简述
瓷上
色釉,源于
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
三彩,宋代又出现
天青釉、
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
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
钧红、祭红、
郎窑红、
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
钧州禹州所烧造,故名“
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
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
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
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
铜红釉——
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
龟裂纹理,是
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
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
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
珍珠、
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样,在采用同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
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
色釉瓷更为名贵。
釉色分类
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
烧成温度分类,分
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
火焰性质分为
氧化焰颜色釉、
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
单色釉、复
色釉(
花釉)、
裂纹釉、
无光釉、
结晶釉等。
高温颜色的品种甚多,有名目的近百种,综合起来可分为下列几个系统:
红釉系统包括祭红、
钧红、
郎窑红、
釉里红、美人醉等,主要是以铜为着色剂。
青釉系统包括天青、龙泉、豆青、影青等,主要是以铁为着色剂。
蓝釉系统包括霁蓝、珐蓝、
霁青等,主要以钴为着色剂。以及三阳开泰、
窑变花釉、
宋钧花釉、紫金釉、
乌金釉等。
景德镇传统
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历史上多以
单色釉装饰瓷器。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
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
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色釉镶嵌、
色釉开光、色釉浮雕、色釉加彩、色釉描金、色釉青花、色釉刻瓷等,无一不与色釉息息相关。
装饰特点
高温色釉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其色彩丰富晶莹透体博得人们的喜爱,古今中外的学者形容它“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明媚有如江南的春水,清净有如北国的坚冰”。
但历史上色釉制作者多为单色釉装饰,也有少数是用两种以上的
色釉同时装饰在一件陶瓷器皿上,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三阳开泰”,就是用乌金、郎窑红同时使用在一件器皿上,但并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和内容。解放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发展了用色釉作釉料来表现具体形象和内容,习惯称为
高温颜色釉彩绘。
要制作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并达到较好艺术效果的作品,就必经要熟悉各种高温颜色釉的配制、绘制工艺特点、烧面制度等。必须通过试片掌握其规律、才能有把握地运用
高温颜色釉装饰。如“
色釉装饰
方肩瓶”为了表现树林和白鹤自由嘻耍的内容,选用了没有流动性的
豆青釉为底色,采用堆乳浊
白釉这一方法,用于堆釉的乳浊白釉有别于一般的白釉,必须另行配制。
普通的白釉堆得再厚也能与
底釉相溶,只是白而没有立体感,达不到浮雕效果,且容易“
惊釉”。如果采用泥来堆白鹤,不
