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准
音乐文化术语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
调节
打击乐等无音高乐器以外,根据音调的可调节性,乐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固定音高
音高必须在演奏前就调好,如钢琴、竖琴定音鼓木琴钟琴等,为了能够适应各类调性的乐曲,必须用平均律调音;
空气温度也会影响到音准。就钢琴讲,根据物理学定律,气温升高,使弦膨胀,波长变长,音变低;气温降低,使弦收缩,波长变短,音变高;即音调与温度呈反比关系。
浮动音高
音高由按键来确定,这类乐器包括有键的铜管和木管,通常按照平均律确定按键的位置(铜管的各级泛音是纯律,长笛单簧管的十二度超吹则是五度相生律的十二度音程),在吹奏过程中音高还可以通过嘴形和气息的控制进行微调,让曲调倾向于其他音律;
自由音高
音高可以连续变化,这类乐器包括弦乐器、长号和人声,它们能够奏出任何音律体系中的任何音高,其中弦乐器由于采用五度相生律的定弦方法,独奏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奏出符合五度相生律的音程,而当弦乐与钢琴合奏时又会向钢琴的音准靠拢,从而奏出平均律的音程。
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例如吉他,由于指板上品的存在,它属于固定音高乐器,然而由于按弦的位置不同,或运用某些演奏技巧(如滑弦),音调会有所改变,此时它具有浮动音高乐器的性质。手风琴口琴由于受簧片的影响,它们也可以认为是浮动音高的乐器。弦乐器在遇到空弦时,应该当作固定音高乐器来处理。
调节方法
不管什么类型的乐器,音高都是可以调节的,这里的调节指的是演奏前的准备工作,作好调节工作,可以使乐队的音准保持一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类乐器音高的调节方法:
钢琴
钢琴有88个音,每个音都同时由3根琴弦产生(只有在低音区是1根或2根琴弦),因此这3根琴弦必须具有完全一样的音高。钢琴按平均律定音,早期完全依靠调音师的耳朵,音准仪问世后,调音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而且它比人的耳朵更具有科学性。
音的高低决定于鼓皮的大小,小军鼓大鼓是无音高乐器,用鼓侧面的螺丝可以调节音高,但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的定音鼓靠调音杠杆来调节音高,调音原理和大鼓是一样的,但这要比大鼓方便得多,音准可以跟钢琴、吉他或长号作比较,也可以用音准仪测量。
弦乐器
调音仅限于空弦,主要依靠调节弦轴来实现。低音提琴和吉他的弦轴用的是带齿轮和螺纹的微调装置,它们的调音比木制弦轴方便得多。所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大都使用弦钩,用弦钩上的微调螺丝更为方便,况且弦钩的不会影响音色。
竖琴
竖琴有46根琴弦,演奏前必须调音,它的调音比钢琴方便得多。
管乐器
因为影响管乐器音高的因素很多,例如管长和按键的位置等,这些因素都是可以调节的,所以管乐器是调音步骤最复杂的乐器(详见第七章)。
音准仪被广泛运用在调音中,音准仪实际上是测定波长的仪器,它能自动把波长转换成音高,并显示音的偏差(以音分为单位)。音准仪在使用以前必须给一个标准波长,即a1音(小提琴和中提琴上的A弦)的波长,通常为78cm(440Hz),某些乐队也采用435、441等各种值,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个值应有所不同(具体原因将在第七章作解释)。
研究表明,人对音和波长的感觉呈等比关系。例如把a1定为78cm(440Hz)后,a3就应定为19.5cm(1760Hz),反过来A就应定为3.12m(110Hz)。当然,在钢琴和乐队中,遵循等比数列并非是好事,因为在和声中它会破坏的音的结合性,因此使用音准仪时,还是严格遵循仪表上的数值为好,始终把每个音都定在音准偏差为零的位置上。
钢琴音准
通常认为音准就是音的标准。也有的解释成音准是音的准确程度。后一种解释在乐器的生产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按照国际标准规定:钢琴的小字一组a(a1)为78cm(440Hz)(a1=78cm)。钢琴全音域的88个弦组中,各有自己的波长(音准),通常不能变更。影响音准的主要因素是:弦的品质、弦的张力及弦的直径、长度等。在这些主要因素中,弦的直径、长度等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再改变,唯有弦的张力与弦架、音板、弦轴等的工作性能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于保证钢琴的音准起到一定作用。唯才音乐钢琴与提琴、六弦琴类的弦乐器不同,这些弦乐器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临时张紧琴弦来调音,用完以后要把琴弦组重新松弛下来。钢琴的音准一经调好,就不再有意识地松退,而是力求得到较好的稳定。保持钢琴较长时期内音准稳定不变,就是钢琴音准稳定的含义。按照不同音名调好音(定好波长)的每根钢琴弦,所受到的张力在700--1400牛顿之间,能够使琴弦在这样张力的条件下工作而张力保持长期不变,是钢琴音准稳定不变的基础。
