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
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人物生平
王佐之才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致使荀彧受人非议。另一说,荀彧因为年少时有才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南阳人阴修为颍川太守时,荀彧在郡里担任主簿。
永汉元年(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掌握大权。荀彧请求出任地方官,任亢父县令,随即弃官归乡。当时荀彧同郡韩融带着宗亲一千多家在密县西山中避难,荀彧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冀州牧韩馥与荀彧同郡,他派人接荀彧,乡人不愿跟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见汉室混乱,每每有匡正之心。当时曹操在东郡,荀彧认为曹操有雄略,而袁绍终不能成大事。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董卓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暴毙,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谋能应机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东征徐州牧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进攻陶谦,应该马上供给他们军备粮食。”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的,不可以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他们,平素并没有什么往来,现在来得急,计划肯定还没有定下;现在趁他计策未定来游说,就算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怀疑,那他就会恼怒而定计了。”于是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
兴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世之论者
此时,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
荀彧劝阻说:“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最终能完成大业。将军本来是凭兖州起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况且兖州跨黄河、济水,是天下要冲,现虽残破,但还可以自保,此地就是将军您的关中、河内,不得不先稳定它。如今我们已击溃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定不敢西顾,我们趁机组织队伍收割麦子,节约粮食,储备谷物,就可以一举打垮吕布。然后向南联合扬州的刘繇,共讨袁术,以控制淮水、泗水一带。如果舍弃吕布不打而东攻徐州,多留守兵则攻城不够,少留守兵就会征百姓也来守城,不能打柴拾草。吕布乘机侵扰杀掠,民心将更恐惧,只有鄄城、范、卫三处可以保全,其余的地方都不为我们所有,这样就等于失去了兖州。要是徐州攻不下,将军将安身于何处?何况陶谦虽死,徐州也不易攻破。徐州已鉴于往年的失败,将会因畏惧而紧密联合,内外相应。现东方都已收麦,必会坚壁清野以防将军;将军久攻不下,抢掠又无收获,不出十天,十万人马尚未开战自己先已困乏了。上次讨伐徐州,实行了以暴力相惩罚,徐州子弟想到父兄被杀的耻辱,必定会誓死奋战,没有投降之心,即使能攻下徐州,还是不能占有它。天下确实有舍这取那的事,以大换小,是可以的,以平安换危险,也是可以的;权衡一时的形势,不顾忌根基不稳固,一样是可以的。现今三者无一有利,希望将军对这种情况细细权衡。”
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
不久,曹操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劝奉天子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荀彧与程昱劝曹操西迎天子,曹操于是令曹洪率兵西进。卫将军董承袁术部将苌奴拒险阻挡,曹洪不得通过。二月,曹操击败黄巾军,平定颍川。
七月,汉献帝刘协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联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
荀彧则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怎么敢为害呢?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参见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明以举贤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锺繇。”
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许多命世大才,他推荐的同郡有陈群,海内有司马懿,当世名士有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最终成为卿相的有十余人。荀彧选人不拘一格,戏志才、郭嘉等人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但都因有智谋而被荀彧举荐,最终也都显名。荀彧所荐者皆称职,只有严象为扬州长官,韦康为凉州长官,后来都因为失败丧命。
献帝爱好文学,在许都时,荀彧还曾与荀悦、孔融在禁中为献帝侍讲,朝夕谈论。
机鉴先识
自曹操迎奉汉献帝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认为是败于张绣的缘故。锺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以曹公的明智,一定既往不咎,还有什么好忧虑的。”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现在准备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与之匹敌,该怎么办?”
