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的
巫山神女。天帝之女或谓
赤帝(
炎帝)之女,名曰瑶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精魂依草,实为灵芝。唐末被道教吸纳为
西王母第二十三女。
文献记载
战国
女神名。相传为南方天帝(即炎帝、赤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传说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瑶姬,亦作“姚姬” 。姬,本意为姬姓,因周人为姬姓,
周朝时“姬”也指代贵族妇女,并作为对女子的美称。《师古曰》姬本周姓,其女贵於列国之女,所以妇人美号皆称“姬”。后人附会,为之
立像,称为“巫山神女”。巫山:在今
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
宁河口至湖北
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
山海经·中次七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
女尸,化为䔄(yáo)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
菟丘,服之媚于人。” 媚于人:为人所爱也。(
郭璞注曰)
屈原(战国·楚)《
九歌》中《
山鬼》一篇,历来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此即是巫山神女瑶姬的早期形象。战国时楚国
宋玉《
高唐赋》宋玉劝谏
楚襄王亲自拜见神女。称“先王”游高唐白天梦中与女神相见,神女临去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
高唐赋》序及
李善注。
后宋玉《
神女赋》叙楚襄王果真夜梦神女,神女美艳绝伦、温婉娴雅,然而神女洁身自持,拒绝了楚襄王的追求。
北魏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
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南朝
唐
《
渚宫旧事》之三引《
襄阳耆旧记》神女言:“将抚君苗裔,藩乎江汉之间”。
《
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巫山: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通,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於巫山之南,号为“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对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子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於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襄阳耆旧传》云:“楚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封于 巫山之阳台,精神化而为之也。”
唐朝李贺《
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唐朝李商隐《
木兰》诗:“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朝王周《
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
五代
五代蜀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所记:“瑶姬,
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一说即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道士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云华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练神飞化之道。……复女有石天尊神女坛,坛侧有竹,垂之若簪,有槁叶飞物着坛上者,竹则因风而扫之,终岁莹洁,不为之污,楚世世祀焉。(《
太平广记》卷第五十六(女仙一)引《
集仙录》)
后蜀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
宋元
《
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
襄阳耆旧记》 :“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太平广记》卷五六引《
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此传说与恋爱无关)。上述传说源于《
山海经》中帝女女尸死于
姑媱之山,并化为䔄草的神话。此与
古神话述帝女死尸化为草契。瑶姬神话又有瑶姬为
西王母之女一说。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庙乃在诸峰对岸小冈之上,所谓阳云台,
高唐观。……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 ”宋·
陆游《
入蜀记》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
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
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
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
山猿皆鸣,达旦
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
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宋·
陈德武 《
清平乐·咏雨》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据《
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
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现代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把南后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巫山神女下凡。”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认为山鬼即巫山神女。“山鬼”是一位缠绵而深情的
女神,对她心中的“公子”是刻骨思念。正因其多情乃复生猜疑:“怨公子兮怅望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君思我兮然疑作”。这亦可谓人之常情。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即便内心疑惑迷惘,她对爱情仍坚贞不渝,“在神魂迷惘的绝望境地中,支配她生命的力量,仍然是爱情”。
马茂元《楚辞选》:那末‘采三秀兮於山间’,正所以表现女神缠绵生死、终古不化的心情,决不是一般的叙述了”。见《九歌·山鬼》
文化影响
赋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足见 其在
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最早是东汉
傅毅的《
舞赋》,虚设楚襄王游云梦,宴饮之间,以歌舞助兴,使宋玉即舞作赋。其
结构方式也刻意模仿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写法。
曹魏时
曹植的《
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
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
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正文中也用“精移神骇”写迷离惝恍的幻想境界,有似梦境一般;铺叙洛神的美丽,更是继承宋玉《
神女赋》的
艺术技巧而有所发展。南朝谢跳《
七夕赋》:“晒阳云于荆梦,赋洛篇于陈想。”
江淹《
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
瑶草兮徒芳。”其中“瑶草”即
化用巫山神女精魂化为瑶草的典故。李白《
惜余春赋》:“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
诗词
