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诞
汉族传统文化活动
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民间信仰、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汉族传统文化活动,其中以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北帝,又称为玄武、真武等,是道教中司水之神,是广府人最崇拜的神祇之一。相传北帝在三月三羽化成仙,因此得道之日就成了北帝诞。2008年2月,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北宋以来,玄武崇拜日盛,尤其是北宋边患频繁,作为北方主神的玄武,其崇拜得到官方支持,为避宋太祖赵玄朗讳,玄武更名为真武,其形态逐渐人格化。佛山旧时为水泽之地,水患频多。加之宋代以来,佛山成为岭南著名的冶铁中心。北帝司水,水又能灭火,故佛山自宋代元丰年间建造供奉北方水神真武的祖庙,防水防火,保一方平安,把社会安全,提到首位。元丰年间,曾诏封“佑圣”为真武灵应真君,在这种背景下,随着中原人口大量南向迁移,玄武崇拜也就跟着来到了岭南。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传说真武大帝曾显灵相助,特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把北帝祭祀列为国家大典,玄武信仰也因此进一步遍及全国。北帝崇拜在明代以后也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信仰的主流之一。北帝祀典上升成为官方礼制,不仅供奉北帝的祠庙遍及各乡,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着北帝的神位。明清以来,佛山祖庙因其“惟我独尊”的最高地位,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和神权于一体的官祠庙宇,佛山祖庙和北帝崇拜在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
现状
北帝诞当天广州黄埔村都举行村中成年男子的“上匾”仪式。“上匾”是黄埔村男子人生的大事,上了“匾”的男子就是可以交付重任的“顶梁柱”了。村里凡在40岁以上,年龄尾数为1的男子,都会在当天到北帝庙举行朝拜仪式,把名字刻在同一块牌匾上并高挂在北帝庙内。“上匾”成了黄埔村独具特色的风俗。在祠堂街的舞台上安排了唱大戏环节,粤曲粤剧将唱足一天。祠堂街和吉辰大街广场上将摆上数百围桌椅,各个姓氏的村民、宗亲兄弟齐吃“阿公饭”共庆北帝诞辰。
珠村北帝斋 用料简意头好。据了解,依据珠村风俗,做北帝斋的材料非常简单,都是大白菜、粉丝、腐竹之类,加入南乳、片糖,用大锅来煮,因寓有保身体健康的意头很受村民欢迎,前昨两天每天光是大白菜就用了上千斤。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举行传统的飘色巡游活动,队伍由鳌鱼方阵、净瓶队、飘色以及八音锣鼓柜组成,从留耕堂广场出发,途经沙湾古镇核心街道。响亮的引领锣声为巡游拉开了序幕,最为吸引目光的莫过于飘色方阵,“色仔”“色女”们衣饰艳丽华美,凌空的动作飘逸灵动。既有表现传统民间传说的《天女散花》、《独占鳌头》,也有反映本土文化的《古镇兰芳》、《青萝三凤》。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2 09:17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