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格(Poem Format and Style),就是诗的格式、体例与诗的风格、格调。
《评诗格》
《评诗格》,旧题 唐·李峤 撰
诗有九对
一曰
切对。二曰切侧对。三曰字对。四曰字侧对。五曰声对。六曰
双声对。七曰
双声侧对。八曰
叠韵对。九曰
叠韵侧对。
诗有十体
一曰形似。二曰质气。三曰情理。四曰直置。五曰雕藻。六曰影带。七曰婉转。八曰飞动。九曰清切。十曰精华。
王昌龄作品
《诗格》,旧题唐王昌龄撰。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十九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校书郎。二十六年谪岭南,次年遇赦北还。天宝元年(742)出为江宁丞,七年贬龙标尉。安史之乱起,王昌龄避乱于江淮一带,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唐佚名撰作品
《诗格》,唐佚名撰。见敦煌残卷第三○一一号背面。现存较完整者三行乃“七对”名目,此外有诗四句。
此断片虽为残文,但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七对之名目、顺序与《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前七对完全一致,可证其为时人之通说,亦可为空海“古人同出斯对”之语作一旁证;
其二,此三行残文从字迹来看,幼稚拙劣,显然出于学郎所书。而习书以《诗格》为内容,亦从一个侧面透露了唐代《诗格》类书在民间颇为流行之消息。
关于此文年代,从内容上推断,应该属初、盛唐之间。该卷正面所钞为《论语集解》,卷七前有“戊寅年十一月六日僧马永隆手写《论语》一卷之耳”一行,徐俊拟定“戊寅年”为公元八五八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池田温则拟定为公元九一八年(参看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页八七四—八七五引)。从书写款式来看,其中有将纸倒转倒书之现象。在敦煌写卷中,此类现象多出现于中唐前,至中唐便少见,唐末张议潮后便绝迹(参看姜亮夫《敦煌碎金·导言》“款式问题”)。此亦有助于判断此文钞写年代不会晚至五代时期。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第一的名对。第二隔句对。第三双拟对。第四联绵对。第五互成对。第六异类对。第七赋体对。天清白云外,山峻紫微中。鸟飞随影去,花落逐摇风。
《文苑诗格》
《文苑诗格》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并云:“称白氏,尤非也。”由是可知,此书显系伪托。罗根泽认为此书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以后,留恋旧窠臼之徒的伪作。《文苑诗格》多讲创意,如“创结束”条即称“为诗须创入意,解题目,然后放旷辞理”,“不离创意”。此外,如“影带宗旨”,“抒析入境意”,“招上境意”,“语穷意远”,“叙旧意”诸条,亦涉及创意。
《文苑诗格》还论述了对属的重要,如称“为诗实在对属,今学者但知虚实为妙。”“诗有属对,方知学之浅深。”“雕藻文字”、“联环文藻”条,还讲到诗歌用字的推敲、修饰,要求讲究文彩,力戒鄙俗。“精顺以事”条又讲用事之法,“用古事似今事为上格也”。
《文苑诗格》,不仅议论诗格,还兼及文章,如“精顺以事”条云:“若古文用事,又伤浮艳;不用事又不精华”,即涉及古文用事方面。由此更可考见此书伪作时代,当在欧阳修等之后。
唐朝新定诗格
十体
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
九对
文病
调声
傍纽者,〔风小〕、〔月脍〕、〔奇今〕、〔精酉〕、〔表丰〕、〔外厥〕、〔琴羁〕、〔酒盈〕。
张伯伟作品
内容摘要
一九九六年,《全唐代诗格校考》一书面世。本书出版后,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好评。一般来说,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作为专有名词的“诗格”是到唐代才有的。不过,在唐代以前,也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诗格”的著作。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
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
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
诗式”、“
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有“
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
书格”、“
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诗格在形式上经常是由若干个小标题构成的,这些小标题往往是以一个数词加上一个名词或动词而构成的片语。
图书目录
诗格论(代前言)
诗格 旧题 魏文帝撰
诗议 释皎然撰
缘情手监诗格 李洪宣撰
流烦手监 僧虚中撰
诗中旨格 王玄撰
诗格要律 王罗简撰
诗格 僧神或撰
……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王少伯作品
诗格_《诗格》一卷,又名《王少伯诗格》,《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后人或疑为伪书。但《文镜秘府论》多有称引,可知确系唐人之作。
王昌龄(698-约757年),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卜五年(727年)进士,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谪江宁丞,复谪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与李白、
王之涣诸人相友善。安史之乱时,为刺史
闾丘晓所忌,遇害。
《诗格》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唐代诗论杂著,其中提到诗歌创作有十七势,分别讲如何起句、落句,一联两句之相互联络,以及诗意前后关照,写景与说理的关系等。另有格律论是讲立意的重要以及“意”的搜求方法,在
音韵上则主张辨析清浊,力求音节铿锵,声韵悦耳。
《诗格》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这里的“境”指
诗思(艺术思维)的材料、对象,其义源于佛家哲学。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象与幻想中的事物。诗有
三境的说法涉及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到具体景物的形象(物境),人的情性的自然流露(情境),充分发挥艺术想象的作用,力求做到“
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创造出使人感同身受的艺术境界。“诗有三格”条中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
周心而得”,这与“诗有
