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七圣
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物
梅山七圣,即眉山七圣,二郎神的部下。梅山即四川眉山,原型可以追溯到二郎神原型李冰次子李二郎隋朝嘉州太守赵昱的部下七人,元杂剧里称为“眉山七圣”,其中一人名讳为郭牙直。
释误
西游记梅山六兄弟杨二郎合称“梅山七圣”,此梅山七圣与《封神演义梅山七怪是两种不同团队,梅山七怪是以梅山七圣为原型的二次创作
梅山七圣原型发源代表之一,如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称其为眉山七圣,其中一位名讳为郭牙直,是二郎神赵昱的部下;明朝的《二郎宝卷》;明朝后期《西游记》衍化成约春秋之时二郎神杨戬梅山六兄弟义结金兰的称呼。
他们分别是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
梅山七怪是《封神演义》的作者根据《西游记》梅山七圣的再创作,是二郎神杨戬商末周初参与武王伐纣时灭除的七个妖怪。
出处及衍变
1、元杂剧中的眉山七圣
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其中的二郎神乃是赵昱(原型是隋朝太守赵昱)。梅山七圣则为眉山七圣。其中一人名讳为郭牙直。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第一折:“报的上仙得知,有齐天大圣,扳倒丹炉,偷取金丹数十馀颗。又在御酒局中,盗仙酒数十余瓶。小圣不敢隐讳,特来报知上仙。 ”
乾天大仙云:“ 此业畜无礼,将金丹仙酒盗去了,更待干罢。争奈此业畜,神通变化,极难擒拏,则除是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方可破齐天大圣。鬼力那里,便去请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来者! ”
鬼力云:“ 理会的。二郎真君安在?”
二郎神引郭牙直、抱刀鬼、奴厮儿、狗儿上:“吾神乃二郎真君是也,俗姓赵名煜,幼从道士李班,隐于青城山。至隋炀帝,知吾神大贤,封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徤蛟,春夏为害。吾神持刀入水斩蛟而出。后弃官学道,白日冲升,加吾神清源妙道真君。今有乾天大仙相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
郭牙直云:“ 自从上圣(二郎真君)入水斩蛟,玉帝知上圣(二郎真君)有功,加封神位,非同容易也!”
2、《西游记》中的梅山六兄弟
明朝嘉靖年间,吴承恩依据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在《西游记》中创作了康、张、李、姚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六个形象,称为梅山六兄弟,与二郎神并称梅山七圣。“郭申、直健”概即元杂剧里的郭牙直。
没有详细描写这六人,在书中只出现了两回,在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与二郎神共同征讨孙悟空,在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中,帮孙悟空对付九头虫,资料甚少。
3、明朝《二郎宝卷》中的梅山七圣
到明朝嘉靖年间无名氏的《二郎宝卷》。
《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载:“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
其中的“各牙洽”即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郭牙直”的谐音。
4、《封神演义》的梅山七怪
稍晚的《封神演义》则在《二郎宝卷》与《西游记》的基础上,为杨二郎取名杨戬,创作了梅山七怪的形象,并且详细描写了二郎神杨戬梅山除六怪的情节,还为他写出了淡黄鹅袍、三尖两刃刀的来历,且为他收了两个弟子,金毛童子(《二郎宝卷》中为黄毛童子)
5、清朝盛行的梅山七圣
二郎神形象最早是秦国时期修建都江堰李冰次子李二郎:《元史》本纪第三十四 文宗三 :“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清朝时梅山七圣已经定型了,清朝《灌志文徵·李冰父子治水记》:“二郎喜驰猎之事,奉之命而斩蛟,其友七人实助之,世传梅山七圣”。
四川民间传说,谓是猎户七人,俱李冰子二郎之友。或又称为梅山七友。二郎擒孽龙所在之灌县玉垒山一带,均产煤之山,七友盖古代采煤工。该县二王庙旧有“七圣殿”,塑七友像,今二王庙山门内小戏台横额尚有木刻线雕涂金人物图像,约作于清代初年,即二郎偕梅山七圣助李冰斗犀图。右侧一象鼻怪兽,身被鳞甲,一有须壮汉徒手搏之,当即李冰斗犀。中武士八人,居中一戴冠著战袍之少年,腰悬宝剑,倒持三尖两刃刀,前后均有猎犬跟从,自属二郎无疑。其余七武士,亦均各著战袍,前三后四,当即所谓“梅山七圣”。
小说描绘
