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集镇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辖镇
蔡集镇,古称五图义勇、六市,宿迁市宿城区辖镇,位于宿迁市区西3公里,东靠宿城新区、南临苏宿工业园区江苏宿城经济开发区、北依古黄河京杭大运河骆马湖景区,是国家卫生镇江苏省重点镇,宿迁市西部的门户城镇、重点中心镇、宿城区城市副中心、城市向西统筹发展中重要节点城镇和沿运河城镇轴中心城镇;宿迁市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区、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宿迁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蔡集镇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五图义勇六市,毗邻古黄河京杭大运河骆马湖景区,蔡集镇自古便是水乡文化名镇。
春秋时为犹国、钟吾国一部分,后又相继为吴、楚国属地。秦时在此设下相县,属泗水郡。
汉魏时属临淮郡、下邳郡。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于下相县东南置宿预县,治所在犹古城。
南北朝时又多次撤并、复设。公元550年,废下相县,其辖地归宿预县。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改宿预县为宿迁县。
唐、宋、元、明、清时,宿迁的境域均有变动,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更,先后属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
元、明、清时期属于宿迁县顺德乡。
崇祯十三年(1640年),蔡统宣兴集建市,名称蔡集。
清乾隆三年(1738年)改为五图
咸丰元年(1851)因废黄河决口,造成水患,集市贸易从蔡老庄迁并义勇圩(距蔡集东北0.5公里,即现址)。民国初期行政区划为六市,曰义勇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民国18年(1929年)改为第七区。
1933年改为第一区,区政府在义勇镇。新中国成立后,设蔡集乡,为乡政府所在地,同时,设蔡集公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蔡集乡,隶属杨集区。
1956年属耿车区。
1957年撤区,由蔡集乡杨集乡组建蔡集乡。
1958年改为蔡集人民公社,辖东风、火箭、劳动、永联、民主、上游、红光等7个大队。
1961年东风分为张庄、孟湖;上游分漏河、牛角;劳动分杨集、施圩;永联改蔡集;火箭改樊湾;民主改田洼、红光改徐洼。辖蔡集、徐洼、杨集、樊湾、孟湖、漏河、牛角、田洼、施圩、张庄等10个大队。
1980年从蔡集大队分出渠南大队(后更名集南)从徐洼大队分出农科站(周油坊大队)从樊湾大队分出闸口大队,从孟湖大队分出朱李大队,从杨集大队分出刘庄、王庄大队,从田洼大队分出王马路、吴楼大队,共18个大队。
1983年人民公社恢复乡制,大队更名为村。
1995年12月,蔡集撤乡建镇,镇政府驻蔡集,隶属宿迁市(县级)。
1996年7月隶属宿迁市宿豫县,辖蔡集、集南、徐洼、周油坊、小刘庄、大王庄、杨集、施圩、闸口、樊湾、朱李、孟湖、张庄、漏河、牛角、田洼、王马路、吴楼18个行政村。
1998年,蔡集、集南、闸口改建居委会。
2000年闸口居委会合并樊湾村樊湾居委会;周油坊村合并集南居委会为集南居委会;田洼、王马路、吴楼三个村并为田洼村朱李村合并孟湖村为朱李村;张庄村更名为张油坊村大王庄村更名为王庄村小刘庄村更名为刘庄村
2001年7月份按照区委、区政府实行村级区划分调整后,辖蔡集、集南、樊湾三个居委会和徐洼、杨集、朱李、张油坊、漏河、牛角、田洼、施圩、刘庄、王庄等10个行政村。
2004年2月隶属宿迁市宿豫区
2013年6月,宿迁市委决定将宿豫区蔡集镇划入宿迁市宿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5年12月,蔡集撤乡建镇,镇政府驻蔡集,隶属宿迁市(县级)。
1996年7月隶属宿迁市宿豫县,辖蔡集、集南、徐洼、周油坊、小刘庄、大王庄、杨集、施圩、闸口、樊湾、朱李、孟湖、张庄、漏河、牛角、田洼、王马路、吴楼18个行政村。
1998年,蔡集、集南、闸口改建居委会。
2000年闸口居委会合并樊湾村樊湾居委会;周油坊村合并集南居委会为集南居委会;田洼、王马路、吴楼三个村并为田洼村,朱李村合并孟湖村为朱李村;张庄村更名为张油坊村大王庄村更名为王庄村小刘庄村更名为刘庄村
2001年7月份按照区委、区政府实行村级区划分调整后,辖蔡集、集南、樊湾三个居委会和徐洼、杨集、朱李、张油坊、漏河、牛角、田洼、施圩、刘庄、王庄等1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
2004年2月隶属宿迁市宿豫区
2009年蔡集镇辖5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
2013年6月,宿迁市委决定将宿豫区蔡集镇划入宿迁市宿城区。
2017年7月为进一步规范蔡集镇各村(居)名称,经镇政府研究同意,将全镇13个村(居)名称统一命名为:蔡集社区居民委员会、集南居民委员会、樊湾居民委员会、漏河居民委员会、牛角居民委员会、徐洼村民委员会、刘庄村民委员会、王庄村民委员会、施圩村民委员会、杨集村民委员会、朱李村民委员会、张油坊村民委员会、田洼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蔡集镇辖5个社区、8个行政村,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个工业区(蔡集镇古黄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蔡集镇工业园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蔡集镇位于宿迁市西部、骆马湖南岸,介于东经118°10'07''~118°33'88''、北纬33°47'25''~34°1'16''之间,蔡集镇地处苏北核心,距国家保护的二级水质生态湖—78万亩骆马湖仅3公里,处于省级开发项目骆马湖旅游圈范围内。被周边“五区”环抱即:宿迁市经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宿豫区经济开发区、宿城区经济开发区。坐落于沿海经济地带、沿江经济地带和陇海经济地带的交叉辐射区、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周边紧邻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大地级市,紧邻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市场潜力巨大。被国家农林部评为“荷仁豆生产基地之乡”的美誉。
