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
沙济富察氏,
满洲镶黄旗人。清朝
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
察哈尔总管
李荣保与一品公妻夫人觉罗氏之女,太保大学士公
富察·傅恒的胞姐。
人物生平
家室背景
孝贤皇后来自于满洲镶黄旗
沙济富察氏,沙济富察氏原隶满洲正蓝旗,太宗时改隶满洲
镶黄旗。
根据沙济富察氏的族谱记载,孝贤皇后出自
女真沙济城主檀都第三子德云珠一脉,与太祖继妃
衮代和太祖之弟
舒尔哈齐三娶福晋同属一族,德云珠之子旺吉努国初率族众归附
后金,被清太祖授予世管佐领,在统一东北、创建帝国的多年征战中,战功卓著。曾祖父
哈什屯与其兄弟万济哈都曾袭佐领,在太宗朝以军功封爵,为一等男又一云骑尉,任内大臣及内务府总管,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
顺治年间,累官至
内大臣,加
太子太保,有一女嫁给了清太祖之孙奉恩辅国公班穆布尔善。祖父
米思翰为哈什屯长子,袭父爵,在
康熙年间任
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
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父
李荣保为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大伯父马思哈,任内大臣、都统;二伯父
马齐,封二等伯,任大学士;三伯父
马武任过
都统、
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潜邸福晋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1712年3月28日),富察氏出生。
根据目前的资料,雍正朝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可能是在雍正二年,第二次则为雍正五年。孝贤纯皇后应该即是在雍正五年的挑选中被选为宝亲王
弘历的嫡福晋。根据清代官方的说法,世宗秘密立储是在雍正元年八月,即世宗在挑选孝贤纯皇后为弘历元妃时,弘历未来的身份已经内定,可知世宗是按照未来皇后的标准选中孝贤纯皇后的。当时,孝贤纯皇后的二伯父
马齐仍在朝中担任保和殿大学士,是举足轻重的大臣,孝贤纯皇后作为其侄女被选为储君嫡室,亦有政治上的考量。
根据档案,孝贤纯皇后在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入宫与弘历成婚。随后,弘历与孝贤纯皇后住在西二所,此西二所在弘历即位之后,作为潜邸被升为
重华宫。
潜邸时期,作为弘历的嫡福晋,孝贤纯皇后为弘历生育了一子二女。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日子时,生弘历长女。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十七日,长女夭折。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1730年)申时,生次子
永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弘历第三女
固伦和敬公主。
正位中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奉懿旨册为皇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颁诏恩款。十一日,以册立皇后礼成,加上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皇太后,再次颁诏恩款。
乾隆三年二月下,皇后千秋令节,照例行礼。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皇次子
永琏薨,谥端慧皇太子。
乾隆四年二月下,皇后千秋令节,照例行礼
乾隆六年二月下,皇后千秋令节,照例行礼。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从幸避暑山庄。
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从幸盛京。
