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湾[Lìzhī Wān ] 位于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泮塘一带。起于逢源路与龙津西路交会处,止于沙基涌,是西关涌和荔枝涌几条河汊的总称,主要水系有荔枝湾涌干流、支流及荔湾湖,因河道两岸种满荔枝树,故名,公元前 206 年已有此名。曾有古诗道:“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描述的就是荔枝湾涌。沿河景点有梁家祠、广州文津古玩城、文塔、龙津桥、西关大屋、陈廉伯故居、蒋光鼐故居等。连通东向北流的上西关涌及向南向东流入大观河的下西关涌,西入江口在今西郊泳场旁的荔湾涌口。历史上还向南流入柳波涌,经柳波涌流入珠江白鹅潭。现为广州著名景点之一。
荔枝湾的起源
西关是古时平原不断向
珠江北岸淤涨的结果,两千多年前,从今
光复中路以西到黄沙路华贵路的下西关仍在水下;到了1500年前的六朝时期,今天的
上下九一带已有较多陆地出现;到了唐代,今天的西关地区大部分已成陆地,宋代又往南“长”了一点,明代再往南“长”一点,才有了西关的轮廓。
荔枝湾涌在古文献里称为“西溪”,这条溪流的源头在北江,从今
西郊游泳场入口,蜿蜒流过西关,经黄沙而出珠江,“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成了
代代流传的诗句。而在清代文人樊封笔下:“是溪也,近带两村,远襟南岸,水皆漂碧,滑若琉璃,即古所称荔枝湾也。背山临流,时有聚落,环植美木,多生香草。榕楠接叶,荔枝成荫,风起长寒,日中犹暝……”
荔枝湾的荔枝是何时出现的呢?据史料记载,唐咸通年间(公元861~875年),
岭南节度使郑从傥在荔枝湾建了一座园子,遍种荔枝,他的老友
曹松游览以后,还写下了“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
琼露爽咽喉”的句子。
真正对荔枝湾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是五代时期
南汉国的几任国主。他们在城里城外大修
宫苑,荔枝湾一带也不例外。这一座名为“
昌华苑”的离宫遍种荔枝,每到荔枝成熟的季节,南汉国主就与妃嫔在此坐着画舫游玩,品尝荔枝,美其名曰“红云宴”。不过,除了首任国主外,南汉国的其他几位国王都是只讲享乐的主,宋兵一到城外,末代国主一把
火烧了昌华苑,“红云”遍地的御苑就此灰飞烟灭,只在“
昌华大街”等地名里留下了蛛丝马迹。
清代荔枝湾的荔枝种植业达到鼎盛。用清代文人
熊景星的话来说:“居人以树荔为业者数千家……红云十里,八桥画舫,游人萃焉”,这大概也就是樊封写下“榕楠接叶,荔树成荫”的时候。“红云十里”的水乡风光自然吸引了许多富豪过来“买地置业”,修起了一个个清丽雅致的园林,像“
听松园”“杏林庄”“
海山仙馆”之类,其中,尤以海山仙馆最为知名。这座“红蕖万柄,风廊烟溆,迤逦十余里”的
私家园林极尽奢华,主人
潘仕成是晚清年间广东最富有的盐商。海山仙馆内有一湖,方圆近百亩(约6.7公顷),湖上种满
荷花,园内古木参天,广种荔枝。
潘仕成晚年时,因经营盐务出现巨大亏空,被官府抄了家,海山仙馆渐渐变成断瓦颓垣。后来,在其故址上,一些富商名流与
知识精英先后盖起了
彭园、荔香园、静园、
小画舫斋、夏葛女医学堂、端纳护士学校等园林与学校。
荔枝湾的荔枝是何时消失的呢?据《荔湾文史资料》所载,日军占领广州后,荔枝湾涌出河口的珠江水道被封锁,荔枝湾日渐萧条,之后由于城区人口日渐增加,许多贫民菜农开始聚集于此,种菜比种荔枝来钱容易,于是,岸边的荔枝被砍得越来越多;此外,20世纪40年代,荔枝湾涌畔建起了化工厂与印染厂,空气、土壤与水污染给荔枝带来了致命伤害,再也难以适应
荔枝树的生长。
1958年,开辟了
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新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
臭水沟,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
泮溪酒家至逢源桥一段水道也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一度成为历史。
荔枝湾的重现
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为了迎接广州亚运,打造亚运景观,方案在2009年落实,2010年4月开始动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短短6个月,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从历史重回现实。荔枝湾工程已成为广州亚运的“代表作”和珍贵遗产。
一期工程
新荔枝湾是怎样再获新生,再现美景的?