蔡集镇位于市区西3公里,民便河黄河沙河、三环路、宿黄线和江苏S250省道三河三路”贯穿。古黄河从蔡集镇镇域北部环绕而过,镇区内部拥有“一河两湾”的滨水资源,北距骆马湖约6公里,处于骆马湖风景旅游区内,是水绿特色突出的滨湖城镇。同时该镇挖掘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投资8亿元的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已筹建启动、牛角淹旅游度假区项目已规划实施。
蔡集镇人杰地灵,牛角湾的“神牛”传说、月堤湖的鲧传说、现存的古老杏树、记忆中的小黛庙庙会等,赋予了蔡集镇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名镇。
距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50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居、14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超7万人,其中本地人口5万人,可耕地面积2646公顷,林地面积340公顷,水域面积153.4公顷。辖三个居委会和10个行政村。有村民小组120个,11470户,42840人,其中男22795人,女20045人,境内四路纵横、三河川流,区域面积4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
地形地貌
蔡集镇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淮、沂、沭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形成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平均高程38米左右。
交通
古黄河从蔡集镇北部环绕而过,镇区内拥有“一河两湾”的滨水资源,三环路、宿黄线和江苏S250省道、青海湖西路“三河四路路”贯穿,324省道加快推进,西距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50公里。
气候特征
蔡集镇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892.3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315小时。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蔡集镇总人口为44291人,总人口中0~14岁有8660人,占19.55%;15~59岁有27678人,占62.49%;60岁及以上有7953人,占17.96%。具有蔡集镇户籍的32421人,占73.20%;非蔡集镇户籍的11870人,占26.80%。
截至2021年,蔡集镇常住人口超过7万,其中本地人口5万,外来人口2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3人,人口出生率9‰,民族以汉族为主,除汉族外,还居住着苗、回、瑶、土家、佤、布依、彝、满、傣、拉祜、维吾尔等11个少数民族,共65人。
经济状况
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9亿元,同比增长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9元,同比增长7.5%;全年税收1669.4万,税收占比92.5%,规上工业产值667005千元,增速90.6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60%,规上企业预计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50%,全镇一般纳税人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近140%,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两家(宿迁久恒建材有限公司及宿迁博弈达建设有限公司);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家(宿迁鼎砼建材有限公司、宿迁久恒建材有限公司、宿迁兴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述几项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均位列全区第一。
蔡集镇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中国“淘宝村”更广覆盖的同时,更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创新开展“支书领头调结构”、青年创业村官富民工程等一些卓有实效的举措,更好推动了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镇全年预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近20亿元,其中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占比近30%。
城镇建设
2005年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有特色、有品位、有风格的要求,新建胡园居住小区一个,占地25亩,建筑面积12480平方米分三区,五层框架结构,入住134户,镇东商住小区拔地而起,点缀着靓丽的小城镇,营造了一个造形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2006年投资138万元新建敬老院一个,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可收容五保老人100名。蔡集镇的交通非常便利,纵横交织,东西有205省道、宿黄线、宿邳路横穿全境。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50公里,南北有五一路、张支路、机耕路、田洼路、小庙路、关庙路、胡园路。2004年至2006年新铺设水泥路面86公里,不仅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且张油坊、牛角、朱李、樊湾、杨集等村居水泥路面也能通到自然村庄了。