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中国古代王爵位称号。
周慎靓王三年(前
318年),
戴偃(
宋王偃)(
宋康王)自立为王,
宋国国君开始称王,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宋王。后历代有以“宋”为地名封王。中国历史上一共有25位宋王,其中戴氏1人,刘氏2人,元氏2人,宇文氏1人,
杨氏1人,王氏2人,宋氏1人,辅氏1人,李氏5人,石氏1人,赵氏2人,
耶律氏2人,
完颜氏3人,朱氏1人。著名的宋王有
刘裕,
李宪 ,
完颜宗望等。
春秋战国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载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到了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周显王三十一年,即宋偃元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齐灭宋,偃凡称王四十三年。循是下算,合前十年,为在位五十三年也。人称“桀宋”。又如,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息露,《搜神记》载韩凭自杀,息露女士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宋康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南北朝时期
刘裕
宋武帝
刘裕(
363年4月16日—
422年6月26日)字德舆,
小名寄奴,汉族,
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420—422年在位。
刘裕于元熙元年(417年)攻克长安,灭
后秦,受封为宋王 。
刘昶
刘昶(435-498),字休道,
宋文帝第九子。
元嘉二十二年封
义阳王,历
辅国将军、南
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元凶弑立,加
散骑常侍。孝武即位,迁
太常,出为
东中郎将、会稽
太守。
孝建初,进
东扬州刺史。大明初,徵为
秘书监,领
骁骑将军,迁
中军将军、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又出为
前将军、
江州刺史,徵为
护军将军,转
中书令、中军将军,加太常。
前废帝即位,出为
征北将军、徐州刺史。惧诛,以魏和平六年来奔,拜侍中、
征南将军、
驸马都尉,封丹阳王。皇兴中,拜外都大官。太和初,转内都大官。加
仪同三司,领
仪曹尚书。进
中书监、五等建,封
齐郡开国公,加号宋王。除
使持节、都督
吴越楚彭城诸军事,镇彭城。二十一年卒,赠
假黄钺、
太傅、领
扬州刺史,备
九锡,谥曰明。
元法僧
元法僧(454-536)北魏宗室。道武帝重孙。孝
明帝时,以位
太尉行参军,累迁
益州刺史。为官贪虐
妄杀,致合境皆反。后除
光禄大夫、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杀行台
高谅,反于
彭城(今江苏徐州),自称尊号,建元
天启。孝明帝派兵征讨,乃奔南梁。
梁武帝授以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寻改封宋王。
元景隆
元法僧长子,袭父爵为宋王。
宇文实
宇文实,字乾辩,周世宗
明帝宇文毓第三子,为宋献公
宇文震嗣。
建德三年(
574年),进爵为王。大象二年(
580年),为
大前疑。寻为
隋文帝所害,国除。
隋唐时期
杨道生
王太
王世充兄王世师子,于唐
武德二年(
619年)王世充自立为帝时封宋王。
宋金刚
宋金刚(?-
620年),中国
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首领。
上谷(现河北省)人。在上谷地区聚众反叛,之后,跟随山西的
刘武周。南下与
李世民交战,战败后逃亡到
突厥,后被杀害。
史书记载“(刘)武周闻金刚善用兵,得之甚喜,号(封)为宋王,委以军事,中分家产遗之”。
辅公祏
辅公祏(?-624) 隋末、唐初江南地区
农民起义军领袖,
齐郡临济(山东济阳东
章丘西北)人。与
杜伏威一起率领
江淮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打击了隋、唐王朝。杜伏威投降后,他坚持斗争,建国,称帝,成为唐初农民战争中众望所归的、最后一位有影响的起义领袖。
辅公祏于
武德六年(
623年)“据丹阳反,僭称宋王,遣赵郡王孝恭及
岭南道大使、
永康县公
李靖讨之。”(唐官方语。)
李元嘉
李元嘉 (
618年―
688年)高祖第十一子。贞观十年(
628年)封
韩王。武后(
684年―704)时授
太尉。垂拱四年(688年),被
武三思等指与起兵反对武则天的越王、琅邪王等通谋,被迫令自杀。
李宪
李宪(
679年-741年),
