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
动力性、
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
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
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
混合动力等。
历史发展
发动机是汽车的
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
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 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
冲程汽油机。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
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
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
压燃式发动机(即
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
压缩比和
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 Buchi)提出了
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
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
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
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Wankel)发明了
转子式发动机,使
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
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67 年德国
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
计算机控制的
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
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
轿车发动机)上的
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1967年,美国进行了一次
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那辆氢气汽车在80公里时速下,每次充氢10分钟可运行121公里。该车有19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1971年,第一台装有
斯特林发动机(Strling)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1972年,日本
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CVCC, Compound Ve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的发动机的西维克(Civic)牌轿车,打响了稀薄
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
1977年,在
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
电动汽车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
混合动力汽车。1979年8月,
巴西制造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巴西是世界上使用
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
液态氢气车。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该车用85公升的
液氢,行驶了400公里,时速达135公里。
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1980年,
西德汉堡市西北伊策霍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利用
电石气(
乙炔气)作动力的汽车。先将电石变成气体,然后用这种气体燃烧推动
喷气式发动机来驱动汽车,其速度和安全性均不亚于汽油车,20公斤电石块可以使汽车至少行驶300公里。
1980年,
美国加州大学的约翰.库伯和埃尔文.贝伦开始研究“烧铝”的
电动汽车。
1983年,世界上第一辆装备柴油
陶瓷发动机的汽车运行试验成功。所装发动机是
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研制的,其主要零部件由陶瓷制成,省去了
冷却系统,重量轻,节能效果显著,在同样条件下可比常规发动机多走30%的路程。
1984年,前
苏联研制出一种双重燃料汽车。当汽车发动时,首先使用汽油,然后专用天然气。
198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
阿莫柯比化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叫杜隆塑料的
合成材料,该公司采用这一塑料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发动机,其重量只有84公斤。美国的洛拉T-616GT型汽车用的就是这种全塑发动机。
1984年,
澳大利亚工程师沙里许研制成功了一种
OCP发动机。
1985年,澳大利亚彼兰丁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启动灵活、高速而又不冒烟的
蒸汽机汽车。
1986年,日本的
三洋电气公司研制成功首辆