全镇循环无土路,朱李、张油坊、杨集、樊湾、蔡集、集南、漏河、牛角、田洼等9个村居通公交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2016年投资500多万元,铺设改建乡村道路26条48公里,实现了“庄台路变多、镇区路变宽、主干路变好”的出行环境。投入1300多万元改造镇区,完成杆线迁移2.5公里,铺设下水道和人行道各13公里,新上路灯280多盏,栽植法桐等绿化树木3600株,对市民公园进行了改造提档。投资3760万元,建成高标准居家养老中心1.8万平方米,完成3000平方米敬老院升级改造,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4200平方米。在环境整治上,该镇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水环境整治,先后完成12.5公里古黄河捞草、15公里民便河整治及绿化。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每户配1个垃圾桶,改厕3200多个,拆圈3000多个,建垃圾房150多个。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安全饮用水,完成安全饮用水工作,实现管网全覆盖;同时,完成13公里区域供水的清障服务工作。全镇居民吃上了与城区市民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安全饮用水。
蔡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牛角淹、月堤湾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蔡集位于故里景区和乾隆行宫景观线路之间,该地正全力打造最美丽、最田园的牛角淹美丽乡村景区和果蔬小镇,就是希望丰富本地旅游资源,能留住游客,让蔡集也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靓丽景点。经过实地勘测、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规划面积2600亩,道路等基础配套建设已经投资2000万元,东大门牌坊和北门部分设施已建成。
2016年,蔡集镇始终以“生态蔡集,绿色蔡集”为统揽,全力打造“工业强镇、财政富镇、文化名镇、现代农业大镇、宿邳边界重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工业立镇”战略。
以“工业强镇”为主题,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狠抓工业集中区建设,注入新元素,招引新科技,形成“产业集聚、项目集群、企业集中”的多元化工业集中区;狠抓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转型升级,以王庄、杨集、刘庄园区为重点,实行“实体+电商”模式,不断激活民营经济的活力与潜力。着力推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继续按照“一条线、两个面、三个点、四个带”的工作思路,强力推动设施果蔬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围绕宿黄线、250连接线做大做优一批有规模、有科技、有特色的农业项目,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放大品牌效应,不断壮大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精品渔业和种源农业四大产业。力争2020年,瓜果突破1万亩,蔬菜突破8000亩,花木园艺突破5000亩,精品渔业突破4000亩。
实施道路“通达工程”,新增和提升农村道路200多公里,确保村村通、组组到;实施“双全工程”,确保新农保、新农合全覆盖,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施“育人工程”,巩固教育现代化成果,确保青少年学有所教;实施“保障工程”,让弱势困难群体衣食无忧。
围绕一条主线。即特色镇村建设。一是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针对自然条件好、文化底蕴浓、发展潜力大的自然村庄进行集中规划和逐步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产业明显的新兴小镇。二是在特色村居建设上,13个村居都要选择一个条件好的自然村落,精心规划和建设,力争1至2年出成果、见成效。其中,周油坊美丽乡村建设已纳入区级考核盘子。
打造三张名片。一是旅游镇名片。以牛角淹为建设载体,突出“牛”文化特色,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支撑、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理念,打造出“最田园、最乡村”的旅游景点。二是淘宝镇名片。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不断巩固“中国电子商务示范镇”和“中国淘宝镇”的创建成果,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电商全覆盖。三是生态镇名片。围绕生态建设,强力推进镇村环境和水体环境的综合整治。巩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成果,科学实施土壤修复。实施西沙河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禁燃区禁养区整治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1个、泵站1座,铺设管网25公里,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0个,实现镇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全运行。通过打造一批示范点和建设一批休闲公园,全面改善和提升环境的总体质量,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地方经济
第一产业
