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难题来源于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是指“由于美元与
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
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
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
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
逆差;而美元作为
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
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
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发展历程
19世纪末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
货币体系,由于当时英国在
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所以该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以
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
国际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在保持汇率稳定、自动调节
国际收支、促进
国际资本流动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又因为其发挥作用的一些前提条件或称“金本位制的比赛规则”(Rules of the Gold Standard Game)在现实中受到破坏。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商的需要及
英国在操纵国际货币秩序时所引起的严重的
利益冲突的矛盾,使金本位制在
一战前就已面临崩溃。金本位制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演变为一种
金汇兑本位制或黄金本位制,形成了一种不受单一货币统治的
货币体系,但这种在狭小的黄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
过渡性的脆弱的
国际货币制度,在1929~1933年那场世界性的
经济危机的暴风雨袭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终至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间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
必要条件。1944年,在美国
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
怀特计划”为基础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
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
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
国际货币制度,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布体系的建立和运转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弥补了
国际收支清偿力的不足,并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以一国货币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体系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国以外的成员国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
逆差,不断输入美元来增加它们的
国际清偿能力(即国际储备),这势必会危及美元信用从而动摇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反之,美国若要维持
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其他成员国国际储备增长又成问题,从而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
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美元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
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所提出,成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他并且据此预言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这已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
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
国际货币的
逆差输出来满足。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
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布体系崩溃后,仍以由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
牙买加体系开始建立。由于该体系实现了
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
国际储备货币和
国际清算及
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但这一体系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呢?从多元储备体系的现实情况看,美元仍占有很大优势,能在
国际储备中占一席之地的也只有美元、
英镑、
日元、
欧元等极少数国家的货币。这种多元储备制,不论其币种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但
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仍要靠这些国家货币的
逆差输出来满足,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说,多元储备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因而也终将违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主权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特里芬难题”揭示的意义正在于此。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960年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1971年
从1971年
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
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开始瓦解。直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没有解决好“特里芬难题”。
相关体系
特里芬难题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作为建立在黄金-美元本位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根本缺陷还在于,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
世界货币。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
货币政策和
黄金储备。由于黄金产量和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
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但这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着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评价
任何理论命题的成立都应以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及对内在矛盾的揭示为前提。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正是寓于布雷顿森林体制之中的矛盾。早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尚处于正常运行的50年代后期,特里芬就开始提出“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总结道:与黄金挂钩的
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
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然而美元的国际供给不衍需求;结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如此两难困境,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实践已经证明特里芬难题的正确性。然而,如何在理论上评价特里芬难题的意义?
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
经济史,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
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不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第三,在国际货币制度问题上,特里芬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他反对金本位制,40年代初,他提出的“
凯恩斯计划”,不仅反对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且曾明确建议设立国际
货币单位班柯尔(Bancor)。可见,特里芬难题实际上是以凯恩斯的国际货币
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其新颖之处不在于理论基础的创新,而在于他应用这一理论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所进行的独到剖析。尤其可贵的是,在多数人都对布雷顿森林体制颇多赞誉。同时该体制还处于良好运转的50年代。特里芬能独辟蹊径、切中要害。
告诫
“特里芬难题”告诫我们:依靠
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
国际清偿能力的
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为建立在黄金一
美元本位基础上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还在于,
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
国际货币,代行世界
货币职能。作为一国货币,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
货币政策和
黄金储备;作为国际货币,美元的供给又必须适应于国际贸易和世界
经济增长的需要。由于黄金产量和美国
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即“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
必然性,该
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美元的双重身份和
双挂钩原则,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的危机,或人们对美元可兑换的信心危机。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该货币体系基础的不稳定性,当该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带来这一货币体系危机的相应出现。
总结
特里芬总结道:与黄金挂钩的
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
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
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
美元资产势必远远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如此两难困境,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相关难题
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中国必须确保以下前提:一,大规模提高中国的
黄金储备,给国际
持有者更多的信心;二,在
国际投资、
政府贷款、
国际援助中尽可能地使用人民币,加速人民币
区域经济的优势地位,因为受援国拿到人民币只能向人民币区购买商品,可以有效地刺激使用人民币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性引导作用;三、人民币的国际化应当与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相结合,确保人民币在国际上可以
自由兑换和流通;四、利用中国日渐强大的公民因公因私
出国旅游、留学、经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人民币;五、建立庞大的
国债市场,保证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执行。
人民币国际化,是确保
中国经济不被绑架的重要途径,事关中国国家
经济安全和基本利益,我们应当坚定信心,果断出击,依靠自己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建立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货币结算体系。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在必要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建立人民币与黄金的直接挂勾,建立中国特色的
金本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