诗词中更是大量运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寄兴抒情。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借巫山神女讽谕女色祸国或斥子虚乌有之事:如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一:“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唐陈《
感遇》之廿七:“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岂兹越乡感,
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刘禹锡《
巫山神女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李商隐《
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又《
岳阳楼》:“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人
武关。”
韦庄《
谒巫山庙》:“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梦国亡。”
袁郊《云》诗:“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宋·陆游《
三峡歌》之二:“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第二类、借神女故事寄托男女爱情或身世之感、政治遇合的。如
南梁·
萧绎《古意》:“妾在
成都县,愿作高唐云。”唐·
骆宾王《
忆蜀地佳人》:“莫怪尝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段云。”李白《
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又《
捣衣篇》:“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片云。”
刘禹锡《和乐天题真娘墓》:“
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灵风不满旗。”
李群玉《
赠人》:“曾留宋玉汨衣裳,意得巫山梦里香。”宋·
柳永《倾杯》词:“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贺铸《鸳鸯语》词:“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辛弃疾《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金·
元好问《
芳华怨》:“一片朝云不成雨,被风吹去落谁家?”这类用典
比兴最多,不赘举。
第三类、借神女故事感叹繁荣如梦、人事皆空的。如唐·
张九龄《巫山高》:“神女去已久,白云空冥冥。惟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宋·
晏殊《
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往西东。”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词:“襄王梦里,草
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要渡南陵更断肠。”元·
马致远《四块玉·
巫山庙》散曲:“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漫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握十二峰。”
第四类、直接感咏巫山神女之事而表现艳羡或惆怅的:
如南齐王融《
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梁武帝
萧衍《巫山高》:“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畸暖,容光既艳复还没。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
萧诠《巫山高》:“别有仙云起,时向梦王宫。”
隋·
李孝贞《巫山高》:“枕席无由荐,朝云徒去来。”
唐·
阎立本《巫山高》:“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
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枕席初开
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杨炯《
巫峡》:“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刘希夷《
巫山怀古》:“巫山幽
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归来高唐夜,金钮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
沈俭期《巫山高》:“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何忍啼猿夜,
荆王枕席开。”
李白《
宿巫山下》:“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皇甫冉《巫山峡》:“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李端《
巫山高》:“回合云藏月,霏微雨
带风。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孟郊《
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梦滴衣。”
李贺《
巫山高》:“楚魂寻梦风飕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
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李群玉《云安》:“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频《
过巫峡》:“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陆龟蒙《巫峡》:“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宋、元、明、清亦续作不绝。
戏曲
至于将巫山神女故事写成戏曲的也不少。据
庄一拂《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
金院本有《病襄王》,宋官本杂剧有《楚巫山彩云归》,元明杂剧有
杨讷《楚襄王会巫娥女》、王子一《楚阳台》、佚名《巫娥女醉赴阳台梦》、汪道昆《高唐梦》等。遗憾的是,除
汪道昆的《高唐梦》今存于《
盛明杂剧》中外,其余剧本都全已散佚,具体已不可考。
传说
此外,当代巫山地区还流行着神女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都赋予神女美丽善良、造福于民的性格,从而丰富了神女的人性内涵。
纵观巫山神女传说的发展演变,我们不难发现:那披着云霞羽衣,伫立在朝云暮雨、迷离惝恍的
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是我国漫长
封建社会那无爱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甘霖,滋润着我们这古老民族在礼教现实的干旱中那干渴的心;她那明媚靓丽、脍炙人口的动人形象,宛如那
漫漫长夜中一颗璀璨的晨星,昭示着真善美人性复归的黎明。
形象影响
《
神女赋》中之神女,体态娇丽,衣饰华美,天生丽质。写其外在,则“其相无双,其美无极”,连
毛嫱、
西施这样的美女都掩面遮羞、自愧不如;绘其内心,则“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细腻传神地将一个恬静含蓄、美艳圣洁的神女刻画成形。但又只能是可远观而不可近亵,欲近不敢,欲舍不能。“回肠伤气,颠倒失据。”(胡晓明《
文选讲读》)
《
神女赋》为后世神女的美貌定位。赋中描述了神女的美貌,令后来的小说中描写的神女仙子大都是以这种模式出现。于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神女的形象,《庄子·
逍遥游》中的神女形象较为鲜明,神性也很突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
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位神女能超越时空,逍遥自在,是一位恬静,娴雅的美人。《神女赋》中的神女比《庄子·逍遥游》对神女的描写更细致,对楚王作出诱惑,突出神女的艳丽。由于《神女赋》最早较完整的神女的描写,对神女的形象有典范的作用。三国时期
曹植所著《
洛神赋》即仿照此赋写成。
相关传说
炎帝之女
