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范出身
朝鲜的一个五世高官的名门贵族,是
朝鲜英祖的丈人、
贞圣王后之父徐宗悌的七世孙。1859年12月1日(旧历
咸丰九年
己未十一月初八日)出生于
朝鲜平壤的
平安道监司官邸。早年与开化思想家
朴珪寿、
吴庆锡、
刘鸿基等人交游,颇负
开化思想,1879年加入了
金玉均、
朴泳孝、
洪英植等人组成的
开化党。1880年参加
科举考试,获增广别试
文科及第,历任
奎章阁待教、奎章阁
检校、
弘文馆副
修撰、弘文馆副
应教等官职,并入侍
东宫。1882年4月随
金玉均前往
日本考察,1882年7月“
壬午兵变”爆发后,与金玉均一道随日本驻朝
公使花房义质回朝鲜。壬午兵变平息后,徐光范又于1882年9月被任命为
从事官,随谢罪兼修信使
朴泳孝再入日本,与日本各界广泛交流,坚定了他改革国政的立场。1883年3月从日本归国,同年7月又作为报聘使
闵泳翊一行的从事官,跨过大洋出使
美国。1884年6月归国,除授
承政院同副
承旨、参议军国事务(内衙门参议)等职务。
徐光范本来就崇尚开化,他曾主张日本调集更多
军舰来朝鲜示威,以推动朝鲜进一步的开港。日本办理公使
花房义质评价他说:“他的风采神韵是寻常书生之类所没有的,且注意宇内形势,多年来胸间怀揣着不可不联结日本的主张。比来他认为情势愈加迫切,联结日本之意似乎也随之更为迫切。”徐光范从
美国归国后,更是“极赞英美之自由平等”,他认为:“我国家不能成自立基础,奠之于盘泰之安,则决非皇天赋予之意也……君权不得不限也,民志不得不壹也,官制亟宜改革,使名实相孚焉;学校亟宜广设,使民智开明焉;工商亟宜劝奖,使财源导引焉。不如此,富强之术将何所施焉?”同时,他在
开化思想的影响下做出了许多离经叛道的事,尤其是对待他的父亲徐相翊。史载“光范豪侈天成,
弱冠布衣时,奉养起居已依然如勋贵
宰相。其父相翊生而痴骇,至老不知饥饱寒暑,更无他子,与光范异室而处。光范每朝睡至日午,徐起噉饭,酬对宾客,暇则访
时辈,旬日不一至父所,傔儓亦无为之汛扫者。故相翊所居厅房,尘厚数寸,惟食卓来往之迹,如雪中牛蹄。”1895年,徐光范还曾对别人说他从不相信他父亲,除非他父亲也曾在
美国住上十年。可见徐光范西化已经到相当深度。
徐光范归国后,便积极与
金玉均、
朴泳孝、
洪英植等
开化党人密谋发动政变,推翻
事大党守旧派把持的政权,进行国政改革。他在与
闵泳翊同赴
美国时产生
龃龉,因此他在策划政变时极力主张除掉
闵泳翊。1884年12月4日,
甲申政变爆发,徐光范一直跟随金玉均、朴泳孝等人的身边,是政变的重要参与者,在政变过程中杀死了6名守旧派大臣,砍伤了
闵泳翊。
开化党新政府成立以后,徐光范即被任命为左右营使兼右捕将、署理外务
督办。然而
甲申政变仅过三天便被
袁世凯率领的
清朝驻军镇压,徐光范与
金玉均、
朴泳孝、
徐载弼潜逃日本公使馆,其后又断发易服随日本公使
竹添进一郎逃亡日本,至此开始了亡命生涯。与此同时,他与
金玉均、
朴泳孝、
洪英植、
徐载弼被朝鲜政府宣布为“五凶”,严加通缉,而他的家族也因此遭难,他的全家都被逮捕下狱,其父徐相翊“长系七八年,不识坐何罪,日啖彘糟以死”,妻子朴氏则在狱中存活下来,1894年徐光范归国后与之复合。
徐光范在
日本期间,积极与西方人士接触,他教授
美国传教士元杜尤(Horace G. Underwood)
朝鲜语,于是结识了元杜尤的哥哥约翰·安德伍德(John T. Underwood)。徐光范在日本居住了半年,面对
朝鲜政府不断向日本交涉引渡
开化党人的要求,徐光范倍感威胁,于是在1885年5月与
朴泳孝、
徐载弼前往
美国逃难。徐光范到美国后,辗转于东部的
纽约、
新泽西、
华盛顿等地。他得到了约翰·安德伍德的帮助,进入
罗格斯大学学习,取英文名肯尼斯·徐(Kenneth Suh),并在1892年获得
美国公民权。
徐光范在
华盛顿时,信仰了
基督教(
长老会)。与徐光范会面后,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
尼德写道:“这名
朝鲜人是一个真正的