施釉,则出现涩胎;若施釉,虽然有浮雕的效果,但釉毕竟是比较园润的,白鹤的外轮廓不会很清晰,这些都达不到设计要求。采用堆釉的乳浊白釉,只需薄薄地堆上去,能微微透出底釉,似有色釉上蒙上了一层白纱的感觉,堆厚则不透底,也不会和底釉相溶,且堆成的形状烧成后没有变化,用这种釉堆出的白鹤,象浮雕那样立体感强,有跃入眼帘的感觉,比较圆润,不呆板。而背景的树林,则以稍有流动性乌金来装饰,使其在
底釉上渗透并稍有流动,
乌金釉滋润晶莹,使整个装饰效果动中有静。色彩调和。
另一件作品“高温色釉装饰草帽瓶”,也是用乌金画叶,在
青釉上堆白花。但由于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不同,所以在运用的手法上也有所不同,花不像前面的
白鹤,它是具体的,有光暗面和立体感,因此在
白釉的运用上,就得按照花的形状、外轮廓部位堆厚一点,并由花瓣尖到花芯部慢慢堆薄,使得花芯部透出底下的青色,像自然形的花那样真实感强,花叶也同样用乌金画,由于主题比较具象,为了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叶子选用了流动性较大的乌金釉薄薄的象画国画那样一笔一笔画出叶形,使之与
底釉相互渗透,再用流动性不大的
乌金釉,厚厚地勾勒出外轮廓的叶基。通过烧成中釉的流动,流动性大的和流动性小的乌金釉自然地结合,形成叶脉的花纹,整个画面使人感觉清新雅致,憩静和谐,这两件作品分别在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上获奖,同时被外商高价收藏。 除了白色,又尝试着用别的色釉来表现这种效果,但彩色的花不像白色,
底釉无论怎样都行。比如用红、绿色釉装饰的花头,底釉是白的就很难表现出花的内深外淡的立体效果,为此,改变装饰手法,采用工笔的手法来表现花头。但普通色釉比较园润,且能够互相渗透,很难达到设计要求,采用
釉下彩的颜色在
色釉花瓣上洗染也不行。釉下颜色虽然有较强的遮覆力,但很难达到工笔国画那种洗染后内深外淡的层次效果,且要施上一层釉,否则有“翻白”现象。而施釉又影响了作为花头颜色釉的发色,烧成后,花头用釉下彩颜料洗染的部位,色泽没有纯色釉那么晶莹和园润,因而显得画面不是那么和谐统一。对此,宜另配制一种遮覆力较强的又不和底釉互相渗透的一种釉来作为洗染花瓣的颜色釉。通过多次试验,掌握其发色,在
着色剂、
助熔剂等组成合理,以适应画面需要。
这种新配制出的釉,除了表现花,还可表现象人物的衣裙等物象。如“月季花花瓶”,主题就是表现月季花,在底釉上在按月季花的造形,分别填上流动性很小的
红釉,
黄釉等,厚度和普通白釉一样就行,再用新配制较深的同类色釉,在花头上勾勒花瓣,采用工笔画洗染的手法,内深外淡,一层一层洗染出花形,这样装饰的花,立体感强,晶莹透体,雅致憩静。另一作品“河边女花瓶”,主题是要表现几个现代少女在河边洗衣、洗发、嬉戏这一情节,采用了流动性很小的
红釉、
黄釉、兰釉等多种颜色釉来表现人物的衣裙,衣裙上的花纹则用新配制出的各种
色釉来点缀,这样使得人物的衣裙显得不呆板,形象生动,变化统一,层次丰富,绚丽多彩,富有时代感,放溢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景德镇高温颜色釉色调丰富,性能各异,表现力极强,可以表现真实具体的形象;也能表现概括抽象的形象,只要工艺操作和色釉运用得当,可以创作出各种艺术效果的作品,因此如何在传统色釉中吸取营养,在色釉与色釉之间取得更为自然的配合调剂,恰如其分地运用色釉自然流动和互相融汇渗透的技法,对提高和发展陶瓷的装饰艺术领域,将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年,在创作实践中,借助高温颜色釉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过对
色釉性能特征的掌握,利用对
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控制,使它产生出淋漓尽致的色泽和神韵,展现出一种新的经过多种色釉互相渗透的色釉新貌。在创作构思花瓶“秋时”,整个瓶体装饰几棵树,只在树后画了一点远山和一两幢山村小屋。为了表现金秋的气氛,以黄釉为底色,画面冲近近景的深秋枫林,只用流动性较大的
红釉和赭色
花釉来装饰,因为这两种釉都是复色釉,都有花纹,所以树的形成不能具体的描绘出来,红釉的施法与传统的施法不同,传统的红釉只是单在器皿上表现釉色,没有结合内容,形式呆板而单调。
在处理“秋”色釉装饰时,先用传统的“
半刀泥”手法,概括地刻划树的外形,在形状内施以红釉,并要很好地控制住
红釉地流动,然后,在红釉上再施以赭红色花釉,把这两种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
色釉在烧成中,互相渗透、自然流动,而形成形态各异的树,远看树色大红一片,而近看则红中有许多丝上花纹,韵味无穹,比具体描绘树林更加生动、自然。而其它配景的山、石则用流动性不大的
乌金釉具体地描绘,以衬托出近景枫树“层林尽染”的效果,色彩层次丰富明亮,形象生动,使“秋”这一主题在暖色调中展示出耐人寻味的风韵,充满醉人的魅力。 作品“小树林”花瓶,则是在
