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江口,亦名
灌州,灌口,位于四川,旧属
灌县,今四川省灌县(今
都江堰市)一带,是中国
神话传说中
二郎神居住的地方,乃是二郎神的道场,亦是
二郎庙祖庭(二王庙)之所在。
民间传说由来已久,历经不衰。
相关记载
宋代
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
● 杨无咎《二郎神·清源生辰》
“灌口擒龙,离堆平水,休问功超前古。”
“(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
● 《龙城录》
“赵昱字仲明...昱至京师炀帝縻以上爵不就独乞为蜀太守,帝从之拜嘉州太守....蜀人思昱顷之见昱青雾中骑白马从数猎者见于
波面,扬鞭而过。州人争呼之遂吞怒,
眉山太守荐章,
太宗文皇帝赐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
元代
●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灌江人民,就与吾神立庙。奉天符牒玉帝敕,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玉帝
敕令,着吾神镇守西川。”
“(院主云)俺这壁二郎神出马,他神通广大.....领将驱兵活灌口”
“第四个保官灌口二郎”
“(灌口二郎同行者上,云)
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
共工试太阿。谁数有穷能射日,某高担五岳逐金乌。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
明代
“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
“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听说,即取神锋,回灌江口来赶。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
真君道:“贤弟,汝等未受天录,不得面见玉帝。教天甲神兵押着,我同天王等上届回旨。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
二郎迷失灌州城
颜如灌口活真君
清代
二相公气昂昂,骂一声老阎王,如今可也把良心丧!如今冤气没出处,寻思灌口找二郎,
见灌口二郎神,要告着老阎君,这就是个真实信。
上天入地无投奔。安心上灌江口告状,把冤情诉与真君。
逢人就问灌口径。
道场庙宇
关于二郎神的居住地“灌江口”:今四川省灌县(今都江堰市)有灌口,此地有二王庙古迹。民间多以此地为二郎祭祀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为证,在都江堰每年
农历六月二十四都有拜祭二郎神的传统并一直流传,而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颇为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
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神;
都江堰的二王庙是二郎神庙的主庙。
二王庙二郎神像官方简介:
千古奇功都江堰,收秦时
李冰率众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
据《
搜神记》、《
列仙传》中所载:“
二郎神杨戬系上界天神具三眼...立庙于灌江口,修真容而奉祀,镇守灌江口,称灌口二郎神......”川西平原沃野千里.....宋元赐封二郎神为“清源妙道真君”....府县立庙以祀之,“二王庙”由此而得名。而灌口二王庙为其“二郎神”之正祠。历史以来,大殿供奉二郎神像。
探索渊源
考证推论
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
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自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
都江堰岷江东岸的
二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二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然而要问这位二郎神究竟姓什么,名什么,却又是一个被重重迷雾所遮掩的难题。
以灌口的二郎庙为例,种种异说所造成的矛盾在此就有集中反映: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此庙应为道观,所奉二郎神是
宋真宗敕封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的
赵昱赵二郎;可是当年此庙中的二郎神塑像,却是位顶盔戴甲、粉面无须的青年郎君,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额上多一只眼睛,手执一把
三尖两刃刀,皂靴前还有一条神犬,使人一看便知这就是《西游记》、《
封神演义》中描绘的那位
杨戬杨二郎。又让人惊奇的是,历代文人墨客在庙中殿阁廊庑所题匾额楹联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无例外地把
二郎神当作先秦蜀郡守
李冰之子
李二郎来赞颂。倘若有爱寻根究底的香客为此请教庙祝,他们也只好含糊其辞:反正你拜瞻的乃“二郎神”就是了。
到底谁是二郎神的真身,或者换句话讲,由四川而蔓延及全国的民间二郎神信仰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历史上有种种异说,近现代的学人也有许多考证和推论。
李二郎说
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间,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民间传说,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二郎神是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的次子这个传说由来已久,
南宋的
朱熹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此类传说见于文字记载的时间,似始于
北宋。《
宋会要》记
宋仁宗嘉佑八年封
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南宋
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过这位“郎君神”,其《
吴船录》称:“崇德庙在(永康)军(今
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
通俗编》引《朱子语录》进一步点明:“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其后,这位李二郎曾被
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被清朝封为“承绩广惠显