太阳能电池汽车。
1994年,英国的戴维.伯恩发明了另一种
风力汽车,并已投入批量生产。
内燃机
分类
原理
由于汽油和柴油的不同特性,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差异。
四
冲程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
混合气,在
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
直线运动,通过
连杆、
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四冲程汽油机在
进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和
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
工作循环。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
上止点移至
下止点。此时
进气门开启,
排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
气体压力从pr逐渐降低到pa,气缸内形成一定的
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
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气终点时,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p0 ,即pa= (0.80~0.90)p0。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由于
进气管、汽缸壁、
活塞顶、气门和
燃烧室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以及与
残余废气的混合而升高到340~400K。
⑵ 压缩冲程(compression stroke)
压缩冲程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
曲轴转动180°。活塞上移时,
工作容积逐渐缩小,缸内混合气受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压缩终点时,其压力pc可达800~2 000kPa,温度达600~750K。
⑶ 做功冲程(power stroke)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
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提高。燃烧最高压力pZ达3 000~6 000kPa,温度TZ达2 200~2 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
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到达 b 点时,其压力降至300~500kPa,温度降至1 200~1 500K。在做功冲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曲轴转动180°。
⑷ 排气冲程(exhaust stroke)
排气冲程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排气门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由于
排气系统的阻力作用,排气终点r 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即pr=(1.05~1.20)p0。排气终点温度Tr=900~1100K。
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
燃烧室中仍留有一定容积的废气无法排出,这部分废气叫残余废气。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组成。由于柴油与汽油相比,
自燃温度低、黏度大不易蒸发,因而柴油机采用压缩终点
压燃着火(压燃式点火),而汽油机是
火花塞点燃。
进入汽缸的工质是纯空气。由于柴油机进气系统阻力较小,进气终点压力pa= (0.85~0.95)p0,比汽油机高。进气终点温度Ta=300~340K,比汽油机低。
⑵ 压缩冲程
由于压缩的工质是纯空气,因此柴油机的
压缩比比汽油机高(一般为ε=16~22)。压缩终点的压力为3 000~5 000kPa,压缩终点的温度为750~1 0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20K)。
⑶ 做功冲程
当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在
高压油泵作用下,将柴油以100MPa左右的高压通过
喷油器喷入
汽缸燃烧室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汽缸内气体的压力急速上升,最高达5 000~9 000kPa,
最高温度达1 800~2 000K。由于柴油机是靠压缩自行着火燃烧,故称柴油机为
压燃式发动机。
⑷ 排气冲程
柴油机的排气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只是
排气温度比汽油机低。一般Tr=700~900K。对于
单缸发动机来说,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工作不平稳,振动大。这是因为四个
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是
做功的,其他三个冲程是消耗动力为做功做准备的冲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飞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
转动惯量,这样又会导致整个
发动机质量和尺寸增加。采用
多缸发动机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现代汽车多采用四缸、六缸和八缸发动机。
结构
发动机是由
