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
景山公园内,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景山历史悠久。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金世宗在辽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建太宁宫,并开凿了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了小丘,这就是最初的景山。及元朝建都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在营建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的南面,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
明灭元后,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朝统治者下令将元朝大内的宫殿全部拆毁,想以此消除前朝的“王气”。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依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之说,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当有山。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5座山峰,称“万岁山”,将延春阁基址牢牢镇压在山下。谈迁《北游录》说:“万岁山俗称煤山。”据说,明初,朝廷在景山堆煤,以防元朝残部围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因此该山又称“煤山”。明朝的万岁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或“北果园”。在万岁山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台,供皇帝登高、赏花、饮宴、射箭。园内东北面的观德殿原是明代帝王观赏儿臣们射箭之所。山下豢养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登高远眺,以求长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缢死于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下。 清军入关后,为笼络人心,将此槐树称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规定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