荀彧说:“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荀彧还说:“如果不先取吕布,那河北也不容易图谋。”曹操说:“诚如您所说。但我所忧虑的,是又怕袁绍侵扰关中,引发羌、胡叛乱,向南引诱刘璋,那样的话我就要用兖州、豫州来对抗天下的六分之五了。那该怎么办呢?”荀彧说:“关中将帅数以千计,没有人能统一起来,只有韩遂马腾最强。他们见崤山以东地区正在争战,必定各自拥兵自保。现在如果以恩德招抚他们,派遣使者与他们通好,即使不能长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东之前,足以不生变动。关西的事情可以托付给锺繇,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曹操于是令锺繇持节督关中,韩遂、马腾各遣子入侍。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曹操南征张绣退还,张绣的兵士追击,在此期间,曹操曾写信给荀彧说:“贼军紧追我军,虽然我军日行数里,但我算好了,到安众时,一定能打败张绣。”后果如其所料。七月,曹操回到许县,荀彧问曹操:“之前您料定一定会打败敌军,这是为什么?”曹操说:“敌人阻止我回归的部队,与我军死地战,我由此而知一定会胜利。”同年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亲征河内,先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之后进军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
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荀彧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把所有兵力聚集在官渡,想和您决出胜负。您以极弱的兵力对抗极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他们,一定会被敌人所制,这是天下的重要时机啊!况且袁绍这个人,只是布衣之雄,能聚集人才却不会使用他们。凭着您的英明威武再加上天子的名义,攻向哪里不能取胜!”又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参见乌巢之战),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而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今山东阳谷境)。
建安六年(201年)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析,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河北;我们背靠兖州、豫州,如远征江、汉,这时袁绍要是收其残部,乘虚攻击我们的后方,您的大事就完了。”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其子袁谭袁尚为争夺继承权相互攻伐。
建安八年(203年)七月,曹操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上表说:“臣听说虑为功劳之首,谋为受赏的根本,野战比不了庙堂,战功多也比不上对国家的功勋。因此对曲阜的荣赐不下于营丘;萧何的土地高过平阳侯(曹参),自古至今都是如此。侍中守尚书令荀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遇乱世,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以来,周游征伐,与荀彧戮力同心,商定王略,荀彧建言献策,无不见效。荀彧的功业,使臣得以成功,拔开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到达许县后,荀彧伴随左右,尽忠谦顺,如履薄冰,殚精竭虑,安抚万民。天下平定,是荀彧的功劳。应该赐予他高爵,以彰元勋之赏。”荀彧非常谦虚,以自己没有野战的战功为由极力推辞,把表压了下来。因此,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在今河南新郑县内)侯的封爵。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应该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易服。”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劝道:“若依照九州制,则河东、冯翊、扶风、西河以及幽州、并州之地全部并入冀州,所夺占囊括的地方众多。之前您击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动,人人害怕不能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兵众。现在把这些地方并入冀州,就会导致人心紧张。况且很多人在说关右诸将闭关自守;现在他们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以为自己的地盘也会依次被夺。一旦发生变乱,即使有守善之人,威迫之下也会为非作歹,那么袁尚得以宽限死期,袁谭也会心怀二意,刘表因此保守江、汉之间,天下就不那么容易平定了。希望您迅速领兵先平定河北,然后修复旧都洛阳,南征荆州,指责刘表不向朝廷进贡,那么天下都了解您的心意,人人安心;等天下完全平定后,再商议恢复古制,这才符合国家长久的利益。”曹操回信给荀彧说:“如果不是足下提醒,损失就大了!”于是搁置了九州制的计划。
曹操平定冀州后,在邺城为荀彧建起大第,而其余诸将各以功劳高低受居弟。曹操亲自到大第游逛,笑道:“这就是《周礼》的‘六勋之差’啊!”