曲柄连杆机构和
配气机构两大机构,以及冷却、润滑、点火、
燃料供给、
启动系统等五大
系统组成。主要部件有
气缸体、
气缸盖、活塞、
活塞销、连杆、曲轴、飞轮等。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
工作腔称作汽缸,汽缸
内表面为圆柱形。在汽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曲轴相连,曲轴由气缸体上的轴承支承,可在轴承内转动,构成曲柄连杆机构。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运动时,连杆推动曲轴旋转。反之,曲轴转动时,连杆轴颈在
曲轴箱内作
圆周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在气缸内上下移动。曲轴每转一周,活塞上、下各运行一次,汽缸的容积在不断的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如此循环不已。汽缸的顶端用
汽缸盖封闭。汽缸盖上装有进气门和排气门。通过进、排气门的开闭实现向汽缸内充气和向汽缸外排气。进、排气门的开闭由
凸轮轴驱动。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驱动。
在做功行程时,曲柄连杆机构将燃料燃烧以后产生的气体压力,经过活塞、连杆转变为曲轴旋转的转矩;然后,利用飞轮的惯性完成进气、压缩、排气3个辅助行程。曲柄连杆机构由
气缸体曲轴箱组、
活塞连杆组和
曲轴飞轮组3部分组成。
一、气缸体曲轴箱组
气缸体和曲轴箱通常铸成一体,统称为气缸体,它是发动机的外壳及装配基础,一般采用优质
合金铸铁或
铝合金制成。气缸体内呈圆柱形的空间称为气缸,气缸表面称为气缸壁。气缸是
气体交换、燃烧的场所,也是活塞运动的轨道。为保证活塞与气缸的密封及减少磨损,气缸壁应具有有效较高的
加工精度和较低的
表面粗糙度。为了使气缸在工作时的热量得到散发,在气缸体、
气缸套机体之间制有能够容纳
冷却液的夹层空腔,称为
水套。
在气缸体的下部有
主轴承座,用于安装曲轴飞轮组。气缸体的侧面设有挺杆室,用于安装气门传动机件。气缸体的上平面安装气缸盖,下平面安装机油盘,前端面安装正时
齿轮盖,均加有
衬垫并用螺栓紧固密封。气缸体的后端面安装飞轮壳。
为了增强缸体的
耐磨性,延长气缸体的使用寿命,气缸体内大都镶有气
缸套。
气缸套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干式气缸套不与冷却液接触,为防止缸套向下窜动,可在上/下
止口限位。
湿式气缸套外表面直接与冷却液接触,为防止漏冷却液,缸套下止口处装有1~3个
橡胶密封圈。
机油盘的作用是储存润滑油,故俗称
油底壳。它一般采用薄壁钢板冲压而成,内部设有稳油挡板以防止润滑油过分激荡,底部设有放
油塞以便更换润滑油。
气缸盖的主要作用是封闭气缸上部,并与活塞顶构成燃烧室。气缸盖上有燃烧室、水套、火花塞座孔(
柴油发动机有喷油器
安装孔)、进
排气道、
气门座、
气门导管座孔等。上部装有
摇臂轴总成,用
气缸盖罩封闭,
结合面间装有密封点垫。汽油发动机气缸盖一般是整体的,但也有例外,如EQ6100—1型发动机就是两个气缸盖。
气缸直径较大的柴油发动机采用一缸一盖或二缸一盖,最多不超过三缸一盖,以防止气缸盖变形。
气缸垫俗称气缸床,安装在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其作用是密封气缸体与气缸盖的结合平面,以防止漏气、漏冷却液及漏油。气缸垫多采用
石棉板材料制成,有些用石棉板两
面包铜皮或铁皮制成,有些用中间
钢片两面贴适合应性好的乳胶石棉板制成。燃烧室孔采用双层或单层金属
包边,以防燃烧气体冲坏石棉层。
二、活塞连杆组
三、曲轴飞轮组
配气机构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各缸工作循环的要求,及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汽油发动机)或
新鲜空气(柴油发动机)进入气缸,并将废气
排入大气。
四冲程发动机广泛采用气门
凸轮式配气机构,它由
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分组成。按其传动方式不同,可分为
正时齿轮传动式和链条传动式两种;按
凸轮轴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下置凸轮轴式、中置凸轮轴式和上置凸轮轴式。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工作时,曲轴通过一对互相啮合的正时齿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当凸轮的凸尖上升到最高位置时气门开度最大。当凸轮的凸尖向下运动时,由于
气门弹簧的弹力作用,气门及其传动机件恢复原位,将气道关闭。与下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相比,中置和上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因曲轴与凸轮轴距离较大,故多为
正时链条或正时
带传动。中置凸轮轴式省去了推杆;上置凸轮轴式省去了
挺杆及推杆。
一、气门组
气门组一般由气门、气门座、
气门导管、
气门油封、
气门弹簧和气门
锁片等组成。
气门分为进气门和排气门两种,其作用是分别用来关闭进、排气道。气门由头部和杆部组成,头部制成锥形,与气门座的
锥面配合。头部
锥角,一般为45°。同一台发动机的进气门头部直径大于排气门头部直径,以提高发动机的
充气量。气门杆部为圆柱形,与气门导管
内孔配合,杆的端部制有环槽,用来安装气门
弹簧座锁片。
气门座用来保证气门密封,并将气门头部的热量传给气缸盖。气门座一般用特种合金制成环状,紧密地镶在气缸盖上。
气门导管用来引导气门作往复直线运动,保证气门与气门座闭合位置正确。为防止气缸盖上润滑油从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间隙进入燃烧室,气门导管上端装有
气门油封。
气门弹簧是
圆柱形螺旋弹簧,它可使气门迅速关闭,并使气门头部与气门座相互压紧,保证密封。
二、气门传动组
气门传动组的作用是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适时地开启和关闭气门,并保证气门有足够的开度。
