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1900年6月11日—1992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原名沙文若,字孟海,号沙邨、兰沙、石荒、沙村、决明,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近现代书法家、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史学家、艺术教育家,其主要著述有《
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论书文集》《
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书谱注释》《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沙孟海遗墨》《沙孟海书学院珍藏沙孟海书法作品集》《兰沙馆印式》《沙孟海篆刻集》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6月11日,沙孟海出生于浙江鄞县大咸乡沙村,从小家中贫穷,沙孟海的父亲爱好书法,藏有字帖,闲暇之余喜欢挥毫习字,沙孟海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书法。
1905年,开始在家塾读书。1906年—1910年,在本村私塾跟随族人沙璞斋、沙兆基读经书、古文。1912年,在本乡花溪小学读书。
1914年,沙孟海父亲去世,在宁波慈溪锦堂师范学校读书的沙孟海常常以字易粟,养活母亲和弟弟。此事引起在锦堂师范讲学的
冯君木赏识,他让沙文若与其侄子
冯定一起学习,教读古文,攻读史书。
奔赴上海
沙孟海在锦堂师范学校毕业后,经冯君木介绍,到宁波富商蔡芹荪家做家庭教师,他一边教蔡家子女课读,一面学习,在书法、国学等方面都打下基础。同年,冯君木移居上海,主持钱庄中学,聘请沙孟海来校执教。在上海,由冯君木介绍,沙孟海结识了
康有为、
吴昌硕、
章太炎、
沈尹默、
徐悲鸿等文化学者。尤其是吴昌硕对沙孟海较为青睐,为他作诗题词,常以清代篆刻家吴让之来比他。
1926年初,沙孟海在上海修能学社教书,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家住在戈登路(今
江宁路)一个小院。中共党员
徐玮、
项英、冯定、
李求实等经常来这里议事,他的家成为中共党员地下联络处和秘密通讯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商务印书馆因沙孟海弟弟沙文汉、沙文求是被缉的共产党,就把他辞退了。
政府任职
1927年,沙孟海四个从事革命工作的弟弟被国民党通缉,老家被洗劫一空,他带着母亲和全家人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以卖字度日。同年,由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陈屺怀举荐,沙孟海同意任浙江省农工厅厅长
朱家骅私人秘书,但不问政治,任务只是写写应酬文字。后来朱家骅出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沙孟海也随之到了南京。
1929年,沙孟海在《东方杂志·中国美术号》发表《近三百年书学》《印学概论》等文章,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同年,被聘任为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教授。
1930年,因全家老少在故乡,在广州难以照顾,遂遵母命北归;8月,受杭州两浙盐运使公使公署邀请,至该处任盐政史编纂。
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学秘书,兼校长朱家骅私人翰墨文字,后随着朱家骅职位的擢升,勉任其秘书达十八年之久。
1932年,调任教育部秘书,仍任分办部长朱家骅应酬翰墨文字。1933年1月,任交通部秘书。
1936年5月,在中英庚款董事会任干事;12月,调任浙江省政府秘书处秘书。
1937年,离开杭州,经南昌、长沙至武汉汉口。1938年1月,复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干事;9月,随中英庚款董事会迁至重庆。
1941年,应
陈布雷邀请,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任职,任务是写一些庆吊应酬文章,不涉足政治和机密。在侍从室,沙孟海官至
简任官,待遇较高,空闲时间,钻研书法、篆刻,旁及文字、考古、古代史。他虽居要津,但与权贵不相往来。