英王”。当
四川巡抚上疏清雍正帝给二郎加封号时,礼部认为封儿子而不封父亲,似不妥当,所以雍正同时给李冰加封“敷泽兴济通佑王”(《清朝文献通考·群祀考二》)。这就是灌口二郎庙由原名崇德祠改为现名二王庙的由来。由于皇帝敕封,
方志见载,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说法长期流布全国,尤其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
赵二郎说
道教神祇赵昱赵二郞,相传赵昱为
隋朝人,曾入青城山学道,后因斩杀了兴风作浪的蛟龙而受州人崇拜,奉为神明。唐朝时,民众为赵昱立庙于四川灌江口,俗称“
灌口二郎”。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三九引《
龙城录》载,隋朝时有个赵昱,隐居
青城山学道,因
隋炀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
嘉州太守。时有老蛟兴风作浪,成一方祸害。赵昱乃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顷刻间江水尽赤,
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最终赵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于是州人顶戴,奉为神明。其后赵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但又在嘉陵江水涨溢为患时,几度“显神”。
唐太宗从地方官的
奏折中获知后,即封他为神勇大将军,在灌
江口为之立庙。后来
唐玄宗避
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时,又加封
赤城王。据学人考证,《龙城录》乃宋人
王铚托名唐柳宗元而撰,有关赵昱人江斩蛟的事迹,应在五代时已经流传,王铚只是作了总结并加以记载。而据《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称,在唐太宗封神以前,当地民众已为赵昱立庙于灌江口,俗曰灌口二郎。
北宋真宗时,益州大乱,
张乖崖奉旨入蜀治之,曾诣祠下求助于神,事后请皇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从此,这位“
二郎神”声望日隆,宋元
时代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的二郎神,基本上就是这位赵二郎的形象和“神迹”,并对其后《
西游记》、《
封神演义》等
神魔小说中二郎神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二郎说
明清以来,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小说与戏剧,如《
二郎宝卷》《封神演义》都将二郎神写成
杨氏后人,现在人们说起二郎神,都认为他叫做杨戬。凭借小说的力量,杨二郎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
二郎神”。《
西游记》第六回称他是“显圣
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
江口”,又点出其来历:“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
杨君,生一男子。”《
封神演义》更明指其名叫杨戬,是
玉鼎真人的徒弟。
有人指出,远在北宋初年,“杨二郎”之说就已在民间流传,如《
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引《通幽录》即有
卢顼之舅在塔上“与杨二郎(打)双陆”等语。
李思纯认为其原型是南北朝时
氐族的
英雄人物杨难当,他是氐王
杨盛的第二子,继承长兄
杨玄之位,故在传说中称为二郎。历史上杨难当的统治中心在甘肃
武都的
仇池,曾据有
宕昌之地,即今邻近灌口的
松潘,还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旧地,容易慑服于他的兵威。于是由传说而信仰而立庙崇祀,便成为唐宋以来所谓灌口神的起源(《江村十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赵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并且以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
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东汉以还,氐人由今
陇南扩散到
川北、
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
邛崃县志》卷三记“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
藏族,氐族的三目
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随之成了大一统
中华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员。甘藏地区的
青衣神,也是三只眼,恐怕很多与氐藏融合有关,并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来自印度(《三目神与氐族渊源》,《
文史知识》1997年第6期)。
另外,也有人提出“杨二郎”可能是“羊二郎”之谐音。如
黄芝冈认为灌口二郎的原型是
古羌民祖先神大禹,杀羊祭神是羌人的习俗。再证以《
博物志》“川西杨姓为羊化子孙”的传说、无义可释的川地羊名(羊蒙山、羊渠县、羊
飞山)以及范石湖《离堆诗序》所称“民祭赛(
李冰)者率以羊,杀羊四五万计”的一种祀神习俗,更可推知川中杨姓大都是移人农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证明无论什么形象或姓氏的灌口
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变体(《大禹与李冰治水的关系》,《
说文月刊》第2卷第1期)。李思纯亦有相似的见解,但他推测灌口二郎最初应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猎神。射猎必须携带弓矢与猎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
明代小说中二郎神驾鹰牵犬的造型,或由此嬗变。
二郎神是
民间祭祀神也是官方祀典之神,既受民众崇拜又为官方认可。作为中国古代民俗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神祇,由于朝廷的推崇与
民间信仰的相互渗透,在漫长的历史源流演变中,二郎神衍生出了三个身份,在
儒家(
国家祭祀)里被定义为李冰儿子,道教正统是赵昱,民间
氐羌体系是杨二郎,李赵杨三位都是二郎神,是他的三个马甲。 明清文学作品中以杨二郎为载体,融合了李冰次子和赵昱的主要要素,创作出了二郎神的
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