居中持重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女儿(后为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作乱。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郡人卫固范先请求留下王邑,暗中却与高干同谋。曹操对荀彧说:“关西诸将,依靠险要和马匹,倘若受征必定作乱。张晟寇崤、渑之间,南通刘表,卫固等人又依赖张晟,我担心他们会成为大患。河东郡被山带河,四周经常发生变乱,是当今天下重要的一个地区。请您为我举荐一个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治理那里。”荀彧说:“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任十六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建安十二年(207年)春,曹操上书称赞荀彧的功劳说:“从前袁绍侵略郊畿,大战于官渡。当时我军兵寡粮少,打算退回许县,就写信给荀彧商议,荀彧反对臣的意见,极力申述应当坚守的好处,提出进讨的方略,启发臣的思想,改变了臣错误的打算,才得以打败强敌,覆取其部众。荀彧洞察胜败关键,这种才能世间少有。袁绍战败后,臣的军粮也用完了,臣以为河北不容易攻取,就打算南讨刘表。荀彧再次阻止臣,又详尽说明得失,臣听从了荀彧的意见,回师北征,得以歼灭恶贼,平定四州。当初如果臣从官渡退兵,袁绍必定击鼓前进,我军形势就会倾覆,难以取胜。之后如果南征刘表,忽视兖州、豫州,不光难以得利,还会失去原来的地盘。荀彧提出这两条计谋,转败为胜,转祸为福,谋殊功异,是臣比不上的。所以先帝看重指挥调度的人,轻赏临阵作战的人;古人重视运筹帷幄之功,看轻攻城拔寨之勇。之前对荀彧的封赏,难以与他的功勋相比,臣请求重新评议,增添他的食邑。”荀彧极力推辞。曹操写信给他说:“您所献的策谋,还不只是我所表的这两件事。您一直谦虚,是仰慕鲁连先生吗?通达时务的圣人是不会在意这个的。从前介子推说:‘盗窃别人财物,尚且叫作盗贼。’何况您的智谋能够安定人事,使我获得荣耀的就有一百多件,我仅以这两件事为您增封,您都要推辞,何必如此谦逊呢?”于是荀彧食邑增加一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曹操还要表荀彧为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刘表病死后,曹操遂得荆州。
赍志以殁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提议让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秘密与荀彧商议此事。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情因此搁置,曹操“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南征孙权,上表请荀彧到谯地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又上表:“臣闻自古遣将,上面设有监督,下面派有相助的副职,所以能够显示国家的尊严,减少过失。如今臣正要渡江,奉辞伐罪,应该有天使奉行王命。文武并用,是自古就有的例子。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荀彧,是国家的重臣,德行闻名华夏,已经到了军中,便应该和臣一道进军,宣示国家命令,用威德镇抚敌寇。军贵神速,臣来不及请示,因此私自留下荀彧,以作为重要的助手。”献帝听从了曹操的上表,于是以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亡(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后汉书》则记载: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献帝深感痛惜,祭祀之日废燕乐。谥曰敬侯。次年(213年),曹操成为魏公。
荀彧去世后被立碑,碑文为潘勖所撰(详见《艺文类聚》引《尚书令荀彧碑》)。荀彧的儿子荀恽袭爵,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荀彧自担任尚书令以来,常常以书信陈事。荀彧临终前,把这些信全部烧毁,因此他的奇策密谋并没有全部流传。起初,征役草创而制度多所兴复时,荀彧曾对曹操说:“过去舜分别命禹、稷、契、皋陶管理政务,教化征伐,并时进行;高祖之初,战火频繁,但还是能做到在民间选拔擅长教化的人,叔孙通在戎旅之间推行礼仪;世祖有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的事。所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现今您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使干戈渐止,大道流行,国难平息,六礼俱治,这就是姬旦辅佐周朝迅速平定天下的缘由。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这是仲尼著书立说之意。若显制度于当时,扬名于后世,岂不盛哉!如果等到战争结束再考虑治天下,恐怕太晚了。应该召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礼学并兴,教化渐敦,则王道并济。”荀彧生前多次从容议论治道,如此之类甚众,曹操也常常嘉纳。
咸熙二年(265年),魏帝曹奂追赠荀彧为太尉
主要影响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锺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历史评价
汉末三国
潘勖:“夫其为德也,则主忠履信,孝友温惠,高亮以固其中,柔嘉以宣其外,廉慎以为己任,仁恕以察人物,践行则无辙迹,出言则无辞费,纳规无敬辱之心,机情有密静之性,若乃奉身蹈道,勤礼贵德,动咨事间,匪云予克,然後教以黄中之叡,守以贞固之直,注焉若洪河之源,不可竭也,确焉若华岳之停,不可拔也,故能言之斯立,行之斯成,身匪隆污,直哉惟情,紊纲用乱,废礼复经,於是百揆时序,王猷允塞,告厥成功,用俟万岁。”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锺繇: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唏嘘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鱼豢:“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
两晋南北朝
傅玄:“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陈寿:“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裴松之:“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陈氏此评,盖亦同乎世识。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王道既微,横流已极,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嶮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
唐宋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荀文若首豫经纶,提挈草昧,清神昭乎物表,妙识出乎机先,造我魏邦,繄其是赖?一言不合,五毒将施,无词寄文,空器见志,可不剧哉?”