空气温度也会影响到音准。就钢琴讲,根据物理学定律,气温升高,使弦膨胀,波长变长,音变低;气温降低,使弦收缩,波长变短,音变高;即音调与温度呈反比关系。
大多数中外乐器在演奏之前,总要进行一次音准的检查和调整(调律),而且通常是由演奏者自己完成的,唯独号称“乐器之王”的钢琴,因其结构复杂,调律技术要求高,所以,钢琴调律工作,就只能由专职的调律师来承担。
钢琴所采用的是从理论上计算出来的“十二平均律”,即各个半音之间的距离均为100音分,以便于转调。钢琴统一使用“国际标准音”,即钢琴键盘上小字一组的78cm(440Hz)。
调准音律的钢琴,全部琴键应与标准音按一定音程关系达到规定的音高。在十二平均律的关系中,同度、八度音程非常纯正,四度、五度音程也很协和,但需要有微小的音差(如纯五度是700音分,其他律则是702音分),以便于转调,这正是其他律制所不能做到的。
相反,音不准的钢琴一经弹奏,便会出现同度及八度的同音弦(钢琴上每个音多由二至三根同音弦合成)声音不集中、不纯,显得散乱;八度音之间相差大;各音间的音程关系也不甚准确;协和感差,使听觉上突兀、不自然。这样,演奏乐曲时,不仅音乐的美感逊色了,甚至造成对听觉的扰乱,如给儿童练习,更会造成错误的音准概念,是十分有害的。
为了正确检验钢琴的音准,最好用标准音叉(a1=78cm)或校音器来鉴别,如发现音高或音准与音叉、校音器有误差,就应该早些请专业钢琴调律师作调整。
关于钢琴的音准如何基本上能保持:首先,平时要尽量少移动,以减轻松弦跑音程度,每次大搬动后,都要即时给予调整。再者是,钢琴千万不能放在太阳直射和靠近取暖器的地方。因为,钢琴里的木质弦轴板及音板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气候温差更大时,会使琴弦的音高出现失常,由此,有条件的,最好每年为钢琴调律及调整至少两次以上,凡是音乐会用的钢琴,则都应于每次演奏前进行十分认真细致的调律,以保证演奏效果的完美。
小提琴音准
音准是小提琴的“灵魂”和“生命”,是伴随小提琴学习全过程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发现自己所演奏的旋律不那么悦耳,问题就出在音准上。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练习。
音阶练习
对于大多数提琴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最爱练习和演奏的是那些让人感动的完美的旋律,最不爱练习的可能就是枯燥的音阶了。其实,坚持练习音阶,是建立和巩固内心的音高抽象位置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许多情况下,音阶的阶梯型出现或部分出现可作为旋律出现在提琴曲中。在所有的小提琴作品中,那些辉煌的快速经过句和高难度的华彩乐段都是各种音阶的组合。
同时,音阶也可以建立手的框架,更好地建立手指的触感。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说:“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就是音阶,它是小提琴演奏技术最重要的方面。”可见,练习音阶,要作为提琴演奏者最为重要的基础练习,一定要做到每天坚持练习、认真对待,对解决提琴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将有莫大帮助。
同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只要开始拉琴,内心就要唱谱;谱唱得多了,内心就会构成一种抽象的音符形象,每一个音在内心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当你所演奏的音没有达到这个位置时,耳朵所听到的音高并没有和内心提前估计的这个音高的抽象位置所重叠——或高于这个抽象位置,或低于这个抽象位置,练习者也就可以判断出这个音是否准确了。
预先听觉
怎样获得纯正的音准?这就要求音乐听觉积极地活动,能够敏锐地察觉出所要求音高的细微偏差。演奏前必须先有听觉准备,如果缺乏这种准备,手的任务则无法完成。依照音乐听觉的不同敏锐程度、音乐经验积累及演奏能力的不同来发展听觉的准备能力,即“预先听觉”,这是纯正的音准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对自己的乐器发出的音高预先就有一个概念,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发出纯正音准的能力,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听觉能力和独立纠正不准的音的能力。