1945年1月,调任教育部秘书,仍在中英庚款董事会办公;同年,著《家书四记》。
1946年,经陈布雷介绍,沙孟海为蒋介石修撰《武岭蒋氏宗谱》,历时两年多,于1948年12月修毕,蒋介石欲任其为印铸局局长,沙孟海没有答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在长江北岸待命,随时发起渡江战役,沙孟海在沙文汉和弟媳陈修良安排下,摆脱国民党政权控制,住在陈修良母亲陈馥老太太家中迎接解放。
任教浙大
1949年8月,任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担任中国文学系及人类学系讲授古典文学、金石学、古器物学课程;同年,加入西泠印社。
1950年2月,全家迁至杭州劳动路居住,年底至次年初随浙江大学中文系师生至嘉兴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9月,到苏州在华东人民革命政治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
文物保护
1952年2月,参加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学习;3月,调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调查组长。1954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8月,兼任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
1955年,赴北京与故宫博物院联系调拨赵孟頫《吴兴赋》卷,《兰田叔浅绛山水》册等件,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1956年,与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浙江图书报》合办《文字改革展览》,负责编写《文字改革展览总说明》。1957年,主编《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并撰前言,负责编写《浙江省考古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
1959年,继续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任职。1960年,往余姚进行文物调查。1962年,任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副主任。
美院任教
1963年,应潘天寿之邀担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教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沙孟海被抄家。1967年,再次被抄家;12月,被“隔离审查”。1968年春节,解除“隔离”回家。1969年5月,被第三次抄家,同时再次被“隔离审查”,进行劳动、扫地,直到1971年4月解除隔离。
1975年,自编五十岁以前所作古文辞二十余篇,名曰《过言集》。
任职印社
1979年10月,赴北京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11月,当选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同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指导教师。
1980年,任西泠书画院院长;同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1981年5月,赴北京出席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
1986年9月30日,沙孟海沙更世父子书画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举办;11月,应浙江电影制片厂之邀,拍摄电视片《书法家沙孟海》。
1987年4月9日,在杭州出席中日书法讨论会,在会上宣读论文《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4月10日,在绍兴出席中日兰亭书会;6月2日,在鄞县人民大会堂举办沙孟海沙更世父子书画展览。
1988年9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主席;11月,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继任西泠印社社长;12月,受聘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论文答辩会评委。
