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
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时地干预外汇市场,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升降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的汇率制度。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在
货币当局确定的区间内
波动。
基本简介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时地干预外汇市场,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升降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的汇率制度。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在货币当局确定的区间内波动。区间内浮动有助于消除短期因素的影响,当区间内的汇率波动仍无法消除短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时,中央银行再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以消除短期因素的影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则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
优缺点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主要缺点是
中央银行的行为有时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现行的
国际货币制度下,大部分国家实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是浮动的,不是固定的;它与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在于它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即货币当局根据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来公布汇率,允许其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上下浮动。一旦汇率浮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货币当局就会进入市场买卖外汇,维持汇率的合理和相对稳定。
分类区别
浮动
汇率制度可以分为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两种。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又称为纯净浮动汇率(Clean floating rate)即汇率不受任何官方的或人为的干预,系指供求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可以无限制的波动,亦而任由市场供需自由决定,且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这种制度的缺点是名义(和实际)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汇率的
随机性和
通货膨胀偏向较大。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被称为不纯净的浮动汇率或肮脏浮动汇率(Dirty floating rate),指汇率的上下浮动保有一定的限度,若超过此一限度,则
中央银行或外汇主管机关即出面干预,干预的频率会依照汇率目标而定。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货币当局虽然干预外汇市场,但不捍卫任何确定的
平价,干预的频率根据
汇率目标而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是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主要缺点是中央银行的行为有时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现行的
国际货币制度下,大部分国家实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是浮动的,不是固定的;它与
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在于它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即货币当局根据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来公布汇率,允许其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上下浮动。一旦
汇率浮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货币当局就会进入市场买卖外汇,维持汇率的合理和相对稳定。
科学选择
概况
在浮动
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
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
中国汇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备
自由浮动的条件。我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正确的选择。 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
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解释
浮动
汇率制度,就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经济
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
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
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实行浮动
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
日元、法国
法郎等。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
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
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
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
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
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
汇率下浮;
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
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
货币汇率上浮,就是
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
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
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 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
单独浮动、
钉住浮动、
弹性浮动、
联合浮动等等。
这里,单独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任何货币
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30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钉住浮动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
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
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
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弹性浮动是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
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
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
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
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
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联合浮动是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
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
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
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
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
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订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
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波动的幅度大大超过了
固定汇率制度。在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决定汇率的基本
经济因素(如价格水平、收入水平、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不仅在短期内波动的幅度很大,而且在长期内波动的幅度也很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幅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料,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如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
利率平价理论)已无法解释现实的汇率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
