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范晋
朝鲜王朝后期大臣
李范晋(朝鲜语:이범진,1853年—1911年),朝鲜王朝后期大臣、外交官,韩国著名的殉国志士。字圣三,赐号川云,本贯全州。他是朝鲜世宗之子广平大君李玙的17世孙,李景夏的庶子,曾作为朝鲜的亲俄派主导“俄馆播迁”等事件,后作为大韩帝国派驻在美国俄国等国的公使,从事外交活动。1911年在俄国圣彼得堡自杀殉国。
人物生平
早年风波
李范晋出身两班贵族,本贯全州李氏,是朝鲜王室的远亲,系朝鲜世宗之子广平大君李玙(被过继给“戊寅靖社”时遇害的抚安大君李芳蕃为养孙)的17世孙。他的父亲是李景夏,曾是兴宣大院君的重要亲信,以“骆洞阎罗”闻名于世。李范晋是李景夏在晋州担任庆尚右兵使时与妓女生的儿子,故名“范晋”。李范晋从小为嫡母赵氏抚养长大,他后来在请求为嫡母服丧的奏疏中回忆道:“臣之先嫡母,年近五旬,无一点血禅。偶值生臣身,认若己出。臣离于亲母之乳,入于先母之怀,呱呱襁褓,卵而哺之,饥馈寒衣,靡所不逮。傍观之人不知何母所生,非徒傍观,臣亦不知何母所生,臣龄至七八岁时,而亲母虽在傍,亦不知于母所产。且如此酷爱深恩之透肺沁骨,曷以得浑然无别之如此哉?”所以李范晋虽为庶出,但仍享受嫡子的待遇,得到了一栋大宅,并于朝鲜高宗十六年(1879年)参加科举考试,获式年文科丙科及第,被授予司谏院正言的职位。
高宗二十一年(1884年)四月,华商欲与李范晋及其族弟李范祖、李范大订立房产合同,将这三家在汉城骆洞(今首尔明洞)的地产卖给华侨中华会馆。李范晋对此事的态度反复无常,华商遂只与李范祖、范大订合同。李范晋三兄弟的房子南北相连,其中李范晋的房子居中,在他的房子中有一条公用道路,供南北院落的李范大、范祖两家往来,在订立合同时也将这条公用道路注明。但到五月二十八日李范大、范祖将房产腾空交出时,李范晋“不遵契据,恃强欺压,擅令家奴将南北院往来公道门户用铁钉长板钉闭,断绝往来道路”,华商商董熊廷汉前往劝说,不料李范晋“口出不逊,任意侮辱”。因此李范晋的无故作梗令华商非常恼火,熊廷汉盛怒之下,率华侨三十余人将李范晋“裂破衣冠,捆打无数”,绑架扭送至中国商务公署,恐吓强迫他交出他房子中的公用道路,以便南北两边土地来往。在中国商务公署审理李范晋时,朝鲜政府的刑曹官员也被强迫去会审。按朝鲜法律,不得擅自治朝臣罪,必须得到国王同意后才可施行。朝鲜官员对中国方面说明这个规定,谁知中方官员刘家骢大书“天子法庭”四字,朝鲜官员慑于淫威,只能屈从会审。这件事在朝鲜首都汉城闹得沸沸扬扬,自此案发生后“大小遑遑,人不自保,夫扭之者华商也,听断者商务委员也,敝邦(朝鲜)官吏更无治民之权,小民虽有冤枉,何以伸白?”朝鲜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外衙门)也指出中国此举违背了与朝鲜缔结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第二款的相关规定,要求将李范晋予以释放。中国驻朝商务委员陈树棠不得不出面道歉并释放李范晋。李范晋也被罢免了官职。在李范晋的指使下,熊廷汉被朝鲜人群殴,朝鲜国内的反华情绪也因此不断滋生。从此事亦可看出李范晋为人蛮横,所以他被称为“勇力绝伦,浪荡无赖”。
就在这一年十月,朝鲜发生“甲申政变”,李范晋曾保卫闵妃在中日交战的乱局中逃出王宫,躲在汉城东北郊芦原觉心寺的李景夏别庄中。李范晋因此立下大功,获得闵妃宠信,恢复官职并授予弘文馆修撰的职位,时常以“别入侍”的身份出入宫廷,与尹雄烈、安鼎玉、李允用、赵存斗、闵肯植等受闵妃宠幸的庶孽官员合称“六蘖”(与当时失势的三名能臣金允植鱼允中金弘集的合称“三履”对照)。其后历任奎章阁直阁、顺天府使、吏曹参判等职务。
亲俄反日
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景福宫,将闵妃逼下台,扶植了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并透过甲午中日战争驱逐了清朝朝鲜的势力。当时朝鲜的大部分朝臣都倒向日本,但李范晋却以亲俄标榜,因此得到了闵妃的赏识。李范晋时常出入位于汉城贞洞一带的俄国公使馆,为联络欧美国家驻朝鲜的外交官而参与组建“贞洞俱乐部”,李范晋也因此和李完用李允用朴定阳安駉寿等人并称为“贞洞派”,是闵妃夺权的重要力量。