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安全政策
20世纪30年代苏联提出的外交政策
集体安全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而提出的重要外交政策。
背景介绍
面对法西斯的挑衅,苏联和法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欧洲集体安全政策体系的构想。
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不久,斯大林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和纳粹党在德国战争
1933年12月,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用集体安全的力量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动,防止战争爆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在准备答复法国政府的提问时,根据党中央的上述决议,拟订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该建议实际上是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蓝图,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l)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际联盟;
(2)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
(3)苏联同意比利时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或其中某些国家参加上述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4)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各国政策
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和宿敌,希特勒
(1)对德国的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
(2)坚决维护国际联盟,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
(3)加强法国的欧陆同盟体系;
(4)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公约和互助条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经过两个月的磋商1934年6月巴尔都正式向苏联和英国提出《东方公约》草案。草案建议签订两个互相联成一个体系的协定,前者为严格意义上的《东方公约》,即苏联、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之间的互助公约,后者是以苏联参加《洛加诺公约》和法国参加《东方公约》为基础的《法苏互助条约》。
外交与集体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政府及时抓住机遇,把可能变成了现实。
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1932年12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表示,远东地区发生麻烦,在不小程度上是因为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并不是都有外交关系。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发出准备建交的信号。1933年10月,他又致函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一个月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还趁此机会,同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它们是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哥伦比亚、比利时和卢森堡
20年代,苏联认为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分赃条约的直接产物,是世界反革命势力的总司令部,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1927年,斯大林明确宣布苏联不参加国联,因为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压迫殖民地和附属国,不愿意成为帝国主义阴谋的帷幕的组成部分。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
条约与集体
《东方公约》草案提出后,法、苏两国为正式缔结公约积极开展活动。苏联分别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派代表访问苏联,三国都表示愿意参加拟议中的公约。同时,巴尔都访问了英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说服它们支持或参加《东方公约》。英国起先态度冷淡,后来在持保留条件的前提下同意给予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则积极支持。
《东方公约》蒙上阴影。
在多边条约不可能缔结的情况下,苏法两国于1935年5月2日签订了双边的《苏法互助条约》
莫斯科谈判
1939年4~8月英国、法国和苏联为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在莫斯科举行的谈判1939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和平受到严重威胁3月18日,苏联建议召开苏、英、法、波、罗、土6国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采取共同行动制止德国侵略的问题,为英国所拒绝。4月15日,英国要求苏联单方面发表声明,许诺一旦与苏相邻的欧洲国家遭受德国侵略而请求援助时给予援助,但不规定苏联遭受德国侵略时英国应负的义务。苏联未予接受4月17日,苏联向英、法建议缔结英法苏互助条约,条约内容包括:缔约一方受到德国侵略时,其他缔约国应提供军事援助;3国共同保障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与苏联相邻各国的安全;3国应尽快确定在上述情况下进行军事援助的规模方式;3国应同时签订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抗德战争开始后,任何一方不得与德国单独媾和A.N.张伯伦政府被迫于5月27日同意就此举行谈判6月14日,英国外交部司长W.斯特朗抵莫斯科,与以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举行会谈。
在谈判中,英国先是不接受苏联关于签订互助条约的建议,后在英、法民主舆论压力下,表面上表示同意缔结三国互助条约,但坚持要互助条约签订后再谈判军事协定问题。在对波罗的海国家作出保证的问题上,英国先是不肯给予保证,后只同意在它们遭受直接侵略时可提供保证。这意味着英国将在德国向波罗的海各国发动侵略时保持中立,为其东侵苏联敞开大门由于英、法在这两个问题上坚持己见,谈判陷于僵局。
破产及后果
为了挽救濒于失败的谈判,苏联于7月9日建议先行举行军事谈判。谈判于 8月12日开始举行。苏联派出以国防人民委员K.E.伏罗希洛夫为首的代表团,提出共同抗击德国的具体计划,表示准备派出136个陆军师和大量空军参战,但因苏、德没有共同边界,故要求战时波、罗同意给予苏军过境的便利,遭波、罗拒绝。8月21日,法国同意苏联这一要求,并以废除法、波盟约为手段,要求波兰同意苏军过境。波兰政府仍拒不同意8月21日军事谈判破裂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英、法、苏莫斯科谈判的失败意味着建立反侵略战线的最后努力完全落空,这就为法西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9 14:05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