三境”条中所说的为诗在“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是一致的。当然也应注意到《诗格》中所提到的“形似”,并非和“神似”相对,而是和司空图说的“离形得似”的“似”相同。“神会于物”与“神之于心”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心物交融“
应会”,再把客观存在的具体物象纳入作者主观“心思”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神似。“诗有三宗旨”是阐述诗歌创作必须遵照“
六义”,有所为而发,或是有所寄托、赞颂,或是有所讥讽、针砭。“诗有五用例”是讲写诗的最高标准是用神,也就是在诗歌创作中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在具体情境中的神态气韵,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便是一个例证。据《格致丛书》本录校制作。
《炙毂子诗格》,王叡(生卒年不详),号炙毂子。《全唐诗》谓其为“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炙毂子诗格》中引及
李郢诗,《全唐诗》谓李郢为“大中十年(856年)进士”。故王叡大中十年后尚在。《炙毂子诗格》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晚唐五代之诗格,以此书为最早,书中所提各种“诗格’,均较简明,较后起同类诗格之伤于烦琐不同。《炙毂子诗格》首论“章句所起”,谈三、四、五、六、七、八、
九言诗起源。次论诗体,计有三韵、连珠、
侧声、六言、
三五七言、一篇血脉条贯、
玄律、背律、计调、双关、模写景象、含蓄、两句一意、句病、句内叠韵等十四体,每体均引诗为证,兼附简要解释,其中如“一篇血脉条贯体”、“模写景象含蓄体”、“两句一意体”、“句病体”、“句内
叠韵体”诸条,对诗歌创作及鉴赏均有裨益。
魏文帝作品
书籍介绍
《诗格》,旧题魏文帝撰。此书最早见收于《吟窗杂录》卷一。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云:“《诗格》一卷,题魏文帝。而所述诗或(
卢文弨校作‘式’)在
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
皇甫汸《解颐新语》云:“魏文帝《诗格》‘
六志’、‘
八对’、‘三例’、‘
八病’,其说拘泥,恐出伪托。”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七《吟窗杂录》提要谓:“开卷魏文帝《诗格》一卷,乃盛论律诗,所引皆六朝以后之句,尤不足排斥,可谓
心劳日拙者矣。”
据浩然子于绍熙(《四库提要》误作“兴”)五年(一一九四年)所作之《吟窗杂录序》云:“余于暇日,编集魏文帝以来,至于
渡江以前,凡诗人作为格式纲领以淑诸人者,上下数千载间所类者,亲手校正,聚为五十卷。”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五曾引及《吟窗杂录序》,并标明作者为“
陈永康”。于此可知,浩然子或即
陈永康之号。
《吟窗杂录》初编者旧题
蔡传,
陈永康乃旧题重编者。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述,蔡编本中已收有“魏文帝《诗格》”,可知此书之伪托当在北宋末年以前,未必晚至绍熙年间。今本魏文帝《诗格》,计有“句例”、“对例”、“
六志”、“
八对”、“
八病”、“杂例”、“头尾不对例”、“俱不对例”等八目,除“杂例”以外,均见于《笔札华梁》和《文笔式》中(《文镜秘府论》保存了这些遗文)。《笔札华梁》约亡佚于北宋中叶,其后伪托者杂取散佚文字,拼凑成帙,并诡题“魏文帝”之名。惟此书题名虽伪,内容则皆有所本,实可以初唐人诗论视之。
句例
此题原本无。依《诗格》体例,此处当有小标题。兹据《文镜秘府论》东卷《笔札七种言句例》补。“
笔札”指
上官仪《笔札华梁》,本节即出于《笔札华梁》。
诗格表
五绝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南行别第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七绝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律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七律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指挥若定失萧曹。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表示可平可仄。
白居易作品
金针诗格/旧题唐·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白氏长庆集》。新、旧唐书均有传。《金针诗格》一卷,又名《金针集》,旧题唐
白居易传。《郡斋读书志》著录于集部文说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
诗文评类,并以此书为伪托,书中引
梅尧臣语,即明证。但从当时科举考试以《诗格》为依据,而应举士子又以白居易等人为典范来看,白氏曾著有《金针诗格》一书恐亦不能断然否定。即使此书不出于白氏之手,但从《二南密旨》、《风骚要式》诸书对《金针诗格》之沿袭来看,其成书年代亦不会在晚唐以后。只是《金针诗格》在流传过程中
颇有散佚,又经过后人重编,故今本混杂了一些其它材料,有
杂凑之迹。
《金针诗格》之理论影响颇大,如“诗有内
外意”、“诗有物象比”之说,在旧题
贾岛《二南密旨》中得到发挥。又有“诗有四炼”,亦获
范温《诗眼》肯定——“非老于文学不能道此”。再如“诗有义例七”,对宋代“
白战体”有理论先导作用。至北宋而有人为此书作续编,即旧题
梅尧臣之《续金针诗格》。哈哈儿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据《格致丛书》本补录。
元和中,有诗友数十人,爱相酬唱。独得诗之深者
刘梦得、元微之,二公尤知其理,时人多以元、刘为先,号曰“
刘白”、“
元白”。故知元、刘之诗,知诗之骨髓,而播在人口,莫非骚、雅者也。
梦得相寄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此二联神助之句,自能诗者鲜到于此,岂非梦得之深者乎?
居易贬江州,多游庐山,宿东西二林,酷爱于诗。有《闲吟》云:“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惟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
闲吟。”自此,味其诗理,撮其体要,为一格目,曰《金针集》。喻其诗病而得针医,其病自除。诗病最多,能知其病,诗格自全也。金针列为门类,示之后来,庶览之者犹指南车,而坦然知方矣。
补遗
第一联谓之“破题”,欲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又如海鸥风急,鸾凤
倾巢,浪拍禹门,蛟龙失穴。第二联谓之“
颔联”,欲似
骊龙之珠,善抱而不脱也。亦谓之“撼联”者,言其雄赡遒劲,能
捭阖天地,动摇星辰也。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骇愕,搜索幽隐,哭泣鬼神。第四联谓之“
落句”,欲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谓隐“不”之一字也。如《诗》云:“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言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