乾隆十年(1745年)七月,从幸蒙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
永琮。九月,从幸山西。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从幸盘山。七月,从幸避暑山庄、木兰围场。
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皇七子永琮薨,谥悼敏皇子。
对孝贤纯皇后统御后宫的情况,弘历曾经评价道:“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至于细节之处,弘历曾经在御制诗的题记中写道:“朕读皇祖御制清文鉴,知我国初旧俗,有取鹿尾氄毛缘袖以代金线者,盖彼时居关外,金线殊艰致也。去秋塞外较猎,偶忆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献。”由此可见,孝贤纯皇后不仅相当称职,而且在细微之处也颇见体贴。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弘历生平自视极高,万事皆自以为表率,在生活方面,亦汲汲营造一种“模范家庭”的氛围。孝贤纯皇后的贤淑,难免有弘历的刻意夸大,但是基本与弘历的期许相符。除此之外,弘历还有一个重大愿望,即在于以嫡子立嗣。早在即位伊始的乾隆元年,弘历便将孝贤纯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琏秘密立储,结果永琏在乾隆三年夭折。乾隆十一年,已经三十五岁的孝贤皇后再次生子,即皇七子永琮。弘历称:“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然而永琮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因出痘而夭折。弘历自己反省道:“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之过耶。”最终,以嫡子立嗣的愿望亦未能实现。
逝于山东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孝贤纯皇后随弘历和
孝圣宪皇后东巡山东,在
曲阜阙里祭孔,又登
泰山,孝贤纯皇后在泰山顶的行宫“云巢”便开始有轻微的生病迹象。三月初四日,还驾济南。孝贤纯皇后患病不起,休息数日,有所好转,担心“久驻劳众”以及孝圣宪皇后旅途劳顿,劝弘历回銮。弘历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在三月初八日离开济南。三月十一日,帝后在
德州登舟。同日
亥时,孝贤纯皇后在御舟上病逝。三月十七日,孝贤皇后的灵柩还宫,停灵在
长春宫。关于孝贤纯皇后灵柩回宫的情况,时代稍后的和硕礼亲王
昭梿在其《啸亭杂录》上记载说;“孝贤纯皇后崩于德州舟次,上命运舟入京,焚毁城门,隘不容入。公(海望)命造架堞上,以菜叶铺垫,千夫维挽,舟借其柔滑而入,皆一时之巧思也。”而根据史料,孝贤纯皇后是以梓宫(灵柩)的形式运回。三月十七日未刻,梓宫入京,从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长春宫。一路上时间紧凑,似乎并未有太多耽搁。《啸亭杂录》的说法并非昭梿亲见,可能只是一种传说,御舟亦可能是在孝贤纯皇后梓宫入京之后才运入京中。
孝贤纯皇后的崩逝,对于弘历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一来孝贤纯皇后作为弘历的元配,本身受到弘历尊重,其崩逝必然让弘历伤痛。二来一直致力于营造“模范夫妇”的弘历,也必然会将此作为头等大事对待。故而,弘历对于孝贤纯皇后的丧仪尤为重视,并且对于内外人员的态度也尤为敏感。首当其冲的是弘历的皇长子和硕定安亲王永璜和皇三子多罗循郡王永璋,在面对孝贤纯皇后这位嫡母的丧仪中,被弘历认为表现得不够悲戚,而受到数次上谕申斥,其申斥语中甚至有:“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伊等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杀伊等,伊等当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等语,用词之重,亦可见弘历当时之心情。