1991年9月20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出席浙江省首届书法艺术节开幕式,另在书法节举办沙孟海书法展,并在西泠书画院举行沙孟海书法艺术座谈会;11月27日,黄宾虹绘画展和沙孟海书法展在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开幕。
人物逝世
1992年4月24日,应邀赴鄞县出席沙孟海书学院成立典礼;4月25日夜,不幸摔倒导致骨折;10月10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个人生活
兄弟情深
沙孟海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他重孝义,对兄弟情深。父亲早逝,弟弟还小,作为长兄,沙孟海挑起了抚养全家的重任,所有弟弟的学费都由他资助。
氏族成员
个人作品
书法作品
篆刻作品
留存手稿
发表文章
出版图书
创作特点
艺术综述
沙孟海在金石学、文字学、古器物学、语言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领域均有研究。较早引入近代考古学视野,对传统金石学进行反思,批评没有宏观视野与系统框架的文献搜辑与材料罗织;主张改金石学为古器物学。沙孟海早期考碑之作以及诸多文献考证,将书法与考古融为一体加以实践,文献爬梳之外,自有其史学目的与见解。他在史学方面的构建与疏通工作,乃书法之学会通经史、连接古今的一个象征。
书法艺术
沙孟海书法诸体皆擅,如篆书、隶书、行、草书、楷书等,尤以榜书和行草书为世人推崇,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
钟繇、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苏轼、
黄庭坚等,用力最勤,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其篆刻,浑穆高古,初摹秦汉,后出入于“赵、吴”之间,得“太阴”“太阳”之助,又汲取诸贤之长,加上旁涉古文字,法古出新,独出机抒。
沙孟海早年书法创作坚持“既知平正,务追险绝”艺术理念,以楷书碑版志铭称道书坛,其楷书斜画紧结,写来凝炼精到、一丝不苟,整体书风清劲工稳、整饬严谨。中年时,受北碑和吴昌硕影响,沙孟海写榜书,浓墨重笔,结构紧密给人以气势开阔、气字轩昂之感。从榜书整体效果出发,沙孟海淡化了用锋之变,引进魏碑方笔的斩截笔势以及更加强铺毫的压力,从而使榜书的用笔能鲜明地表现出气概来。晚年以后,遵循“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创作理念,以行草书为典型,以北碑方笔写之,侧锋取势,迅捷爽利,锋棱跃然,线条浑厚朴实,又具有变化,形成浑厚华滋、古拙朴茂风格。
沙孟海行草书风貌的形成,一是源于他对北碑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对吴昌硕、康有为的取法,以及对章草书法的挖掘;二是汲取帖学书法精华,尤其是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等领会。
对北碑体系的研究成就了沙孟海的大格局,即雄浑肆恣的美学特征。学习章草,最初源自于沈曾植影响,通过沈曾植上追
黄道周、
倪元璐,并由黄倪二家上溯钟繇、
索靖等,形成行草学习的一个循环。加之对于古文字、考古的理解,使其能够学术视野观照章草书法。他的行草书大致属于北碑审美范畴。观其草书,点画刚劲扎实,结构大疏大密,体势大开大合、气势磅礴。以实虚、呼应、收放、贯气诸因素形成作品之精、气、神:雄强、劲拔、茂密、阳刚。
篆刻艺术
沙孟海篆刻,以秦汉为根基,嗣后出入
赵叔孺、
吴昌硕之间,不为师法所囿,又汲取
邓石如、
吴让之、
赵之谦和浙派诸家之长,处处见古人,又处处有自我。加之在金石、考古、文字学上的学养,其印作古穆朴厚、入古出新、迥于时流,兼具金石味与书卷气。
沙孟海初到上海时延续之前古雅俊逸优美风格类型。后以秦汉古玺印和浙皖两派大家篆刻艺术为基础,吸取 “平和”与“猛利”两大派篆刻艺术精髓,形成古拙苍茫,阳刚壮美风格范型。 在上海期间所作汉印,秦古玺,其中汉印刀法娴熟,线条遒劲爽利,浑厚苍茫,斑驳老辣,肃穆端庄;秦古玺印,体现出三代吉金意韵,古拙浑穆;朱文印传承了赵叔孺典雅俊逸,静穆中和的印风和吴让之、
黄牧甫静雅虚和之逸的遗韵,更趋自然醇和,典雅古拙相向融合。流派风格印,脱去赵之谦、赵叔孺气息,表现出元明流派印风、浙派印风和吴昌硕古拙苍茫、粗狂浑厚、阳刚壮美的篆刻艺术风貌。
获奖记录
个人荣誉
作品获奖
人物思想
书学思想