天青釉上面,以红花釉、
黄花釉、兰花釉等多种复釉来装饰树林多层次的效果,最前面的树用红花釉和乌金釉有机结合,使之互相渗透,红花釉和乌金釉上下混合使用,使得整棵树乌金叶显露红花,红花釉中不带乌金,很好地表现了树中叶的颜色及树中的阴暗面,中间同用黄色
釉装饰起过渡作用,使之处然与后面兰花釉的树自然衔接,整个小树林,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高温颜色釉彩绘的陶瓷制品,自然生动,趣味无穷,深厚庄重,晶莹滋润,这些特征是其它陶瓷艺术难以达到的效果,也是高温颜色釉彩绘的独特风格,愈来愈广泛地被陶瓷美术工作者所采用,烧制出许多优良品种,因此,高温颜色釉彩绘已成为陶瓷美术百花园中一枝新花。
清康熙朝
所谓
颜色釉瓷,是指在瓷器的釉料中掺入不同的
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釉料在不同的温度及焰性中呈现出不同的色泽。颜色釉瓷在
中国古陶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被广泛使用于民间日用器和陈设器,有的还被严格地使用于封建朝廷的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
康熙一朝61年(公元1662—1722年),是
景德镇瓷业复苏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民窑和
官窑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器型相当丰富,而且各种颜色釉和彩装饰瓷器也品类繁多。以颜色釉瓷来说,此时的工匠们已能熟练地掌握各种
金属氧化物的呈色机理,烧造出色彩缤纷的陶瓷釉色。红、黄、蓝、白、绿、紫、黑等色釉异彩纷呈,发色鲜明而稳定,无论是数量、品种和质量,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
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中,康熙朝的
颜色釉瓷相当丰富,其中还不乏精品。
白釉
康熙白釉瓷主要有三类:其一是
填白釉器,即用笔蘸白泥料在坯体上堆花,或以
刻花、印花装饰;其二是
浆胎白釉器,又称煨瓷,指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薄体轻、胎色如米浆的
白釉瓷器。这类白瓷往往釉色白中微泛黄,釉面有
开片。清康熙、雍正时盛行,器型多瓶、罐一类;其三是康熙仿定器,虽能仿成釉色白中泛黄,极像
定窑白瓷的釉色,但不具有宋
定窑器的刷纹和釉面泪痕,二者区别明显。
茄皮紫釉
是一种以锰为呈色剂的
低温釉,最早在
唐三彩和
辽三彩中出现。但明中期以前多带褐色,其后出现的类似茄子皮的纯正紫色,才叫
茄皮紫。整个明代的
紫釉器并不多,主要用于宫廷祭祀,而且色淡、无款,只能从造型和胎釉工艺特征来断代。康熙时开始大量生产深茄紫釉器,釉面明亮光润,工艺成熟。
瓜皮绿釉
是一种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绿釉。低温铜
绿釉在
汉代陶器上已大量使用,以后的唐三彩、
辽三彩和宋、金民窑器中也多有出现。明清瓷器上的绿釉浓淡深浅不一。明
嘉靖时出现了瓜皮绿这样一个名贵品种:因绿色釉中轻微闪黑,匀润嫩绿,象熟透的西瓜皮,故名之。明代的瓜皮绿釉器有光素的,也有刻暗花的,底足多施白釉,多无款,或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款。清康熙以后各代都有生产这类器物,以碗、盘、文具和陈设瓷居多,底足依然多施白釉,多有款。
乌金釉
即
黑釉,因黑釉釉料在景德镇称“乌金土”,矿料中含
氧化铁、
氧化锰及
氧化钴等多种呈色金属,故称
乌金釉。景德镇元、明时期不太流行
黑釉瓷器,故此期的传世品很少。清康熙时始盛行
黑釉瓷,器型有碗、盘、杯、洗、笔筒、盒、壶、罐、瓶等。其胎体洁白细腻,釉色莹润而乌黑发亮,有的还辅以金彩装饰,在庄重中透出华丽。17—18世纪的欧洲市场特别钟情黑釉瓷器,因此康熙时盛行黑釉瓷器很可能跟外销有关。
洒蓝釉
是
蓝釉中的一种,也是以钴为呈色剂。其制作工艺是用小竹管蘸蓝釉料,喷吹在烧成的白釉器上,烧成后便在釉面上形成星星点点的蓝斑,犹如洒落的水点,又象密密麻麻的鱼子,故又称
吹青、鱼子蓝或雪花蓝。洒蓝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但宣德时烧造并不成熟稳定,数量极少(传世的仅有几件官窑钵式碗)。清康熙时
官窑和
民窑都大量生产,有盘、碗、壶、瓶等,种类丰富,时代特征强烈,多加金彩装饰。康熙以后各朝都有生产
洒蓝器,还有一些是刻意模仿康熙作品的,要从器型特征、胎釉工艺等方面加以区别。
黄釉
黄釉是皇家严格控制的一种釉色。因黄、皇同音,故明清两朝黄釉瓷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私造黄釉瓷器者须按律杀头。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外黄釉为皇妃用;黄地绿龙纹为贵妃用;以下嫔妃、贵人、常在则不许用黄釉器。清康熙末年以前的黄釉均为低温铁黄釉,在明初已有生产。明弘治时最为成熟,呈色均匀润泽,称为“