蔡集镇是出口蔬菜之乡 装潢之乡 出口地毯之乡 粮食之乡。荷仁豆在蔡集镇种植已有10多年的历史,是该镇支柱产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2005年元月15日,蔡集镇被国家列入“荷仁豆生产示范园区”,蔡集成了真正的“菜集”。经营范围:荷仁豆种植、销售、粗加工销售、技术咨询、服务等,蔡集镇还有青刀豆甜豌豆胡萝卜、绿笋等适时出口果蔬蔡集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在种植业上已形成蚕丝和出口蔬菜种植两大支柱产业。在蚕桑生产上,全镇年发种量达到25000张,产茧1000吨,蚕茧资源丰富。在出口蔬菜种植上,加强与外贸加工企业合作,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在养殖业上突出养鸡业,通过典型带动、服务推动,全镇养鸡规模不断扩大,到2003年,全镇共建成4个养鸡专业村,50个养鸡专业组,成为苏北久负盛名的养鸡大镇。
蔡集镇荷仁豆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在1500万斤左右,经过加工制作成为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产品出口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全年销售2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协会成立以来,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先进的技术为指导,开展规范化动作,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是实行荷仁豆种植、销售、粗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互助合作产业化协会。协会种植的“芍坡”牌荷仁豆经过该镇农技人员和专业种植大户多年培育,具有皮薄、鲜嫩、松脆、爽口、汁多、味美、营养丰富等独特品质,是美食佳品。因品质优、绿色无公害,享誉国内外,成为市场上知名走俏的蔬菜产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一条线、两个面、三个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相继建设了四季青欢乐农庄、袁阳花木、徐洼红桃园、江苏绿耕耘、八零农场等项目。全镇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7000多亩,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的精品化、休闲化、高效化、现代化。
第二产业
过去五年,是该镇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益源塑业、久恒建材、宏宇钢构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可来比床具、樱花车饰、国梦绢花等本土企业逐渐壮大,特别是可来比床具有限公司不仅成功入驻宿城经济开发区,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五年间,全镇新增各类民营企业300多家,形成了绿色建材、新型钢构、环保家居、手工艺品等四大产业。小城镇建设崭露新姿。镇北新区、镇东片区、工业集中区和街区商贸区4大功能区已经成型,“东进北扩”基本完成。城镇面积增扩至4.5平方公里。五年累计投入2200多万元,铺设镇区主次干道20公里,地下管网30公里,迁移杆线2.5公里,新上路灯300多盏,栽植法桐等行道树4000多株,改造市民公园,拓宽宿黄线,实现“地下通、地面绿、空中亮”。蔡集镇工业集中区是民营企业发展园,又是“三来一加”生产基地,主要以发展本土企业“三来一加”项目为主。该园区位于镇东宿黄线南侧,2006年开始兴建,占地10万平方米,
2007年,园内兴建企业14个,其中,蔡集镇老板投资兴建企业7家,分别是梁光耀兴建的光耀物流、管苏辉兴建的宿迁华泰塑业有限公司、刘学兴建的宿迁正宝王金制造厂、彭雪平兴建的宿迁耀飞纸品包装厂、许元明兴建的瑞天针织有限公司、唐凯兴建的凯华实业有限公司、蔡志伟兴建的宿迁三好板厂。招商引资企业3家,分别是陶国兴兴建的宿迁新时代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李克亚兴办宿迁兴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潘敬春兴建的宿迁可来比床具有限公司。还有田洼村兴建的刘杰装饰厂、牛角村兴建的宿迁正统玻璃有限公司。朱李村兴建的食品加工厂、樊湾居委会兴建的宿迁永鸿装饰建材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5亿元,建筑总面积28000平方米。园区内还建有工人食堂600平方米,宿舍600平方米,公厕60平方米,配套设备齐全,转移本地剩余劳动力2600人,2007年底,整个园区完成产值26920万元,销售收入26550万元,利税1820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82%、179%、185%。在招商引资上,蔡集镇同样成绩喜人。该镇不光外部招引,更注重本土培育,园区现有企业60多家,大多是本土的建材行业,在全市乡镇中名列前茅。2015年,总投资3.8亿元、占地80亩的江苏众恒可来比家具项目,在该镇发展壮大后,移居到宿城经济开发区。
第三产业
蔡集镇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1亿元。蔡集镇传统的农历每月3、5、8、10日逢集,每年农历正月19小庙会,2月初3交流会。全年贸易额在9850万元。
蔡集人擅长小手工业生产,传统的有打草纸、编织炕孵、刻鱼卡、编蒲等,办工业超源于1958年办超了农具、服装、粉笔鞭炮眼镜、造酒等几家小型厂。1978年以后,乡村工业快速发展,成为苏北装饰毯之乡,装饰装潢之乡,建筑建材之乡。颇具规模的装饰毯1家,分厂12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装饰装潢发展迅猛,组建装饰装潢总公司,下设13个工程处,另有合资企业1家,三资装潢业3家。建筑建材是蔡集的一大特色,建筑工程队伍达3000多人,开发了内蒙、山西、新疆、辽宁、吉林、北京、广东、深圳等区域。办了5个上规模的砖瓦厂,另有2家水泥制品厂。
社会
医疗卫生
蔡集镇医院全省首创、医养结合的康颐孝德园养老院,全市乡镇中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蔡集卫生院。2017年12月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下文确认宿迁市宿城区蔡集医院江苏省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