穷源竟流全面观点是沙孟海在书法学习与书学研究中付诸实践的思想方法。穷源,是要看出碑帖体势从哪里出来,作者用怎样方法学习古人,吸取精华。竟流,是要找寻碑帖给予后来影响如何,哪一家继承得最好。穷源竟流观点和做法也体现在沙孟海书学研究中,其做学问往往刨根究底,在许多问题上都不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阐述和对一般特点的说明,而是要探求出这些现象、特点的渊源流变和来龙去脉。
只有做到穷源竞流,才能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只有掌握全面了,才有可能产生卓识,创立新见。
不迷信旧说,不尽信书本的怀疑态度是沙孟海又一主要思想方法,具体体现在对前人许多成说旧说的怀疑和批评上。清代
阮元、
康有为分别是阮氏《
南北书派论》《
北碑南帖论》与康氏《
广艺舟双楫》在清代书坛权威之作。沙孟海并没有完全笃信文章中每个观点,而是对有些见解表示怀疑甚至否定。阮元在文章中认为,正书行草可分南北两派:南派由
钟繇、
卫瓘传给
王羲之、
王献之、
智永、
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传给
索靖、
崔悦、
欧阳询、
褚遂良。北派书家长于碑榜,南派书家长于启牍。对此,沙孟海并不尽信,他运用书法史上的许多事例来说明
阮元将钟繇、卫瓘以后的正书行草硬分南北两派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标立“碑学”与“帖学”名称,认为“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将碑学与帖学对立起来。对此,沙孟海也疑而不信,进行论辩分析之后认为是偏见,给予否定。
只有不完全相信书本,并具有怀疑态度与批评精神,才有可能树立起与前人旧说不同的崭新观点。
书学新见
沙孟海强调要将写手与刻手分别对待,分别认识,不能将写与刻混为一谈。“碑版文字,先书后刻,刻手佳恶,所关非细。综览墨本,有书刻俱佳者,有书佳刻不佳者,亦有书刻俱劣者,未可一概论也。
执笔问题历代不少论书者如
孙过庭、
韩方明、
陆希声、
李煜、
戈守智等都有所研究、总结,他们思想上有一个共同问题:未想到各时代执笔方法是随着各时代生活用具的不同而移变,认为书法的执笔方式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始终如一。对此,沙孟海不囿旧说,自有异议,并提出新见:写字执笔方式,古今不能尽同,主要随坐具不同而移变。席地时代不可能有如今天竖脊端坐笔管垂直姿势。执笔姿势是积累历代祖先经验,特别是宋以后应用高椅,坐式不同,执笔姿势自然而然相应的改易,现在姿势是适应现代生活用具的一种进步形式。
沙孟海通过考证分析认为北宋米芾应为第一辈印学家,元代
赵孟頫、吾丘衍应为第二辈印学家,元末王冕应为第三辈印学家,明代
文彭、
何震应为第四辈印学家。这一新见,把印学形成时间提前了一二个朝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沙孟海重视隋代书法问题,站在书法历史高度,作出评价:这一时代书法艺术,上承两晋南北朝因革发展诡奇百变的遗风,下开唐代逐步调整趋向规范化的新局,这一时期,是中国中世纪书法史上一个大关键。之后,沙孟海作了既是分门别类又是综合性分析研究,将隋代书法来龙去脉、承启关系探求梳理清楚。对于隋代真书,沙孟海将它分为四类,并进一步追究出它们各自不同承启关系和源流情况:第一,平正和美一路。从二王出来,以
智永、
丁道护为代表,下开
虞世南、
殷令名。第二,峻严方饬一路。从北魏出来,以《董美人》《苏慈》为代表,下开
欧阳询父子。第三,浑厚圆劲一路。从北齐《
泰山金刚经》《文殊经碑》《隽敬碑 阴》出来,以《
曹植庙碑》《章仇禹生造像》为代表,下开
颜真卿。第四,秀朗细挺一路。结法也从北齐出来,以《龙藏寺》为代表,下开
褚遂良、二薛(
薛稷、
薛曜)。
古文字考释观
在古文字考释中,沙孟海是较早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书法文物资料相互释证。其古文字考释法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维度,宏观层面是指基于书迹、文献及文物诸多材料和多重证据的相互释证,通过借助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书法学及文献学等做多学科推定;微观层面具体到某字与汉字形、音、义横向与纵向相互关系的分析及以自我学识为积淀的综合论证。沙孟海确定以《
说文解字》研究为中心的正字观,在文字考释上侧重对于汉字的形、音、义综合分析及辩证比较,形成多重证据释证的古文字考释观。以书法学、考古学、历史学及文字学诸多学科交叉释证的求真、求实研究理念。
教育思想