另外,如苏州巡抚安宁,在乾隆十三年闰七月进京面圣,被弘历指责为“于孝贤皇后大事,仅饰浮文,全文衷敬之实意。伊系亲近旧仆,岂有如此漠不关心之理”。又如,锦州知府金文醇、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湖广总督塞楞额等,均违禁在孝贤纯皇后丧期内剃发,其中塞楞额作为旗人被判最重,弘历怒斥其“丧心病狂”,部拟斩决,饮命自尽。再如,盛京、杭州、宁夏、京口、凉州、四川等省的地方官,只传令让当地官员“过百日剃头”,并没有涉及当地兵丁。弘历知悉后指出:“兵丁虽属微贱,俱系满洲臣仆,亦应与官员一例传行。因未一例传行,兵丁始于百日内剃头。伊等忘满洲旧规,可谓不知轻重矣。其未经办理之处,甚属糊涂。”于是这些地方大员也纷纷被交部察议,甚至当时的名臣张廷玉也未能幸免,因为在翰林院拟撰的孝贤纯皇后冬至祭文中,有“泉台”一词,弘历认为“此二字,用之常人尚可,即王公等宜不用,岂可加皇后之尊”,于是以大学士张廷玉为首的内阁官员均罚本俸一年。约至孝贤纯皇后周年祭礼之后,弘历的心情才逐渐归于理性,为纪念孝贤纯皇后以及几位已故的皇贵妃,弘历在长春宫设立影堂,供奉孝贤纯皇后以及几位已故皇贵妃的画像、冠服,后来因故在乾隆四十二年撤除。另外,弘历也写了不少诗文,以追忆这位贤淑的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胜水峪
裕陵地宫。经
嘉庆、
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轶事典故
清宫养德
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于重华宫举行结婚典礼。婚后,弘历与富察氏经常一起向长辈问安尽孝。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赐
长春仙馆作为他们夫妇在
圆明园的居处。乾隆追忆往事的《重华宫记》中记载: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盖宿学之所安,旧剑(指孝贤皇后)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来,元旦除夕,无不于此少坐。乾隆在《
新正重华宫》诗中“初咏关雎吉所迁”句后自注曰:“雍正五年,娶孝贤皇后,始自毓庆宫东所迁居于此西二所。”和富察氏在一起后,初次感受到了诗经里《
关雎》中男女之情的美好。“宪书登寿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当乾隆87岁时,仍能想起70年前青邸成婚时的美好时光。
母仪天下
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而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乾隆十二年秋季去关外,乾隆对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当今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
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
乾隆九年,蚕坛建成,富察氏带领妃嫔命妇大行亲蚕之礼,祭祀先蚕
嫘祖,并当众演习养蚕织丝之术。后来蚕丝多了,富察氏不忍心遗弃,下令把它染上色彩,织成御衣,亲自进献给皇帝。乾隆见到这些丝织御衣,竞感到格外亲切,除对皇后大加褒扬外,还下令大小臣工崇俭去奢,并在祭祀登朝时多次穿用。
乾隆时期的大学士阿桂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孝贤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气色如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
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暘为念的,莫过于皇后。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乾隆在《
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孝贤皇后与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
