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两刃刀
兵器名称
三尖两刃刀,简称三尖刀,又被称作三尖两刃枪,代表人物为中国神话二郎神、杨戬所使兵器。刀柄高度到使用者胸口,刀部从胸口到头顶,略高于头顶。属长兵器,也可称二郎刀,把刀和叉结合在一起的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三叉刀可做锁、铲之用,构成其诀窍独特。当二郎神施展法天象地时,三尖两刃枪也可以随之巨大化。
兵器介绍
“二郎神挥舞三尖两刃刀”,三尖两刃刀是神话传说里鼎鼎大名的二郎神的兵器,它是随着二郎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变迁而逐步为大家所熟悉的。
二郎神的兵器,刀中的另类,主要功能为挑和刺。枪头有三个尖,攻击范围大,战斗时非常有用。二郎刀是长柄安上像剑一样的双刃尖刀的兵器。虽然称之“刀”,实际是带长柄的剑。为了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要比普通剑宽得多,而且把刀身前端做得又尖又宽。由于双刃的刀身前端呈三叉状,所以又有“三尖两刃刀”之称。
总体结构
三尖两刃刀是刀中比较奇怪的一种。此刀起源于大剑,虽名之为刀,实际上是带长柄的剑,刀柄长约两米左右,为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较长,剑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直。由于双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状,所以又有“三尖两刃刀”之称。具体用法有:劈、搅、冲、扎、撩、点、崩、摔、缠、绕、拨、拦等。三尖两刃刀是可以使出力劈华山这一招的。
三尖两刃刀属于奇门兵刃,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明万历年间谢肇淅《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驽、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来源考究
宋代《武经总要》里“刀八色”中的棹刀。三尖两刃刀的来源基本就是从武经总要的棹刀发展而来,从上面贴的这张实物上可以看到从宋代的棹刀变迁到明代的三尖两刃刀的痕迹,早期的三尖两刃刀源自双手刀,为了增大力矩提高劈砍效果逐步将双手柄加长为长柄,而加长了力矩后,刀身缩短变粗以降低武器磕碰折断的风险,形成了双刃带尖的棹刀风格,再对刀尖结构进行变化,形成了今天见到的三尖两刃刀。
考究二郎刀这一名称的由来,则出于明代《封神演义》小说清源道妙真君以及《西游记》小说中的二郎显圣真君。在小说中二郎神最喜爱的武器,就是三尖两刃刀。由于这些小说流传甚广,人们就把这种兵器习惯地称之为二郎刀了。
文献记载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二郎神轻轮动三尖两刃刀,骤战马相交,见杀气遮笼罩。俺轻舒展猿猱,将他那二魔神拿住了。
西游记
《西游记》第六回二郎神出场“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当二郎神施展法天象地变得巨大化时,三尖两刃枪也可以随之巨大化,“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中写道:“杨戬借三昧火眼,现出光华,照耀如同白昼。原来里面也大,只是一个尽头路。 观看左右,并无一物,只见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又有一包袱扎在上面。”
水浒全传
元明间施耐庵著《水浒全传》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驽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可见没有把其他武器如飞刀袖箭、三尖两刃刀、橛、匕首、鸳鸯钺、阴阳锐、状元笔铁尺绳镖三节棍等包括在内。
《水浒传》
用三尖刀的人很多,九纹龙史进、节度使梅展枢密使钮文忠车骑将军周昂大辽副统军贺重宝、北方玄武水星大将曲利出清,甚至贼将滕戣,用的都是三尖刀;其中还有“久在华州城外住,旧时原是庄农,学成武艺惯心胸。三尖刀似雪,浑赤马如龙。体挂连环铁铠,战袍风飐猩红,雕青镌玉更玲珑。”
三国演义
纪灵所使的兵器,重五十斤有余,因有三个刀尖,且刀刃两面开锋,又称三尖两刃刀。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
在《三国演义》中为曹洪麾下部将晏明手持兵器。原文“长坂坡被赵云三回合,刺于马下。曹操部将。明属曹洪部,於长坂坡追刘备军。时,备将赵云寻得阿斗,明引一队步军至,持三尖两刃刀来战云。不三合,被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重五十斤有余,又称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其主要打法为支、拿、架、别、削、刺。《三国演义》第14回,袁术进攻刘备:“乃使上将纪灵起兵十万,杀奔徐州。两军会于盱眙。玄德兵少,依山傍水下寨。那纪灵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另外赵云在长阪坡遇到曹洪的部将晏明,“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全作中只有这两位是以三尖刀作为武器。
薛家将
薛家将》第二十六回,樊梨花出现:“马鞍轿上端坐一员女将,头上顶着帅字金盔,黄金抹额,顶梁门飘散 十三曲赞缨;身披麒麟宝甲,外罩素罗袍,上绣灵芝草,下绣蟒翻身,凤凰裙遮住双腿,镶牛皮战靴;护背 旗八杆,走金边掐银线。脸上看长得做骨英风,绝代姿色,手绰马鞭,鸟翅环得胜钩挂着三尖两刃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3:37
目录
概述
兵器介绍
总体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