严从:“叹王室之多故,怀黍离以永吟,遂委忠曹公,冀图匡复。而天命潜革,人心则殊,姑回备物之谟,卒抗非常之锡,虽欲匡上以德,翻杀身成仁。夫仁义岂有恒?在乎不舍道而已。是故比湛身於殷后,微子抗迹於周邦:虽二美同归,而三仁齐致。”
苏图元:“张宾崔浩,曾施神国之谋。荀彧田丰,亦运制胜之策。”
杜牧:“荀文若为操画策取兖州,比之高、光不弃关中、河内;官渡不令还许,比之楚、汉成皋。……及事就功毕,欲邀名于汉代,委身之道,可以为忠乎?”
司马光:“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於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於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徐积:“荀彧所蔽不早图。”
苏轼:“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苏辙:“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时,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文若之意,以为劫而取之,则我有力争之嫌,人怀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九锡虽至,而禅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则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过也。”
吕南公:“乔玄荀彧皆儒雅,至死何曾晓爱憎。”
何去非:“人之挟数任术若荀文若者几希矣,盖曹公之策士而倚之为蓍龟者也。”
唐庚:“董昭建议曹公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称曹公兴师,本为朝廷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公由是不平,彧以忧卒。论者曰:彧叶规曹氏,以倾汉祚,晚节立异,无救运移。 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却之。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究其终始,幸不幸异耳,用心岂不同耶!论者何得非之!”
洪迈:“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 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
陈亮:“彼荀彧智谋百出,而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徒见荆州四达,英雄之所必争,而巴蜀险阻非图天下者之所急,及熙尚平,遂教之南征荆州,责贡之不入,而不知大略之士常留所必争者以饵敌,而从事乎不足急者,以蹙之也。”
金朋说:“管仲尊周昔相桓,当年文若附曹瞒。匡朝宁国言虽正,始比高光孰发端。”
刘克庄:“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
卫宗武:“曹公初见奇,直以子房许。制胜算无遗,毙袁而诛吕。意见稍有乖,几欲置鼎俎。朝端存正论,九锡胡不取。本初固难依,奸雄恶可辅。初年歼德祖,继又族文举。嗜杀其如斯,大夫可以去。见几奚不早,一死昧所处。既不为夷齐,又不为伊吕。徒抱忠贞心,遗憾亘千古。”
元明清
李谷:“曹氏阴谋政似新,赞成皆是汉家臣。荀侯岂为浮名死,忠义多于管仲仁。”
李詹:“天下三分望报功,曹侯讨贼未全忠。委身汉室诚难事,际遇谁如诸葛公。”
高启:“晚惜彤弓势已难,空期魏武作齐桓。犹缘死沮奸雄意,窃鼎迁延到五官。”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李东阳:“彼荀彧者,以沟渎之径,为成仁取义之举。虽幸免涑水之论,而竟黜于考亭之笔。岂非自失其正,以贻天下后世之议哉。或不足道也。”
郑学醇:“文若家声自朗陵,当涂世裔是曹腾。崎岖河朔相从意,四百年间又废兴。”
三国演义》: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濒死不悔,不尽其用不止者,张子房、荀文若、贾诩之流是也。”
卢若腾:“尤恨荀文若,竭智佐奸凶。汲汲兴汉业,阿瞒笑其惷;及至加九锡,势成不可壅。嗔目除异己,噬脐悔无从。”
王夫之:“荀彧拒董昭九锡之议,为曹操所恨,饮药而卒,司马温公许之以忠,过矣。乃论者讥其为操谋篡,而以正论自诡,又岂持平之论哉?彧之智,算无遗策,而其知操也,尤习之已熟而深悉之;违其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冒虚名,蹈实祸,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也,而彧何若是?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于此亦可以征人性之善,虽牿亡而不丧,如之何深求而重抑之!彧之失,在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
孙奇逢:“如荀彧、刘穆之之徒,始从操裕,岂遂欲弑逆哉?惟其渐渍顺长而势卒至此耳。虽然自弑,逆以下苟一事不道,而苟从之,皆为失大臣事。”
沈德潜:“何为荀文若,屈身昧知止。末路终见疑,身死名亦毁。”
赵翼:“彧亦明知操之心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之见忌於操,而饮药以殉。其为刘之心,亦可共白於天下矣!”
