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29年,W.H.卡罗色斯按照
反应过程中是否析出低分子物,把聚合反应分为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缩聚反应通常是指多
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水、醇、氨或
氯化氢等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所得聚合物称
缩聚物。加聚反应是指
α-烯烃、共轭双烯和
乙烯类单体等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所得聚合物称
加聚物,该反应过程中并不放出低分子副产物,因而加聚物的化学组成和起始的单体相同。
② 1953年P.J.
弗洛里按
反应机理,把聚合反应分成
逐步聚合和
链式聚合两大类。
逐步聚合反应每一步的
速率常数和
活化能大致相同。反应初期,大部分单体很快消失,聚合成二至四聚体等
中间产物;
低聚物继续反应,使产物的分子量增大。因此,可认为单体
转化率基本上不依赖于聚合时间的延长,但产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例如:带
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缩聚反应如
乙二醇和
对苯二甲酸形成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见聚酯)、由
己二酸和
己二胺合成聚己二酰胺己二胺(见聚酰胺)的反应等;还有
二异氰酸酯与
二醇形成
聚氨酯的聚
加成反应;
2,6-二甲苯酚氧化偶合形成聚二
甲基苯醚的
氧化偶合聚合等。
链式聚合反应一般包括引发、增长和终止等反应步骤。各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差别很大,延长聚合时间可提高转化率,而分子量不再变化。α-烯烃、共轭双烯和乙烯类单体的
自由基聚合和正、
负离子或
配位聚合均属链式聚合反应,环醚和
内酰胺在选定条件下的离子型
开环聚合,正常子聚合中某些单体的
异构化聚合,以及
苯乙烯或
丁二烯在
烷基锂存在下的负离子
活性聚合,这些反应尽管各有特点,但一般也属链式聚合。按照引发方式的不同,链式聚合还可分为
引发剂(或
催化剂)引发聚合、热引发聚合、
光引发聚合、
辐射聚合。此外,尚有生化聚合、
电化学引发聚合和
力化学聚合等。
1. 单体的消失(用
转化率%表示)与聚合时间的关系:在
逐步聚合反应中,所有单体的不同官能团之间都能进行反应,因此单体很快消失,这时的转化率要用单体官能团的
反应程度p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转化率%=100p。而在链式聚合反应中,单体是逐渐消失的。
2.
聚合物的平均
聚合度与转化率的关系:在链式聚合反应中,唒与转化率基本上没有
依赖关系。在逐步聚合反应中,转化率<80%时只形成
低聚物;只有转化率>98%时,才能形成
高聚物,没有
链终止和
链转移的
负离子聚合能形成活的高分子,此时唒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3. 从
反应热及活化能来比较:链式聚合反应的反应热较大,在20~30千卡/
摩尔之间,所以
聚合最高温度Tc很高,在200~300℃之间,在一般
聚合温度下,可以认为它是
不可逆反应。链式聚合反应的链增长活化能很小,在5千卡/摩尔左右,因此只要引发剂产生
自由基,链增长即迅速进行,能在一秒钟左右形成唒约为1000的
长链高分子。但在
逐步聚合反应(如聚酰胺和聚酯)中,反应热只有5千卡/摩尔左右,它们的Tc低至40~50℃。所以在一般温度下它是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既依赖于温度,又依赖于
小分子副产物的浓度。逐步聚合反应的链增长活化能在15千卡/摩尔左右,所以聚合必须用高温,往往要采用催化剂以降低反应温度,并在
高真空下反应,以尽量除去小分子副产物。
常用的
聚合方法有
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
溶液聚合和
乳液聚合四种。
自由基聚合可选用其中之一进行;离子型或
配位聚合,一般采用溶液聚合,例如乙烯、
丙烯采用钛催化剂聚合,由于催化剂与聚合物均不溶于溶剂,常称
淤浆聚合;
缩聚反应一般在本体或溶液中进行,分别称为本体(熔融)缩聚和
溶液缩聚,在两相界面上的缩聚称为
界面缩聚。
①本体聚合 组分简单,通常只含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所以操作简便,产物纯净;缺点是
聚合热不易排除。工业上用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的聚合物主要品种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高压聚乙烯和
聚苯乙烯。
②溶液聚合 优点是体系粘度低,传热、混合容易,温度易于控制;缺点是
聚合度较低,产物常含少量溶剂,使用和回收溶剂需增加
设备投资和
生产成本。溶液聚合在工业上主要用于
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如
醋酸乙烯酯在
甲醇中的溶液聚合,
丙烯腈溶液聚合直接作纺丝液,
丙烯酸酯溶液聚合液直接作涂料和胶粘剂等。
③悬浮聚合 通常是在大量的水介质中进行,散热容易,产物是0.05~2mm左右的小颗粒,容易洗涤、分离,产物纯度较高;缺点是产物容易粘壁,影响
聚合釜传热和
生产周期。悬浮聚合主要用于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工业生产。
④乳液聚合 由于使用了
乳化剂而具有特殊机理,单体在
胶束中引发、聚合是在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中进行。其特点是速度快、产物分子量大、体系粘度低、易于散热;缺点是乳化剂等不易除净,影响产物性能,特别是电性能较差,在工业上乳液聚合主要用于
合成橡胶的生产,如
丁苯橡胶、
丁腈橡胶和
氯丁橡胶生产。
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一般为
均相反应,但也有因
聚合物不溶于单体或溶剂而沉淀出来;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均属
非均相反应。
均相体系往往属
非牛顿流体(见
粘性流体流动),可直接使用,若要制得固体聚合物,则需进行沉淀分离;
非均相体系固体物含量可高达30%~50%(最高
达约60%),除
胶乳可直接使用外,其他均需经分离、提纯等
后处理。
以前一直认为具有两个双键的化合物在聚合时必定形成交联的不溶、不熔的
高聚物。但在1951年,G.B.布特勒等人用
自由基引发二烯
丙基季铵盐类进行溶液聚合,却得到了可溶性的
线型聚合体。布特勒通过对
二烯丙基
季铵盐类聚合的研究,提出单体可以通过交替的“分子内-分子间”
链增长反应,导致线型高聚物的形成。1953年W.辛普森等人在研究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的聚合反应时,指出了双烯类单体在聚合时有环化现象。1958年J.F.琼斯将这类聚合反应称为环化聚合。
(1)聚合反应中的使用单体、溶剂、
引发剂、
催化剂等大多是易燃、易爆物质,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爆炸。如
聚乙烯的单体
乙烯是
可燃气体,
顺丁橡胶生产中的溶剂苯是
易燃液体,引发剂金属
钠是遇湿易燃危险品。
(4)
聚合物分子量高,黏度大,聚合
反应热不易导出,一旦遇到停水、停电、搅拌故障时,容易挂壁和堵塞,造成局部过热或
反应釜飞温,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