瑶姬为炎帝(赤帝、南方天帝)之女。世传: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巫山县志》)
朝云暮雨: (神女化身“朝云暮雨”是对巫山气候景观的高度总结)
巫山有十二座峰,峰峰参差错落有致。其中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秀峰,叫
神女峰。它如同一位万古绝代的佳丽,站在
高崖上眺望脚下过往的万帆千舸,无限神往,美丽多姿。清晨,它常常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悠闲地浮游在高山和幽谷之间;到了黄昏,它又由轻云变成了飘洒的暮雨,向着翠色的山岚,发出绵绵絮语和心底的哀怨;入夜,它不时地发出深情的呼唤。
到了第二天,它又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
神女峰屹立于巫山群峰之中,常年翠绿,秀丽挺拔,形状恰如一位妙龄少女,站立在
长江岸边,眺望着遥远的天际。终年缭绕在山峰旁的薄雾,仿佛是她华丽的云裳羽衣;巫山清冷的细雨与淡淡的微风,又仿佛是她寂寥的眼泪与轻轻的叹息……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峰的动人传说:说她美丽而善良,帮助
巴蜀人民
建设家园;说她寂寞而冷清,总是在黑暗的夜里隐隐地啜(chuò)泣;说她容颜美艳,环佩作响,浑身异香;说她因怀念一段往事,从此留在了江边,生生世世,思念无穷无尽……
神话中神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瑶姬。瑶者,美玉也。她自幼生活在天上,最爱到天庭的后花园去玩耍。她喜欢那里潺 (chán)潺的流水与和煦的微风,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那里,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声,闻着花儿淡淡的香气。饿了,有翠绿色的小鸟为她衔来香甜美味的水果和佳肴; 渴了,有鲜花绿草为她奉上甘甜可口的露水。那时的瑶姬,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后花园中总是回响着她银铃般的笑声。
在四个女儿中,炎帝最喜欢瑶姬,不仅仅因为她有着如花朵般娇艳的美貌和天真无邪的本性,更因为她对别人能够给以无私的关心。她常常为了人间百姓过着艰辛的生活而伤心落泪。
未嫁而死
瑶姬渐渐长大了,出落得更加美艳动人。可是,就在她成年的那一年,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她生了一场大病,来势汹汹的病魔很快就将她击倒在地。从此,她就只能躺在病榻上了,显得非常憔悴。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溪流边,没有了瑶姬梳妆的身影,溪流仿佛在呜咽着 ;微风里,没有了瑶姬灵动的身姿,微风仿佛也在呼唤着。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炎帝心急如焚,但却束手无策:自己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却不能让人起死回生。不久,瑶姬就死了,被安葬在巫山上。瑶姬是神仙,她的香魂飘到
姑瑶山化作芬芳的䔄草。䔄草花色嫩黄,
叶子双生,果实似
菟丝子。女子若服食了䔄草果,便会变得明艳美丽,惹人喜欢。这䔄草在姑瑶山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人形,就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说的巫山神女-瑶姬。
助禹治水
瑶姬在重生之后,已不能重回天宫了。她生性活泼,不肯老老实实地待在姑瑶山上,就经常化身成各种形态在人间游走。她深切地关爱着人间的百姓,到处为人们排忧解难,救死扶伤。渐渐地,巫山上有神女的消息就流传了开来。人们都很感谢这位美丽善良的女神。
有一年,巴蜀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大
禹开始受命治水。他一路凿山通河,来到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不承想触怒了一只在巫山上潜修了多年的蛤蟆精。这只蛤蟆就使用法术阻挠大禹开山。大禹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他决定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
瑶姬敬佩大禹不求回报但求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就传授给大禹差神役鬼的法术,并赠给他一本能够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制伏了蛤蟆精,止住了飓风。之后,瑶姬又派遣侍臣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
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终于获救了!神女关爱三峡人民,唯恐长江之水再度泛滥,遂化为神女峰,永驻三峡。
由此,人们对瑶姬更加感激不尽,关于她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而对于她的容貌,人们也都认为是举世无双的美艳。
梦会楚王
在千年之后的战国时期,关于瑶姬的传说又达到了一个极致(主要见于
宋玉的《
高唐赋》与《
神女赋》)。故事要从
楚怀王游历三峡时说起。
楚怀王到三峡地区狩猎,一路上奔波劳顿,便在临时的行宫高唐馆中小憩(qì)。睡梦中,他隐约听到有音乐声响起,还闻到不时飘来阵阵奇香。他睁开眼,只见四周祥云弥漫,异彩纷呈。更奇妙的是,他竟看到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袅袅婷婷,款款而来。这女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楚怀王面前,对他说:“我是炎帝的女儿,名叫瑶姬,没有成亲就亡故了,被埋在巫山南坡。今天特地前来与你相会。”楚王见她禀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得天独厚,含有天地间一切之美,顿时心生爱慕,遂与她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
次日,楚怀王恍然梦醒时,他怀疑这只是一场梦,可是这时分明又飘来一阵香气,正是昨晚闻到的异香,方才明白。楚怀王不能忘情于瑶姬,便带人到巫山中去寻找她。听当地的人说,山上的云霞正是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姣姬。楚怀王慨叹不已,只好在巫山临江一侧修筑楼阁,命名为“朝云”,以示对瑶姬的怀念。
《
高唐赋》中的神女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是未曾受到任何
封建礼教和
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张扬。多年以后,楚襄王游云梦,在襄王的梦里,神女圣洁不可侵犯,贞亮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神女怀着坚
贞洁清守身,表现出对襄王实难相从(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她委婉地把襄王规劝一番,高雅的谈吐如嗅兰草(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最终,“欢情未接,将辞而去”;她有意和襄王拉开距离,不让襄王上前与她亲近(“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王母之女
神女瑶姬是
王母娘娘的第
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
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王母娘娘心里烦,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
凡心,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母亲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她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于是,就嘱咐女儿到
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
夜明珠,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
交椅,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王母娘娘让
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知道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
