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协议是1944年签订的协议。
发展历史
1944年于美国新罕什尔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会议中,各国通过
二战后成立世界银行及
国际货币基金,订定稳定的
金融系统,采用固定汇率制,美元被选为
国际储备货币,而其他货币则与美元定立固定汇价,为确保
公信力,美国保证每美元可兑换成若干重量的黄金。
1盎司黄金=35美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签定时间是1944年5月,解体时间是1971年,直接结果是美元取代黄金作为国际
基础货币地位。
签订时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
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协议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国际货币事务进行磋商,为成员国的短期
国际收支逆差提供融资支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即“双挂钩”),实行可调整的
固定汇率制度;取消
经常账户交易的
外汇管制等。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
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
短期资金,保障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
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这两大机构运转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
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
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
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
内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美元的
国际储备地位和
国际清偿力的矛盾、
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
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
20世纪60-70年代,在经历了多次美元危机后,以1971年12月的《
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拒绝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
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此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直至1976年
国际社会达成了以
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
牙买加体系”。但是牙买加体系并不是一套严密的
制度安排,它是一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
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自由放任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而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保留。
伦敦峰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三大国际机构产生——
世界银行前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
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同时,实现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
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
货币体系演化为被学术界称为
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
汇率制度多元化;
储备货币多元化;
黄金非货币化等。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
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
北京日报)
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
货币汇率体系迫在眉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全球长期的首富地位,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霸主。
西欧国家已沦为二、三等国家。在欧洲、日本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之时,
美国经济影响则在进一步扩大。它一方面担负起援建盟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趁机扩展它的世界霸权。这些任务当然牵涉到巨额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于是,美国作为
西方世界的霸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以便于外汇的流通和结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
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破坏带来了
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战时发展起来的
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
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
工业部门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广泛深刻的
科技革命。在此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国际资本流动也迅速增加。这是需要建立统一的
货币汇率体系的原因之一。
同时,20世纪3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给40年代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总结经验,决心要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汇率体系,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
大萧条的影响。
为构建一个新的
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
新罕布什尔州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会议国际货币制度。根据这个会议上通过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产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根据会议协议条款产生了维持
布雷顿森林制度运行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选自
赫国胜、
杨哲英、张日新主编:《
新编国际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定价格,每一美元的
含金量为0.888 671克黄金,以黄金为价值基础,各国政府或
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
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即美元黄金本位制。其形成的原因在于:二次大战后,在国际贸易中的大部分交易都用美元结算;在
外汇市场上,美元是主要货币;在
国际资本市场上,美元债券的发行占了绝大部分;各国央行持有的
外汇储备,也主要是美元;50年代美国国内
通胀率不高,
物价稳定,储存美元不致贬值,还有
利息收入。所以,储存美元比储存黄金有利。
第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把美元的含金量作为各国规定
货币平价的标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按各国
货币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来确定,这称为
法定汇率。例如,1946年一
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
671克,则英镑和美元的含金量之比1英镑=4.03美元就是法定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即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的汇率,间接与黄金建立联系,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如发生波动,不能超过平价的±1%。如果超过1%的
波动幅度,除美国外,每一
会员国的央行均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买卖美元和
本国货币,以维持各国货币同
美元汇率的稳定。但在出现
国际收支基本
不平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进行
汇率调整,而不必紧缩或膨胀国内经济,所以叫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第四,通过IMF
调节国际收支。如果会员国出现
国际收支逆差,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取得贷款来进行调节,但贷款是有条件的,贷款的
资金来源是会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纳的份额,贷款的数量也与份额的大小有联系。
由此可见,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
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
国际货币体系等价物国际清算的
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
储备货币。
第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固定汇率制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于
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可以
自由铸造,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所以
汇价的波动受到
黄金点制约,波动界限是狭隘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通货膨胀严重,金市的
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移动受到阻碍,金本位制陷入严重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
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使世界的货币
金融关系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第一次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
货币集团,加强
外汇管制,实行
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
货币战,
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第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
世界贸易。美国以其丰富的
黄金储备为背景,通过赠与、信贷、购买
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
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
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
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
出口贸易总额
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
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
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第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
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
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
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
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947~1969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总额为202亿
特别提款权。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
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贷款也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总数约5亿美元。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方向主要转向
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开发资金的需要。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
技术援助,建立国际
经济货币的
研究资料以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