沙孟海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因材施教。他从不把自己艺术观念强加给学生,反对按照一个样式去教授学生,束缚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力。沙孟海勉励、告诚同学要共同研讨,相互切磋。在对待传统书法学习这一问题,沙孟海认为书法教学实践要根据学习对象条件而定的。
沙孟海在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要做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必须先做人,先据其道德,其次才是学问、文章(作品)。在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倡对学生的技法培养和人品培养并重。
沙孟海在其书法篆刻教学生涯中,实践重基础、重传统、重实践教学方法。强调 学生除了学书以外,还应有诗、书、印等学国画学科的修养。强调古汉语和文字学等基础。沙孟海的教学方法提倡向传统经典作品临摹并打好基础,强调多实践,强调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质与量的关系上,把质放在第一位。
书法美学批评
沙孟海书法史美学批评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对东汉隶书的评价,早期“高浑拙朴,多带篆意”,中晚期“渐趋方整,作家蔚起,形形色色,仪态万方”。二是将北碑结体分为“斜画紧结”“平画宽结”两类,后世书法也多从此两种结体而来。三是提出隋代书法的四种美学风貌,即“平正和美”“峻严方饬”“浑厚圆劲”“秀朗细挺”。四是明确强调“凡百艺事,皆有雄健、秀润两派,各有专胜,不能兼工”,虽然只是简略描述,却富有启发意义。
沙孟海认为,以
傅山、
朱耷、
原济、
程邃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作品,继承明季的书风对传世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旧体大有发展,或恣肆,或遒练,或生辣,或古拙。“恣肆”“遒练”“生辣”“古拙”,基本可以视为沙孟海书法美学批评框架,具体概括为以下方面:
遒媚豪放之美
沙孟海对遒媚书风推崇主要来自
黄道周一路,并且应用到书法批评中。如评价颜真卿“雄伟深厚”,认为这是颜真卿吸取汉碑和钟繇的隶体即“用隶书的方法来写真书”的结果。评颜真卿《蔡明远帖》《刘太冲》二帖,“融合各体,顾盼多姿,寓变化于平淡之中,逞遒媚于点画之外,意境较高”,明确将颜真卿归入“遒媚”一派。评吴昌硕篆书用笔学邓(
邓石如)法,风格“凝练遒劲,可以继美”“精力弥满,郁勃沈酣”,善于创新,“寸缣尺素,无不自出新意”。正是吴昌硕的临古、取古、法古,其书风才堪称遒媚,遒媚正是沙孟海追求的“大雅”之美。
浑厚之美
“浑厚之美”是雄浑刚健之美中偏静态方面。沙孟海评
张裕钊颜字,圆笔多于方笔,用笔“有一种浑刚之气,取法六朝,不着痕迹”。不过,其弊端是“单有团结镇重的好处,没有开张跌宕的本领”,即生动但气势不足。评
翁同龢颜字用笔肥厚,但没有俗气,“气度恢宏”。评
孙诒经写北碑“浑厚疏宕,方圆并用”。孙氏的书法是浑厚与疏宕并存,其特点更鲜明。评
陆维钊隶书“高简浑朴”“笔力沉鸷”,形成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蜾扁”新体。评价
陆维钊真行草书“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陆维钊的隶书有浑朴、浑厚意味,浑厚饱满,但又“饶有书卷清气”,是浑、清合一。评梁同书(字元颖)榜书书法,“魄力沉厚”(“忠孝传家”匾额),“挥翰雍容”(叶种德堂)。
生动老辣之美
晚年沙孟海评
赵之谦书法“沉着生动,破觚为圆”,赵之谦用圆笔写方碑,是其特色,“沉着”“生动”并置也体现了艺术水准。评
何绍基写颜真卿“生动圆熟,自具风貌”,“生动”和“圆熟”并置显示何绍基的积累与对字形的把握,而不至于油滑。评
张廷济真书得力于对《多宝塔》《东方画赞》的研习,因此其书法“外密中疏,又苍老,又生辣”。
古意拙朴之美
沙孟海对碑学偏重,碑学有古意,尚拙朴。对黄道周等人书法评价很高,给予其“豪放拙朴”评价。评
杨沂孙篆书真行书“朴拙拔俗”,太过工巧反而是俗了。评
张瑞图作品“笔意逸宕,巧中带拙”,张瑞图不光是巧,难在巧拙合一,不油滑,不板滞,能够体现腾挪跌宕之美。沙孟海曾说:“画家之书,吾爱云林,雪箇,为其奇不欲怪,古拙不欲做作。”奇、怪二者以奇为上,不能走向极端而成怪,同样,古拙是自然而然的,不能故意为之,否则就是做作了。评
章太炎篆书,“不夹入古文、籀文”,风格“高淳朴茂”,故笔法“近古”,称其为“古文字学别派”。
逸气风神之美
逸气风神首先表现为逸气。沙孟海评
梅调鼎师法“二王”,“时时流露古人的真意”。评
郑簠隶书用草法,“写得最洒脱”,“不守纪律,逍遥自在,像煞是个游仙”,郑字有“逸气”,且是“最富有逸气的一个”,与书家的个性密切相关,但其隶书没有到“泛驾”的地步,则“全靠他的襟抱和学问做背景”。评
