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
捷克语:Mnichovská dohoda;英语:Munich Agreement;德语:Münchner Abkommen;法语:Accords de Munich)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
法国、
纳粹德国、
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首相)、
达拉第(总理)、
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
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
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
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签约背景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的中心,不仅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
军事工业发达,
矿产资源丰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说
德语的
德意志族有三百多万,大部分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
苏台德地区。
早在1937年6月,
纳粹德国就拟订了代号为“
绿色方案”的侵捷计划。
1938年3月,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
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为主体。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德意志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地区从
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
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
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
局部动员,德捷边境局势紧张,史称“
五月危机”。
由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保护下恢复主权,而且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有互助条约。
1938年9月13日,
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寻求对策。当晚,总理达拉第决定请
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出面调解。
1938年9月13日晚,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加急电报,希望双方通过会面方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
1938年9月15日,张伯伦第一次乘飞机前往德国。经过3小时的会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
军事行动。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
伦敦,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求捷政府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解决苏台德地区问题。
1938年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斯堡与希特勒进行会谈。希特勒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
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之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
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30日以前作好
战争准备。对此,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爱德华·贝奈斯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宣布全国进入总动员。
1938年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军7个师进入德捷边界
前沿阵地,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1938年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
四国首脑会议。
会议从1938年9月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
会议厅,告知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
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
协定内容
《慕尼黑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
主要内容是:
1.
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德意志族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2. 对尚不能确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
3. 捷政府应在4周内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
政治犯;
4. 有关政府须在3个月内解决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
波兰和
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
5. 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
6. 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国也将对捷提供保证。
条约正文
德国、英国、法国和
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
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一、撤退将在1938年10月1日开始。
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938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三、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
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
四、自1938年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
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938年10月10日占领。
五、第三款所指国际委员会将决定应举行
公民投票的领土,该项领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应由国际机构占领。同一国际委员会将确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条件,以萨尔地区公民投票的条件为基础。国际委员会并应指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日期,这一日期将不迟于十一月底。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
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七、应有自由选择迁入或迁出被移交领土的权利,
选择权应在本协定签订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
苏台德地区德意志族人的职务,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
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订于慕尼黑。
条约后续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自慕尼黑返回
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慕尼黑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
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却拒不
履行保证捷新疆界的义务。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
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
纳粹德国大举进攻
波兰,挑起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3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
联邦德国签定相互关系条约,宣布:鉴于根据本条约建立的相互关系,《慕尼黑协定》已经无效。
条约影响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
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
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
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
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
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
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
签订纪实
四国领导人在慕尼黑的谈判几乎没有什么好谈的,协定是完全按照希特勒的要求作出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但是,却一直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之一马萨里克博士就当时的情况写道:“晚上十点〔九月二十九日〕,英国代表霍拉斯爵士把新计划的要点告诉了我们,并交给我们一张地图,上面标明了将要立即被占领的地区。我提出了
反对意见,对此他两次斩钉截铁地说,他对于他所讲的话,没有什么可补充了。我们就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区发表了意见,他对这些意见毫不注意。最后,他回去开会了。”
会议结束后,在三十日凌晨大约两点一刻,在摄政宫饭店张伯伦房间里,张伯伦和达拉第向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宣布了他们同希特勒达成的协定。
马萨里克博士后来在他的文章里描述道:“一个法国人用一种十分粗暴的态度向我们解释说,这是一项无权上诉、也不可能改变的判决。”
面对慕尼黑协定,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很清楚,一九一八年边界所确定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已不复存在了。
但是,其他国家的反应却与此完全不同。在布拉格正在发表公告时,在别处则是一片欢欣鼓舞的景象。
在慕尼黑四季饭店,法国代表团一大早就被一大群人吵醒了。这些就要去上班的人说,他们曾“非常害怕”,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不会打仗了。”他们向达拉第发出了阵阵欢呼。当然,他们欢呼的还有德国的胜利。
在法国,当达拉第总理在机舱门口出现的时候,他望到的是一片真正的欢呼的海洋,人群不断高呼“和平!和平!”、“达拉第万岁!”、“和平万岁!”、“
法兰西万岁!”站在拉斐特美术馆阳台上的姑娘们不断挥动着她们手中的小国旗。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专车是穿过勃伦纳山口回国的,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爵记载说:“从勃伦纳到罗马,领袖受到的上自国王,下至农民的欢迎,是我从未见过的。”
在英国,在赫斯顿机场,等待张伯伦的首先是国王
乔治六世陛下的邀请:“我派我的宫廷大臣送这封信给你,问你是否可以直接到
白金汉宫,以便我可以亲自向你表示我的衷心祝贺,祝贺你对慕尼黑的访问成功。”
“同时,这封信向你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由于你的耐心和决心,你赢得了整个帝国的同胞的永恒感激。”
张伯伦后来向他的姐姐叙述了伦敦群众的热烈情绪——几乎是狂喜:“甚至报纸上的描述也并不能使人想象出在我从赫斯顿机场乘车前往白金汉宫的途中的场面。从头到尾,人们都夹道欢迎,各个阶层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有人跳在汽车的
踏脚板上,靠着车窗,向车里伸出了他们的手,想要同我握一握。”
在
唐宁街十号,首相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从德国回到唐宁街,带回了体面的和平。我相信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而下面的街道上则响起了“善良的老维尼尔”的喊声。
这真是一种残酷而短视的欢乐。
《慕尼黑协定》实际上宣判了
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使这个国家不但丧失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二分之一的
重工业实力,而且还打乱了它的整个铁路运输、公路交通、电话电讯系统,使它丧失了重要的防卫屏障。在协定签订之时,希特勒就制订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残余部分”的绝密计划。在不到六个月之后,这个协定就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不复存在了。它被签字人之一的希特勒亲手撕毁。
《慕尼黑协定》对德国来说不但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巩固了希特勒在国内的
政治地位,造成了一种所谓“元首是一位征服者、英雄式的人物”的形象,大大提高了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威望。
《慕尼黑协定》使英、法本身也受到沉重打击。英国出卖了他所谓的“遥远的国家”,法国抛弃了自己的盟国。这使本来依附于英法的欧洲中小国家加剧了对英法的离心倾向。此后,法国的同盟体系全盘瓦解,它在
欧洲大陆的地位受到彻底动摇,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慕尼黑协定》使希特勒看透了英法的虚弱,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欧洲大陆。
评价
《慕尼黑协定》给了
苏联所倡导的
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一击。张伯伦对德国的
绥靖政策使斯大林对英法将
法西斯祸水引向东方的企图不能不有所警惕。因此,说一年后《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订立没有受到《慕尼黑协定》的影响是不客观的。
丘吉尔在同张伯伦就德捷问题进行争吵时曾经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可以作为对《慕尼黑协定》的最好评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慕尼黑协定》本身是个短命的条约,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风起云涌般疾变的形式下家喻户晓的许多事件和词汇,都早已从他们所熟知的
国际政治词汇中消失了。比如
德奥合并、第五纵队、
吉斯林和
贝当的背叛以及
租借法案等等。但是,慕尼黑和
绥靖这两个带有贬义的词却流传下来,仍然在
当代国际政治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