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大意是孝贤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乾隆称她的美德为古今的贤德皇后,所以对待皇后的家族无比宠爱,皇帝对她的垂爱关注在古代是罕见的。)
爱子离世
《金川纪略》记录皇后自从皇七子夭折后悲悼成疾,在病中梦到了
碧霞元君在召唤她(碧霞元君,即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告诉乾隆之后,乾隆便答应带她去泰山顶的碧霞宫祈福。
封谥释义
孝贤纯皇后的主谥为“贤”,满文作“erdemungge”,意为“有贤德的”“有德才的”。按照清代的制度,皇后谥号一般是由内阁拟出数种,然后由皇帝在其中钦定。但是根据史料,孝贤纯皇后的谥号未经内阁拟出,即由弘历直接钦定。关于此谥号的由来,史料中有两种记载。一是弘历在给礼部的上谕中称:“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赋诗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壶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二是《清史稿》中记载:“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燧用为谥。”无论是哪一种记载,均体现弘历对于孝贤纯皇后贤淑的认可。在孝贤纯皇后的册文中,亦有“追思皇后之淑德,惟朕知之为最深。畴咨谥典之隆称,自朕衡之而允协。惟贤与孝,实乃兼优。曰孝且贤,词无谥美”。这在清代所有皇后的评价之中,亦属名列前茅。
亲属成员
(人际关系主要参考资料)
丧仪规格
皇后丧仪的先例载在《
会典》。康熙十三年五月,
孝诚仁皇后去世,其时正值
三藩之乱,圣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举哀服丧,“有惑观听”,引起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各省一切丧仪皆免。此后圣祖康熙诸后——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世宗雍正
孝敬宪皇后的大丧仪,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照京师治丧。如今令总理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进退两难的是,照例行事,难免龙颜不悦,而违例提高丧仪规格,又必然遭致物议。权衡之下,他们决定索性抛开本朝《会典》而援引先朝《
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治丧,理由冠冕堂皇:“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皇帝自然照准。于是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就清朝而言,尚属空前。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行皇后梓宫移殡
景山观德殿。
丧葬事宜
孝贤皇后的丧葬事件引起了大官僚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使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宦海突然掀起了波澜。朝廷的政策方针从“宽”趋“严”,向着新的统治格局和统治作风演变。
三月
天津
坐粮厅通福寿因船不整缆数断,革议发粘竿处行走。以大阿哥永璜,遇此大事”,“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乾隆帝加以训斥,并将其师傅和亲王
弘昼、
来保、
鄂容安等各罚俸示惩。
四月
二十日,以
翰林院奏大行皇后册文内有皇妣字,清文翻为先太后,乾隆帝下令将
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革职。交刑部治罪。不久,刑部拟
阿克敦绞监候,乾隆帝大怒,以刑部官党同徇庇,有意援引轻比,将刑部所有堂官俱交部严议。嗣后又将署理刑部尚书盛安、尚书