朱彝尊隶书“逸气确乎有的”,可惜方法不对,缺乏汉人气息,后来直接说朱少逸气。当然,逸气也有不足的书家,比如沙孟海评
吴大瀓篆书结构规矩,功力有余,但逸气就不足;邓石如的篆书“凝练舒畅”,后学吴熙载、赵之谦学之,但“飘逸有余,凝练不足”。第二是潇洒,与逸气相关,潇洒的极致就是逸气。沙孟海评苏轼书法“韵致潇洒,得二王神髓”,“风韵潇洒,独步千秋”。这一评价是为苏轼正名的,因为“世或病苏多俨笔”。评董其昌《智果论书卷》,“此卷神韵潇洒,驰不失范,可谓得淡字境界”。“淡”是董其昌的美学追求,“淡乃天骨带来,非学所及”。沙孟海认为董其昌“俊骨逸气,自有不可及处”,其书法历来被认为缺乏“奇气”,“正多于奇”。第三是风神。风神是指书作的整体精神气息。沙孟海评王宠的书法《晓起诗卷》“流畅过之,而精悍稍逊”,所谓“精悍”大抵指书法的精气神采。评徐生翁临《史晨碑》“但取风神,不求貌似”,所谓风神就是精神气质,也即传统美学强调的神似,“若徒以形相绳之,失生翁矣”。
秀润清气之美
秀润清气可分三个方面,一是秀润之美。沙孟海评
褚遂良书法“秀润细挺”。早年评赵之谦将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宛转流利的笔子行所无事写出来”,偏重“宛转流利”。二是丰润之美。评
刘墉大字写得很出神,“和婉通灵”,大字“丰腴的笔子和宽绰的态度”。沙孟海将刘墉与董其昌做比较,认为董其昌用墨“枯瘠”,刘墉用墨“丰肥”。三是清气之美。评胡士莹(字宛春)“隶楷行草无所不工,落纸纷披,饶有书卷清气”。评陆维钊书法“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评
马一浮书法“凝练高雅”。
沙孟海在学书论与书家论中也有相应美学论说。其一,学书的艺术继承与嬗变。沙孟海总结的学习书法的方法,即学书阶段说。首先强调临书的重要性,在临书层次,其标准是“临书贵似”。第二步“再学他家,转益多师”,这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第三阶段,“泛滥之后,归于停滀,蔚然自辟一境界”,这是在积累很多之后的质的变化。其二,在意书家个性与精神,强调“字如其人”,注重书家多方面的人文素养,以增进书法的风格美。字如其人是中国书论的传统,后世书家尤重人品。人品不仅指气节,也指个人秉性。书法因人文而更醇厚,沙孟海认为,古代“有关书学教课一直不排除文学、史学等。犹如现代书法专业学生要修习政治、文学、文字学、金石学一样。书画学各生通过一系列经学文字学训练,方能培养成为完善的书家或画家”,这一点对当代书法教育是有启示的。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20世纪60年代初,沙孟海应潘天寿邀请,与陆维钊等在
浙江美术学院(现
中国美术学院)筹办并成立中国首个书法专业,开创书法高等教育之路。
指导学生
沙孟海指导培的学生有书法家
朱关田、
王冬龄、
邱振中、
祝遂之、
陈振濂等。
社会活动
公益捐赠
社会任职
人物轶事
助力革命
沙孟海常以间接或以其他方式,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一次,弟弟沙文威在乡下养病时被国民党逮捕,沙孟海找到国民党人物朱家骅和陈布雷,设法把沙文威保出来。后来,又把沙文威介绍进国民党军委会参事室,帮助共产党在国民党机要部门安插了一颗“钉子”。之后,沙孟海再一次帮助沙文威进入CC系的“特种经济调查室”,继续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情报。
题匾事件
1953年,杭州灵隐寺修葺时,沙孟海为“大雄宝殿”题写匾额。1957年,沙孟海三弟,时任浙江省省长
沙文汉被打成“右派”,有人下令把沙文若(沙孟海字文若)三字从匾额上抹去。1970年,柬埔寨国家元首
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杭州时到灵隐寺进香,亲王盯着“大雄宝殿”四个字赞叹不已,问陪同中方官员这几个字是谁写的?为什么没有题款?周恩来总理闻知此事后,找来当时省革委会负责人严厉批评:沙文汉是沙文汉,沙文若是沙文若。不能因为沙文汉是右派,就把沙文若名字抹去,不能搞株连,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负责人派人找到沙孟海,要他去补上名字。沙孟海断然拒绝:要么重写一块匾,名字就不补了。他们只好请来另外一个人,拼凑“沙文若”三个字补上,字写得不协调,很难看。直到1985年,大雄宝殿再次整修,灵隐寺请沙孟海补款,沙孟海没有补款,而是重新题写“大雄宝殿”匾额,落款从之前的“沙文若”变成“沙孟海”。
收购《剩山图》
被誉为“画中兰亭”的《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后几经转折,此画到了明末收藏家