但是,即使对所要奏出的音高有非常清楚的听觉概念,如果演奏者不具备从乐器上把它们奏出来的客观条件,听觉概念本身还不能保证纯正的音准。所以,正确的左手姿势十分重要。“手的框子”和“双接触的原则”是两种训练左手姿势的有效方法。所谓“手的框子”是指:在任何把位,左手的四个手指要尽量保持准确的一四指之间的纯四度关系;演奏双音时,则要尽量保持准确的一四指之间的纯八度关系。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定一指和四指,从而找到二三指的准确位置。“双接触的原则”是指:除了手指按弦以外,在低把位时,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的边侧在放松的状态下轻触琴颈的两边;在四把位以上时,食指侧边离开琴颈,拇指和手的不同位置接触琴身,坚持同时有两点接触提琴。它的目的在于,建立左手在提琴各把位的手感,保证手指按弦的力量。在这种练习中,一定要注意拇指与手的不同部位的放松,切忌不可让这两点相互用力,也就是通常我们常说的“不要把琴捏死。”
揉弦
在学习和基本掌握了揉弦技术后,有些演奏者在揉弦时会出现音准不稳定甚至一揉弦音就偏高的问题。揉弦分为三种类型:手指揉弦,手臂揉弦,手指尖揉弦。这三种揉弦在速度、幅度、强烈程度上都可以有很大的变化,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音色,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要有不同的揉弦,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不同的音乐风格。但这三种揉弦的相互结合,能给表演者在音色和表情方面广泛的可能性和更有个性的声音,有这样技巧的演奏者,就能把他对音色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在他的声音中。
许多人在使用揉弦后,容易不考虑音乐整体表现的需要,只想要声音一个个的美而不是合理的一句句的美,这样就一味地猛揉弦,不考虑右手方面的技巧或是考虑不周,这样非但不能发出好的声音反之使右手的缺点掩盖起来或是产生缺点,必须认真考虑右手的一切技巧,合理地运用弓速,弓压,冷静考虑什么样的弓速、弓压应该加进什么样的揉弦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动作上,揉弦表面的现象是同时与右手动作开始和不断地运动的,但实际上它也应当是在右手动作带动下产生的,如果揉弦的主动动作过多必然影响弓子的平衡,运弓就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而影响发音,从而影响到揉弦的音准。
小提琴的音准问题是综合性问题,并会一直伴随小提琴学习的全过程。只要注意以上问题,多加练习,就能掌握好音准,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音准问题
小提琴演奏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它的音色曼妙悦耳、沁人心脾、它宛如优美的歌声在你耳边盈绕。与其它艺术表现所不同的是,它是一次性的、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所以,小提琴表演艺术又称为“时间的艺术,流动的艺术”。正因为如此,它在演奏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在演奏过程中不允许出现错误,而在小提琴演奏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就是音准问题。小提琴的音准与其本身的构造有关,其它乐器如:钢琴、琵琶等,它们有键盘或音品,只要把音调准,演奏者开始演奏即可,在演奏过程中不存在音准问题。这类乐器具有一种“有形”的键盘,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非常直观,这种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到音高位置的音准称为“视觉音准”。而像小提琴一样诸如此类的弦乐器,它们拥有一种“无形”的键盘,眼睛只能看到黑黑的指板,却看不到具体的音高位置,这样就给演奏着带来一定的困难。掌握这类音准需要有很好的耳朵,即对音高非常敏感,这种靠耳朵去辨别音准的称为“听觉音准”。无论是视觉音准还是听觉音准,我们都必须很好地把握。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讨论音准的关系问题:
物理音乐