宿城区蔡集镇医院位于宿城区蔡集街东首,宿蔡路北侧,距离市区6公里,苏州工业园区2公里,占地面积70亩,门诊建筑面积 3000平方,住院部建筑面积8000平方。现有职工一百三十余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执业医师十余人,护士四十人,拥有床位三百余张,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为一体的一级综合医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保定点单位。2011年、2012年、2013年被评为“市十佳乡镇医院”,2015年、2016年被评为“市先进乡镇医院”称号,多次被授予“区文明单位”、多次获区卫生局综合考评一等奖、二等奖奖励。该院拥有西门子CT一台、0.35T核磁共振一台、500Ma X光机,电子胃镜,、进口彩超各一台、5分类血球计数仪一台、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一台、美国DR、CR各一台、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两台、进口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高频电刀各一台、进口多参数生命监护仪四台及腹腔镜等多种大型医用仪器。
医院门诊设置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老年病科,中医科、针灸理疗科、肛肠科、皮肤科、口腔科、体检中心、公共卫生部。辅助科室有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胃肠镜检查中心等。住院部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老年病科4个病区。能够开展胃大部分切除、甲状腺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肠切除、肠吻合、脾切除、阑尾切除、疝气修补、无痛分娩、剖腹产、宫外孕、子宫切除、骨折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脱臼复位等诊疗技术还能够用腹腔镜开展上腹部、下腹部微创手术。妇产科为区“示范产科”,新添置妇科病臭氧治疗仪,蓝光治疗仪(新生儿黄疸治疗)、四维彩超等大型仪器设备,妇产科病区重新装修,设立家庭式的VTP病房,为产妇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医院门诊设置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老年病科,中医科、针灸理疗科、肛肠科、皮肤科、口腔科、体检中心、公共卫生部。辅助科室有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胃肠镜检查中心等。住院部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老年病科4个病区。
康颐孝德园老年公寓是蔡集镇医院为了响应国家“医养结合”的号召,投资2000万元兴办的一所真正意义上医养融合中高档的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拥有护理型床位300张,现有职工23人,其中高级护理员1人,高级营养师2人,持证护理员13人。2015年被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民政局、文广新局授予“优秀敬老院”光荣称号,区民政局养老机构考核第一名、省“示范老年公寓”、通过市养老服务业标准化验收。
社会教育
蔡集镇党委提出“四培四育”工程,“四育”即家庭养育、学校教育、政府培育、社会辅育的四育功能,构建大教育体系;“四培”即对企业法人的生产经营培训,村组干部依法行政培训,农民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培训。
文化事业
蔡集镇为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廉政文化教育的新路子,运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成立了廉政文艺宣传队。为了使廉政教育延伸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党员和村组干部共同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道德防线,他们自发编排廉政节目,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自编自演具有廉洁劝善和和睦乡邻思想的小品、歌舞,深入到田间地头,宣传廉政政策和蔡集镇的廉政教育成果,并不定期地为党员群众演出。据统计,共演出110多场次,观众多达2.5万人。蔡集镇建成省级农家书屋2个,市级农家书屋示范点2个,区级农家书屋9个;建成镇级文体活动中心600平方米。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近815场。
蔡集以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引导发展民间艺术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集南廉政文化宣传表演,施圩民间大鼓都是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在民俗文化传承上,蔡集手抄纸被列入省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村居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建设的全覆盖。蔡集手抄纸被列入省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业街
解放初期,蔡集街是一条长300米宽10米的东西街。1954-1958年街道向南搬迁,建成东西同济大街、南北义勇大街。2004年又建成农贸商城。商业街由义勇大街、同济大街、农贸商城三大块组成。义勇大街长440米宽40米,有40家店铺,主要经营服装,成为精品一条街文明街。同济大街长650米,宽8米,有58家店铺主要经营五金杂货,形成小有规模的商业一条街。蔡集镇小城镇建设在初具规模基础上,不断提升品位,加快建设步伐,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的要求建设,农贸商城在2004年建成启用,占地1.2万平方米,大棚面积4600平方米商业街1条,1.2万平方米,分轻工、蔬菜经营区,设630个摊位,东西北三面店铺建设,从事商业、服务业餐饮业达146家,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商业街一条,铺设路面彩砖3800平方米,水泥地平5600平方米。建成住宅小区12480平方米,使蔡集小城镇建设步入高品位、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原蔡集集市不仅拥挤,而且满街泥泞,从2004年投入资金150万元开始铺设黑色街道,水泥路贯通整个集镇区,铺设路面达26400平方米,老街道拓宽,加上新农贸商城的启用,大大地改变了贸易环境。传统的农历每月3、5、8、10日逢集,每年农历正月19小庙会,2月初3交流会。年贸易额在9850万元。
