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弨(1717年—1795年),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檠(qíng)斋,抱经,晚年更号弓父,人称抱经先生,清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原籍
余姚,迁居仁和(今杭州)。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卒于乾隆六十年,年七十九岁。
卢存心子。
卢文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
校勘。他一生好学,与
戴震、
段玉裁友善,潜心汉字,以
校勘古籍称名于世。他对
经义注疏有独到的见解。经他校勘的古籍有《
逸周书》《
孟子音义》《
荀子》《
吕氏春秋》《
贾谊新书》《
韩诗外传》《
春秋繁露》《
方言》《
白虎通》等,多达210多种,并
镂板刊印,汇成《
抱经堂丛书》十五种。又苦刻板不易,合经史子集38种,摘字而注之,名为《
群书拾补》。他所作的注疏,都能使学者“諟正揭非,蓄疑涣释”。他又广收博采,搜罗珍异版本,家有藏书楼名“抱经堂”,与
宁波卢址抱经楼为浙江东、西两“抱经”,藏书达数万卷。著有《抱经堂集》34卷、《礼仪注疏详校》17卷、《钟山札记》4卷、《龙城札记》3卷、《广雅释天以下注》2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卢文弨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历主江浙一带各书院讲席,《清史稿·卢文弨传》中说:“文弨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以经术导士,江浙士子多信从之,学术为之一变”。在
钟山书院先后任教十一年,对钟山书院进行教学改革,以经术导士,培养造就学术人才,开创书院学术新风,使钟山书院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的重要文化教育学术中心、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大本营,对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的发展、学术传承衍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著名
校勘学家、藏书家。字绍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抱经,晚号弓父,人称“抱经先生”。浙江
杭州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侍读学士。三十年(1765年)充广东乡试主考官,后提督湖南学政。曾主讲江浙崇文、钟山、龙城等书院20余年。一生多从事文献整理校勘工作,最精于
校勘学,所校书自经传子史,下逮
说部诗文,无不丹黄。所校勘、注释诸子经书,汇刻为《抱经堂汇刻书》《群书拾补》,皆称善本。又多刻书,任
钟山书院山长时,所得收入大半以刊刻书籍,如《春秋繁露》《贾子新书》《方言》《颜氏家训》《经典释文》《韩诗外传》《荀子》等几十种,学者皆称精本。
乾隆中辑有《
抱经堂丛书》17种,是校勘极为精密的古籍汇刻。富藏书,“抱经堂”贮书数万卷,精审无误。
钱大昕称“自宋次道、刘原父诸公,皆莫能及”。
严元照、
段玉裁、
吴骞、
秦恩复、
袁廷梼、
丁丙、
傅增湘等学者对其评价极高。藏书印颇多,主要有“文弨之印”、“绍弓氏”、“弓甫所藏”、“白首尚抄书”、“范阳卢氏”、“不学便是面墙”、“数间草堂藏书”、“抱经堂校定本”、“武林卢文弨写本”朱文方印等。晚年藏书流散后,大多归于刘承干“嘉业堂”。著有《抱经堂文集》《仪礼注疏详校》《钟山札记》《广雅注》《龙城札记》等。
卢文弨有汉《
张迁碑》,拓技甚工,
秦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
攫取而去。卢归知之,追至其室,仍夺还。未半月,秦暴亡。卢适奠毕,袖中出此碑,哭曰:“早知君将永诀,我当时何苦如许吝耶!今耿耿于心,特来补过。”取帖向灵前焚之。
翻译:卢文弨有汉代《张迁碑》帖,拓印碑文技术十分高超(指文字印在纸上非常工整漂亮),秦涧泉非常喜爱想向卢文弨给他。卢文弨不肯。一天,他乘卢文弨外出之际,潜入他的书舍偷了《张迁碑》就离去了。卢文弨回来知道此事,追到秦涧泉的居室,还是把《张迁碑》夺了回来。不到半个月,秦涧泉暴病而亡,卢文弨前去祭奠完后,从袖子中取出碑贴,哭着说:“早知道你将与我永别,我当时那么吝啬,何苦啊!现在耿耿于怀,特地过来弥补过错。“取出碑帖在他的灵前焚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