《西游记》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情节1、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赍调。那鬼王领了旨,即驾起云,径至灌江口,不消半个时辰,直至真君之庙。早有把门的鬼判,传报至里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二郎即与众弟兄,出门迎接旨意,焚香开读。旨意上云:花果山妖猴齐天大圣作乱。因在宫偷桃、偷酒、偷丹,搅乱蟠桃大会,见着十万天兵,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围山收伏,未曾得胜。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赏。”
情节2、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聚集殿前道:“适才玉帝调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来。”众兄弟俱忻然愿往。即点本部神兵,驾鹰牵犬,搭弩张弓,纵狂风,霎时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不能前进,因叫道:“把天罗地网的神将听着:吾乃二郎显圣真君,蒙玉帝调来擒拿妖猴者,快开营门放行。”一时,各神一层层传入,四大天王李天王俱出辕门迎接。相见毕,问及胜败之事,天王将上项事备陈一遍,真君笑道:“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天王各居四维,众天兵各挨排列阵去讫。
这真君领着四太尉、二将军,连本身七兄弟,出营挑战,分付众将,紧守营盘,收全了鹰犬,众草头神得令。真君只到那水帘洞外,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真君道:“那泼妖,怎么称得起齐天之职?”梅山六弟道:“且休赞叹,叫战去来。”那营口小猴见了真君,急走去报知。
在二郎神的出场中这样介绍的: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情节3、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这阵上,康、张、姚、李、郭申直健,传号令,撒放草头神,向他那水帘洞外,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冲散妖猴四健将,捉拿灵怪二三千。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好似夜猫惊宿鸟,飞洒满天星。众兄弟得胜不题。
情节4、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那里走!”
情节5、真君前前后后乱赶,只见四太尉、二将军一齐拥至道:“兄长,拿住大圣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土地庙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众皆愕然,四望更无形影。真君道:“兄弟们在此看守巡逻,等我上去寻他。”
情节6、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让过神锋,掣出那绣花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赶到前,对面相还。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防愈紧。这康、张太尉等迎着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围绕不题。话表大力鬼王既调了真君与六兄弟提兵擒魔去后,却上界回奏。
情节7、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都道:“此小圣之功也!”小圣道:“此乃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康、张、姚、李道:“兄长不必多叙,且押这厮去上界见玉帝,请旨发落去也。”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四太尉、二将军依言领诺。这真君与众即驾云头,唱凯歌,得胜朝天。
《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情节1、两人正自商量,只听得狂风滚滚,惨雾阴阴,忽从东方径往南去。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那呆子急纵云头,上山拦住,厉声高叫道:“真君,且慢车驾,有齐天大圣请见哩。”那爷爷见说,即传令就停住六兄弟,与八戒相见毕,问:“齐天大圣何在?”八戒道:“现在山下听呼唤。”二郎道:“兄弟们,快去请来。”六兄弟乃是康、张、姚、李、郭、直,各各出营叫道:“孙悟空哥哥,大哥有请。”行者上前,对众作礼,遂同上山。
情节2、二郎笑道:“我因闲暇无事,同众兄弟采猎而回,幸蒙大圣不弃留会,足感故旧之情。若命挟力降妖,敢不如命!却不知此地是何怪贼?”六圣道:“大哥忘了?此间是乱石山,山下乃碧波潭,万圣之龙宫也。”二郎惊呀道:“万圣老龙却不生事,怎么敢偷塔宝?”