音准本身是一个很笼统的、相对的概念,我们就这个问题从物理角度进行简要的论述。人类对自然界中的声音经过大量的研究后,从中找到了CDEFGAB这七个基本音级,其中A是78cm(440Hz),我们人为地把A定作标准音,只要是78cm的音就是A,这个音不但用于乐器当中,就是在生活中应用的也比较多,例如:汽车的喇叭声和电话的来电声如果都是用的A,就要根据这个标准进行制造。根据这个标准音推算出C约为1.31m(261.6Hz)等,这种用数学方法算出来的音高我们称之为“物理音高”。在发明出专门测量音高的仪器中,选定几个音用仪器去校对,如果同仪器的音一致就不显示,若同仪器的音高不一致则会提示你是偏高或偏低。物理上的音高属于纯理论的音高、是一种物理现象,一种绝对概念,容不得一点马虎。在应用过程中,音乐音高与物理音高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在演奏之前,先要同标准音A校对,而后再根据五度关系把其它几根弦调准。这个时候如果用波长仪器测量的话,会发现实际音高和测量音高存在差异,实际音高已经比较准了,但测量后的音高有些不准。经研究调查,也证实了实际音高与物理音高存在误差,这个误差一般为四、五个音分左右。我们的耳朵不但听不出来这个误差而且听上去还很和谐。这仅仅是调弦时的音准,在实际演奏乐曲当中随着乐思的变化,实际音高与物理音高不可避免存在许多差异,我们把这种实际音高称为“音乐音高”。音乐是用来表达人或物的思想感情的,无论是自己演奏还是听别人演奏,能充分表达乐曲的思想内涵,音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音乐属于时间的艺术,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性,所以,我们要在音准方面多下功夫。
由此可以看出,物理音高是一种机械的、单一的,纯理论的音准概念,而音乐音高是一种灵活的、多边的、带有人的思想感情的音准概念。物理音高是音乐音高的基础,音乐音高是物理音高的升华和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高律制
音乐音高除了与物理音高有关以外,还与乐器的律制有关。律制是根据一定的生律法产生一系列的音,形成一种体制,构成一种律制。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律制有三种,即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三种律制各有优点,采用五度相生律旋律优美,十二平均律则为转调提供了极大的律制条件,而纯律则是双音及多音同时发声时较和谐,小提琴基本采用五度相生律,最明显的特征是导音倾向性比较突出。例如G大调的导音到主音,即# F—G,若# F偏高一点,人们听上去比较舒服,否则总有一种音不准的感觉。 b B大调的导音到主音即A— b B,为了突出它的倾向性,增强它的解决强度, b B要低一点。
因为律制的不同导致一些音有小小的差别,例如,# F与 b G在十二平均律中是一个音,而在五度相生律中则是两个音,# F要离G近一点, b G则要紧靠还原F。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可能只用单一的一种律制,往往是几种律制相结合地应用。1,遇到一串上行的三度双音时,纵向要采取十二平均律,双音或多音同时发响时则要求和谐,十二平均律满足了这个要求。两个半音一样,倾向性也不突出,奏出的双音非常和谐,这仅是一个双音的效果,从横向去看,为使旋律更优美,要用五度相生律,突出导音到主音的倾向性。2,遇到上行八度时,纵向要求用纯律,以求双音更和谐,横向用五度相生律,使得旋律更优美。律制和音准有一定的关系,知道了其中的规律,就会为我们的演奏带来方便。
演奏方面
因小提琴不是固定音准的乐器,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绝对音准。某个音准是否准确,这取决于它和其它音之间的关系,因为音高都是相对的。
在实际演奏应用中,我们刚看到乐谱就应该在大脑中有大概的印象,这种大脑能预先感觉到实际音高的能力叫“预先听觉”,这一能力要建立在良好的音乐听觉上。开始演奏后,万一有不准的音应及时纠正。动作非常快,在耳朵刚听到,大脑还未接受到的这个时间内及时纠正,当然,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应建立在左手熟练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左手技巧以求作到手指一按下去就音准。另一方面,在拉一连串音符时,速度越快,我们对于绝对音准的要求就降低了点。例如练习音阶与琶音,慢练时,我们的耳朵对每个不准的音都非常敏感,因此要用慢速把音拉准是非常困难的。改用快速拉音阶时,只要头尾两个音及强位置的音比较准,就能使听者较为满意,因此,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小提琴的音准训练,应从慢、从严要求,逐步确立自己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自己的“音准纠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小提琴的音准虽然是比较难的,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是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的,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勤学苦练。只有解决了音准问题,我们在演奏中才不会有后顾之忧,使我们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音乐表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达到艺术的新境界