吴洪裕手中。吴洪裕爱画如痴,临终前将智永《千字文》和《富春山居图》投入火中为其“陪葬”。被其侄用“狸猫换太子”之法抢出来,但《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毁,余下部分烧成两段,前段尺幅较小,被称为《
剩山图》;后段尺幅较大,被称为《无用师卷》。1948年,《无用师卷》被运往台湾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于1938年由
吴湖帆收藏。 20世纪50年代,沙孟海投入到考古工作和流散文物征集中,由此想到《剩山图》。沙孟海多次劝说吴湖帆将《剩山图》捐给
浙江省博物馆,但吴湖帆一直没有同意。沙孟海请来
钱镜塘等从中劝说,最后吴湖帆答应了。1957年,《剩山图》归藏浙江。1965年,《剩山图》由浙江省博物馆所藏,成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人物纪念
诞辰纪念
2010年4月14日—18日,为纪念沙孟海诞辰110周年,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在浙江西湖美术馆举办“2010·沙孟海年”系列展览、学术研讨等纪念活动,旨在“打造浙江文化品牌,彰显沙孟海学术精神”。
2015年6月11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和鄞州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沙孟海书学院承办的“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15周年沙孟海书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鄞州区举行。研讨会分上下半场进行,沙孟海家属代表以及来自全国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活动。
2020年11月28日,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纪念活动由展览、纪念会、学术研讨会等板块构成。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共展出来自
浙江省博物馆、
沙孟海书学院、
西泠印社、
中国美术学院、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等单位收藏的沙孟海书法篆刻作品、手稿和文献300余件,全面展示沙孟海在学术研究、考古文博、书法篆刻创作以及高等书法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纪念故居
沙氏故居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沙村,是“沙氏五杰”(沙孟海、
沙文求、
沙文汉、
沙文威、
沙季同)故居,2022年入选浙江省首批乡村博物馆名单。故居于1899年由沙孟海祖父所建,是一幢四开间的砖木结构重檐楼屋。这里是沙氏兄弟出生、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大革命时期,也是发展农民运动场所,中共宁波地委直属沙村党支部对外联络点,鄞奉革命火种的发源地和见证地。故居保存由沙文求烈士生前部分办公、生活用品,收藏有沙孟海亲笔书信、沙文求烈士雕塑等,摆放展板和陈列品200余件。
沙孟海故居位于杭州西湖边龙游路附近,2009年4月20日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中西结合式二层青砖花园别墅,坡顶,赭红木框玻璃窗,又称“
若榴花屋”,门楣上挂有匾额一块,灰底蓝字,上有隶书“沙孟海旧居九二老翁钱君匋书”。故居总建筑面积601平方米,先后有
潘天寿、
陈训慈居住,1952年后为沙孟海住所,一直住到1991年才迁居到新居庆丰村。
人物雕像
为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202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会在浙江民盟盟史馆举行民盟先贤雕像集中揭幕仪式,
张澜、
沈钧儒、
胡愈之、
费孝通、
陶行知、
陈望道、
苏步青、
谈家桢、
吴晗、
童第周、
潘天寿、沙孟海、
谷超豪等13位民盟先贤雕像揭幕。
奖项命名
浙江书法最高奖——“浙江书法奖·沙孟海奖”是以沙孟海名字命名,于1991年设立,至2022年,已举办十一届。
人物评价
