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球甘蓝
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
结球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下部叶大,大头羽状深裂,边缘波状,具细圆齿,上部叶长圆形,全缘且抱茎,所有叶肉质无毛,具白粉霜;花浅黄色,花瓣倒卵形;长角果圆筒形;种子球形,呈灰棕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因其富含葡萄糖,吃起来有些许甜味,而叶片与中国本土“蓼蓝”相似且形状层层包成球状,故而得名“结球甘蓝”。
植物学史
结球甘蓝和大白菜一样产量高、耐储藏,是四季的佳蔬。德国人认为,圆白菜才是菜中之王,它能治百病。西方人用圆白菜治病的“偏方”,就像中国人用萝卜治病一样常见。市场上还有一种紫色的圆白菜叫紫甘蓝,营养功能和圆白菜相同。结球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由不结球的野生甘蓝演进、驯化而来,13世纪在欧洲开始出现结球甘蓝类型。16世纪开始传入中国。
因其富含葡萄糖,吃起来有些许甜味,而叶片与中国本土“蓼蓝”相似且形状层层包成球状,故而得名“结球甘蓝”。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根系主要分布在30厘米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生莲痤叶,内短缩茎着生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生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有粉状蜡质,有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较强的抗旱能力。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花为总状花序异花授粉,甘蓝所有的变种和品种之间相互杂交。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红褐或黑褐色,千粒重4g左右。
分布范围
结球甘蓝原产于欧洲,16世纪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在世界各地也普遍栽培。
生长环境
结球甘蓝性喜凉爽气候,较耐寒,叶球不耐热但幼苗耐热性较强,喜较强的光照和晴朗的天气,低温和长日照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开花结实,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土容易获得丰产,比较轻松的沙壤土有利于早熟。
繁殖方法
结球甘蓝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栽培技术
甘蓝是冬性较强的作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要求幼苗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在0~12°C下,经50~90天可完成春化。关于光周期,尖头型和平头型品种要求不很严格,圆珠笔头型品种则较严格的要求长日照。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后,一般经历抽薹期开花期结果期。开花期需30~40天。结果期需40~50天。
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和大白菜基本相同,但比大白菜适应性更广,抗性也更强一些。
甘蓝喜温和气候,能抗严霜和较耐高温。结球期适宜的温度为15~20°C,但适应温度范围为7~25°C,幼苗能忍耐-15°C低温和35°C的高温。甘蓝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润,若土壤干旱会影响结球,降低产量。甘蓝为长日性作物,对光强适应性较宽,光饱和点为30000~50000lx。甘蓝为喜肥和耐用肥作物,吸肥量较多,在幼苗期和莲座期需氮肥较多,结球期需磷、钾肥较多,全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4。每生产1000kg叶球,吸收氮4.1~4.8kg、磷0.12~0.13kg、钾4.9~5.4kg。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磷、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甘蓝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中国北方春、夏、秋均可露地栽培。东北、西北和华北的高寒地区,多于春、夏育苗,夏栽秋收,生长期长,叶球个大,是中国甘蓝和主产区。华北及东北、西北的部分城市,以春、秋两茬栽培为主,亦可进行多茬栽培。冬、春育苗,春栽夏收称为夏甘蓝;夏季育苗,秋季栽培,秋、冬收获,称为秋甘蓝。
甘蓝栽培都采用育苗移栽。春甘蓝大部分为早熟栽培,东北、西北以及内蒙古寒冷地区,通常于2~3月在温室育苗,育苗期60~80天;华北地区有两种育苗方法:一是于12月中旬至1月上旬在阳畦育苗,2~3月定植。二是于2月在塑料温室育苗,育苗期40~50天;秋甘蓝于6~7月育苗,育苗期一般为35~40天;夏甘蓝4~5月育苗,育苗期为30~40天。
甘蓝和根系在土温5°C以上就开始活动,因此,春甘蓝在日平均气温达6°C以上时,便可开始定植。北方春季干旱,多采用平畦栽培,夏季高温多雨,亦尽量多带土,少伤根,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合理密植是增加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甘蓝适宜的营养面积应根据品种和生长期长短而定,每亩株数和株行距大致如下:
早熟品种:33~40厘米见方,每亩4000~6000株;