凸轮轴用于控制气门开闭,并驱动
汽油泵、
机油泵和
分电器等机件工作。凸轮轴上制有进气凸轮、
排气凸轮、
轴颈、驱动机油泵及分电器的
齿轮、推动汽油泵
摇臂的
偏心轮等,进气和排气凸轮是凸轮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凸轮轴上的排列顺序由进、排气道的布置来决定。
正时齿轮及
正时链条或
正时皮带实现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传动。如CA6102、BJ492Q型发动机为正时齿轮传动;北京
切诺基汽车发动机为正时链条传动;上海
桑塔纳汽车发动机为正时带传动。四冲程发动机曲轴旋转两周,凸轮轴应旋转应一周,使进、排气门各开、闭一次,并且气门开闭时机须与各缸工作循环的需要相适应。因此,无论是齿轮传动还是链条传动,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记号装配,其记号一般为
轮齿部位的
凹坑。
气门挺杆的作用是将凸轮的推力传给推杆或气门。挺杆的类型有菌型、筒形非液压式、筒形液压式等,筒形液压式等,筒形液压式挺杆无
气门间隙,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噪声,但精度要求严、成本高,多应用于高级
轿车发动机。
气门推杆的作用是将挺杆的推力传给摇臂,驱动气门开启。推杆的上、下端头经热处理并抛磨,以提高耐磨性;
杆身有实心和空心两种。
摇臂及摇臂轴总成的作用是改变推杆(下置凸轮轴式)、挺杆(中置凸轮轴式)或凸轮(上置凸轮轴式)的推力方向,使气门开启。摇臂轴总成固定在气缸盖上部,主要由摇臂、摇臂轴
支座等组成,摇臂制成两臂不等长,这样使挺杆、推杆以较小的
升程就能获得气门较大的
开度。摇臂长臂一端与气门杆相对应,
短臂一端装有调整
螺钉及螺母,用来调整气门脚间隙。摇臂轴为
空心轴,与摇臂轴支座、摇臂有贯通的润滑油道,以润滑配气机构部分的
摩擦表面。
供给系统
汽油发动机燃料系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作情况的需要,将纯净的空气和汽油配制成适当比例的可燃混合气,送入各个气缸进行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排入大气中。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
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统。
传统点火系统由
蓄电池、发电机、
点火线圈,分电器、
火花塞等组成。普通式和传统式点火系统类似,只是用
电子元件取代了分电器。电子点火式全部是全
电子点火系统,完全取消了机械装置,由电子
系统控制点火时刻,包括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冷却系统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式冷却系统由水套、水泵、散热器、风扇、
节温器等组成。风冷式由风扇和
散热片等组成。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
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
液体摩擦,减小
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统由机油泵、
集滤器、
限压阀、油道、
机油滤清器等组成。
要使发动机由
静止状态过渡到
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
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
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它由
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组成。
性能指标
发动机的
性能指标用来表征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并作为评价各类
发动机性能优劣的依据。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
动力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环境指标、
可靠性指标和
耐久性指标。
发动机技术
注意事项
保养维修
汽车发动机需要定期做保养。在驾驶经过一些特别潮湿或者粉尘特别大的地区时,也要对发动机的相关部件做一些检查保养。
冬季热车
热车的主要原因在于,车子经过长时间停放,引擎内的机油又流回引擎下部的机油
底壳内,所以热车很必要。正确的热车方法应该是,在发动后30秒至一分钟后上路,但此时千万勿以高转速行驶,应保持在低车速,引擎转速以不超过3000~3500转为限,一般保持2000转,否则引擎及变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损可是无法复原的。待引擎温度上升至正常
工作温度后(大概需要3到5分钟时间),再恢复正常驾驶即可。
水中熄火处理
当汽车在水中熄火后,千万不能二次启动,否则会对汽车发动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该立即将车辆推出深水区,确保发动机
进气口不会再吸入水分,在安全的地方停好。将分电器盖拆下,用纸巾擦干盖子,重新安装即可。如果是
进气道进水,就必须更换
空气滤清器,并拆掉火花塞后将燃烧室里的水排出。
具体的做法应该是:打开
发动机盖,拔下
分缸线,将火花塞拆下来,然后启动发动机,发动机汽缸内的水就会通过火花塞的孔被排出发动机,将钥匙保持在启动位置5秒后松开,等10秒钟后再启动发动机5秒钟,如此3次,基本上可以将水全部排出发动机了。但如果在拆下火花塞后启动时发动机没有转动,则说明发动机已经顶死,只能进维修站处理。
发动机过热
发动机过热会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汽车发动机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车主可以进行一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