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闰五月,闵妃借口亲日大臣朴泳孝谋反,联合俄国公使韦贝尔发动宫廷政变,从亲日派手中夺回了政权,并组成了以“贞洞派”为核心的亲俄内阁,李范晋作为“贞洞派”的重要人物,亦由宫内府协办擢升为农商工部大臣,跻身中枢。李范晋也积极为闵妃亲俄排日出谋划策,是亲俄派的急先锋。但好景不长,当年八月二十日夜晚,日本人侵入景福宫,暗杀了闵妃,是为“乙未事变”。乙未事变发生时,李范晋亦在宫中,高宗李熙急令他前往美国俄国公使馆求援。李范晋为了躲避日本兵,不得不翻出宫墙逃走,先后到达了美国和俄国的公使馆求救,但此时闵妃已经被害了,宫廷传来的各种声音也平息下来,李范晋遂躲在俄国公使馆中。
乙未事变后,亲日派重新得势,李范晋在乙未事变当天就被罢免了官职。但他并不善罢甘休,秘密联络俄国、美国等国驻朝公使,并与李完用李允用李学均、李载纯、尹雄烈尹致昊等人谋议,计划率领前闵妃侍卫队的士兵于十月十二日由春生门攻入景福宫,抢走朝鲜高宗,杀死金弘集等亲日大臣。谁知这个计划被泄漏,当侍卫队刚入宫时,便被埋伏的亲卫队袭击,或被击毙,或被生俘,是为“春生门事件”。李范晋等人闻知败讯后,纷纷逃窜,李范晋在翻墙过程中摔伤一条腿,以致到后来俄馆播迁时还拄着拐杖走路。李范晋逃亡俄国军舰上,其后又随军舰到中国烟台上海等地,并伺机回国夺取政权。
李范晋的机会很快来了。春生门事件一个多月后,金弘集内阁在日本的指使下颁布“断发令”,引发了朝鲜社会的大骚动,各地义兵运动风起云涌,亲日内阁风雨飘摇。李范晋偷偷潜回国内,躲进俄国公使馆,重新组织力量,又秘密联络高宗,劝说他“移御”俄国公使馆。终于,在建阳元年(1896年)2月11日,高宗逃到俄国公使馆,史称“俄馆播迁”。次日晨,高宗下令逮捕金弘集等亲日大臣,亲日派死的死,逃的逃,日本在朝鲜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与此同时,朝鲜出现亲俄内阁。李范晋作为俄馆播迁的主导者,被任命为法部大臣兼警务使,他刚一上任就大力肃清亲日派,逮捕了数十人,此后李范晋一度成为朝鲜最有权势的人物。
外交生涯
李范晋在俄馆播迁后进入权力核心,如日中天,但他担任大臣不到4个月,便被外放为驻外公使,这个变化是很突兀的。史料记载其原因是:“范晋恐时局又变,难逭首诛,力求外使而出”。事实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这一个。李范晋虽然成为内阁大臣,但由于他为人刚愎,很难与人相处,所以引起了各方的不满,特别是与宠臣俄语通译金鸿陆不和,甚至他还严重伤害了俄国驻朝公使的感情。同时,李范晋多次劝谏朝鲜高宗不要搞斋蘸巫祝一类的迷信活动,但高宗不听,使李范晋相当失望,李范晋曾流着泪说:“当王后(闵妃)还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为她是这个国家一切罪恶的始作俑者,但现在我发现她被迫做这么多坏事仅仅是为了取悦国王。”再加上建阳元年(1896年)5月14日,日俄间达成《小村-韦贝协定》,其中规定日俄两国劝告朝鲜国王“任命温和宽大的人物为其阁员”,这一款规定对四面树敌的李范晋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种种内外压力之下,李范晋主动放弃了国内的政治前途,自请为驻外公使。于是建阳元年(1896年)6月,李范晋接替徐光范出任驻美特命全权公使,从此开始从事外交。李范晋带家眷出发,8月26日抵达美国。李范晋将他出使美国的经过详细记录在《美槎日记》这本书中,在记录中流露出对美国的赞美和崇拜,称美国的三权分立“真良法美规也”,又称赞美国“今即铁道之积为五万英里,邮筒遍于各地方,电局之设为一万二千余所,兵器军舰极臻精致,国殷民富,物丰人繁,将来进步不可量也”,“文明进步之俗,蒸蒸日上令人艳羡”。进而联想到祖国朝鲜,“以今我国之形便较者于美国开化之前,即不啻天壤矣。此正君臣上下,宵旰励精,发愤共理之秋也。”