唐睿宗长子,本名成器。以皇位让于玄宗,史称让皇帝,封宁王。善画马。开元兴庆池南华尊楼下壁上有六马滚麈图,内明皇最爱玉面花聪,谓无纤悉不备,风鬃雾鬣,信伟如也。卒年六十三。
李宪于唐景龙四年(
710年)至开元七年(
719年)为宋王。
李僖
唐肃宗第十四子,早夭,建中三年(
782年)追封为宋王。
李结
本名滋,
唐顺宗第九子。始封云安郡王,贞元二十一年(
805年 )进封为宋王。长庆二年(
822年)薨。
五代十国
李从厚
李从厚,小名菩萨奴,出生于
915年,卒于
934年5月24日(四月初九)。后唐明宗皇帝
李嗣源第三子,后唐闵帝。
石敬儒
后晋高祖
石敬瑭兄,少帝
石重贵伯(实为父,其父
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
天福八年(
943年)追封为宋王。
王宗泽
王宗泽,前蜀高祖
王建子,封宋王。(据
柏杨《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赵崇韬
并州太原人。父廷隐,随(孟)知祥入蜀。廷隐拳勇有智略,知祥麾下无及者。东川
董璋袭成都,廷隐大破之。璋奔归,为部下所杀,知祥遂有其地。及僭号,以廷隐总
亲军,为
卫圣诸军马步军
指挥使,累迁至太师、
中书令、宋王。卒,谥忠武。
辽宋金时期
因宋国号宋,故无“宋王”一封号。而辽金对外习惯称南北宋皇帝为宋王。
耶律喜隐
耶律喜隐,字完德,辽章肃皇帝
耶律李胡长子,辽太祖孙。于
保宁元年(
969年)由赵王改封宋王。
乾亨三年(981年)因谋反赐死。
耶律仁先
耶律仁先(1013年-1072年),字乣邻,父为
耶律瑰引。
辽国名臣,官至辽国的
于越。初任北院
林牙,1042年,任北院副
枢密使,与
刘六符出使宋朝,知南京事。1044年,
辽兴宗入侵西夏,耶律仁先劝谏,兴宗不听,改任东京留守。在兴宗兵败后,进封吴王。
辽道宗即位,任南院枢密使,1060年,进封许王,
北院大王。1063年,平定
耶律重元叛乱,加封尚父宋王,1063年,官至于越,再平定西北
鞑靼的叛乱。
耶律仁先于清宁九年(1063年)至咸雍元年(1065年)为宋王。
完颜晏
金太祖堂弟,
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初,封葛王,入拜同
判大宗正事,进封宋王,授
世袭猛安。
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1127年)本名斡鲁补,又作斡离不,是金太祖第二子。 宗望经常跟从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屡建殊功。宋人称之为“二太子”,是“四太子”
兀术之前的金军化身。 完颜宗望一次攻辽,两次攻宋,俘宋徽宗、
宋钦宗二帝。战功赫赫。
完颜宗望于大定三年(1163年)改(追)封宋王,谥桓肃。
完颜宗磐
完颜宗磐(-
1139年),原名蒲鲁虎,
金太宗吴乞买的嫡长子,随太祖、太宗伐辽灭宋。
天辅五年(1121年),任
副都统。金太宗吴乞买死后,传位给
完颜宗干的养子
完颜亶(完颜合剌),即位为金熙宗,封
宗磐为
尚书令、宋国王、太师,朝中地位最高,与完颜宗干、
完颜宗翰并领三省事,共为当时权臣,专横无礼,大概与未得皇位有关有关。天眷元年(1138年),与
完颜宗隽、
完颜昌等把持朝政,结为一党,并赞成与宋朝廷议和,天眷二年(1139年),被金熙宗诛杀。
元明清时期
元同辽金,习惯称宋皇帝为宋王。明清无宋王一封号。故此时间段宋王均为自立或伪封。
赵景隆
河南白莲教首领,于正德六年(1516年)冬自称宋王,后被
丛兰派遣指挥
石坚、知州张思齐等击斩之。
朱慈烺
朱慈烺(1629年-1644年),明思宗
朱由检长子、母
庄烈愍皇后周氏。
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崇祯三年(1630年)封为
皇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
李邦华、
史可法及
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南京监国,不久因北京外城被攻破而无结果。后本拟送朱慈烺到
朱纯臣家暂避,但北京内城被攻破,
李自成先已找到他。李自成指朱慈烺无罪,而朱慈烺请求李自成“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并指投降的官员是不忠不义,应尽杀之。
后来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败退时被送给
吴三桂,吴三桂奉他还京,建年号义兴。不足一个月后,清军到北京,吴三桂希望立
朱慈烺为明帝,但被
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吴三桂愤而挟持朱慈烺到山西,朱慈烺死在陕西宁家湾。
南明年间追封为献愍太子,
鲁王监国元年谥为悼皇帝,
杨起隆托称
朱三太子1673年
建元广德,增谥朱慈烺为顺宗同天合道承明纯靖康文懿武神仁献孝悼皇帝。
历代宋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