长号音准
长号演奏音准问题。长号被称为“管乐中的弦乐”。长号演奏者要有相当好的音准概念和音乐感受,否则便不能发挥这件乐器的全部特性。第一,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乐感受。在键盘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这些旋律乐器中,我认为铜管乐器,尤其是长号的修习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其它乐器都有相应的按键比如键盘和木管乐器和可见的把位位置如各种提琴,长号虽然在理论也有七个把位,但是它的每个把位上又能演奏出许多经纬交织的泛音,同样的第五把位,演奏者的力度稍异就能演奏出升C、升F、降B等音,演奏者如果没有相当好的音乐感觉和音准概念,乐曲一定会被演奏的一塌糊涂。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乐感受是把握长号音准的重要前提。首先要牢牢把握住长号音域即低音、中音和高音区的全音阶半音阶的音高,最好能够随即吟。
二胡音准
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音高、音值(节奏)、音强、音色,在弓弦乐器当中,音高,也就是音准,是最重要的。二胡与其它弦乐器如小提琴等,必须依靠听觉和手指来控制音高,不像钢琴和扬琴有固定的位置,因而音准的要求便不易达到。二胡还是一种多律制混合使用的民族拉弦乐器,在不同的乐曲中定音的高度和方式,音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演奏中的按音音准除了一般的标准(十二平均律)外,还要取决于乐曲的不同调式、调性以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韵味。比如说,《二泉映月》、《长城随想》或是广东音乐的《鸟投林》、潮州音乐的《寒鸦戏水》,其音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音程的关系、距离也因乐曲而异。当然,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演奏家,十二平均律应该是最基本的音准概念。这一点与小提琴、大提琴是有很大区别的。小提琴凡遇上半音关系都是两个手指尽量靠近,也就是说其半音距离小于钢琴的半音音程。
弓弦乐器音准控制不好主要有两种原因,其一是辩音能力的缺陷,即拉不准自己不知道。辨音能力主要形成于先天,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过经常听录音和利用钢琴、杨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来训练自己的耳朵。后天的努力虽说也有作用,但往往不济于事,特别是年龄稍大以后,这种情况最好是选学一些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宜。
弓弦乐器音准控制不好的另一原因是技术不熟练和方法掌握不当。也就是说,音不准感觉到了但是未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手指。所以要做到拉准音,必须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加上熟练的手指控制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控制音准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调好纯五度的零弦音,然后用食指按高把位比如说琴弦高八度的纯五度内外弦音。如果零弦音准确而高把位的五度偏大或偏小,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内外弦不同厂家出品,则必须更换其中某一根弦以求统一。二是内外弦从千斤到调弦轴部分与琴杆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差太大,此时必须重新调整至一致为止。
保留指和“食指切位法”的运用不仅给快速的演奏带来方便,也使得音准的控制变得容易一些。保留指的概念即是尽量不做不必要的手指动作,经济地使用手指。比方说5 6 7 1用(1)(2)(3)(4)指,上行时按下的手指不要抬起,下行时就不需要重新接指。特别是食指的保留可以帮助您在演奏4 1弦、7#4弦等较为难于掌握音准的调性和位置的曲目的时候做到得心应手。“食指切位法”即把食指放在4 1弦或高把位的5 2位置、7#4弦或高把位的1 5位置,还有其它定弦、高把位的2 6或6 3位置,食指相对固定地保留尽量不移动,稳定位食指的音位,那么其它手指使很容易操纵了。