汇率决定理论来解释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
易变性的原因,从而使人们对汇率运动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
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
多极化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
汇率自由浮动、
国际储备多元化、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易变性的各种解释都把汇率看成一种
资产价格,因而这些理论被统称为汇率决定的资产
市场分析法。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因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因此根据定义,它是一种资产价格,汇率行为同其他资产价格(股票和
债券价格)行为是一致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对
汇率易变性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汇率理论
即把浮动
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易变发现看成是一种扩大效应,是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解释。根 据这一理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
相对价格,因而汇率是由
货币存量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由于
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价格水平和名义利率水平的函数,因此,汇率由
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决定。在理性预期条件下,现在的汇率是所有将来预期
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价格水平等基本
经济因素“贴现值”的和。如果经济当事人预期将来的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发生变化,即使现在的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不变,现在的汇率也会发生变动。
超调一般指对于一个给定的扰乱,一个变量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它的长期反应,随后会发生相反的调整过程。产生超调的机制是由于单调性变化而产生的振荡效应,产生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于存量的持续变化需要流量的暂时变化。超调是
资产价格的一般特征,但它在外汇市场上引起了超调的注意。卡塞尔在20年代就注意到了外汇市场上的超调现象,但他没有系统地分析这一现象。第一系统的汇率超调模型由多恩布施于1976年提出,对
汇率超调现象的证明基本上是借用了化学中的拉查理瑞定理。
汇率超调理论借用了该定理,认为汇率超调实际上是一种补偿行为,
超调模型都假定一些名义变量在短期内是固定的(或者是粘住的),例如,麦金农假定外汇市场缺乏足够的投机资金,
弗兰克认为新的信息对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具有不同的效应,布朗森认为资产所有者面对外部扰乱不能迅速恢复其资产组合余额。在多恩布施的
超调模型中,假定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
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因此,资产市场能迅速调整,而
商品市场调整却相对缓慢,经济体系的调整过程在短期内是通过
资产价格,即利率和
汇率进行的。假定货币供给量增加,在黏性价格条件下,会立即引起实质余额上升,国内利率下降,而国内利率下降导致资本流出,
货币贬值。由于无抛补的
利率平价条件总是成立,因而国内利率下降会产生将来
货币升值的预期。对于给定将来升值的预期,货币贬值的幅度必须超过由
购买力平价决定的长期均衡值,因此,在短期内,汇率超过了它的长期均衡值,但是,随着利率下降和货币贬值,
商品市场会出现
超额需求,推动价格水平上涨,从而削减国内货币余额,使国内利率上升,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经济体系逐步达到长期均衡水平。因此,从一般意义上看,汇率超调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外部扰乱,汇率在短期内的反应超过了它的长期均衡值,随后会发生相反的调整过程,汇率最终回到长期均衡值。所以,根据超调理论,
汇率易变性是汇率在动态调整过程中的一种短期行为。
根据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即使没有
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等基本
经济因素的变动,只要预期发生变化,汇率也会发生变化。汇率一旦脱离基本因素而变动,预期能自我强化,形成投机泡沫。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泡沫是不能由基本因素解释的汇率上升,投机泡沫主要依赖于一些市场心理因素。投机泡沫是一种理性泡沫,如果投机者是完全知道由基本经济因素决定的
市场均衡汇率,即使现在的汇率高于
均衡汇率,只要将来的汇率上升能补偿投机者承受的风险。投机者购买也是理性的,因为他知道价格在某一天会回复到均衡水平。如果所有的投机者都这样预期,那么,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个泡沫存在的概率。一旦形成泡沫,
汇率上升会越来越快,因为汇率必须上升更快以补偿投机者所承担的风险。
投机泡沫的存在说明,汇率有可能完全脱离基本
经济因素而产生自我强化运动。
货币替代理论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当事人出于
交易动机、
投机动机和
预防动机,都会持有国外货币。产生
货币替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和经营,他们有强烈的动机使他们的现金余额构成多样化,以方便他们在不同国家的经营,减少交易成本。同时,投机者通过买卖货币获得利润,他们也要持有国外货币,以便得到流动性更高的国外资金,很容易同其他货币交换。另外,
中央银行也持有用国外货币表示的
国际储备,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稳定
汇率和宏观经济。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当事人有动机持有
一篮子货币,以减少
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各种货币在货币
资产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随每一种货币的风险和收益的变动而变动,随着各国外汇管制的放松,
货币替代已成为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存在货币和国外货币之间替代,这样就加重了货币
贬值和
升值的压力。货币替代弹性越高,汇率越不稳定,因为在高货币替代弹性的情况下,较小的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会导致汇率的巨大变动,因此,货币替代会加重汇率波动的幅度,使汇率更加易变。
“新闻”理论
汇率决定的“新闻”理论认为,在外汇市场上,新的信息能引起预期的变化,预期的变化能很快在汇率中得到反映,因此,新的信息对
汇率变动有决定性作用,这些新的信息就是“新闻”,即不可预料的事件。常见的影响汇率变动的“新闻”包括经济统计数字的发表、政治事件、新的国际货币安排、谣言等等。由于“新闻”是不可预料到的事件,因此,与“新闻”相联系的汇率变动是不可预料到的,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不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好”还是 “坏”,而是取决于这些信息比预期的是“更好”还是“更坏”,预期到的信息已包含在现在的市场汇率之中,汇率只对未预期到的信息作出反应。比如,当政府公布
货币供给贸易差额等统计数字后,市场
汇率的变化并不取决于这些统计数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些统计数字与人们事先预期之间的差额,这种“新闻”都会影响汇率的变化。汇率决定的“新闻”理论反映了汇率的本质特点,汇率是一种
资产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决定的,具有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资产市场上,现在的资产所反映了对将来事件的预期,它对新的信息能很快作出反应,因而易变性是资产价格的内在特点。
“非理性预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外汇市场上的预期并非都是理性的,从
外汇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看,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外汇市场上各种不同的预期,根据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对外汇市场交易的统计,全世界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4300亿美元,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同时显示,只有4.9%的交易是在
非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4.4%的交易是在非银行之间进行的,也就是说,进口商和出口商所占的比重很低。因此,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银行之间的交易,而且交易量越来越大,这说明市场上存在各种不同的预期,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交易量,所以外汇市场上的预期并非都是理性的。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预期是由不同的预测方法引起的。在外汇交易中,普遍采用的预测方法是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所谓基础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推测汇率运动的趋势,这些基本因素包括
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价格水平等因素,各种以汇率决定的资产
市场分析法为基础所进行的预测都是基础分析。基础分析根据给定的
汇率模型计算出汇率的均衡值,当市场汇率偏离
均衡汇率时,基础分析者预期汇率最终会回到均衡汇率水平,这是汇率稳定的一个来源。技术分析又称图表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过去的