看他的下笔,是直抒胸臆地直去直来;看他的行笔,可算是随心所往而不逾矩。笔与笔、字与字之间,都是那么亲密而无隔阂。古人好以“茂密雄强”形容书风,於是有人提出“疏可走马,密不通风”之喻,其实凡是有意的疏密,都会给人“作态”之感。沙先生的字,往深里看去,确实有多方面的根底修养;而使我最敬佩处则是无论笔的利钝,纸的精粗,人的高低,好象他都没看见,拿起便写,给人以浩浩落落之感。虽年逾八旬,眼不花、手不颤,无论书信、文稿,都是不超出一厘米的小字。这只能归之于功夫、性格、学问、素养综合的效果吧。(中国当代书画家、 国学家
启功 评)
沙孟海受康有为、吴昌硕影响,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而开一代风气,无论篆隶楷草,在书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尤以行草书最佳。他的擘窠榜书海内无匹,被世人誉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海内榜书,沙翁第一”。其作气势宏大,点画精到,富现代感,以气胜,且字越大越壮观,此非胸有浩然之气不能致也,为当代书风典范。(民盟中央美术院 评)
沙孟海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于书,则化古融今,自成一格,尤其是擘窠大字,有“海内榜书第一”之誉;于印,则清逸醇正,入古出新,所作古玺、汉印到明清流派,甚至隶楷入印,皆能信手拈来,又极富书卷之气。(
中国美术学院 评)
沙孟海是20世纪中国书坛泰斗,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在史学、语言文字学等多方面均卓有建树。(
新华网 评)
沙孟海先生以雄浑刚健的书风,独步当代书坛,有“书法泰斗”之誉,为中国现当代书坛巨擘。无论篆隶楷草,在书法史上,他均占有重要地位,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的雄强苍劲的书风。尤其是他的题榜大字,海内无匹,被书法界称为“真力弥漫,吐气如虹”“海内榜书,沙翁第一”,是中国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史学家、艺术教育家和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
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 评)
沙孟海先生为中国二十世纪书坛巨匠,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史学家和艺术教育家,一生亲历民国以降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风云际会,展开了“以学术滋养艺术”的人生道路。他的学术成就,是以扎实精进的文字训诂之学和文史兼备的辞章功夫为基调,加之不断关注考古新材料、学术新进展,围绕书学和印学两个中心点而展开,无疑是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人物。(书法家
朱关田 评)
沙孟海学贯古今,知识渊博。书学、印学而外,他于古典辞章、文字训诂、金石碑版、文物考古均有高深的造诣。他长期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在文物调查、考古发掘、文物征集、文物保管、陈列展览等诸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杭州日报》评)
沙孟海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作为中国当代书坛巨擘,沙孟海书法无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沙体”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如黄钟大吕,响遏行云,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题榜名满江南的“书坛泰斗”。同时,沙孟海学问渊博,研究精到,造诣精深,是一位集书法学、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篆刻学、金石学、民俗学、考古学于一身的大学者、艺术巨擘。(新浪收藏 评)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根据《
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沙孟海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代表作不准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