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准备是为实施战争而进行的各种准备的统称,包括战争前的准备和战争过程中的准备。
有多种划分方式。按内容,分为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按范围,分为全面战争准备和局部战争准备;按作战类型,分为防御性战争准备和进攻性战争准备;按时间,分为平时准备、临战准备和战争过程中的准备等。平时准备是基础,是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积蓄力量,主要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临战准备是平时准备的继续和深入,需要把大量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战争提供条件。战争准备是战争实施的前提,战争准备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战争的主动或被动、胜利或失败。充分的战争准备,有助于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战争准备很早为古人所关注。如《左传》中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孙子》中有:“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冷兵器时代,战争方式简单,战争的人力、物力准备主要是招募和组织军队,排阵习武,筹措粮秣,制造兵器,储备后备兵员等。火器出现后,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产生了炮兵等新的兵种,武器装备日益复杂,作战物资消耗不断增多,战争准备的内容更加广泛。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规模空前扩大,战争消耗剧增,军队数量和现代化武器装备进一步增加,战争准备涉及所有经济部门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推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提高了战争准备的地位和作用,对战争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强,持续时间短暂,临战准备时间缩短,要求平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动员体制和发达的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科技等方面的准备。①政治准备。包括组织准备、精神准备和法规准备。组织准备是建立适应战争需要的国家领导体制和国防领导体制。精神准备通过对全体军民实施长期不懈的国防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上的凝聚力,对可能发生的战争保持应有的警惕性。法规准备以法律保障战争准备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用以规范战争准备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等。②经济准备。包括国民经济布局的准备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准备。经济布局受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军事战略的双重制约。做好国民经济布局的准备,平时就要使国家经济布局既要考虑建设发展的需要,还应兼顾国防需求,使之有利于减少战时破坏的损失,增强国民经济在战争环境中的生存力,战争来临时可迅速向战时状态的转换。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准备主要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药卫生、财政金融等部门,在经济建设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战争准备的各种工作。③军事准备。包括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武装力量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建设,战场准备,后方建设,战略物资储备,人民防空准备等。以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中心,旨在增强参战部队的作战能力,保证战胜敌人。④科学技术准备。通过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满足武装力量在武器装备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特点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在现代战争准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⑤外交准备。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联合国际力量,寻求国际支援,揭露、孤立敌人,创造有利于己的国际环境。现代战争准备的基本原则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走富国强兵之路;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统筹规划,全面安排;针对战争威胁的程度、样式、规模等,对战争准备的内容和时限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及时对战争危险作出判断,根据战争危险的增大,相应提高战争准备程度;当判定战争即将来临时,果断进行战争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