汪由敦、侍郎勒尔森、
钱陈群、
兆惠、
魏定国全部革职,从宽乾隆朝留任。吏部右侍郎德通、学士塞尔登也因误译册文而被革职留任。
同日,大学士
高斌、巡抚
顾琮因承审浙抚常安婪赃一案不能秉公而被革职留任。
五月
初三日,以光禄寺卿增寿保、
沈起元、少卿德尔弼、窦启瑛等于大行皇后初祭礼所备饽饽桌张俱不洁净鲜明,各降一级调用。
十九日,以工部办理大行皇后册宝甚属粗陋,尚书
哈达哈、
赵宏恩、侍郎
三和、
何国宗俱革职留任,侍郎索柱降三级调用,侍郎
涂逢震降四级调用。
二十一日,举行册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典礼。
二十二日,以册谥皇后,礼部堂官未议王公如何行礼,将其交部查议。
六月
初三日。以汉军伯爵李坦“皇后大事以来称疾不到”,革其伯爵。又谕:“皇后大事,竟有剃发之人,亦未可定。本朝丧礼,剃发之罪最重。康熙年问,公讷亲族中穿孝,有人剃发,皇祖闻之甚怒。即行正法。今若详查,必有拿获,即将此等人正法,亦何不可?但朕不为已甚,姑不深究。”
十日
各省满族的督抚、将军、提督、都统、总兵,凡是没有奏请赴京叩谒皇后梓宫的,各降二级、或销去军功记录。这样受到处分的有两江总督
尹继善,闽浙总督
喀尔吉善、湖广总督
塞楞额、漕督
蕴著、浙江巡抚
顾琮、江西巡抚
开泰、河南巡抚
硕色、
安徽巡抚纳敏等五十多名满族文武大员。
十二日,以山东沂州营都司姜兴汉、奉天锦州府知府
金文淳皆于孝贤皇后百日内剃头,解交刑部治罪。乾隆帝以前此律例会典未曾明文规定而下令“嗣后将国恤百日内不得剃头。违者立即处斩”载人会典律例,“令人共知遵守。”同时,又传谕各省督抚提镇学政:“此旨未到之前,或现在已经查出之案,自当参处,不当废法姑纵。其余未发觉者,概不另行饬查。旗人本属当知,若有丧心之徒,不在此宽免之例。”
十六日,谕皇后大丧百日内剃头犯傅祥、德柱斩立决,李兆祺、高华斩监候,五十六等枷号重杖。
二十一日,以大阿哥
永璜于孝贤皇后大事“全不介意,只如照常当差,并无哀慕之忱”,“不孝之罪甚大,三阿哥
永璋于“此次皇后之事,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乾隆帝降谕严斥。并说:“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今满洲大臣内如有具奏当于阿哥之内选择一人立皇太子者,”“朕必将其立行正法,断不宽贷。”
七月
二十九日,以刑部尚书盛安审理
金文淳一案将斩决改为监候,乾隆帝命将其革职,交刑部治罪。刑部从重判盛安斩立决,乾隆帝命改斩监候。刑部尚书
汪由敦,侍郎勒尔森、
钱陈群、
魏定国也因此案牵连,受到革职留任处分。
闰七月
初五日,以孝贤皇后大事,盛京、杭州、宁夏、京口、凉州、四川等省将军、大臣等,惟令官员过百日剃头,而于兵丁剃头之处并未传行,乾隆帝下令交部察议具奏。
十六日,江苏巡抚安宁奏:江南总河
周学健于孝贤皇后大事二十七日甫毕,即已剃头,其所属文武官弁亦皆剃头,内止有淮徐道定长一人遵奉法度。乾隆帝随谕大学士高斌将其拿解来京,交刑部治罪。并以两江总督
尹继善明知不奏,将其革职留任。同时谕令江西巡抚开泰查抄周学健原籍家产。
二十一日,湖广总督
塞楞额因违制剃头拿交刑部治罪,并命查抄其任所家资。
湖南巡抚杨锡绂、湖北巡抚彭树葵亦因违制剃头革职留任,并罚自出家资,派修城工赎罪。
八月
初一日,漕运总督
蕴著以未及时参奏周学健违制剃头而被革职留任,大学士
高斌亦因接旨查办时仅“遵旨办理,全无同仇愤怒之意”而被传旨申饬。
九月
初七日,以孝贤皇后丧期内违制剃头,赐湖广总督
塞楞额自尽。
十月
二十日以翰林院撰拟孝贤皇后冬至祭文内有“泉台”字样,“大学士
张廷玉等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谨之义”,乾隆帝命将张廷玉、
阿克敦、德通、文保、
程景伊各罚本俸一年。
十一月
十八日前江南总河
周学健以违制剃头,婪赃徇私,“一身兼犯塞楞额、鄂善二人之罪”,乾隆帝赐令自尽。
追思无尽
乾隆十三年,皇后崩于德州,乾隆帝服缟治丧,从此开始了他的祭奠活动和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
皇后梓宫初置
长春宫,二十五日移
景山观德殿,十月七日送至
静安庄。
第一首诗是《戊辰大行皇后挽诗》,总结性地叙述了夫妻共同生活22年的感情之深,思亲之痛。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忍诵关睢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看到皇后亲手所做送给他的满洲