爱国者,他相信朝鲜的未来需要国家的基督教化。”然而徐光范似乎又放弃了基督教信仰,加入了一个名为“神智学会”的组织,
神智学会是美国的一种新型
宗教,其教义更接近
印度教、
佛教。徐光范后来保持神智学会会员的身份直到去世。
获得美国
公民权以后,徐光范被聘为
美国联邦政府教育局(Bureau of Education)的翻译官,并在
美国政府的机关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朝鲜教育论(Education in Corea)》、《朝鲜民谈(Corean Stories)》等文章。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日本控制朝鲜并建立亲日开化派政权,开始实行“
甲午更张”。在日本
外务省的斡旋下,徐光范决定回国。1894年12月13日,徐光范抵达
仁川,终于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开始投身
甲午更张的改革事业。
徐光范归国后,与另一名
开化党人
朴泳孝同时被赦免并登用,朴泳孝为内务大臣,与
内阁总理大臣金弘集组成联立
内阁,徐光范则被任命为法务大臣。此后徐光范开始参与
甲午更张,主导
司法改革。在这期间徐光范制订了《裁判所构成法》、《法官养成所规定》等规章制度,规划建立了
朝鲜最早的
法院,同时又废止了
斩首、
凌迟等酷刑,
死刑改用
绞刑,这些都有力促进了朝鲜
司法制度的
近代化。其间徐光范还宣判了
东学党起义领袖
全琫准死刑,但没有按惯例
凌迟处死,而是采用了新规定,执行
绞刑,因此守旧派无不“恨其
失刑”。
朴泳孝、徐光范的归国并任职虽然有利于推进
朝鲜的
近代化改革,但是加剧了朝鲜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朝廷中形成了以朴泳孝、徐光范为首的一派,及
金弘集、
金允植一派,还有
兴宣大院君派。三派相互倾轧,明争暗斗。朴泳孝、徐光范为了争夺权力,选择与已经失势但窥伺权力的王后闵氏(
明成皇后)合作。在
闵妃的授意下,朴泳孝、徐光范一派向
大院君一派发动猛攻,于1895年4月逮捕了大院君的孙子
李埈镕,打算以谋逆罪将他处死,其后在多方调解下改为
流放。5月,朴泳孝、徐光范又利用军部大臣赵羲渊的去留问题,在
国王高宗和
王妃的支持下打倒了
金弘集一派,至此独揽政权。
但是朴泳孝掌权后不久,内部即出现分裂的趋势,徐光范也开始与
朴泳孝保持距离,时任
日本驻朝代理公使的杉村濬说:“法务大臣徐光范虽和朴氏有极密切的历史关系,但也对朴氏的行为暗暗不满,也不想和朴氏共进退。”结果在1895年7月6日,
朴泳孝就因为所谓“叛逆阴谋”而倒台,他本人被迫亡命
日本。而过去和他一派的徐光范不仅未遭牵连,依然安稳地坐在
法部大臣的位置上,甚至“弃旧友
朴泳孝而成为所谓美国派之首领”。可见其徐光范玩转墙头草手段之娴熟。1895年10月8日发生
乙未事变,
闵妃在
景福宫中被
日本人所杀。其后日本强迫高宗废
闵妃为
庶人,并罢免
朴定阳、
李范晋、
李完用、
沈相薰等亲俄亲美派(贞洞派)官员,徐光范毫发无伤,甚至还在废后诏上署名。他在
乙未事变后五天转任
学部大臣。此后徐光范又前往美国公使馆,希望到美国做公使,但是美国驻朝公使施逸(John M. B. Sill)告诉他:“一个在废后诏上签了名的人不是去
华盛顿的最佳人选。”经过徐光范的不断奔走活动,他终于在1895年12月11日被任命为驻扎美国
特命全权公使。徐光范走后不久,朝鲜就在1896年2月11日发生了
俄馆播迁,
金弘集内阁倒台,当初在废后诏上署名的大臣都被治罪,徐光范却因为远走美国得以逃过一劫。
1896年6月20日,
李范晋接替徐光范出任驻美
公使,徐光范被召回国任中枢院议官,但徐光范并未立即归国,他在
美国感染了严重的
肺病,于1897年8月14日在美国
纽约死去,享年38岁。死后遗言
火葬。其后骨灰归葬国内,由美国驻韩公使安连(
霍勒斯·艾伦)撰写
墓志铭。1910年
大韩帝国纯宗皇帝赐其
谥号“翼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