张晋:“文若佐阿瞒,帷幄着奇绩。既为张子房,何乃阻九锡。”
柯振岳:“就中最是荀文若,帷幄运筹王佐略。为汉不忠魏亦疑,白首子房竟焉托。”
独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陈元龙、贾文和之流皆一时之魁奇俊杰也。”
严可均:“周瑜、荀彧为三国佐命元功。”
现代
孙明君:“从理性出发,从现实出发,荀彧清醒地认识到汉不可为,于是他拥护曹操重造天下的大业,并建立了赫赫功绩。同时,他与旧王朝之间在情感上又有藕断丝连的联系,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的阴影亦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挣脱。”
何兹全:“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轶事典故
荀令留香
主词条:荀令留香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喜欢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此典故又有“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称。
旧唐书》载诗人李端曾献诗“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唐代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一诗中有“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句。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赏识杜畿
荀彧与侍中耿纪是邻居。京兆人杜畿来到许县时,与耿纪相见,两人彻夜交谈。当时荀彧听到了杜畿的言论,他对杜畿的谈吐颇为看重,于是在第二天派人对耿纪说:“遇到国士而不向朝廷举荐,怎能身居高位呢?”荀彧见到杜畿后,对待他与旧识一样,又把他推荐给了朝廷。
相关争议
娶宦者女
典略》记载:中常侍唐衡想把女儿嫁给汝南人傅公明,傅公明不娶,就转给荀彧。荀彧的父亲荀绲贪慕唐衡的权势,就让荀彧娶了唐衡之女,荀彧因此受论者讥讽。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汉纪》记载唐衡死于桓帝延熹七年(164年),当时荀彧不过两岁,则成婚之日唐衡早就过世了,贪慕权势之言并不正确。且荀绲是八龙之一,必定不是通过苟且方式谋求好处的人,若是不得已而接受,又怎能说是贪慕权势呢?昔日郑昭公拒绝与齐国结亲遭到非议,隽不疑拒绝与霍光结亲而被人赞美,受非议在于昭公使本国失去援助,被称赞在于隽不疑深谋远虑,但当时并没有受到危害,所以能够各自保持气节。到了宦官专权的时候,四海谨慎畏惧;左悺、唐衡,杀人不过说句话的功夫。因此当时谚语‘左回天,唐独坐’,便是说左悺、唐衡权势无人能比。顺从他们远近亲属生活才能安定,忤逆他们祸端就会立刻降临;这就是以生存代替死亡,蒙受耻辱来达到保全自己的时候。过去蒋诩与王家联姻,也没有使节操受损,荀绲答应这件婚事,又有什么妨害呢?”