燧囊,他便思念起她的贤慧节俭而眼泪潸然地写下了首诗,诗前并写序说明:
朕读皇祖御制清文鉴知中国初旧俗,有取鹿尾谲毛缘袖以代金缫者,盖彼时居关外,金线殊艰致也,去秋塞外较猎,偶忆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献,今览其物,曷胜悼怆,因成长句,以志遗微。练裙缯服曾闻古,土壁葛灯莫忘前。共我同心思示俭,即兹知要允称贤。钩縚尚忆椒闱献,缜致空馀练线连。何事顿悲成旧物,音尘满眼泪潸然。乾隆戊辰清和既望。
三月二十五日,皇后梓宫移观德殿,乾隆帝“感怀追旧,情不自禁,再成长律,以志哀悼”。他把自己的愁悲看成天下第一等大事,太阳在他眼里也失去了光彩,山花的绚烂,也成了“恶红”,他与皇后二十年同心结好,转眼间成了东逝之水,他参透了生死之为幻,恩情之为空。他把皇后的生命,看得比能够继承皇位的嫡子更为重要。感慨如果没有生下两位皇子,也许皇后就不会早逝了。诗为:
凤輤逍遥即殡宫,感时忆旧痛何穷。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
温凊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四月十一日,是皇后故世一个月,他念及“永别之日长,同欢之情断”,写了一首七言诗:
先皇后大故,顿成弥月,光阴迅速,永别之日长,同欢之情断矣,感而成诗,以志沉痛。
素心二十二年存,属纩何须握手言。诗谶自尤临祖道,梦祥翻恨始添盆。
锦衾角枕惟增怨,落叶哀蝉非所论。追忆褘衣陈画鷁,悲生痛定尚销魂。
皇后故去两个月,乾隆已遵礼制,释服摘缨除发,还是不能摆脱对皇后思念的煎熬:
大行皇后遐弃倏经两月,朕遵旧制以十三日释服,而素服诣几筵,摘缨聊以尽夫妇之情,亦我朝常例也。今既再易月,不可同於臣庶百日之制,以礼抑哀,缀缨除发,丧事日远,益切哀悰。
寤寐求无得,梦魂时尚牵。亦知悲底益,无那思如煎。
环佩声疑杳,鸾凰信绝传。椒涂空想像,两度月轮圆。
衷愫心常结,音尘日已遐。芳踪付彤史,时服换轻纱。
情自长无绝,礼惟当岂加。底知忧用老,新鬓点霜华。
不到四十岁的皇帝忧伤过度,揽镜见霜华染鬓,自己也不免惊讶:
揽镜发有白者偶成以志岁月
鬓有二毛底事宣,盼霖伤逝两如煎。愁缘似我仍频遇,顺意惟人鲜或全。
揽镜见霜初讶许,抚笺得句却怡然。五箴久矣能成诵,比似昌黎恰并年。
皇后故去三个月之际,他仍伤感不已:“一日不见如三月,三月胡为瞥眼临。饯夏迎秋偏益感,落花流水动关心”。
转眼已到了百日忌辰,他写了《效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评述此时的心情和处境:他说,十旬一下子就来临,我并没有觉得时间有多长,就像才过一天一样。别后杳无音信,但往事还是历历在目,
长春宫里只有遗像空悬,为皇后奠酒,尽一种诚心,可一心又纷乱为百下。爵中之酒已经倾尽,可眼泪还是不能干。为什么,因为平生恩爱集聚太多啊。独自不能入睡,靠着枕头心怀百端。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诗前半部分为:
十旬攸以临,服制众云易。予怀未觉遥,有如一日隔。偕老欢莫追,叹逝愁奚益。
因悟宇宙间,率为形神役。别后已杳杳,忆前尤历历。惟其无显名,是矣贻芳迹。
嗟哉长春宫,遗像空悬壁。欢去悲以归,每念增忧惕。兰湘陈豆核,椒浆泛爵双。
三奠尽一心,一心纷百析。倾爵酒频酹,拭巾泪尤滴。滴泪不能干,平生恩爱积。
齐物惭未能,难学庄盆击。独旦不能眠,欹枕怀百端。魄渊促代谢,朱明形欲阑。
凉秋率感人,况逢形影单。未闻蛩杵声,已觉寝簟寒。寒宵那更同,梧月虚膧胧。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孝贤皇后在
圆明园的居所是
长春仙馆。皇后故去的第一个夏天,乾隆来到这里,见“榭柳台花依旧荣”,发出了“触怀无处不伤情”的哀叹。
御园也是乾隆与皇后经常游玩的地方,所以故地重游,他“但逢景物试追想,率觉凄凉不忍言”。。在
瀛台,乾隆与皇后曾“并辇同舟所”,故此时“怆尔独延伫”。
乾隆夜晚独自乘御舟赏月,也忆起皇后:“同观人去遥,玉轮依旧朗。”
皇后辞世当年,又值天旱,乾隆祈雨多时,老天都未予理睬,直弄得他“盼霖伤逝两如煎”,当倾盆大雨终于来临时,在皇后灵前酹酒的乾隆却痛心地想着,再也见不到皇后舒心的笑容了:观德空陈幔,还能相慰否?