汇率变动来推测将来的汇率运动趋势。图表分析者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移动平均分析、动量分析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当市场指标(汇率指数、交易量或者某一特定的汇率
变动率)从一个低点上升到一定比例时,交易者预期汇率会继续上升,当市场指标从一个高点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交易者预期汇率会继续下跌。图表分析者的预期被称为“赶浪头效应”,这是
汇率不稳定的一个来源,由于技术分析所使用的信息仅仅是过去的汇率变动,而理性预期要求当事人利用所有相关的信息来预测将来的汇率变动,所以以技术分析所有相关的信息来预测将来的汇率变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的易变性会加深理解,我们知道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的大幅波动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
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汇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备
自由浮动的条件。目前全球经济并不平衡,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会有较多的调整,同时,
国际资本流动性较强,中国经济体制还不能承受急剧的非秩序化调整。从理念上来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在宏观上要有管理,因此,
汇率制度也应当是
有管理的浮动机制。
浮动特征
新兴市场
经济体在选择汇率政策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保持更稳定的汇率水平。学术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害怕浮动”。害怕
汇率浮动的国家一般会呈现出三个特征:
(2)汇率的波动性很小;
(3)国内利率的波动性很高。
理由是,这些经济体在
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尤其是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汇率的波动往往会较大偏离真实
经济基本面,给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以及金融市场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中国同样具有“害怕浮动”的特征和理由: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依然非常脆弱,国内的金融机构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金融还有很大距离。同时,监管体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不完善,各种类型市场的发育还非常浅,这从根本上限制了金融市场为
汇率制定合理价格的能力。浮动的汇率会对
国内金融市场安全与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外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持高频率浮动的汇率制度。否则,缺乏足够的汇率避险工具,将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巨大的
汇率风险。另一方面,
私人部门也不具备规避汇率风险的
管理能力与经验。人民币走向更高频率的浮动,需要各种类型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与支持,而外汇市场的发展则依赖于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建设的推进。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
汇率制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当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较优的选择,是因为它吸收了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灵活性和
固定汇率之下汇率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
汇率机制,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态势。首先,我国的经济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宏观经济预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金融市场还不是完善、有效的市场,还不具备健全的金融法规、高水平的监管队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良好的投资理念等条件。同时,在我国进一步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实际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比较低,不能过高地依靠
汇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因此也就不适宜采用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其次,我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我国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还存在着较多的管制,人民币利率还是非市场化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价格就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因此货币当局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及时纠正,即所谓的有管理就十分必要。再次,目前人民币还未实现
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因此也就不宜采取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但是,面对日益频繁的
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我国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长期来看,放松对
资本流动和
外汇管制是必经的过程,而且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大部分都采用了灵活的
汇率制度,因此我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科学的正确的选择。
我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管理表现在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被明确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里就
一篮子货币而言,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
货币篮子。这里不仅有币种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权重问题。即使央行公布了其中币种的构成,但权重还是保密。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
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
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
外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热衷于计算出这
一篮子货币中各币种的权重到底是多少,以为就此就可以掌握人民币
汇率的波动走势,殊不知,即使计算出各币种的权重,但是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节只是参照调整,不是直接挂钩,而是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
指数的变化,对
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其灵活性和可控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新体制为央行进行汇率调控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同时增大了汇率形成的影响因素和
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这就相对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正是我国的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所在。
我国的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制的管理还表现在
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
渐进性的原则。这里所讲的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
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这里所讲的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这里所讲的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我国央行2005年年中开始的汇率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事实说明央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当年底,
国家统计局局长
李德水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汇制改革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充满智慧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时间才半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可能朝令夕改,老是变化,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地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展望2006年,央行的
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将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