特色产业
蔡集镇共有耕地,2646公顷,水面153.4公顷。50、60年代,以种小麦山芋玉米、豆类为主。亩产不过50公斤。1969年筑渠引水,干、支、斗、农、毛渠配套,1970年实行旱改水、稻麦轮作,年亩产增至400公斤。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推行农业规模配套服务,1993年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行农业经营承包。在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方面,采取在作物布局,供应苗种、机械化作业,管水用水,技术指导5个方面统一操作,分户经营的方法,形成了规模生产力。为二、三产业的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农业规模服务被列入省级科技成果研究规划。是省种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是全省100个科技示范乡镇之一。全国农技推广总站授予蔡集“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江苏省授予蔡集镇“平原绿化先进乡”。
蔡集镇人杰地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到处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格局,已成为省内外远近闻名的出口蔬菜之乡
2016年来蔡集镇农业发展加速,该镇突出宿黄线和250省道连接线的打造,培育和招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生态农业项目,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此外还打造了5000亩西瓜、5000亩水果和5000亩蔬菜种植基地,有力地带动全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壮大。
蔡集镇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发展定位,走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现有农作物种植布局,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结构调整路径,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的空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花卉苗木、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围绕“菜篮子”、“果盘子”、“花盆子”,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全镇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规划
蔡集镇突出抓好乡镇特色发展。一是抓特色产业。总体规划是:北片鱼南片菜,一个景点四个带。主要思路是:围绕一个点,突出两条线,打造三个面。“围绕一个点”,即做好牛角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工作。“突出两条线”,即突出宿黄线和250省道连接线的打造,主要培育和招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生态农业项目,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打造三个面”,即打造5000亩西瓜、5000亩水果和5000亩蔬菜三个面,推动“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快速发展。二是抓特色村居建设。将牛角淹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融为一体,通过整合资源、挖掘潜力,高起点定位、滚动建设,使之形成集垂钓、采摘、游玩、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度假村。三是抓特色电商。全镇电商500多家。通过打造以镇孵化创业基地为中心和杨集、王庄、刘庄等六个村居为布点的“一个中心六个点”,推动全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确保年底实现电商全覆盖。四是抓特色品牌。加快推进传统产品向品牌产品、规上企业向品牌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品牌优势,形成品牌特色,年底前至少打造3个以上特色品牌,带动全镇特色农业和规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以宿迁市城郊生态旅游型宜居城镇为发展目标,将蔡集镇打造成为城乡交融互动发展的典范;中心城区良好的近郊旅游休闲之地;城市旅游体系的重要节点;绿色生态、商贸繁荣的宜居之地。
极融入“南工北游”区域格局,构筑”两横三纵“对外交通廊道,打通城镇发展命脉,实现与周边区域的错位互补发展。
结合城镇发展现状,制定“北跨东进”的发展策略,构筑“一心、一带、四轴、八区”的城镇总体结构。为城镇形成合理空间布局,完善的功能设施,有机的城镇形态打下良好基础。
所获荣誉
旅游景点
牛角淹以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开展休闲渔业、农家乐、乡村生活体验等活动。沿小庙路开发主题文化游览区,弘扬当地特色文化如:衙门文化、轿文化等地方文化。利用宿迁市的水系沟通规划的影响力,素以牛角淹“民便河之首”的美誉。
月堤湖利用沿湖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沿湖生态湿地,是疗养与娱乐休闲、湖滨游览和水上游憩、新农村建设参观等活动。
结合现状零散水塘,在民便河中堆土成岛,种植百花,形成百花争艳的水中绿岛。
著名人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1 15: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