2010年广州亚运前夕,为了向中外游客打造传说中的西关风情,荔湾区果断决定,实施荔枝湾第一期工程。这一阶段斥资约1亿元,将藏在
泮塘马路下743
米长的一部分荔枝湾涌进行开挖复涌。河涌引进荔湾湖水,并在沿岸增建
仿古建筑、翻新和粉饰景区周围的民居,来重塑荔枝湾风光。
二期工程
为进一步再现西关风貌、打造
威尼斯水城般的荔湾水乡,耗资43.6亿元、全长4.2公里的荔枝湾二期工程于2011年启动,百年以前的西关河道将会重新开挖,得以重见天日。由于工程在西关地区需要 拆迁21万平方米,所以其中的资金大部分用于片区内居民的
拆迁安置。
荔枝湾二期复涌工程分三段,总长4235米:
珠江至食养坊为一段 ,长860米,已于2012年12月22日竣工;
食养坊至
沙基涌一段,复原下
西关涌,施工长度2381米,备受关注的
恩宁路改造区即在改造范围内。
这段河涌的开挖将会把恩宁路片区内的
宝庆大押、李小龙祖居(广州)、粤剧
八和会馆、
詹天佑故居、李文田的探花第
泰华楼和骑楼等文化古迹串联在一起。
另外还斥资4.34亿元,增建面积2.2万平方米、结合苏浙园林风格的
粤剧艺术博物馆,传播岭南粤剧文化。
荔枝湾一期广场到
华林国际玉器城一段,复原上
西关涌,穿过主干道
康王路,长994米。
远期规划
在
规划图当中,还提到荔枝湾的远期规划,在三期改造完毕后,有
专家建议恢复古时的护城河西濠涌。西濠涌所在的位置与今人民路平行,专家建议将西濠涌揭盖复涌,再将上西关涌段延长与西濠涌北段连接,大地涌延长与西濠涌中段对接,而西濠涌最北接上
驷马涌,最南则直出
珠江口,全长2.6公里。届时,
人民路的
骑楼街以及包括
广州日报社在内的沿线
企事业单位都将与涌相依,珠江水可以从荔枝湾西边流入,从
沙面岛流出,或者流至西濠涌再南出珠江口,在潮汐的作用下,珠江水在西关地区完成循环。一幅瑰丽无比的古西关水系上河图景将重现荔湾。
领导寄语
2011年12月23日,时任市委书记张广宁等领导在荔枝湾二期工程
竣工仪式上,对荔枝湾工程作出高度评价。
“万事开头难。今天二期竣工,三期同时开工,很有意义。我之所以专门过来看,不光是要见证历史,也希望荔湾区在
后亚运时代继续努力。”张广宁反复强调:广州治水,不但是
民生工程,可以大大改善
人居环境,也是文化工程,可以把广州的历史文化给复原、提炼出来。
陈建华:要把荔枝湾建成旧城改造典范:“我们要把荔枝湾涌打造成为
珠江夜游、广州
深度游的新亮点。”陈建华指出,要将城市建设与
生态修复、民生改善、
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相结合,把荔枝湾建设成为改善民生的标本、文化传承的品牌、
旧城改造的典范。
治理之路
新荔枝湾的重生之路漫长而曲折。这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强烈支持与积极配合。在亚运前的荔枝湾一期工程开展之初,工程曾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附近的古玩商户担心
马路被开挖成河涌会影响生计,街坊居民则担心河涌开挖时的臭味会影响生活。
但在有关部门的果断推进下,荔枝湾一期工程还是胜利完工。据当局的设想,荔枝湾复涌不仅是能防洪排涝的
民生工程,也是打造西关风情的人文工程。美丽的新荔枝湾吸引了无数游客,沿岸商户与居民都感到惊喜与激动,万万没想到曾经的臭水沟会变得如此美丽。过去的古玩商户大多都已经改行在门前向游人兜售
马蹄糕等西关小食,生意火爆,赚得盆满钵满;当地街坊们常在涌边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2010年11月初,当地街坊群众联名致
感谢信给广州市和荔湾区的领导,表示“荔枝湾工程改善了群众
居住环境,再现了‘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景象,不愧为伟大的
民心工程”,并“恳请市委、市政府继续把荔枝湾涌全部揭开,还我们儿时美好的梦境。”
不过,由于荔枝湾复涌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系统性水利工程,所以自一期工程在广州亚运前夕仓促完工之后,仍有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荔枝湾在亚运复涌以后,每逢遇到大雨就会导致周边
居民区受到水浸;大雨过后,荔枝湾涌的水面还会夹杂着不少垃圾与秽物,乌黑的河水被网民讥讽为“黑龙江”、“
黑芝麻糊”,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出行和市容景观。河涌黑臭的现象越来越频密,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附近的
老街坊更指出,他们住在当地这么多年都没水浸。反而到亚运复涌之后就逢雨必浸了。常年在荔枝湾涌晨运的老人家也表示:这里两边的风景是很漂亮,但水还是臭的。
其实这只是一场误会,源于有关部门与市民的沟通不足。荔枝湾上游瀑布下藏着一扇截污闸,由于下游揭盖复涌,成为
景观河,
水闸把上游污水同
碧绿的
涌水隔开,原有
污水管道容积也就减少了一半。加上没有实现当初所说的
雨污分流,每逢下雨,上游的雨水污水无法从污水管道排出去,周边居民区受到水浸,只能开闸放水。于是上游积蓄已久的污泥进入了已经揭盖的荔枝湾涌,并沉积下来。碰上雨季,河水便把越来越多的淤泥搅动起来,污物浮出水面,变得像“黑芝麻糊”一样,臭气也越来越浓。由于荔枝湾复涌是一项技术复杂、艰巨的系统性水利工程,涌水时而变臭、水浸街的现象只是河涌治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阵痛而已。广州河道治理,每天花费1亿元,就体现了当局治水的决心。只要有关部门向市民做足沟通工作,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011年2月,