荀绲为荀彧娶唐氏之事,又见于范晔《后汉书》。但此书记载荀绲畏惧宦官才让荀彧娶唐氏。而荀彧少有才名,因此并未遭受非议。
伏后之信
献帝春秋》中记载了一件事:董承被诛后,伏皇后给父亲伏完写信,说司空曹操杀董承,献帝方为之抱怨。伏完得到信,先交给荀彧看,荀彧感到不满,对此久久隐瞒不言。伏完又把信给妻弟樊普看,樊普就把这事告诉曹操。后来荀彧担心事情被发觉,想自己泄露此事,就请求出使邺城,并劝曹操把女儿嫁给献帝。曹操说:“现在朝廷有伏后,我的女儿怎么能够配给圣上?我以微功得到任用,岂能再依靠女儿受宠呢!”荀彧说:“伏后没有儿子,性格又凶邪,她曾与其父写信,言辞丑恶,可因此废掉她。”曹操问:“你当初为何不说这事?”荀彧表现出震惊的样子,说:“我过去已经和您说过了。”曹操说:“这岂是小事,我怎么会忘呢?”荀彧又惊道:“确实没有和您说过。昔日您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我担心给您增添内顾之念,所以没有说。”曹操又问:“官渡事后为什么不说?”荀彧无言以对,只是向曹操认错。曹操因此怨恨荀彧,但对外仍然表现得包容他,因此世人并不知道此事。后来董昭提魏公之议,荀彧意见不同,想和曹操交流。直到荀彧奉玺书犒军,饮飨礼毕后,荀彧请求留在此间。曹操知荀彧欲言封事,便拱手遣荀彧出去。荀彧去世于寿春,从寿春南逃的人告诉孙权,说曹操指使荀彧杀伏皇后,荀彧不从,因此自杀。孙权以此露布于蜀地,刘备得知后,说道:“老贼不死,祸乱不得终止。”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按《献帝春秋》说荀彧想透露伏皇后的事而请求出使邺城,而抵赖说‘过去已经说过’,证明不了这话,又改借口说官渡之忧。俯仰之间,辞情顿屈,即使是庸人,也不至于如此,何况以此玷污贤哲呢!凡此处所言,皆出自鄙俚,可谓以吾侪之言而厚诬君子者。袁暐(《献帝春秋》作者)虚罔之类,此最为甚。”
人际关系
主词条:颍川荀氏
主要作品
全后汉文》辑录有其文数篇:《迎驾都许议》《散斋得宴乐议》《田畴让官议》《报赵俨书》《报曹公书》。
后世纪念
据清代光绪年间《寿州志》记载,荀彧墓“俗传在州南门外南关坊”。
当地文史研究者指出,荀彧墓在今寿县南关大转盘寿霍路以东500米处。这一说法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中也有较为详实的描述。后因建设需要,被夷平。
史料索引
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后汉纪·卷第三十·孝献皇帝纪》
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荀彧初登场于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一回中。其时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荀彧共其侄荀攸共往相投,成为曹操旗下的重要谋士。曹操初与荀彧交谈,便已惊叹荀彧是“吾之子房”。荀彧又向曹操举荐程昱,为曹操另添一名重要谋士。
第十一回曹操兴兵讨陶谦于徐州,荀彧与程昱留守根据地兖州,遇上吕布偷袭,二人设计死守鄄城、东阿等三城,力保不失。徐州之役后,荀彧献策吸纳汝南一带的黄巾势力,建立青州兵集团,令曹操得以滋养势力。后来又劝曹操乘献帝出走的时候勤王迎帝,一方面让曹操得以挟君以令天下,另一方面也令汉室得以保存。
第十四回,荀彧晋升侍中尚书令。后献“二虎竞食之计”挑拨刘备与吕布,令二人心怀诡谲,不能通力合作。
曹操征张绣时,荀彧留守许都。此后参与讨伐吕布、袁绍等战事。
第二十三回曹操于祢衡前赞扬“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但祢衡却反讽荀彧共能“吊丧问疾”。
荀彧深谋有智,擅长评价人物,曾与孔融争辩,一席话将袁绍手下谋士将领的缺点一一道出。荀彧亦善占卜术数,第二十四回曹操征刘备于小沛时,大风吹折军旗,荀彧便算出刘备军必定派人劫寨。官渡之战时,荀彧再次为曹操留守许都,提供粮草支援。后来曹操南征荆州、江东,亦留荀彧守许都。
第六十一回,曹操野心渐露,与手下董昭等互谋自尊为魏公,加九锡。荀彧不以为然,以大义阻谏曹操,不被接纳,更触动曹操的加害之心。后来曹操南征,令荀彧同行,荀彧知曹操意图加害,故托病止步于寿春。谁知曹操送来饮食一盒,内无一物,暗示要荀彧自行了断。荀彧理解其意,亦知在数难逃,决定服毒自杀,终年五十岁。
影视形象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3:5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