控制音准最大的难处当在于换把。换把分为“移指”换把和“清指”换把两种情形。其区别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滑音和沿音的换把。另外,根据手指的应用还可分为同指换把和异指换把。同指换把相对来说音准比较容易控制,异指换把,特别是要求不要出现滑音,那就难度较大了。
许多二胡演奏者没有认真区分移指换把和滑指换把的不同效果,而是每换把必滑音,这是不应该的。虽说二胡不象小提琴,小提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换把是不滑音的,尽管二胡、竹笛民族乐器滑音的应用相当广泛,但不需要滑音的场合也是很多的。所以必须能够随心所欲地驭移指和滑指两种方法,同时做到准确地控制音准,才是一个合格的演奏家。
二胡音准的控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说在“垫指滑音”、“定把滑音”、揉弦等技巧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稳定住把位特别是食指的位置。由于没有指板的依托,使得二胡的音准控制成为难事,但也恰恰是没有了指板的二胡能够演奏一些很有特色和韵味的民族风格的曲调。二胡音准的控制固然应该在技术练习上狠下功夫,但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耳朵。最终能帮助您的还是您的耳朵。
音准训练
音准训练仪
音准训练是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培养习乐者对音准的判断力,大多数初学者不具备准确的音准判断力,需要进行大量反复地练耳训练,通过听觉强化对某一个音的手指触弦位置和按弦力度的练习,以准确的控制音高。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让习乐者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达到准确的控制音准,但这需要专门的课程培训,花费较多的时间。尤其对胡琴和小提琴等无码位弦乐器,不像钢琴、扬琴和琵琶、吉他等有明确的音高演奏位置和码位,其音准须通过听觉和控制手指触弦位置、按弦力度来协同控制,更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
传统训练方法包括:1.在乐器上标记音位刻度,希望习乐者通过视觉帮助解决音准问题,但如果音位刻度不准确,会导致习乐者的听觉误差。即使在手指触弦位置正确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手指触弦的力度偏重或偏轻而产生音准偏差的现象。2. 用电子琴示范演奏教师陪练方法,这样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时间上的配合才行,不适用于学生个人练习。另外,这些方法缺乏对所演奏音和与之相对应的同音高标准音的差异进行量化指示。
电子校音器是一种测量乐器声音波长并指示音名及音准偏差的电子仪器。也有一些老师用电子校音器对习乐者进行辅助音准训练,电子校音器能够显示组序(弦序)、音名及音准偏差,但是不能显示所校音的音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电子定音器也作为习乐者进行辅助音准训练的工具,电子定音器是一种能发出乐器各个琴键或琴弦标准声音的装置,所发标准音与实际乐器发音比对,从而达到校正乐器音准的目的,定音器一般是通过单个按键或一组双向选择键来逐个发出所存储的标准音,要找到所需的标准音,要经过多次按动按键才能实现,使得习乐者对乐器中相邻或相近的琴键或琴弦所发音的高低变化规律根本无法表达,既繁琐也不直观,而且也不能显示标准音的音高,这样对于习乐者和音乐爱好者来说很难将音高的感性认识与乐谱中的音高标注位置紧密的联系起来。
合唱音准
(一)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
小学阶段合唱团成员的年龄一般在6岁到11岁,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团体,针对音准问题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学生本身的原因
首先,一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音准、咬字、句式都受到限制,因此对音准的感觉是相对差的。六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变声期,嗓子易疲劳,对音准也很难把握。