七月初七是
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由于皇后辞世,乾隆在七夕作诗,恨自己与皇后永远不能重逢“鹊桥节已近”时,“愁望绛河旁”,“似彼何妨别,如予岂重逢?拟向天孙问,白云千万重”。
七月十八日,是乾隆与皇后的结婚纪念日,结篱2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皇后已故去四个月了,乾隆来到妻子灵前,“抚时追忆,黯焉神伤”:
七月十八日作
序:皇后以雍正丁未来嫔于予,七月十八日亲迎之嘉辰也,崩逝以来,四易弦,望度中元之节,重经嘉止之期,抚时追忆,黯焉神伤,亲奠殡宫寓哀有作。
助感惟秋日,子归忆旧时。廿年成梦境,一夕恨川崖。为奠含悲爵,回思合卺卮。嫌人称结发,怨我失齐眉。
到了中秋,想起往年的
中秋节都是与皇后同度,乾隆写诗追忆:急管繁弦同赏处,常年乐事不堪论。
为了在梦中与皇后相会,他甚至愿意长睡不醒:思念不及懵腾睡,犹得时常梦里逢。
乾隆思念皇后亦有遣闷题材的诗作,如《消闷三首》:常时每借诗消闷,迩日诗成闷转深。不解忧心旦夕仲,芳型如在思何穷。
此后,岁暮、清明、
小祥、
大祥以及皇后的忌辰生辰,乾隆都不忘去
静安庄祭酒,每去也不忘去赋诗志哀。
皇后去世的第一个
清明节,细雨纷纷,乾隆亲自去静安庄为皇后祭酒,并写下诗句:“两眶清泪心一寒”“青齐客岁魂堪断,同去谁期便永分”。
乾隆每有重要行止和大事还特地会到孝贤皇后灵前殷殷告知。比如在皇后过世后的第二年,即乾隆十四年秋天,他要到
承德避暑山庄和秋猕行围,还特地向皇后告知行踪。而到了避暑山庄,这里又是遍布皇后足迹的地方,“每到遏然频忆旧,尘根底事未全降”。物是人非事事休,乾隆帝不得不感慨“我为遣愁来此地,翻教即景惹忧忡”。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乾隆帝谒
盛京途经
科尔沁时,遇到了皇三女
固伦和敬公主。当公主与额驸达尔汉亲王
色布腾巴尔珠尔一起侍宴时,乾隆帝面对着24岁的和敬公主,不由得想到了她的生母孝贤皇后,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之后他来到盛京的
清宁宫,不禁想起乾隆八年皇后曾伴随他来此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怆然忆昔年”,并自注:“癸亥年来时,孝贤皇后相随,抚今追昔,有感于怀”。
自从孝贤皇后过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他永远的伤心地。此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经过济南时都绝对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诗句中,每每可见他难平的憾恨伤痛。而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便是他第四次南巡时所作的《
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诗中更明白地说出他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不入济南城次数,据史书所载共九次,事见《
九依皇祖过济南韵》:即今九过济南城,奎韵十全太熟生。历下逝仙恨岂忘?八旬偕老意难平。注释:孝贤皇后于济南得病,遂不起,故每及之自笑尘缘排未尽,倩他遮莫远云横。
他每到
东陵多住在
盘山的
静寄山庄。在祭顺治和康熙帝的诗文中总是充满了颂扬思慕之情,祭过两帝之后,他必定会到孝贤皇后陵去酹酒,他对孝贤皇后,总是有表达不尽的情意。乾隆19年和乾隆21年他曾经两度前去祭拜。而乾隆二十五年,他以半百之年,再到陵上祭奠:
孝贤皇后陵酹酒
谒陵之便来临酹,设不来临太矫情。我亦百年过半百,君知生界本无生。
庚回戌去诚倏尔,
注:先后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纪矣。
日夏夜冬有底争。
扫却喜愁归静寄,盘山山色实相迎。(《御制诗三集卷三》)
乾隆二十八年,他去陵前酹酒时告诉她,她在世时尚在怀抱的两个小孙子如今已经娶妻成家。
乾隆三十一年当他56岁时,酹酒时他更感慨“生前恩不尽,别后事斯多”。
乾隆三十五年他60岁,在皇后陵前酹酒时又感慨万千地说:“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但在寂寞与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时却也劝告自己要“达观息多恋”。
乾隆三十九年,他已64岁,又去祭陵时,虽再度劝告自己“余恋只宜捐”。
乾隆四十五年,他71岁,他来到皇后陵前,感慨“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憖遗”,同时他告诉皇后:我们的曾孙当前已经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听说了吗:“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乾隆四十八年,他73岁,又去祭陵,对于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远重提处,能忘独旦歌”。
