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技术,传递
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1935年,江苏
镇江电化教学金陵大学教育传播视听教育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
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抗战时期,甘肃积极采用电化教育技术,将该省划分为7个电影教育巡回放映区,大力推广电化教育
教育思想教育媒体新经验、新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我国电化教育的新发展。
国家教委中央电化教育馆创办的期刊《电化教育》(Audio-Visual Research)和1980年国家教委中央电化教育馆创办的期刊《电化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
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
中国电化教育》(China Audiovisual Education,1996年从原《电化教育》期刊更名而来)。
中国电化教育的定义包括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的要素。这对学科理论建设具有
促进作用。而美国
教育技术的定义提出专业道德规范的问题,对于求实际、讲效益的专业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一点值得中国电化教育界借鉴。AECT2004年提出的定义相对其1994年的定义增加了两个形容词语:第一个是在“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前面的“适当的”(
appropriate)一词,第二个是在实践的前面加上“符合道德规范的”(
ethical)短语。这两个形容词语反映了一种新的技术
哲学观“适当的技术”观(Appropriate Technology)是一个从20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理念。这个理念与
技术决定论、
技术乐观主义和
技术悲观主义等哲学观的区别在于它重视具体的社会条件对技术的作用的影响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技术的作用。“适当的
技术观”追求使用技术的实效,反对盲目滥用技术。美国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中引进这个概念,提高了对教育
技术理论和专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中国电化
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乏追求形式、滥用技术的沉痛教训。杜绝这种现象的自由泛滥是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另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电化教育理论不但要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
教学过程,也要研究不恰当运用技术对教学过程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电化教育专业道德规范应该成为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领域,成为电化教育专业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认为电化教育是辅助教师讲授的一种重要手段或工具(主要指
电教器材、设备、教材、资料等)
认为电化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所涉及的是教育的某个部分,而不是教育的全体;它并没有自己的特殊的教育目的和
教育内容,只是采用特殊的
教育器材、
教育形态、
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设施来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
认为电化教育是
教育发展的
新阶段,是教育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新教育,它涉及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认为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形态的教育。教育形成一种新的形态需经历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形态逐步成形的过程。我国的电化教育还只是处于某一些新手段的初期试用阶段,距离形成一种完善的新方式和健全的教育形态尚有一段路程。
厉麟似(1896-1970),男,原名
厉家祥,字麟似,浙江杭州人,清代诗坛领袖
厉鹗之后。他早年毕业于德国
耶拿大学与
海德堡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与
哲学博士学位,后任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
教育司司长、
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
委员长、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并兼任
国民政府电影检查委员会常委、
中国国联同志会理事等职。1932年,厉麟似与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立了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并担任委员。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电影行业的最高行政官员之一,厉麟似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最新思想与
技术成果,并对我国电影行业进行了改革。他积极推行教育电影,为国产影片
制定标准,抵制不良影片;他大力发展民族电影事业,为拍摄国产
优质教育影片积极筹资,举办优良国产影片评选,并首次提出了我国电影的
分级制度;他积极推介《渔光曲》、
《三个摩登女性》等优质国产影片参加
国际电影节,并引入了一批国外的优秀教育影片;他还与陈立夫等人一同编纂发行了
中国第一部电影百科辞典——《中国电影年鉴(1934)》。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语言学家和文化外交家,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和
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先驱。
南国农,男,1920年生于
江西。他作为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解放后,他与萧树滋一起到兰州参加支援大西北的
教育事业行列,在
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之后又开设电教课程,编写电教
课程大纲,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并与肖先生一同创办了《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著作《
电化教育学》
萧树滋(1914-2002) 男,1953年10月,他奉命支援西北,调入
西北师范学院(后改为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兼任学校电教研究室主任。1982年,萧教授调到
河北大学教育系,先后为教育系、图书馆系开设了电教
必修课,为物理系开设了电教
选修课。1986年,
河北大学开办了培养高层次电教人才的
硕士研究生点,成为我国当时仅有的三个电教研究生点之一。他还是
华南师大电教系、
东北师大电教系、
河北师大电教系的兼职教授。 除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萧树滋从1982年起,历任河北省电教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大部;河北大学第三、四届
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电教》主编等职。为推进全国电教工作的开展,他走过十八个省市,参加过近百次重大电教活动,为数万人讲过学。多年来,他培育人的同时还潜心著述,先后发表论文70多篇,并出版了《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概论》、《电化教育实用教程》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