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瑶姬看着,心想:这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
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
黄毛丫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它们的尸体变成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据说巫山城外的授
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 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瑶姬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泥沙变成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瑶姬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
灵芝草,救了他的命。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
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
塘下满了,把堰
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登龙、圣泉、朝云、松峦、集仙、飞凤、翠屏、聚鹤、
净坛、起云、上升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
巫山十二峰。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
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为了纪念她,人们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神女庙。
传说寓意
《
高唐赋》末尾,当楚襄王想要见到神女时,宋玉鼓励他前往,宋玉说:“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国君要通过一系列严肃庄重的礼仪以示对神女的虔诚尊敬。紧接着写到“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
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意思是何不启发蒙昧,前往亲自会见神女,后面几句
话则是会见了神女,启发了蒙昧带来的好处:想着天下百姓,为国家祸患忧思。任用贤能之臣,弥补自己过失。九窍通泰,精神舒畅,寿与天齐。
《
高唐赋》的续篇《
神女赋》里着重描绘了神女的
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上得天地阴阳之厚爱,集世间诸美于一身(“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命相上宜匹配君王:“
骨法贤妃或贤臣形象对
楚襄王却是“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最后“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这显然对楚襄王这个国君是个讽刺。
宋玉之后,关于瑶姬的诗作屡见不鲜。唐·
元稹在《
离思五首( 其四 ) 》中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为历代文人墨士传颂的巫山神女,是兴云降雨之神。
西王母之女(一说为南方天帝,即
炎帝、
赤帝之女),封号为“妙用真人”,当大禹疏导
长江三峡时,她在飞凤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书与
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这块平台后人称之为神女授书台,此后她定居巫山,为民造福,日久天长,她的身影化为俊俏的
神女峰。巫山人民竖
碑立祠,泥塑金身,绘影
力文,将神女祀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毛泽东1956 年《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借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了新中国大禹传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胆识。
通过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和历代文人的歌吹弦诵,巫山神女的形象得以再现于我们面前。走出神话,让我们回到今天的三峡大谷。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作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的伟大预言已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空中变成了现实。若神女真能感知人间真情,一定会像昔日助大禹治水那样帮助我们实现今天的宏图伟业。
历史评价
相关诗词
相关景点
神女峰
文人与山水相得益彰。神女峰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神女峰声名远播。在
巫山县东巫峡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最。从远处眺望,此峰宛如一位矫健的少女,亭亭玉立,俯视长江。又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历代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为此峰写了许多
诗词歌赋。
神女庙
庙名,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从可考的楚怀王于阳台立朝云庙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地方,为同一位神多次建造庙宇,这在全国各地都不多见。
历代有多首以神女庙为题材的诗作。
艺术形象
内涵
①“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女诗人
舒婷的《
神女峰》表达了对神女坚贞传说的哀叹与反思。
②巫山神女,在中国历代诗文里,慢慢积淀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自有此情结以后,
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除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比如,
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胡晓明《
文选讲读》)。
外形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
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
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
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高矮胖瘦适宜。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的侗体包裹。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她的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宋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质。身披着华丽文彩的衣裙,就像张开
翡翠色的翅膀。那相貌是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极品。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
温润如玉。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
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影视
动漫
2022年动画片《杨戬》(片中名婉罗)
游戏
2013年游戏《
古剑奇谭二:永夜初晗凝碧天》(配音:申秋香,为神农所造仙人,神农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