中熟品种:45~50厘米见方,每亩2500~3000株;
晚熟品种:60~65厘米见方,每备1500~1800株。
苗床选择排灌水方便、土制疏松肥沃的田块,结合深翻施适量腐熟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播前浇透水,待土壤的含水量适中时把畦面整平。整平后按每亩苗床播种量为300~400克,播后稍加镇压,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并采用小拱棚或大棚进行遮阳网覆盖。当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假植一次,在育苗过程中,晴热天上午9时至下午3时用遮阳网覆盖遮阳。
甘蓝定植后需浇缓苗水,此时由于所温较低,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以利保墒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的恢复和生长。进入莲座期,植株要形成强大的同化器官,吸收水肥较多,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氮素化肥15~20kg,并充分供应水分,促进叶球生长。待叶球形成后,应控制浇水,防止裂天,利于贮藏。
甘蓝生长的初期容易受到菜青虫的危害,菜青虫菜粉蝶幼虫,他啃食嫩叶,严重能引起绝产。要采用低度低残留高效的杀虫剂进行治理。喷施杀虫剂的时间最好是在傍晚时候,此时喷药可以避免由阳光照射引起的浓度和成分的变化,利于发挥杀虫剂的最大功效。
育秧移栽,费水费工,深究之,属于小农模式,不利于规模经济和集约生产。山西寿阳县发明了一种谷物蔬菜精播机,可以实现甘蓝的机械化直接精播。其特征,没有种子破碎现象,株距合格率达98%以上,播深一致(有仿形性),完全能够满足甘蓝的直播要求。如果是旱地,担心种子发芽困难,可以配用拌种保水剂,使其在种子落土后一次吸收足够水分,而缓慢释放,以利发芽期水分的不断供给。其行距、株距可以参考上述数据而加以模式化。即:早熟品种,30厘米见方,中熟品种,40厘米见方,晚熟品种50厘米见方。可以通过机具株行距的调整达到。穴粒数,决定捉苗齐全壮,和如何省间苗问题。由于小粒种子单粒顶土困难,精播的要求不能使用单粒下种。根据经验,以3±1为好。至于幼苗期株行距较大,土地浪费问题,可以采用间作套种解决。即:行间播种生长期短的蔬菜,如菠菜芥菜类。
病虫防治
危害叶片、叶球;苗期发病子叶形成水渍状病斑,后渐蔓延到真叶,真叶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叶缘出现“V”形病斑,成株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形成叶斑或黄脉,叶斑由叶缘向叶内成“V”形扩展,坏死扩大,黄褐色;病菌蔓延到茎部和根部形成黑色网状脉,导致植株萎蔫死亡。
待结球甘蓝包心后,茎基部或菜心内发生水浸状软腐,以后植株枯黄,外叶萎垂脱落使叶球外露。一是翻晒土。定植前深翻土层18厘米-20厘米,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实行沟灌,不用漫灌;阴天及中午不要浇水,要与葱蒜类作物轮作。二是防治传病媒介昆虫。三是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四是药剂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和根茎部,常用下列药剂,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每隔7天-10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3次;链霉素4000倍液;抗菌剂“401”500倍-600倍液;敌克松原粉250倍-500倍液喷穴或喷雾。
浸染叶片后刚开始为不规则形,水浸或油渍状病斑,后变为淡褐色或黑褐色。一是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二是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后迅速移入凉水中冷却,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晾干后播种。三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00倍液或硫酸霉素农用链霉素
幼虫开始危害时,开始喷洒农药。常用的药剂有40%菊杀乳油或40%菊马乳油2000倍-3000倍液或每667平方米(1亩)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30克,防治效果好,其他药剂同防治菜粉蝶一样。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结球甘蓝一般以茎叶入药,其味甘,性平、无毒,有补骨髓、利关节、壮筋骨、利脏器和清热止痛等功效,尤其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及促进愈合作用,还可用于脂肪代谢失调的患者。
据《胡治百病方》记载:“甘蓝,河东陇西多种食之,汉地甚少有。其叶长大厚,煮食甘美。经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黄,生角结子。子甚治人多睡。”故人们誉称为“不死菜”。
圆白菜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可补骨髓、润脏腑、益心力、壮筋骨、利脏器、祛结气、清热止痛。
主治睡眠不佳、多梦易睡、耳目不聪、关节屈伸不利、胃脘疼痛等病症。
食用价值
结球甘蓝可炒食、煮食、凉拌、腌渍或制干菜,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
保健价值
食用后具有抗癌、抗溃疡、减肥、延缓衰老、消炎祛瘀、杀死白细胞等营养保健功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21:5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