娇黄”,有碗、盘、罐等,主要用于祭祀。清代
黄釉瓷器以宫中使用的日用器居多。后来出现了随着
珐琅彩从国外引进的锑黄釉,呈色像柠檬黄,淡雅、柔和,以碗、盘等小件器居多,只有少量官窑器。但这种黄釉现代已不难
烧造,仿品很多。
紫金釉
是一种高温铁釉,又称
酱色釉或柿色釉。早在汉代已出现,宋代
定窑、
耀州窑等均有生产。“
紫定”更成为天下追求的名品。明清各朝景德镇都有生产,以碗、盘居多,一般圈足内都施
白釉。清康熙时的
紫金釉器多为官窑器,仍以碗、盘等小件器为多见,釉色匀净,釉汁肥厚光润。此期还流行一种
酱釉开光
青花加彩器,主要供外销到欧洲。
孔雀绿釉
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
中温釉,因颜色类似
孔雀尾毛的艳蓝色而得此名。这种釉色最早出现于宋金
磁州窑,元代景德镇将其与
青花相结合,完全是模仿磁州窑的做法。明永乐时烧造已相当成熟。明
成化、
正德时十分流行。清康熙时再度盛行,但已少见与青花相结合,以纯色或加暗刻花纹为多。釉色有淡有浓。除祭祀用的碗、盘之类外,还有各种动物瓷塑和陈设器。
冬青釉
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的高温绿釉。这种釉色相传为北宋东京(今开封)民窑所烧的青釉,色如碧玉,故称冬青或东青。但由于不见窑址,因此无法了解其真貌。宋元时
龙泉窑的这类青釉烧得最好。明末龙泉窑开始衰落,景德镇开始仿烧,清雍正时最为成熟稳定,官窑民窑都有生产。釉色稍深者又称
豆青,或冻青。器型有碗、盘、瓶、炉、笔筒、缸等。康熙时的产品有的无款,有的落康熙款、
嘉靖款等。
郎窑绿
是
郎窑红的
窑变品种,又称绿
郎窑。郎窑红在窑内烧成的最后阶段,因
铜红釉误被氧化,使釉中的低价铜变为高价铜,里外釉面均呈现浅绿色。因是
康熙年间郎窑所烧,故得此名。其釉色浅翠,或微绿而泛五光色,有玻璃光泽,开细小纹片。因绿郎比郎红更为名贵,故仿品很多。而很多人因未能见到真品,也误把低温铜绿釉当绿郎。
康熙时的
颜色釉瓷器远不止这些,
祭蓝、祭红、郎窑红、
豇豆红、芝麻酱釉、
天蓝釉等都是烧造非常成功的品种。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无法赘述。但是总的来说,清末至民国以至现代的仿康熙瓷器都非常多,鉴别时须谨慎。
乾隆黄釉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
氧化焰中烧成,也称
铁黄。分高温、低温两种。高温黄釉是含少量铁的
石灰釉,在
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
三氧化二铁,呈现黄色。唐代即已烧出黄釉器。低温黄釉是以铅为
着色剂在低温烧成。
汉代陶器就已见有。瓷器上纯正黄釉始于明永乐,即以铁为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淡,釉面薄。黄因与皇谐音,故从
嘉靖以后则成为皇帝专用之色。清代黄釉又增加了蜜蜡黄、蛋黄几种,从现有瓷料看,低温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但传世品罕见。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黄色,“黄”与“皇”谐音,黄色因此是皇家尊贵的象征,而全黄器仅限于皇帝所用。黄釉在清代有更为明确的使用制度。器物内外皆施
黄釉的为帝、后及太后所用,
皇贵妃则用外黄内白器物,
贵妃用黄地绿龙器,
嫔妃则用蓝地
黄龙器,余者皆不可用黄色器。如《清宫档案》中《唐英奏折》载:“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七日,唐英将次色黄器一万一千七十九件及次色祭器一百六十四件开造清册呈交广储司按册查收。”即使是残次品也有严格的处置,以防流人民间,这与同时期处理其他落选御器有明显的区别,如早在乾隆七年,为节省开支,皇帝曾有旨,
御窑厂烧造之脚货不必送京,即在本处变价处理。但唐英认为此不妥,于乾隆八年上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别,以杜民窑冒滥折》:“唯是国家分别
等威,服务
采章,俱有定制……至于黄器及五爪龙等件,尤为无可假借之器,似未便以次色定价,致本处窑户伪造僭越,以紊定制……”而乾隆皇帝的谕旨则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价。”可见,五爪龙在乾隆时期不是被严格禁止的,而
黄釉器是绝对不许民间使用。
乾隆黄釉呈色极为淡雅匀净,釉层较薄,
施釉均匀,没有深浅不一的色差。由于釉中掺有玻璃白,故釉汁混而不透。
淡黄釉釉色淡雅匀净。
米黄釉呈色浅淡,略闪黄,施釉匀净。釉质细腻。柠檬黄釉釉层较薄,釉面滋润,施釉均匀,釉色较康熙时更为浅淡。乾隆黄釉器物见有瓶、罐、尊、灯、簋、笔筒、瓷塑、碗、盘、杯、碟等。盘的形制较多,既有高足与折腰,又有收口、花口等。乾隆黄釉器除光素无纹饰外,另有暗刻等装饰方法,纹饰以