光武三年(1899年)3月,李范晋被任命为大韩帝国俄罗斯帝国公使,并兼任驻扎德国法国奥匈帝国公使。光武五年(1901年)赐太极勋章。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后,李范晋对大韩帝国政府的中立外交政策持消极态度,他认为一旦宣布中立必然会遭到俄国政府的侮辱,因此主张先要讨俄国的欢心,然后才能宣布中立。李范晋虽然亲俄,但在任驻俄公使期间,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光武七年(1903年),俄国要求租借韩国平安北道龙山郡的龙岩浦,韩国政府被迫屈服,同意了俄国的要求。当大韩帝国批准同意的政府公文送抵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时,遭到李范晋的坚决反对,公文竟然被他扣留。韩国政府因此将他罢免,改以金仁锡为署理驻俄公使。等到公文传递到俄国政府以后,李范晋才恢复了公使的职务。
光武八年(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先发制人,攻入汉城,控制韩国政府,强迫其签订《日韩议定书》,将韩国拉入日本阵营。韩国在日本的胁迫下和俄国成为了敌国,于是在光武八年(1904年)5月18日,其驻俄公使馆被撤销,李范晋的公使头衔也被取消,本人被韩国政府召还回国。但李范晋没有理会。光武九年(1905年)11月,日本逼迫韩国签订《日韩保护协约》(《乙巳条约》),将韩国变为事实上的殖民地。韩国的外交权遭到剥夺,李范晋因此被再次召还,但他仍不予理睬。相反地,李范晋此时充当高宗皇帝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秘密联络人的角色,准备依靠外交努力恢复国家主权。
自杀殉国
光武九年(1905年),李范晋得知荷兰海牙召开万国和平会议的消息后,立刻秘密委托赴韩俄国商人布里昂斯基告知国内,准备借此时机向国际社会呼吁,恢复韩国主权。高宗皇帝同意了他的计划,乃于光武十一年(1907年)命李儁李相卨作为特使前往荷兰海牙,李范晋的儿子、前驻俄公使馆书记李玮钟也作为翻译前往海牙。李范晋则在俄国与前俄国驻韩公使韦贝尔等人联络,希望得到俄国的帮助,但收效甚微。此事后来遭到日本人的阻挠而失败,高宗皇帝被逼退位,李儁愤死海牙,李相卨李玮钟流亡海外,是为“海牙密使事件”。
隆熙二年(1908年),李范晋来到俄国滨海边疆州,出资支援李范允等人的反日义兵队伍。隆熙三年(1909年),李范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将新韩村的启东学校、世东学校、新东学校合并为“韩民学校”,并给予1000卢布的支援,以期培养后进,恢复国权。
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消息传到俄国以后,李范晋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终于,1911年1月26日(俄历1月13日),李范晋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手枪对自己开了3发子弹以后死亡,临终前留下绝命诗两首:“国亡君失我何归,支厦擎天事事非。万里孤臣忠胆裂,北风淅沥雪霏霏”“欧美栖迟十六年,忍看宗社破无全。国仇未报生何益,一剑劈腔亦快然”。李范晋殉国后,被安葬在圣彼得堡公墓中。
亲属成员
历史评价
在李范晋生前,人们对他才能和人品的评价普遍很低,认为他“为人放荡”,并且有“李范晋是一个粗笨的人,其性格几乎近于狂暴”的说法。黄玹称他“矫勇超墙屋,浪荡无赖”,在地方任职时“到处淫虐剥割”,老百姓称他为“乳虎”,而且他还是汉城黑社会”的头目,“无赖辈呼范晋为范甫”。尹致昊则记载他在高宗二十五年(1888年)访问日本时不顾别人劝阻,随地小便。俞吉濬评价李范晋是“无知、堕落的近乎无赖之辈的人物”。现代韩国历史学家吴瑛燮教授则称李范晋的学识“只停留在官僚生活必要的辞职上疏文或撰写简单的情况报告书的水准”。
尽管李范晋有种种恶劣习气,但是他为国家独立而斗争及最后的殉国却使他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李范晋之死曾轰动一时,当时驻朝鲜京城的俄国总领事索莫夫曾将李范晋的自杀评价为“对敌人最残忍而明确的复仇”,中国陆恩煦也曾写过《朝鲜李范晋殉国传奇》来纪念他。1991年,大韩民国追叙李范晋建国勋章,表彰他对韩国独立运动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5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