工程有关人员指出,“只要等到荔枝湾二期工程完工,整个荔枝湾涌水系全部完成
雨污分流,就能彻底避免黑臭情况,希望市民理解。”
2011年12月,荔湾区区长表示,“投入40亿元建设的荔枝湾三期工程会在2015年之前完工,届时将有望基本解决
老西关地区水浸街问题。”
2013年12月,媒体报道,荔枝湾三期从食养坊至大地涌1.6公里河段综合
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荔枝湾整治过后,周边城区排涝效率比之前提升近2/3,次年汛期街坊们可以告别大面积“水浸街”。
2013年5月,
广州市水务局表示,借鉴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解决城区
内涝和河涌污染问题,原先提出的
雨污分流方法已不适用,广州将计划投资250亿元,修建“一主七副”8条深层排水隧道,共约90公里。1.9公里的荔枝湾深隧就在计划之中,荔枝湾沿岸的水浸问题将终于有望得到根治。此事引起了社会热议。
2013年起,随着荔枝湾涌整治范围扩大,
多宝路、恩宁路、
蓬莱路等地的街道也出现水浸。
2014年10月29日,
广东南方电视台《
今日最新闻》报道,雨后荔枝湾涌腥臭难闻,出现大量死鱼,吸引市民前来打捞。有市民在涌边钓
塘鲺,3年就一共钓了300多斤。
2016年新年期间至5月份,因水质恶劣,荔枝湾游船项目已经停运。涌水异味已影响到沿岸居民生活。
自2015年7月以来,荔枝湾涌的水质一直是最差的劣V类。
荔枝湾涌的污水及水浸街问题仍未能彻底解决。
正是由于治理之路艰难复杂而又曲折,有关部门无数次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去整治荔枝湾,一方面正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也恰恰凸显了治理的难度之大,更体现了政府对治理荔枝湾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广州河涌治理之路仍然有很远的路要走,开弓没有回头箭,荔枝湾涌治理,一直在路上,只能继续不能停顿,只有前进没有退路。
主要景点
“荔枝湾”大石
广场的大石上有当代著名艺术大师
黄永玉先生题写的“荔枝湾”
墨宝真迹,是荔枝湾地标。石大,字也很大。石上字体笔力千钧,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得钟王
墨法;直笔劲书,汪洋恣肆,随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倾之势,动感强烈,颇有毛主席书法之气势。所以,有艺术品味的游客来到新荔枝湾,都要争相与大石合影留念。
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翻新后的梁家祠,横梁和柱子被分别涂上
朱红色和金色油漆,金碧辉煌。已用作荔枝湾文化休闲区
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
文津古玩城
广州市文津
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古玩及工艺品商铺。
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
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
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
琶洲塔和香港
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
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
文塔向游客开放,内置
文曲星石碑一方,文房四宝一套,功能齐全。游客入内参拜,定能才高八斗,
逢考必过,学业进步,文运亨通。
票价:5元。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是国家特级酒家,它坐落于广州市荔湾湖畔,与北园、南园被合称为广州三大园林酒家。酒家由中国著名园林建筑师
莫伯治设计。它荟萃了
岭南庭园特色及其
装饰艺术的精华:外围
粉墙黛瓦、绿榕掩映;内部迂回曲折、层次丰富。整个酒家由假山鱼池、
曲廊、湖心半岛餐厅、
海鲜舫等组成,其布局错落有致,加上荔湾湖景色衬托,更显得四处
景色如画。
泮溪酒家曾经拥有一支以全国最佳点心师
罗坤、优秀点心师刘惠端,
特级厨师范汉鸿、杨海,青年厨师冯秋,
林壤明,宴会设计师伍带金等为代表的技术队伍。1960年代,以罗坤为主的师傅运用食品拼盘的方法,给点心伴以象形的图案和花边,使点心突破了一贯只作为茶点的传统而登上筵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点心宴”。
龙津桥
荔枝湾涌上的车行桥为龙津桥。荔枝湾涌共有5座桥: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均为
亚运前2个月新建的仿古桥,
桥名借用了
西关古代名桥的名字。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中间