云龙纹居多。乾隆黄釉器款识为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或楷款或篆款。
产地
中国景德镇是陶瓷历史名镇,曾被赞誉为“
瓷都”的桂冠。在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景德镇的瓷器被选为皇宫御用上品,众多精美的瓷器凝聚着景德镇人的智慧和汗水。
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其中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为四大特色瓷。颜色釉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其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就拥有很高的造诣,创作了
钧红、
郎窑红、祭红等名贵
色釉。多年来景德镇恢复发展了多种名贵颜色釉,创造了火焰红,灯芯红、桃红,粉红,李子红,玉青、鸭蛋青,梅青,茶青,竹叶青,豆绿,墨青,翠绿,墨绿,灰绿,灰兰,
钛花釉,
乌金花釉,虎斑釉,兰均釉,太火绿,芒果釉,
结晶釉,正黄等色釉,使颜色釉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并且被广泛地用于陈设瓷,日用瓷,卫生瓷,建筑瓷等方面,为广大藏友和国际朋友所喜爱。
当代
当代颜色釉的制釉技术更加多元化,颜色釉更加多样化,颜色釉瓷更加丰富多彩。从单色釉发展成复色釉和
窑变釉,在
结晶釉的创作上更是变化无穷,瓷器上美丽花纹的结晶,韵味独特的艺术,颇受人们喜爱与赞赏。运用这些颜色釉设计出的陶瓷是美轮美奂,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让人惊叹。颜色釉绘画有两种形式,可以在釉上颜色釉瓷器上再创作,也可以在釉下泥坯上用颜色釉作为颜料来创作,两种创作技法烧制出来的瓷器各有特色,魅力各有千秋。
从当今收藏家及画家们对颜色釉的热爱及推崇来看,颜色釉将会有个质的飞跃,会有更多喜欢陶瓷艺术的人加入进来,对颜色釉进行研究、创作及欣赏。如今部分陶瓷收藏爱好者在对传统陶瓷技法审美疲劳的同时,陶瓷颜色釉装饰,将会让人眼前一亮,颜色釉与陶瓷的结合,在不脱离传统的基础上,又具备了时尚的元素,所以它虽不是新生物但却是新宠儿。它的路还很宽很神秘,有待大家继续去探索去弘扬,它的发展趋势是光明的。
大师
陈鸿高,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第一批颜色釉大师之一,擅长孔雀蓝釉、各种
青釉,966年陈鸿高和四位颜色釉大师和邓希平、邓振纲、卢瑞清、沈民清、李林秀五位大学生到建国瓷厂推广颜色釉制作技术,并为建国瓷厂培养颜色釉技术人员。
邓希平,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总工程师,1992年荣获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评为江西省十佳科技人员,1999年荣立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壹等功。从事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研究开发三十六年,先后创造新型颜色釉30多种,并创作了许多颜色釉艺术珍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并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
曹开细大师将
古雅彩与颜色釉相结合,创作的
国粹宝瓷林窑变瓷器,雅致独特,将中国山水人物的写意淡雅的意境与颜色釉的鲜明变幻相融合,极富观赏情趣。
古诗赞颜色釉
颜色釉是一种装饰釉料,广泛地应用于
日用瓷及陈设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我国历史上,差不多每一个时代都有颜色釉的代表作品,如宋代的青瓷釉和均
红釉,明代宣德年间的男红,清康熙年间的
郎窑红和桃花片,乾隆年间的
窑变花颗、
乌金釉、茶叶未等,都是驰名中外的颜色釉品。
“千峰翠色”四个字十分形象地概括了
越窑青瓷釉的艺术特点。 晚唐五代间诗人徐寅有《
贡余秘色茶盏》诗, “巧剂明月染春,众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苦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渍。”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月”、“薄冰”、“古镜”、“嫩荷”等窗有诗意的语言,形象有力地歌颂了秘色青瓷釉的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