其次,每个人对音准的感觉是有差别的,有的是天生的(乐感)音准很好,有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乐感很好。单声部演唱是培养和判断音准最好方法。在单声部的练习中,对于音准不是很好的同学总会在演唱中不断寻找准确的旋律作为依靠。有些同学本身不知道准确的旋律是什么,有些同学他们脑海中虽然知道却无法准确地唱出来。对于这些同学,他们一旦失去了那些音准好的同学作为依靠或者旋律出现转调又或者出现临时的变音记号时就会出现跑调。
2、伴奏、指挥及歌唱环境的原因
伴奏是合唱中很重要的因素,有时伴奏的不当会使队员找不到准确的音高,高低声部通常是合唱中的薄弱部分,伴奏在演唱中过分突出低声部的旋律时会使高声部出现音准问题,更严重则会出现节奏上的问题,反之亦然。指挥是合唱团队的领导者,指挥的不当提示也会造成音准问题。例如在合唱中指挥给了过高或过低的手势,或太注重合唱团队的表情使队员情绪紧张,又或指挥者忽略了某处的变化音的提示等等,都会造成合唱团的音准问题。
(二)解决音准问题的对策
音准问题是演唱形式中最重要的标准,然而音准问题又是较难克服的问题,它会受到气息、咬字吐字、排练及歌唱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科学的训练方法及队员、作品的选择合唱是音乐的一种歌唱形式,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助于儿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团队更好的发展。
首先是气息的训练。儿童的普遍问题是气息浅,吸气的方法不对。培养口与鼻子同时吸气的方法,把气吸到肚脐下方,避免吸气过程中出现肩膀上提的错误歌唱姿态。
其次要训练儿童的咬字和吐字,一般按照“一声平读课文的方法” 清晰大声地朗诵歌词。
再次,旋律视唱练习。所谓的旋律视唱练习是为了增强儿童的“乐感”,有助于对音准的把握。在合唱歌曲各声部的学习阶段也应采用这种“单旋律”训练。所谓单旋律训练,就是每个声部分开来训练,等各个声部的旋律熟悉以后再合在一起训练,这样有助于避免声部间出现旋律互跑的问题。
最后,“模唱”,儿童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模仿,那么可以根据儿童这一特点,先安排他们听原版,这样可以给他们一个整体上的概念,有助于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三到五年级的儿童组成的合唱团是最理想的团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基本上还没有出现变声期,是人生中比较有特色的声音阶段。儿童的音域较窄,一般在 c1-e2 之间,通过训练可能会扩宽到 b—f2 之间,但是,合唱作品的选择不易过高也不易过低,因为童声合唱作品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的作品不易太难太大。选择适合的儿童合唱作品可以提高儿童的兴趣,也可以减少演唱中出现音准问题。
2、专业的指挥和伴奏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因此专业的指挥应该具有很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专业知识。在演唱过程中指挥可以调整合唱队整体音量的高低、节奏、表情、以及整体的效果,如果指挥不专业是很难发现和做到这些的。在演唱时一旦发现有音准、音色突出的不和谐的音符时,指挥都可以及时委婉地指出,避免因个人而造成的团队不和谐。一个合格的指挥不但在演唱中发挥作用,在平常的训练中也起到很多的作用,可以引导队员迅速理解作品少走弯路。对一个优秀的专业指挥来说,还应学习一点儿童心理学,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处于一个最佳歌唱心理状态
伴奏在合唱中也很重要,一个专业的伴奏不仅可以减少业余伴奏因台上紧张而出现的种种状况,而且可以准确而美好地表达出作品的风格和和声。合唱伴奏尽量用原谱伴奏不要主旋律伴奏,避免声部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影响到音准问题。伴奏要控制好节奏和音量的平衡,合唱的焦点是合唱团的演唱而不是伴奏,不能因伴奏者个人的情绪打破合唱团整体的协调。
3、合唱队形的排列和环境变化心理调节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各声部之间拉开差距,这样可以避免声部间的干扰造成的音准问题。让音准好的同学站在前排或靠近话筒的位置,音准不好的同学均匀的安排在音准较好同学的周围,这样可以帮助音准不好的同学找音准辅助对象。
有排练时的音准状况好的现象,这就要求指挥或者负责人员做好演出前的心理安抚工作,让同学们能在演出中发挥正常的演唱水平,不因场地的变化而影响到合唱团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和总体效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1 17:05
目录
概述
调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