情节3、二郎道:“兵家云,征不待时,何怕天晚!”康姚郭直道:“大哥莫忙,那厮家眷在此,料无处去。孙二哥也是贵客,猪刚鬣又归了正果,我们营内,有随带的酒肴,教小的们取火,就此铺设。一则与二位贺喜,二来也当叙情。且欢会这一夜,待天明索战何迟?”二郎大喜道:“贤弟说得极当。”却命小校安排,行者道:“列位盛情,不敢固却。但自做和尚,都是斋戒,恐荤素不便。”二郎道:“有素果品,酒也是素的。”众兄弟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举杯叙旧。
情节4、那驸马闻言,即使月牙铲,带龙孙往外杀来。这八戒举钯迎敌,且战且退,跳出水中。这岸上齐天大圣与七兄弟一拥上前,枪刀乱扎,把个龙孙剁成几断肉饼。那驸马见不停当,在山前打个滚,又现了本象,展开翅,旋绕飞腾。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那怪急铩翅,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八戒便要赶去,行者止住道:“且莫赶他,正是穷寇勿追,他被细犬咬了头,必定是多死少生。等我变做他的模样,你分开水路,赶我进去,寻那宫主,诈他宝贝来也。”二郎与六圣道:“不赶他,倒也罢了,只是遗这种类在世,必为后人之害。”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情节5、行者随后捧着两个匣子上岸,对二郎道:“感兄长威力,得了宝贝,扫净妖贼也。”二郎道:“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兄弟们俱道:“孙二哥既已功成,我们就此告别。”行者感谢不尽,欲留同见国王。诸公不肯,遂帅众回灌口去讫。
影视形象
在86央视版《西游记》中,没有梅山六兄弟出场,甚至1999动画版《西游记》也把梅山六兄弟化为了一高瘦一矮胖两个人物。
直到2010年程力栋版新《西游记》以及2012年张纪中版新《西游记》中,这六个人才有出场,程版《西游记》中梅山六兄弟造型一模一样,没有特点。
而张版《西游记》六个人终于造型不一样了,但是其服装造型,明显取材于2009永乐版《封神榜之武王伐纣》中的梅山七怪造型。
二次创作
《封神演义》则在《二郎宝卷》与《西游记》的基础上,为杨二郎取名杨戬,创作了梅山七怪的形象,并且详细描写了二郎神杨戬梅山除六怪的情节。
《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
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
杨二郎出场诗: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封神演义》根据“他曾力诛六怪”一句,以及出场诗的“力诛八怪声名远”一句,创作了梅山七怪:白猿袁洪、牛妖金大升、狗妖戴礼、猪妖朱子真蛇妖常昊、山羊妖杨显
所谓‘力诛六怪’,指的是诛灭除袁洪外的另外梅山六怪,若再加上千里眼桃精高明、顺风耳柳鬼高觉,正是‘力诛八怪’。
而且还写出了二郎神《西游记》中淡黄鹅袍、三尖两刃刀形象的来历,且根据《二郎宝卷》为他收了两个弟子,金毛童子(《二郎宝卷》中为黄毛童子)。
历史原型
梅山巫文化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梅山教,是起源于古代湘中梅山地区的传统宗教。由于道教在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使得梅山蛮(瑶族先民)较早地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因此,梅山教具有融摄道教法术和原始巫教的特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瑶、壮、苗、白、水、土家、仫佬仡佬、毛南、侗等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信奉梅山教。这些民族共同祭祀道教的三官、三元法主、唐葛周三元三将军、张赵李三天师和梅山教的梅山法主;视三元、三天师和梅山法主为本教祖师。