过水,两边行人,长57米。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是荔枝湾
标志性景观。
西关民居
新荔枝湾周围保留有很多具有西关特色的民居,其中龙津桥桥头有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西关民居,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经过装修已用作展览馆。房屋主人是
新加坡大华银行现任董事长。
陈廉伯公馆
陈廉伯公馆
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主人陈廉伯(1884~1945)是中国缫丝工业第一人
陈启沅的后人。
陈廉伯公馆曾是“
荔湾俱乐部”,为结交粤系、
桂系军阀高官的场所,1946年曾作两广监务公署办公。1993年被定为“广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故居
曾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的蒋光鼐将军,其故居为三层
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66平方米,
建筑风格兼具
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
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
蒋氏后人将其捐赠给
荔湾区。
仁威庙
建筑简介
修建时间:始建于宋代
皇祐四年(1052年)。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清代
乾隆年间(1736-1759年)和
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
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前,仁威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3进房舍,重修时增建了后2进建筑和东序。
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葺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开始动工,到乾隆五十年(1785年)竣工,历时5年4个月;
清代同治年间的一次修建,历时4年5个月。
1963年左右,昌华塑料组在此生产。
“文化大革命”期间,“
破四旧”把庙内神像砸烂运走。以后头门和正殿成为昌华塑料厂车间,
东西配殿成为某
校办工厂的工场。
1983年8月,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中共荔湾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识人士的多次呼吁,昌华塑料厂已经于1993年底迁出。
仁威庙的头门、正殿经过维修、粉饰,已经恢复当年的雄姿。据负责管理该庙的工作人员说,仁威庙的梁架、木柱已油漆一新,木雕、砖雕、
陶塑、
灰塑正在翻新。相信在保护文物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仁威庙将焕发青春,作为荔湾商贸旅游区一个景点,让人们参观游览,欣赏岭南优秀的古建筑艺术。
游船摇橹
票价:
儿童票 50.0元/人 ;成人票 100.0元/人;长者票 75.0元/人
(含
荔枝湾游船、全程导游讲解、品味荔枝湾及西关风情,时长50分钟)
大撸船 1200.0元/人
(茶水、点心、水果,高级导游讲解服务,游览时间为一个小时,游完可到荔园免费品茶。)
豪华大画舫
豪华画舫-荔枝湾号:2880.0元/人 ;豪华画舫--
海山仙馆号:2880.0元/人
特色:颇具岭南韵味,畅游荔枝湾,适合聚会及商务。含茶水、点心、水果、空调,高级导游讲解服务,游览时间为一个小时,游完可到荔园免费品茶。
皇家画舫-十三行:5000.0元/人;皇家画舫-泮溪号:4500.0元/人
颇具岭南韵味,游荔枝湾,适合聚会及商务,尊贵享受(每节为4小时,包含
投影仪,纸,笔,茶水、空调,高级导游讲解服务)
节庆活动
每逢
节假日,荔枝湾景区都会费尽心思地开展许多特色活动和节目,如水上花市、七夕灯会等等,以吸引人气。
水上花市
过年前去
花市赏花买花,是广州人的传统年俗。自2013年起,荔枝湾景区别开生面地举办了水上花市,开创了与传统花市有别的新形式,吸引不少游客。
荔枝湾水上花市举办于春节前后,游客可搭乘古色古香的电动仿古小舟,听
咸水歌、欣赏沿岸春色;岸上路人可向岸边花船采购
年花、
年货,又可以欣赏沿途景观,体验本土新年活动。
元宵节灯会
中国情人节元宵怎么过?元宵节期间,荔枝湾景区布置精美花灯灯饰供人欣赏,还开展猜灯谜、放河灯、卖汤圆、西关婚俗表演等精彩节目,打造浪漫元宵。
三月三民俗节
农历三月初三是民俗节日
北帝诞,荔枝湾景区开展民俗主题活动,包括醒狮巡游、到仁威庙参拜北帝、文塔祈福、水上
集体婚礼等民俗表演秀,还能品尝
竹升面等本土传统食品,欣赏糖画儿、捏面人儿等外地
民间工艺绝活儿。游客在
趁墟的同时,可以体验丰富的本土民俗风情。
所获荣誉
2024年3月,入选广州市第二批水务遗产名录。
2024年6月24日,荔枝湾涌荣获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