乾隆四十九年,他74岁,喜得玄孙,也不忘将这一消息告诉她:昔日漫教思老伴,开年且喜得玄孙。注:孝贤皇后与予齐年,亦当古稀有四,视玄孙矣。
乾隆五十二年,他77岁,在赴陵酹酒所作诗中,又惆怅地怀念起她的温柔窈窕: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
自从与结发贤妻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运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复返地流逝以后,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与孝贤皇后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孝贤皇后陵前表白了这一心愿: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我与你阴阳相隔,无法把这么多年的经历与苦楚一下子都告诉你。想起当年与你度过的一个个冬夏日夜是多么美好,唯一能够安慰的是,和你相会地下的愿望再过不到二十年就能实现了。
乾隆六十年,他亲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你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最后一次至爱妻陵前,是嘉庆元年三月初九日,乾隆帝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祭奠。这年他已86岁,与孝贤皇后已阴阳分离整整48年,望着陵前高矗入云的松树,乾隆帝写下了这样伤感的诗句: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帝诏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诏书:
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谕礼部、钦奉皇太后懿旨。伦常攸重。肇始坤元。风化由基。恒资内辅。礼昭王制。聿隆褕翟之仪。诗首关睢。爰启肃雝之治。典至钜也。皇帝嫡妃富察氏、恭淑性成。柔嘉素著。宫廷视膳。笃敬顺以承欢。壸掖传徽。昭俭勤而宣教。动符礼度。化洽贤慈。宜正位于中宫。用光襄夫宸极。应立为皇后。以崇内治。以裕嘉祥。钦此。朕祇遵慈命。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
乾隆帝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文:
命
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为正使。户部尚书海望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文曰。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乾隆帝册谥皇后为孝贤皇后册文:
遣正使庄亲王允禄、副使平郡王福彭、赍册宝。诣观德殿册谥大行皇后。册文曰、内治丕昭。夙播周南之雅化。坤仪懋著。宜扬妫汭之芳声。稽茂典于容台。易名綦重。备鸿章于閟寝。命册攸崇。琬刻初呈。瑶缄永焕。惟皇后祥钟勋族。教秉名宗。柔嘉协图史之规。淑慎表珩璜之度。荷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蒙皇妣之褒称。深嘉至性。肃自坤宁正位。每宵旰之相资。常偕萱殿承欢。实凊温之是代。奉神灵之统。克嗣徽音。端宫府之型。宏宣令问。礼修茧馆。俭勤则躬曳练衣。恩洽椒涂。仁恕则泽均樛木。综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扬。荐壹惠之鸿名。用垂久远。式循彝典。爰布明纶。在昔黔娄。谥定于其妻。亦越展禽。诔传于乃妇。盖由伉俪之笃。匪朝伊夕以相从。斯能纤悉无遗。有美而文之备至。追思皇后之淑德。惟朕知之为最深。畴咨谥典之隆称。自朕衡之而允协。惟贤与孝。实乃兼优。曰孝且贤。词无溢美。兹以册宝。谥曰孝贤皇后。于戏。阐扬至行。寸心可信于千秋。约举大端。两字实该夫众善。金章龙纽兰宫之宝器犹新。香检鸾书黼帐之琅函肇设。祇膺宠贲。默鉴追思。哀哉。
《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於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十七年,葬孝陵西胜水峪,后即於此起裕陵焉。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子二:永琏、永琮。女二:一殇,一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
人物评价
乾隆帝
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