尊崇道教神灵三元,是梅山教的显著特点。道教的唐、葛、周三将军,在壮族传说中为同母异父三兄弟,后在五岭梅山道院修炼法术,故三元教也称梅山教,师公在祭祀请神时,自称为梅山弟子,要做“陪梅山”的法事。仫佬族的法门弟子分茅山弟子、梅山弟子。师公度戒使用的经书《度梅山教用》,经文演唱五方五伤(即东方五伤、南方五伤、西方五伤、北方五伤、中央五伤)在梅山度法的故事,由五伤神在坛场传授“伤坛法”。这些都体现出道教对梅山教的影响。
梅山教之所以能在南方广大地域内传播,与道教的长期影响以及历史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梅山教对不同族群所产生的影响,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 梅山教对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影响,在明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表现。明吴承恩西游记》讲二郎真君率领梅山六兄弟收降妖猴;明许仲琳封神演义》讲杨戬、哪吒收服的梅山七怪,是白猿、水牛、狗、野猪蜈蚣白蛇山羊七种精灵,其实是梅山教巫法的象征。《封神演义》有关梅山的描写,确乎有民族志资料的根据。
谁将梅山七怪传为梅山七圣
广西瑶族师公为非正常死亡者超度,仪式中要念祖传的四句咒语:“梅山狗怪性猖狂。炼度伤人势莫当;谁知仙犬能伏虎,红尘血土命空忙。”师公认为犬是梅山七圣之一,念诵此咒语可以降伏五伤。《封神演义》中的梅山七怪,在南方少数民族中被尊为梅山七圣,云南昭通端公面具形像中就有梅山七圣。
梅山四太尉姓名的来源
曾经在四川西北部农村听到农夫骂牛:“你这个打梅山的!”意思还是明白的,相当于猪八戒牛魔王:“你这个遭瘟的!”但是,“打梅山的!”是什么来历,不懂。问农夫,也说不懂,说这是上辈人那里口耳相传下来的,知道意思,说不清楚来历。
后来才大略知道,这是精简过后的半句话,说完整是“你这个打梅山跟头的!”当然,知道这个程度等于还是没弄懂,这时候的农村新一代,已经不说这句话了。又过了很久,才终于明白,梅山跟头不是谁都可以打的,这是二郎神的梅山六兄弟中间的一个人的专利。
在梅山教和茅山教,都在上坛祀太上老君,中坛祀历代祖师,下坛祀梅山启教翻天倒挂张五郎,这个张五郎就是“打梅山跟头”的主!在梅山教的祀坛上,木雕的张五郎神像两腿朝天,双手撑地,称之为“翻坛倒挂张五郎”,又叫开山五郎,瑶族神谱中简称为“番坛倒立”。其神像所以倒立,是源于梅山地区的民间传说。
张五郎的原型,来自于梅山先民的狩猎生活。张五郎是善于打猎的好猎手,开山修路的巧匠;一次和一只猛虎搏斗。被虎撞下山岩倒挂树上而死。也有说法是他长着一双反脚,倒立行走,还说飞禽走兽都是他的传令兵。川人亲切称为“张老五”。
这个张五郎以其特行独立的姿态,给他的名字“张伯时”(四川方言“伯时”谐音“背时”),把自己保留在了民间的语言中,人们将其倒立雕像敬奉于神龛上,逢年过节,进山巡猎,抗击外敌之前,必先祭祀一番,傩祭《开山舞》表现开山五郎的身世,傩戏《打梅山》则表演的是梅山洞猎神的故事,此习历千年不变。
其他说法
梅山七圣也有一些差异化的传说,湘西土家族流行的“毛古斯”舞,有“敬梅山”一场,是用七根长六寸的茅草,扎成一束,压在石下,借此虚拟出梅山神的神位。这里的传说中,梅山神是天上七姊妹星下凡,在民间化为猎女,一次梅山为民除害与猛虎搏斗,衣裙俱毁,殒身石崖之下。人们要祭奠她,但又不便塑造出裸体像,便以茅草作象征,拟出神位来。梅山教信奉的女神还有白氏仙娘、梅婆蒂主和梅山猎神梅嫦等。
后世影响
梅山七圣是中国神话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梅山文化中,七圣代表的不仅是当地人对于生活、文化、娱乐的导向,更是当地历史沉淀的肯定。
祭祀活动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记南宋时庆祠山生辰,其日有龙舟六只戏于湖中,其舟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神鬼、快行、锦体浪子、黄胖,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21:48
目录
概述
释误
出处及衍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